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1/09 09:12:40瀏覽658|回應5|推薦9 | |
看完連柯交鋒之後,腦海不由得浮起多年前陳水扁趙少康那場很激動的辯論。台灣的民主,即便行經藍綠的泥淖,畢竟有進步。因此這場略乏火花的辯論仍令我感動。 連勝文的辯才不錯,尤其在風險控制方面,反應他的投資理財訓練;做個太平市長應不成問題。但他、他的幕僚、以及在辯論會做球給他的某些提問人,共同有個單線思考的大毛病,即使編織罪名也像念台詞;言語乏味,想像貧瘠,完全沒有探索事物本質的能力。 在職場工作了些年,不免有面試別人的經驗。有些求職者學經歷洋洋灑灑,可是一旦開始追問技術細節,其回答卻非常虛浮制式。他們或可寫出公式,畫出測試流程,但對於背後的原因、對於各項物理參數對工程設計的影響,卻往往僅有模糊的影子。世界對他們來說是個黑盒子;他們的工作經驗,說穿了不過是將別人設定好的參數輸入黑盒子,然後收集黑盒子的輸出寫成所謂報告。他們的眼光偶爾掃過黑盒子,然而並不駐留太久。他們與工作環境中的黑盒子安然並存,不會為它失眠。 當然也有驚喜的時候。有些求職者雖僅大學學歷,但表現出熱忱與求知慾;回答問題條理分明,對各項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顯出老練的了解及不息的好奇心。他們喜歡探索事物的本質,黑盒子的存在使他焦慮;他彷彿被驅使著,非追根究柢不可。這種人通常可以成為解決問題的夥伴。 遇到問題的第一反應,最能看出人的思考習慣。第一反應就去尋找公式速速回答的,與第一反應是分析問題尋找內在定律的,是天南地北兩類人。這兩類人在各種領域都存在。無論知識的尋求、藝術文學的表達、產品的設計、組織的優化、公共政策的制定,這兩類人總是形成強烈的對比。藝評網站《他方的他方》的主人說,他評點藝術家首重其作品是否表達了「本質的感情」,我完全服膺他的看法。 連勝文及其團隊屬於第一類人,四平八穩,照本宣科,但就是無法感動人;即使口若懸河,也終究不過是把範本背得純熟的「好學生」。真正的挑戰出現的時候,你就會看到他們找不到公式的慌張茫然,或者治絲益棼的胡搞。 至於柯文哲,怎麼說呢?拒絕被台灣的公式教育摧殘、拒絕與第一類人同流的異類吧!他的口才真的平平,但帶著強烈的使命,思考中散發追求事物本質的熱情。據說他的民調領先,顯然台北的另類份子不少;讓我們期待他帶來第二類人的政治。 柯若當了市長,會不會真能有所作為,只有天知道。台灣人吃了國家認證的食品,結果發現裡頭有毒,更何況選一個沒有經過國家認證的人呢?先是陳水扁「快樂希望」,接著馬英九「準備好了」,人們被騙不止一次。所以任何事情都可能發生,任何選擇都有風險。但我認為選柯P的風險比吃到餿水油的風險低多了。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