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11 22:29:43瀏覽6054|回應7|推薦31 | |
從日本回來後的這幾天,再度回到行走台灣地方基層的訪談行程。 政府正忙著各方下鄉宣傳ECFA,咱們媒體人這裡也應該同步且更深入的去探索ECFA政策前後,在基層流動的「疑慮、影響與變遷」。 尤其最重要的,不是繼續找到ECFA的「疑慮」:疑慮是坐在台北冷氣房裡且不用得憂鬱症,就可以不斷用邏輯推出來的;而應該是去觀察蒐集民間基層的應變智慧,思索出某些「提前破解之道」! 而在國際間來回慣了,也就明白台灣就是那麼「丁點兒大」!只要願意耐著性子,這座美麗的島嶼確實是可以「一村一鎮的走完」,並且在全台灣每個地方與不同的有緣群眾深交成摯友,並且順道埋伏幾個「今後幫忙觀察基層民意變化的線民」。 但我自己這回,在繼續跟蹤ECFA的過程中,倒是率先被「疑慮」了! 一位在中部地區新交的基層好友,比對ECFA還直率、犀利的對我提出兩個問題: 首先他說,「你們媒體人不都是在台北自己用想的、用猜的,來做評論?」 其次他說,「你們媒體人到底會不會賺錢?你們靠什麼賺錢?也沒賣東西、也沒出書?那誰給你們錢?」 倘若這就是基層民間對「媒體人」的直觀印象與疑問,前者,顯然已經透露出「不滿」的預存答案了!但倒是第二個問題,比較引起我的深思! 媒體人有的多的是一種「媒體的尊嚴」!但被這麼問起,回想起以我們這種尚且還涉及許多設備硬體技術的「電視媒體人」,倘若離開了媒體,回到社會各領域的角色常態,我們到底擁有什麼樣的「真正專業」,或者「謀生技能」? 我想起以前我很欣賞的三立新聞主播楊中化,離開電視圈後來捲起袖子,勇敢又努力的去賣魚丸。(可惜我吃素,連他的魚丸我都無法捧場) 台灣確實只有「2300萬人口收視市場」的現實數字,即使每一瞬間的所有台灣民眾都緊盯著在看電視,但有那麼多頻道,仔細算算,還是讓人膽顫心驚! 於是,問題真的來了: 首先,面對這麼樣的「櫻桃小島」之上,有這麼多的電子媒體看似發展蓬勃,但整個以「廣告」為生存命脈的媒體,要如何在整體均分媒體市場中,這麼有限的產業廣告能量份額之後,還能盈餘豐厚的永續經營下去? 其次,所有共同寄生在這棵媒體大樹,且分別在不同幕前幕後、核心與周邊的「媒體人」,究竟要如何定位或努力,才能不去成為,那些率先從傳統媒體一直朝向萎縮方向發展的飄落中的「一葉知秋」? 媒體人的幕前幕後領域範圍甚多,最近許多娛樂事件更頻繁的跨入社會新聞時事,媒體分域角色也更混淆。如今我們常見能自稱為「媒體人」的,大多是「資深新聞人」,尤其是指那些,沒有在特定媒體機構打卡上班的「前新聞工作者」。 當然,每回提到這些「媒體人」引發或面臨的問題,最多的各方質問,是針對新聞評論有關的「立場態度」「道德自律」等大哉問。 不過坦白說,我自己覺得媒體人真正核心的命題,是所謂「到底會不會賺錢」這般庸俗淺層的問題! 媒體的價值與尊嚴感,那是在媒體外面被認定或者被錯判,但會到媒體內部,可是再天大的名人主播也必須脫下假象、摸摸鼻子認命過活的呢! 連眾所批評或羨慕的「媒體名嘴」們,之所以如此各自藍綠鮮明,其中很關鍵的原因便是,倘若「立場發言不夠鮮明 →便沒有通告可上 →便沒有勞務報酬可領」這回事兒而已! 雖然台灣有那麼多媒體,但說實在和「流動攤販、臨時教師、人力派遣」一樣,已經有太多資深的各路媒體人,顯然無法有「良木可棲」,只好周遊在通告之中賺零花。 有時候聽一些媒體朋友們彼此聊起來,常會苦笑自嘲,倘若自己沒有「一家老小嗷嗷待哺」的問題在背,任誰也「腰桿子絕對夠硬」「什麼內幕真話也全給你講透透」! 大家閒聊也和常人一樣,說起「中樂透」無不津津樂道;因為一旦自己成為「家財萬貫的媒體人」~這個假設其實也不會成立,因為:「夠有錢的人,應該沒人要在媒體裡混了啦!」 這些話聽來,確實「雋永又弔詭」!卻也顯示出,媒體人絕大部分的「生涯動機與事業導向」,似乎都沒有更多的能力與行動,朝向「金錢利益」奔去。 難道,媒體人確實對財富沒有興趣,擁有「遠離金錢」的高貴情操?或者媒體這個行業,追求的核心本業,其實是「名」,而非利? 我自己這麼多年看下來,歸納出幾個結論: 首先,媒體人大多沒有「數字能力」! 傳統媒體教育乃至如今各大新聞傳播院校,對於「數字、經濟、管理、經營」的相關課程,幾乎等於零。這使得從年輕到資深,幾乎媒體圈子裡擁有「數字思考、推理、管理」能力的人,極其罕見! 造成的結果是,無論「上到公司財務報表、中到部門的預算規劃、下到自己的財產管理」,十個媒體人裡有九個以上,都是寧可舉雙手投降的。 