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10/14 14:50:50瀏覽1294|回應2|推薦35 | |
《茶餘》 中華副刊
茶,在開門七件事排名最末, 很顯然是柴米油鹽之外的餘事。 但是這餘事的地位卻越來越重要,尤其最近幾年,茶藝館林立,各種茗茶飄香,飲茶人口突然增加了許多,種茶面積也由丘陵平地而擴展到高山去,越高價越夯,人跡所能到達的山岳,大都沿路兩旁遍布茶園。 茶樹占據山林,水土保持靠邊站。茶園向山區擴張漫流,是林務單位的失職,也是市場供需所致,只願山林不要被茶園吞噬,更不要讓飲茶成為罪惡,陷品茗君子成為環保兇手才好;如果走到這步田地,喝茶還有什麼雅趣可言? 我的茶齡不長,沒資格談茶藝。茶事之於我,真是可繁可簡,大概要視心境而定吧。有時候飲茶純為解渴,有時候飲茶是隆重莊嚴的儀式,宜興泡茶法安溪泡茶法潮州泡茶法,一個步驟一個步驟依序而行,關公點兵,絲毫馬虎不得,讓人感覺一飲一啄的尊貴莊重,也誠心敬謝主人待客的厚意。自己喝茶時,我喜歡獨對一盞燈,清淺如涓涓細流的音樂,最好是讀詩,或細品畫集,或什麼也不做什麼也不想, 全心全意純喫茶。與家人或三兩好友共飲,則常常談著談著渾忘所以,一壺好茶浸出了苦味,心中卻是甜蜜的。 前人發現茶葉之可飲,想必出於偶然,而且料想不到這樣的偶然竟會流傳千古,改變了飲食文化。有人以為懂得飲茶,庶幾知文化矣,倒也不是誇張的說法。 喝茶雖有諸多講究,卻也如人飲水,冷暖自適。茶葉的品種千百種,飲者各有所鍾,有些名茶的得來極富傳奇色彩,蒙頂茶、碧羅春、雁蕩茶、雲霧茶、東方美人……均各有佳話。邂逅好茶常要憑藉幾分機緣,今人卻不惜重金追逐,比賽得獎名茶彷彿貼金鑲鑽,萬金求之,飲茶飲出了銅臭味,真是殺風景的事。品味發展到必須靠金錢堆砌,誠屬不幸,而舌尖之養尊處優,則更是不幸中的大不幸。 品茶有學問,品茶師也如品酒師一般,要有極敏銳之味覺視覺和嗅覺,可以分辨出茶種、產地、土質、季節、烘製方法,甚至雨前或雨後所摘。據說有一位大師,評審完比賽茶之後,一位茶農迫不及待的趨前探詢,這位大師十分遺憾的表示: 「你為什麼要把相鄰兩塊地的茶葉混在一起呢?如果單獨參賽,穩奪冠軍!」 味蕾敏感到這步田地,實在令人嘆為觀止。 喝了幾年茶,倒也喝過全台由北到南的許多茶葉,很能認同茶之有個性,同樣是金萱,埔里金萱和屏東港口金萱便有很大的不同,氣溫、日照、海拔、土壤等等外在的環境,造就了不同個性的茶。茶亦如人,或者,也可以說什麼樣的人喝什麼樣的茶,人與茶,情貌竟也會有幾分相似,誠然不可思議。 茶具也是茶藝之主角,尤其是壺。惜花連盆,愛茶自然也要連壺,一把好壺伴平生,多麼令人歆羨而嚮往之。宜興茶壺名聞中外,一說起於范蠡西施,一說起於金沙寺老僧,不管傳說如何,的確為飲茶文化增色不少。紫砂、紅泥、白泥、夀山石、黑膽石、金剛石、青玉石……手拉、捏塑、盤條、灌模、雕琢,不同的材質不同的技法不同的心境,諸多不同使壺藝千變萬化,傳世精品令人愛不釋手。文人造壺更是雅事一樁,胸中丘壑寓情於掌上乾坤,自然是氣韻生動,意趣不同於流俗。 至於初聞「茶花」,還以為便是白石老人所言「歲寒時節此花亦梅花之友」的山茶,後來才知道原來指的是品茗時玩賞的花藝。喝茶賞花,算來也是順理成章天經地義,何況所用的茶具,不論茶壺茶海茶盤茶盅茶甌茶杯茶碗,幾乎都能做為花器,茶與花,自然就相得益彰了。