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根據「顏采騰 - 北市交的璀璨新篇章《千人交響》」所作的補充說明
2020/04/02 23:14:49瀏覽891|回應0|推薦0

根據「顏采騰 - 北市交的璀璨新篇章《千人交響》」所作的補充說明

[前言]

這是根據顏采騰所寫「北市交的璀璨新篇章《千人交響》」評論所作的說明與內容分析。

原文連結請參考: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54628

[評論]

第一、二段

1. 簡介北市交演出馬勒第八緣由。

第三段

1. 分析殷巴爾詮釋的馬勒與布列茲、卡拉揚、阿巴多的不同之處。但描述的都非常籠統,沒有很具體的說法。且按作者的認知,似乎是覺得殷巴爾更勝前述幾位大師一籌。

第四段

1. 這裡寫道 「某種程度上接納著樂團自主的細微震盪,並著重於某種層面更加超越的、大塊的音樂流向」 ,是要呼應第三段的 「掌控音樂」與「放任音樂」 及 「看似保守而主流的詮釋裡,蘊藏了許多獨樹一格的見解。」

2. 副主題 "Spiritus, O Creator" 是第 21 小節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132

3. 此段關於演出的評論應該是想表達,樂團和合唱的表現開頭有些不穩定。

第五段

1. 兩次「撥雲見日」呈現出殷巴爾的「謀略」,也就是所謂的「疏於細節的詮釋方法」。分別是第一次: 第一部分中的再現部;第二次: 第二部終曲神秘合唱。而個人以為,此處描述的應該是指「發展部」,即第一部分的第254小節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809,樂曲進入高潮前的前導句,而非「再現部」第413小節 https://youtu.be/kP_cwJ4tKP0?t=1137。理由是,所謂「撥雲見日」應該是指樂曲氣氛的轉換,而非高潮段的延續。不過有關這點可能還需跟作者本人確認才知道。

2. 整段意思應該是要表達,因 「樂團的能力許力有未殆」,所以要把重點放在終曲合唱。只是「疏於細節」這說法聽起來顯得有點草率,不如用「不求甚解」,感覺就好像提升到另一種境界。但用負面的觀點來看,其實也可算是一種草率的作法。因為按作者解讀,他認為是殷巴爾是將〈神秘的合唱〉前的音樂,全部視為序奏般的鋪陳。那換個角度想,難道是說整個前面一整段從一開始就在敷衍嗎?所以說,評論有時真的應該要更嚴謹,敘述的更具體一些。

第六段

1. 雖然實際演出人數因節目手冊未詳細登記,無法精準計算,但總人數絕對不只300

2. 按此聽感描述,推測作者座位應該在二樓中間偏後,或三樓前排。但以我個人感覺,前排的觀眾對於獨唱的聲音應該是聽得很清楚的,缺點在於舞台的更動,以及編制上的缺陷,導致平衡效果還是稍差的。還有其實這場演出,開賣前幾個頂級座位區間都已被保留給特定人士,一般民眾即使第一時間搶票也無法購買。

第七段

1. 宗教性濃厚的樂曲並不一定要有聖詠效果,畢竟這並非是巴洛克時期作品

2. 第二部開頭的前奏曲確實詮釋很一般,但主因應在指揮而非樂團。其實殷巴爾還是有些段落處理得有些過度簡化,例如發展部開頭的間奏就是一例。

[結論]

綜觀整篇評論,作者主要是在評論指揮的詮釋這部份。對於樂團及合唱的描述,僅有寥寥幾字。甚至連很重要的,各獨唱者的表現都隻字未提。且篇幅也不夠,以作為一篇馬勒第八號的樂評,確實有許多不足之處。這點對比2017年武文堯同為馬勒第八號的演出評論,就可看出差異 https://pareviews.ncafroc.org.tw/?p=26027 。但還是不得不佩服作者的作文能力及文字運用手法,還是有非常高的程度,也看得出專業水平。整篇文章邏輯清晰、思路縝密,且前後呼應。就寫文章的標準來看,確實是沒有破綻的。也完全不似網路上那些,只會簡單三言兩語、閒話家常般的部落客或臉書用戶可以相比。缺點就是用字過於艱深,不仔細閱讀會較難理解。畢竟作為發表在官方機構的表演藝術評論台的文章,讀者應該多為一般社會大眾,不見得都具備有較好的閱讀能力,因此是否可以考慮用更清楚、淺白的方式來描述會更恰當。否則一下「疏於細節」,一下又突然扯到什麼陶淵明「不求甚解」的,說真的對一般人而言,馬勒第八都已經很難理解,還要看懂這篇評論就更是不容易了。

( 休閒生活音樂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ariahfool&aid=13234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