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3/12 07:17:39瀏覽1206|回應2|推薦56 | |
那些年,20幾歲的我們,剛剛開始當媳婦,婆婆年齡,大概都不到60歲,對當時年輕的我們,公公婆婆就是老人家,我們沒有當過老人,兩代之間是有一定程度的距離,很難想像或理解老人,當時面對的狀態,心情和壓力⋯⋯。 好友A和先生,住在新竹,很孝順父母,每個周末,必定回到台中老家,陪伴公婆,每個星期一到家,婆婆就會開始抱怨,這裏酸,那邊痛,兩手無力,買個菜,市場來回奔波勞累,每天情緒焦躁,睡眠不足⋯。當時,好友們剛開始當媳婦,互相分享生活,以為婆婆就是愛抱怨,也許想要得到孩子的關心,注意,年輕夫妻,感覺無奈,從來也沒有想過要了解,解決問題,久之,婆婆抱怨習慣了,以為老人家只是求關注,聽聽就好。 朋友B和公婆住一起,婆婆剛剛邁入更年期,骨鬆,心血管疾病,肥胖問題,一一出現,常常懷疑自己的戒指掉了,忘記關水龍頭,瓦斯,引發恐慌,B和老公都以為婆婆更年期,一個星期看好幾個門診,藥品很多種類,狀況一直也沒有起色,很愛啐唸,孩子們能閃就閃,以為更年期過去,生活就會變好。(後來,B 的婆婆,診斷是失智症) 同學C的婆婆,年紀最大,70幾歲,每天打扮自己,出門和三五好友,打麻將,中午就在外面和朋友聊天吃飯,晚上回家和家人吃晚飯,因為每天都會打理一下自己,和親戚朋友保持良好互動,身體一直有在活動,應該是當時最受歡迎的老婆婆。(一直到90歲,還是打扮整齊,每天出門,麻將,午餐都和朋友一起聚餐) 20幾歲的時候,比較自我,整個重心都放在自己身上,不會想到要多了解老一代的想法,對於婆婆的身體狀況,完全無法想像,也不能夠理解和感同身受,所以老一輩,真的不用去期待或要求,子女應該如何體會父母的心情和身體健康,以及期望和要求。不同的年紀,會有不一樣的重心。 我也是最近才開始了解,當時50幾歲的婆婆們,更年期,身體開始會酸痛,肌少無力;失智症前期,很健忘,會開始疑惑,懷疑掉了東西,忘記關瓦斯⋯。 當時的我們,有點年輕,不是很懂事,總覺得老人,是無法理解,很難想像的另一個世界,而我們似乎,也並沒有想要深入了解他們,老人家習慣嘮叼,我們就恭恭敬敬的聽,尊重長輩,凡事忍耐,但是又沒有真心的覺得自己孝順。 當汽車老了,多年耗損,卡卡,開車上路就是不順;我們當時開著新車,油門一踩,速度之快,完全無法想像,中古汽車的種種問題⋯⋯。 我有個朋友說,她目前正是喜怒無常,煩躁時期,嘴巴整天唸老公,處於心不太平氣不足的情況,想到原來以前剛結婚,婆婆正是非常霸氣,不太好相處,大家都要離遠一點。 我們從來沒有當過老人,所以很難體會老人家的感覺;我們已經年輕過,卻又覺得現在的年輕族群,和我們曾經走過的足跡,完全兩回事。 人都是這樣,碰到時才想到當年,還沒有遇到,不覺得和自己有任何關係。那天看到一句話:「心平氣和,是生命中最美好的狀態」。 把自己調整到最好的狀態,把焦點放在自己的日常,讓自己過得很富足,對未來不要擔心,未來要怎麼變化,就是處之泰然,世事無常,誰都是走向死亡,死都不怕了,還有什麼事,值得計較的?把今天過好,我如何成為今天的我?是每一個昨天,所有的累積。 原來我們曾經這麼認真,這樣努力,走過。那會兒,我們剛開始當媳婦的時候,點點滴滴,現在真的要記得,身體酸痛,不適,看醫生找源頭,和孩子抱怨,一點用都沒有,年紀輕輕,誰會在意身體呢?自己的身體,一定要用心,好好寶貝自己。 每一年,許自己一個夢想,累積這麼多精彩的片段,不同年紀,追求不同的世界,我們一步一腳印,慢慢成為更好的自己。 自己愛吃油飯,芋頭,饅魚,煮一鍋: |
|
( 在地生活|北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