這也是媒體人經常在「創意構想」之餘,面對現實的「數字」便恍若面對眼前巨人,除了妥協或無奈,幾乎很難有掌握或超越的企圖心。 這也特別顯示在,幾乎從沒見過「媒體人自己投資、或能持續經營媒體」,而從來都是「外面的商人」經營媒體,而媒體人再怎麼身手厲害,也只能幫老闆「動腦打工」,而且絕大部分的動腦,也都是只懂得提出「花錢」而絕少是能「賺錢」的主意! 其次,媒體人大多容易「自我安慰」! 媒體工作在每天流程中需要大量協調與銜接,但媒體內基本上很少有「執著爭取到底的人」。 尤其是24小時新聞頻道之後版面大增, 記者和新聞本身都不再希罕;無聊新聞也甚多,因為連記者也無須太過努力,去爭取自己的新聞如何被排上播出。 儘管如此,新聞的殘酷仍在於,每天燃燒生命跑來並播出的新聞,是當日「用過即丟」的!就算擊敗別人的天大獨家新聞,也是幾分鐘之內就會被別台「破局」,天大的英雄也只能當個幾分鐘而已。 於是在這種「成就榮譽,價值導向」都越來越低迷的現況中,媒體人變的確實很難去努力設定「自我超越的目標」,周遭同事之間很容易充滿一種「這麼過日子唄~」的消極氛圍。 至於媒體內的升遷位置,大小主管的空缺也很有限。若無法跳槽他台,幾乎日以繼夜都只好在現職中「沒有目標的,向著下一條新聞、下一節時段拼著命」。 既沒有公務員的福利與輕鬆,也沒有其他民間工作領域的專門與分工,媒體工作「勞心勞力」的比重非常驚人,但最終卻僅能換得「比較見多識廣的感覺」! 而若要能據以繼續下去,不靠大量的「自我安慰」實在也很難撐下去的。 最後,媒體人的待遇確實「縮水驚人」! 忙碌到「內外皆累」的媒體人,很少聽說還有餘力去「經營其他事業」的!頂多是金錢上的「投資」,但就算是股債匯市,也很少聽到有媒體人大賺錢的個案。 媒體的薪水從廿年前隨意即動輒「百萬年薪」,到如今初入電視台的記者,可能實際只有不到兩萬的月薪。媒體競爭膨脹所帶來的好處,只集中在少數被挖角或跳槽的對象之上。 於是單純就待遇上,完全是等同「勞工階層」以時間體力付出去換得,「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狗用」是媒體中常無奈調侃的說法。確實由此正顯示出,媒體工作已經不再有過去充滿榮耀尊敬的「權力桂冠」,更多是變成一種讓人又恨又愛的「犬儒角色」。 媒體人的精神待遇與收入待遇,這些年還在繼續縮水中。但如今,由廣大民眾自行製作上傳的「免費內容」,更進一步正在衝擊「媒體工作」各種角色的存在價值。 而未來「個人新媒體」則是會透過強大的軟體技術,連「路人、素人」自己透過網路電視途徑供應個人化的媒體內容,也將會是接下來對所有幕前幕後媒體人的致命一擊! 和ECFA之後的台灣命運相比,我也忍不住先去思索,台灣媒體人之後的命運呢? 於是這幾天,我不禁終於嘆了口氣,鼓起勇氣去歸納總結出,是不是所謂的「媒體人沒有賺錢命」? 所謂「賺錢」,並非是指真正的獲得一張張鈔票去算著;而是一種描述「活在現實」中的某些「概念、態度、能力」。 所以,是不是絕大部分的媒體人,都沒有在現實中賺錢的「概念、態度、能力」?難道媒體中的大多數人,最終必須坦然無奈接受的現實,便是所謂「賺錢混口飯吃」吧! 但相形之下,在工作中又忙又累中的媒體人,賺的辛苦錢有時還確實不見得真能「混」;特別是最近媒體工作的波動裁員常有所聞,想要「有口飯吃」好像也並非「天無風雲,萬無一失」。 於是,在台灣媒體圈放眼望去,還會有多少能依舊保有「夢想創新動力」與「努力實踐機緣」的多少「媒體人」? 特別是在這個「兩岸媒體產業」開始準備相互崢嶸、「新媒體趨勢」正在隱然成形、「雲端行動應用」已然技術完備的潮流之中,會有哪些媒體人有眼光、有能力的投身於全新「內容應用規格制訂」的高度? 甚至除了「幫媒體的商人老闆打工」之外,能夠自己創出一片朝向「複製、擴張」,成就出市場的新版圖與新財富,甚至有機會搞到IPO上市的媒體人? 「媒體人沒有賺錢命」,看來已經是「檢驗之後的事實」,並且正在朝向「真理」發展之中。 尤其是想繼續往上爬的媒體人,「連財報都不會看、連預算都沒力編、連理財都沒概念」的媒體人,要如何能在自身飄搖的媒體產業中真正「屹立不搖」? 一如無法證明自己「能賺錢」的人,如何指望有能力在現實社會中「過日子」? 無論外界其他領域的人們或路人素人怎麼想,我們自己媒體人,終究應該要好好的、仔細的想一想呢! |
|
( 時事評論|媒體出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