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10/30 23:24:15瀏覽436|回應0|推薦0 | |
根據「陈洪 / 陈小兵 - 馬勒的《千人交響曲》」所作的補充說明 - 1 马勒的《千人交响曲》 陈洪‧陈小兵 贝多芬于 1824 年写成他的杰作第九交响曲 , 由于用了一个大乐队和一个混声合唱队, 另加四个独唱歌手, 又因为第四乐章的结构异乎子常, 曾一度引起非议, 甚至有人批评它“ 奇形怪状” , “ 天才衰竭的产物” 。八十三年后, 马勒于1907年写成了他的降E大调第八交响曲, 就结构庞大、复杂的程度而言, 非贝多芬的第九不能望其项背, 在它跟前, 第九简直是“ 小巫见大巫”了。[註1] [註1] 最後這句邏輯有問題。作者既然就認為貝多芬第九與馬勒第八能夠並駕齊驅,那為何最後結論又說是“ 小巫见大巫”? 马勒一向认为交响曲应“ 包罗万象” 。第八交响曲相当充分地体现了他的这个观念。它从天上写到人问,又从人间写到大上; 歌词的选用, 從中世纪的拉丁文圣咏到歌德用德文写的诗剧《浮士德》; 它虽仅有两个乐章, 但第二乐章实际上是第二、三、四乐章的合并,总谱长达218 页, 演出一次须一小时以上。它的乐队编制是: 长笛4, 短笛2 , 双簧管4, 英國管1, 单簧管5, 低音单簧管1, 大管4, 低音大管1 ; 圆号8, 小号4, 长号4, 大号1 ; 定音鼓3, 大鼓1,鈸1, 大锣l, 三角铁1, 若钟1, 钟琴1, 钢片琴1, 钢琴1, 簧风琴1, 管风琴1, 竖琴2, 曼陀林l ; 五重弦乐组( 倍大提琴要有倍低C 弦) ; 外加的小号4 , 长号3。管乐器成倍地增加, 弦乐器也必须相应增加, 以求平衡, 这个乐队便非有二百人不可。此外, 用两个混声合唱队, 一个童声合唱队, 另加八个独唱歌手。演员数百人挤满一个大舞台, 所以号称《千人交响曲》, 阵容之盛如果不是绝后, 至少也是空前的吧。马勒这么做一是迫求声势浩大, 二是追求音色变化, 因此不惜人力物力, 不顾劳师动众, 以尽量满足自己的愿望。存疑的是, 他的愿望是否能够兑现? 三个合唱队十几个声部、儿十支管乐器、管风琴、上百件弦乐器和一大堆打击乐器喧喧嚷嚷, 在听众感觉上会起什么效果? 也许马勒自己也发现这手法的不实际,他后来写的《尘世之歌》和第九、第十交响曲都没有再走这一条路了。但尽管如此, 马勒还是说第八交响曲是“ 我写的最伟大的作品”。[註2] [註2] 這點或許說明馬勒在音樂商品行銷手法上,可能是有一種虛張聲勢的性質。也因此確實有少部份樂友認為,馬勒第八有些華而不實、膚淺浮誇。並不同一般常見的評論認知那樣,具有崇高內涵深刻意義。 第八交响曲写于马勒的创造力全盛的时期, 虽全部完成已至1907年离开维也纳到了纽约之后, 但大部分则作于马勒多产的1906年, 初搞在八周内即完成, 1910 年9月12 日首演于慕尼黑, 由马勒本人指挥。这个以艺术歌曲作为创作起点的大师, 在写了第五、六、七三部纯器乐交响曲后, 又回到了他的出发点, 写了这部唱的交响曲。 第八交响曲第一乐章用了九世纪的拉丁文圣咏《来吧, 圣灵》作歌词, 音乐的结 构却符合奏鸣曲式原则, 这是器乐曲式与声乐媒介的结合。呈示部主要有两个主题, 一小节管风琴强劲的前奏后, 1:36 在降E大调上开始了两个合唱队热力四散的主部主题: (圖1) 歌词只唱第一詩节的前两句, 象徵热情的呼唤: “ 来吧, 圣灵, 从你那辉煌的天國御座。”[註3] [註3] "Veni, Creator Spiritus mentes tuorum visita." 抒情流畅的副部主题在降D 大调上由第一女高音独唱开始 2:59 : (圖2) 接着男高音模仿进入3:08 , 构成二重唱, 第一、二女中音, 男中音和男低音声部依次进入构成七重唱[註4] , 并在降A大调上加入合唱 3:59 , 构成丰富的织体, 表现著“ 在我们的心灵, 加注上帝的仁慈”[註5] 的深情和发自内心的赞关: “ 你是抚慰众生的圣灵, 上帝的最好使者, 生机勃发的春, 活力洋溢的火, 极度的热忱和真摯的爱。”[註6] [註4] 此處漏掉第二女高音,正卻順序是:女高音1、男高音、女高音2及女中音1+2、男中音、男低音。 [註5]"Imple superna gratia, quae tu creasti pectora." [註6] "Qui Paraclitus diceris, donum Dei altissimi, fons vivus, ignis, caritas et spiritalis unctio." 他反复歌颂“爱”。