兩岸ECFA簽訂,說實在的,已經是「倒數計時」的事。
對於這項即將大幅開啟兩岸進一步交流的「新起點」,最近外面風聲四處打聽一陣,除了那些「嗅覺敏感、懂得佈局」的資本特定產業,開始加大動作之外,很難想像原本也應該同樣「敏感、佈局」的台灣媒體界,絕大多數都是「文風不動」。
是啊!但台灣媒體又能怎樣呢?無論平面或電子,頻道或內容又不能輕易到大陸對岸「落地」;且話說回來,即使人家給你落地,難道台灣媒體又真能「有財調」賺得到對岸的「市場與廣告」?
最近接二連三依然繼續傳出有頻道「易主經營」或「新頻推出」,反正接下來仍有不少渴望掌握媒體權杖的金主們,努力搶著這島上一共只有兩千三百多萬人的收視率呢!
但最近各方「眼線」們回報的消息,卻指出,大陸對岸的各家媒體,倒是頻頻來訪!
以影像媒體而言,包括找電視台「代理購買節目」,找傳播公司「共同製作節目」,談各類「合作計畫」的最多!
最近更有對岸規模龐大的「網路視頻公司」,也打算打入台灣市場大幹一場;台灣媒體市場雖然小,卻仍然具備「網路無國界」的特性,值得吸收屬於台灣網路上的某些「游離市場」。
在此同時,兩岸在「娛樂圈」領域,也陸續有一些雙方「合組公司」的動靜傳出,並且已經正式進入資本操作的階段。
最近聽到最令我震驚的消息,是一起有關對岸「極為碩大」的上市集團,希望透過收購台灣的「網路公司」,進而由此網路公司在台灣「製作節目」,節目包括每日現場實況連線及其他各類影劇綜藝節目,並且同時為今後下一步的「兩岸媒體相互開放」的局面,預先佈局!
這些散佈各方進行中的「風向」與「氣味」,對於台灣媒體圈子而言,其實是重要的徵兆。
若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兩岸媒體發展開始密度變高的廣泛交會,其意義與方向,對台灣不同層面的媒體人,意義也不盡相同。
比如對台灣媒體的「投資者與經營者」來說,這是「憂喜參半、危機與轉機兼具」的大挑戰。
而對於媒體的「經營管理」層級來說,越來越多面對大陸對岸的「送往迎來」,能不能看見真正合作、尤其「獲利」的機會,或者折騰白忙一場。
而對於幕前的「媒體名嘴」「主持人」層級,接下來有沒有某些「打進大陸市場知名度」的機會,得要睜開「批評時政」之外的法眼,仔細瞧瞧才行。
至於那些一大堆有志於傳媒工作的年輕人,或相關科系、應屆畢業的學生來說,兩岸媒體接下來的大潮浪之中,到底有沒有自己的位置與機會,無論是在台灣工作或到對岸打拼。
其實這應該可以好好連寫十天的部落格,好好仔細「分析」或「預言」清楚的。
但一向在趨勢概念中願意「樂善好施」的我,這回決定面對如此潮浪,只跟所謂的「兩岸有緣人」找機會分享所聞。
媒體裡對所有的趨勢見地,一向是以「捕風捉影」來統統看待。
我自己在這波潮浪之中,踏著自己的浪潮,也還在尋找有緣人之中,倒也不必分心分神在別人的張望反覆之中。
因為真正難以捉摸的對手之中,值得花力氣弄清楚的並不是在「台灣島上」,而是在海峽對岸的那堆「潮男潮女」之中!
只要是最近在台灣有機會接觸到來自對岸的這些,無論是「電視台、傳播製作集團、網路視頻公司」的各種「總經理、總監、協理、經理、製作人」,大概都會被他們的「潮」樣給嚇到!
之所以能夠打扮入時的擁有外在的「潮」樣,一方面這些大陸媒體人他們確實很年輕,平均幾乎都在30歲出頭上下;另方面他們思想創意超前、充滿自信,並且大多是擁有決策或賦予授權的層級。
很難想像,如今中國大陸尤其是電子影像媒體的「管理決策層」,對照著台灣我們這裡同樣階層的大多是「四、五十歲」的一代,而他們根本就是「二、三十歲」的一代!
大陸傳媒這幾年之所以擴大市場化、資本規模集團化的背景,就不用再多介紹了。來自市場的推動力,讓一切人才坐擁機會與資源,這是大陸所有市場已跳躍式進化的主因。
總之如今的演變,這些代表著全中國大陸社會「思想態度、文化品味」最前緣探索的媒體世代,在競爭的環境中脫穎而出的,就是「這麼年輕」「這麼潮」!
根據幾位最近各方產業和他們接觸過後的「眼線」們描述,這些大陸媒體界的「潮男潮女」來訪,可不是啥的無聊照本宣科的「官式拜訪」,都是帶著十分具體的想法、大膽的合作手法,甚至直接觸及如何進行「資本操作」的關鍵環節!
而整個拜會談話的「場景」,甚至有點弔詭!台灣這方的媒體層級,幾乎都是中年人,講話也習慣迂迴的「媒體老傢伙們」;而對岸代表則大多是俐落服飾、名牌飾品,談話不拖泥帶水,直接提出合作構想的「潮男潮女們」。
於是,這般場景即使關掉成為「Mute」的無聲處理,基本上已經讓人充滿奧妙與玩味的情緒了!
兩岸媒體接下來無論展開何種的「經營、合作與競爭」,那些「趨勢與機會」「市場與創意」究竟會站在哪一邊的哪個世代呢?
我不太想談老傢伙們了!我自己也是老傢伙之林。
但讓我又好奇又擔心又期望的是,今後兩岸媒體的發展浪潮中,屬於台灣這方,會有哪些「台灣本土的潮男潮女」能夠冒出頭來?
台灣的媒體環境,究竟有沒有足夠「育成人才」的環境與能力?
尤其台灣媒體中的「新聞」「娛樂」「戲劇」「歌唱」等幾大區域,哪些還可以看見始終需要「新鮮面孔」的台灣潮男女?
而哪些媒體領域,終將是和老傢伙們「佔著位子、創意枯竭」而一起在媒體市場中「大江東去」「夕陽黃昏」「機會錯過」「資源耗盡」的部分?
我光是想到,當大陸對岸這些「熟悉影像市場、連結電視主流、掌握網路族群」,甚至還可能進一步擁有「驅動資本決策」的媒體潮男潮女,一開口談合作!就是如何讓台灣這邊同樣早生華髮的「總經理、總監、協理、經理、製作人」們當場瞠目結舌
這只是因為媒體行業也必然要遭遇歲月不饒人?
真不知道,如今台灣的媒體圈子裡,四十歲以上和以下的幕前幕後媒體主管,看的懂「財務報表」,知道什麼叫做「EBITDA」,參加過且知道「董事會開會決策運作」的,有多少人呢?
特別是這些人,還會是外表或至少心態上的「潮男潮女」嗎?
他們若不是潮男潮女,要如何熟悉或跟上,如今在全球媒體趨勢中,更全然傾向「網路習慣」「行動應用」「數位消費」為潮流,並且是以「影音內容」與iPad之賴的「行動設備」為主流的「新媒體」趨勢?
「兩岸潮流」,再加上「新媒體趨勢」,倘若不與市場新生代一起同步成長為當代的潮浪男和潮浪女,台灣媒體人要如何不隨逐流並掌握趨勢方向?甚至成為新媒體世代的一方「弄潮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