喝茶時,隨興在茶盤裡養幾朵雛菊,插幾株雪柳,不僅養眼悅目,喝茶的心情也會格外不同。 茶花最好清簡疏淡,很寫意很隨興很自在,不必像各種流派的花藝那麼講究章法技巧,拘泥設限反而不夠瀟灑自然。當然最好是熟極而流,自成格局,茶與花與心情渾然成一體,小小塊壘,自有一番遼闊天地。 記得有一回去龍潭,看到路旁茶園處處,也有許多賣茶葉的老店,下車買茶的經過十分有趣。進得店門,賣茶的淡淡招呼,延至角落坐下,端來幾盞茶湯: 「喝茶!」 八歲的外甥鄭重的端起杯子聞了聞,喝上一口下了評語: 「比家裡的難喝!」 賣茶的提了小茶壺再來斟上一杯: 「請喝茶!」 窗外突來驟雨,淅淅瀝瀝,還有沉沉遠雷,彷彿是留客喝茶的天氣。蒸騰茶香引發了談興,一群人不禁高談闊論起來,什麼茶配什麼壺,放什麼音樂,東南西北,談得十分熱鬧。最後大家終於選定了自己喜歡的茶葉,要離去時賣茶的說: 「慢走一步,請各位喝真正的好茶!」 說罷領我們到店堂中央,一組醜極拙極也令人愛極的奇木桌凳,一套古雅茶具,茶是「今年第一批炭焙的春茶」,水是埔里甘泉。直喝得滿肚子黃湯,窗外的雨停了又下,下了又停,才飲罷盡興而回。這豈不是「坐,請坐!請上坐!」「茶,奉茶!奉好茶!」的現代版? 喝茶真是各有講究,甚至因講究而成雅癖,如果有人蒐而為文,相信定可成洋洋天下一巨構。喝茶也有禁忌,一群喝茶有年的同事,不約而同的規矩竟然是不許在有人泡茶的時候剪指甲,一再追根究柢的詢其原故,均不得要領,只說有毒。我想大概是因喝茶是生活雅事,忌其不潔吧! 啊,忘了說普洱黑茶。 有段時期辦公室常有同事煮一壺普洱菊花茶,說是可以提神醒腦解膩去煩清肝明目,還可護嗓,對於必須天天賣嗓子求溫飽的我們來說特別有助益。黑茶!這茶色這氣味,真是不討喜不可親,我常只淺飲一杯解渴。 普洱茶長期背負了黑名,一般人稱它「臭樸茶」,常有一股特殊的霉味,肇因於一些不肖商人求短利,澆水長霉促發酵,這些未經由長時間醞釀養成的新茶,或許會有些不好的菌種摻雜其中也未可知,使得很多人敬而遠之。有一次在朋友家,他煮的是陳年普洱,聽我說向來不喜,卻執意倒了一馬克杯給我,然後拿來一瓶鮮奶徐徐倒入,我看著鮮奶在杯中像畫山水似的洇染開來,喝了一口,竟是未曾感受過的香醇美味,改變了我對普洱茶的刻板印象,剩下的半餅普洱就被我帶回家了。 很早以前就聽說「茶馬古道」,這是一條由茶鄉運茶到京師的茶路,所經是普洱茶最重要的產區。西雙版納、易武、老班章……光聽名字就讓我十分嚮往。偏遠山村,自古種茶,每株古茶樹都有百年以上的樹齡,全村都種茶製茶,老茶號歷史悠久,做的普洱茶工序十分繁複,曾一度失傳,幸經有心的職人努力追索,終得起死回生。 然我對於茶鄉的興趣是遠大於普洱茶本身的,茶鄉令人嚮往,茶事之於我則茫惑不可知,太高深莫測,都說買普洱就像買房子,太多專業細節和暗黑商賈,尤其一聽到老茶號出品的百年普洱一餅一千萬人民幣,簡直驚到瞠目結舌忘年忘月了。我有朋友早年也愛老茶,收藏了一批普洱存放在地下室,後來全部霉壞,面對大家的關心探詢,他也只笑笑抵死不肯公開被坑了多少錢。 所幸我喝茶向來隨意,韻與雅只求自適自賞,能喝到高山凍頂珠露雲霧東方美人日月潭紅玉等等,已覺是極大的幸福。 我的確是把茶當柴米油鹽尋常事了,粗淡也有味,自有生活中值得珍惜的煙火人情在。 82.11中華副刊&《府城藝文》選集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