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達摩祖師《悟性論》淺解(16)
2018/12/15 14:54:14瀏覽894|回應0|推薦4

【原文】:

凡夫所見,皆名妄想。若寂滅無見,始名真見。心境相對,見生於中,若內不起心,則外不生境,境心俱淨,乃名為真見。作此解時,乃名正見。

不見一切法,乃名得道;不解一切法,乃名解法。何以故?見與不見,俱不見故;解與不解,俱不解故。無見之見,乃名真見;無解之解,乃名大解。

【白話】:

凡夫內外所見,都稱為妄想,若無見之見也歸於寂滅,這才稱為真見。起心與境相對,見識便因此生起,如果內心不去攀緣,外緣境相也無從生起,內心外境同歸清淨,這便稱為真見,這樣的見解,才稱為正見。

一切法毫無見不見可言,稱之為得道,一切法毫無解不解可言,稱之為解法,為何這麼說?因為見與不見,同屬不見;解與不解,同屬不解。寂滅無見才稱為真見;無解不解才稱為大解。

【甲辰筆記】

妄想即非妄想、凡夫即非凡夫。如果真的有妄想可得,那麼凡夫等於妄想已成定理,若果真如此,無上菩提正覺 釋迦牟尼佛也用不著化身為生死凡夫來示範甚麼是『覺醒』。如果凡夫一定是凡夫不可改變,再怎麼教育也沒有用,無相覺醒化身為人類(凡夫)來此一遭根本就是徒勞,由此可知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事。可見所謂的妄想究竟是在甚麼,就是身為凡夫這一生最重要的學習課題。

妄想即非妄想,意指:知道妄想並不是真有個妄想可得。就像看魔術表演一樣,早已知道台上被插了滿身尖刀的箱中女人不會死(內不起心)。觀眾也就不會有目擊死亡兇殺的驚恐(外不生境)。之所以能作到內不起心、外不生境,其關鍵在於『已知熟悉』,也就是面對一切境界的時候,並不陌生,甚至知道眼前魔術必然落幕,離開戲院之後台上皆空,聲影俱寂。

通常看過多次相同戲法的觀眾,自己也就會變戲法了,而且不會有兇殺驚恐的危險和意識。也不會去討論魔術箱中的女人究竟死、死。幻術就是幻術,幻中遑論死不死。

 

※※※※※【16※※※※※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orden&aid=12156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