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投資還是囤積?
2007/12/29 00:56:27瀏覽1605|回應0|推薦9

馬太福音25章14-30節常被人誤解誤用. 有人說它鼓勵貧富不均的社會、贏家通吃的哲學; 且把分配不均的現象稱之為「馬太效應」. 尤有甚者說它是資本主義思想的濫觴. 持這些說法的人, 皆引喻失義. 這段經文講的是天國的「定律」, 而非主的「命令」. 愛神愛人的耶穌不會教門徒去做「損不足以奉有餘」的事.

這段經文記載耶穌講了一個天國的比喻, 大意是這樣的:
天國好比有個人要出外遠行, 於是叫了僕人來, 把產業交給他們管理; 他按著各人的能力, 給了一人五千兩銀子, 一人二千兩, 另一人一千兩. 然後就遠行去了.
那領了五千兩的馬上拿了錢去做買賣, 賺了五千; 那領了二千兩的也有樣學樣賺了二千. 只有那領了一千兩的, 在地上挖了個洞把錢埋起來.
過了許久, 主人回來了; 召集僕人來結算帳目.
那兩個賺了錢的興奮地上前交帳; 主人很高興, 稱許他們的良善忠心, 說: 「你既能在這點事上忠心, 可見足堪大任, 從此後要把更多的事託付給你. 進來, 享受你主人的快樂吧」
把錢埋了起來的僕人上前說道: 「主啊, 我知道你是嚴厲的人: 沒有灑種的地方, 你要收割; 沒有散播的地方, 你要聚斂. 所以我害怕, 就把錢藏了起來; 看, 這是你當初交給我的一千兩, 我把它一文不少的還給你.」
主人回答說: 「你這又惡又懶的傢伙! 你既然認為我是那樣嚴厲的人, 那麼至少應當把銀子拿去錢莊生利; 等我回來的時候, 便可以連本帶利收回. 」 於是主人命人奪過他的一千兩, 給那已經有一萬兩的; 且將這無用的僕人趕了出去, 讓他在外頭的黑暗中切齒哀哭.「因為凡有的, 還要加給他, 叫他有餘; 沒有的, 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五千兩銀子」的原文是「5 talents」. Talent 是古時中東使用的重量及貨幣單位. 1 talent = 3000 shekels (shekel 約為1/4-1/2 ounce, 或是一個等重的銀幣. 所以 1 talent = 3000 銀幣). Talent 的拉丁字源是 talentum, 也是重量及錢幣的單位. 大約在15世紀 talent 的字義才轉變成「天賦, 才能」, 其根源就是這段經文. 所以馬太福音25章14-30節又稱為「才幹的比喻 - The parable of the talents」.

基督徒都知曉「銀子」比喻基督徒從神那裡領受的恩賜 -- 神按照個人的能力, 所賜的恩賜有多有少; 有人得五千兩, 有人得一千兩. 基督徒常求恩賜, 卻很容易忘記(或選擇性遺忘)一件事: 恩賜雖白白的領受, 卻不能白白的浪費; 有一天我們都得到神面前交帳. 將恩賜使用於神國事工的人, 與把恩賜埋在地洞裡發霉的人, 會有很不一樣的下場:

* 前一種信徒, 過的是投資的人生; 其信仰生活是創新活潑勇敢進取的, 像前兩個僕人. 反正一切都是主所賜, 一切都有主負責. 因能捨, 故能有得; 因能放下, 故能剛強. 這是海闊天空, 多種多收的信仰.
* 後一種信徒, 過的是囤積的人生; 其信仰生活是守成呆滯狐疑退縮的. 腳踏兩隻船, 世界和天國的好處都想要. 既不敢徹底擁抱世界短暫的宴樂, 又不敢全然交託給看不見的天國, 充滿了害怕失去的心態, 像第三個僕人. 最後只好挖了個洞, 把東西藏起來, 直到有一天所藏的東西與他的生命同朽.


懶惰的基督徒總以為救恩只是一張進天國的穩妥門票. 沒錯, 要是沒有耶穌的救恩, 天國真是「連門兒都沒有」. 人不能靠自己的善行進天國, 所以有票和沒票確實有差別. 但基督徒若是以為拿了這張票就萬事OK, 啥事都別幹, 到時候神非認帳不可, 那就失算了. 難道我們真的以為耶穌不過是個「認票不認人」的門房嗎? 一天到晚口稱「主啊主啊」, 生命卻無任何改變的基督徒, 有一天主會把他們的票沒收, 對他們說: 「我從來不認識你們」(Cf. 馬太 7:20-23) (我寫這段, 心裡也挺戰戰兢兢的, 不知主將來認不認識我?)

我知此說必引起一個質疑: 救恩的確據在那裡? 羅馬書10章10節不是寫著「人心裡相信, 就可以稱義; 口裡承認, 就可以得救」嗎? 並沒說還有其他條件啊.

我承認這或許是神學上一個可爭辯的問題. 但整本新約, 沒一處說我們可以翹著二郎腿進天國; 倒是記載了初代的使徒, 一個個風塵僕僕, 奔波異邦, 受盡辛苦, 以身證道. 如果拿了票就夠了, 所做的工都是虛工, 保羅如何會在生命的盡頭, 說「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 當跑的路我已經跑盡了, 所信的道我已經守住了. 從此以後, 有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 就是按著公義審判的主, 到了那日要賜給我的」? (Cf. 2 Timothy 4:7-8 I have fought the good fight, I have finished the course, I have kept the faith; in the future there is laid up for me the crown of righteousness, which the Lord, the righteous Judge, will award to me on that day) 這是寫羅馬書的保羅講的話.

我想, 唯一的解釋, 是保羅所說的「心裡相信」, 不同於不痛不癢的相信. 你信不信有鬼神? 嘿, 寧可信其有, 不可信其無. 這是不關痛癢的信. 你為什麼信耶穌? 因為我從小在教會長大, 爸媽都信, 我也就信了, 反正也沒甚麼不好. 這也是不關痛癢的信. 什麼是關乎痛癢的信? 你曾否在困境中大聲呼求主? 在挫敗中默然等候主? 在疑惑中堅定相信主? 在傷痛中繼續跟隨主? 若是, 那你有福了, 因為天國是你的. 保羅所說的「口裡承認」, 也不同於扭扭捏捏的承認. 保羅的「承認」, 是不分場合, 不論後果, 常有生命危險的. 我們姑且不要跟保羅比 (因為沒得比); 但我們最起碼, 是不是願意在一個有充分信仰自由的社會, 大方地介紹自己是基督徒, 不以為恥地介紹福音?

投資還是囤積? 主給我們選擇. 既然是選擇, 就得承擔後果. 我喜歡電影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usade 裡, 看管聖杯的老騎士對鍾斯博士說的一句話: Choose wisely.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orthbridge&aid=1485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