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5/05 14:28:06瀏覽1162|回應3|推薦8 | |
我想,以一場從火災變成氣爆的事件來形容網技網路在埃及革命中扮演的角色,應該恰當。而這樣的過程應該從幾個要素開始釐清。首先,必須空間裡必須充滿可燃性氣體。其次是引爆點;接著是易燃物與助燃物集中於火星與火線上;最後是燃點提高到所有不可燃物或非易燃物都被引燃。
換言之,首先國家的經濟必須處於長期的衰退、青年失業問題嚴重、資訊被國家壟斷,這些因素都造就了一個充滿可燃性氣體的空間。而引爆點通常都是社會各界長期就義憤填膺的問題,在某次流血事件中成為情緒宣洩的出口。例如埃及是警察的貪腐,以及舉發人被警察打死!
再者,流血事件後續各種行動或事件例如示威抗議,都是易燃物。而這些行動與事件若擦槍走火,且被有效的製成具渲染力且易於吸收的內容,這些內容就會變成得以持續加溫的助燃物。而手機、網路新媒體如FB、Twitter等工具的普及與串流,則將火星變成火線甚至火網,讓議題溫度不斷上升。
最後,因為議題溫度超過各種物體的燃點,將使得原本不易燃、不可燃的人事物都不斷躁動、引爆,至此時,各種降溫措施(懷柔、鎮壓)已全然失效。這也就是量變造成的質變。
回頭來看,網路、手機、新媒體的角色功能到底在哪裡呢?或許不容否認的,他是一個可以資訊加乘的機制,能扮演短時間將可燃物、易燃物拉成火線、火網的工具。但如果不是環境惡劣到整個社會都充滿可燃性氣體,加上引爆點,以及其中很重要的內容轉化與傳播。
換言之,網路、社群網站並不是一切改革的保障。除非各種要件成熟,加上有效的工具操作...才能讓臉書與革命的關係發生實質的效益!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