在马勒看来, 宗教与上帝实质上是“ 爱” 的化身, 而“ 爱” 则是一种统治和构成世界的万象森罗的力量。所以, 在千呼万唤圣灵到来之后, 热烈地乞求和赞美“ 爱” 。音乐主题虽不基于民歌, 但蘊含着民间音乐纯朴、真挚的特征。[註7] [註7] 這裡說的可能是一種通俗的情感表現方式。 7:34 展开部[註8]开始是器乐主奏的一个引子, 上部主题动机由两个合唱队模仿发展, 在弱的力度上演唱第三节歌词。[註9] [註8] 這段講的有問題,因為按照最新的研究,發展部應該是從169小節 9:23 算起。而這裡則是把「呈示部的結束句」7:34 (第141-168小節) 當成發展部的開始。 [註9] 第三節歌詞:"Infirma nostri corporis, virtute firmans perpeti." 这时一把独奏小提琴演奏著有滑奏装饰音的琶音和三连音音型[註10], 引出第一、二女高音的垂唱[註11], 声部稀疏, 音响细腻。随着声部的增多, 力度渐强, 象征那永不衰退的力。[註12] [註10] 小提琴獨奏 7:48 。 [註11] 第一、二女高音的垂唱 8:19 [註12] "Virtute firmans perpeti" (藉恆久不滅之力茁壯) 9:23 接着一段器乐过门,5/4、4/4、3/4、6/4各种节拍频繁交替, 圆号在定音鼓滚奏与大提琴、倍大提琴长音的背景下吹奏主部主题动机, 用倒影模仿、转调等手法变奏, 管钟深沉的音响增添了神圣的色彩。[註13] [註13] 此段才是開始進入發展部。 11:02 男低音引入了七重唱, 14:08 接著宏伟的合唱歌颂“ 神圣的光”和燃烧的爱, [註14] 和弦式织体与对位织休不时交替发展。 [註14] "Accende lumen sensibus, Infunde amorem cordibus." 14:59 在乐队强烈的伴奏下, 三个合唱队与重唱演吧第四节歌词: (圖3) “ 驭逐恶魔般的敌人, 给我们真正的和平, 在你神圣的羽翼下, 我们违凶化吉得安宁。”[註15] [註15] "Hostem repellas longius, Pacemque dones protinus; Ductore sic te praevio Vitemus omne pessimum." “ 和平” 的词句在各个声部反复唱颂。在演唱过第五、六节歌词后[註16] , 17:25 唱词回到第三节[註17] , 音乐滚滚如流,不间断地到了再现部。 [註16] 第五、六節歌詞: "Tu septiformis munere, dextrae Dei tu digitus. Per te sciamus da Patrem noscamus atque Filium, te utriusque Spiritum credamus omni tempore." [註17] 第三節歌詞: "Accende lumen sensibus, Infunde amorem cordibus." 18:57 再现部中主部主题占了主要地位, 在重复了第一節歌词后, 富有表情地接唱第七节歌词。[註18] [註18] 第一節歌詞後是先接第二節歌詞 "Qui Paraclitus diceris,Donum Dei altissimi," ,再接第七節歌詞。 22:34 这时, 副部主题配置著第四节后两句歌词出现, 与主部主題的因素融合一。 [註19] [註19] 第四節後兩句: "Ductore sic te praevio Vitemus omne pessimum." 23:00 乐曲到了降A 大调上的器乐过门, 经E 大调、降E 大调转到降D 大调, 23:52 由童声合唱引出第八节歌词, 24:00 第一、二女高音扩张模仿,接着在降E大调上加入混声合唱: “ 荣耀属于圣父, 属于复活的圣子, 属于你。噢, 圣灵, 与那无终的时代同在。”[註20] [註20] "Gloria Patri Domino, Deo sit gloria, et Filio Natoque qui a mortuis surrexit, ac Paraclito, in saeculorum saecula." 在“ 荣耀”与“ 圣父”的词上, 女高音常在C3上浮游, 并延长到8 拍至10 拍, 力度很强, 达到高潮。[註21]最后由七个独唱者、三个合唱队全奏结束了第一乐。 [註21] 如 24:32 / 24:46 / 25:01 / 25:27 / 25:38 【待續】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