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達摩祖師《悟性論》淺解(31)
2018/12/14 15:51:45瀏覽653|回應1|推薦6

【原文】:

佛有三身者;化身報身法身;化身亦云應身。若眾生常作善時即化身現,修智慧時即報身現,覺無為即法身。常現飛騰十方隨宜救濟者,化身佛也。若斷惑即是雪山成道,報身佛也。無言無說、無作無得、湛然常住,法身佛也。若論至理,一佛尚無,何得有三?此謂三身者,但據人智也。

人有上中下說,

下智之人妄興福力也,妄見化身佛;中智之人妄斷煩惱,妄見報身佛;上智之人妄證菩提,妄見法身佛;上上智之人內照圓寂,明心即佛不待心而得佛智,知三身與萬法皆不可取不可說,此即解脫心,成於大道。經云:佛不說法,不度眾生,不證菩提。此之謂矣!

【白話】:

所謂佛有三身這個說法,是指化身、報身以及法身。化身也稱為應身。眾生若是常行十善則見化身顯現,眾生若是修習智慧則見報身顯現,眾生若是覺悟無為則等同法身。飛騰十方隨宜救濟的善心恰如化身佛。雪山成道的無惑智慧恰如報身佛。無言無說、無作無得;湛然常住是名法身佛。若以第一義諦來說:諸佛如來尚且不見有個「佛境界」可成,何來三個身相可得?所謂的佛有三身之說,只不過是隨順人們與生俱來的智識分別而說的名相而已。 

人的分別智識慣用上、中、下三種說法:

下智之人做有為善法希望獲得福報,隨著福報而妄見化身佛。

中智之人以為自己能夠斷滅煩惱,住於斷滅相而妄見報身佛。

上智之人自見得證空相菩提,誤以為證空得空而妄見法身佛。

上上智人返內觀照寂滅圓覺,了了明白即心即佛,不必起心思議更求無量本智,本智了知法、報、化三身以及萬法都是不可得也離言說,這本智即是解脫心,與無窮無盡的大道同體。經文說:「佛不說法、不度眾生、不証菩提」。正是這個意思。 

【甲辰筆記】

這段文義說明修行的成效取決於智慧!智光愈強,無明霎時盡滅。無明意即起心動念攀緣身、口、意。這裡解說的佛有三身即是比喻人們習以為常的,也是比喻所有人的三種自性(人智)①依他起遍計所執圓成實性。此外;飛騰十方、雪山成道這兩句也都是譬喻。

飛騰,比喻以鳥瞰的高度遍見一切,形容超脫、超越。

十方,比喻身三、口四、意三、共計十項兩界相對的十惡與十善

飛騰十方這句話形容:遍知一切善惡,隨順法性而且理事無礙,不住善法也不住惡法;不捨棄善也無惡可棄。遍知一切善惡都是法,只要不住於相,已然超越善惡並且掌握善惡。

雪山,比喻捨身求道;成道,比喻無惑。雪山成道即是比喻:四大元素積聚而成的肉身終究侷限不了法身

飛騰十方、雪山成道,這兩句都是形容本師 釋迦牟尼佛示現人類之身暢演法義。

無言無說、無作無得、湛然常住:形容在佛子心中所顯現的無上正等正覺。這段經文所有比喻的用意在於:讓讀經人見到佛的真實體。

這一段經文是 佛菩薩示現智慧的境界真言。如果世上不曾出現上上智人示範上上智境,凡夫聖人再怎麼想也想像不到實際上的智境──既非佛身亦離佛名;一人(佛)尚無,何況有三。可見修行還是要務實自掘本智才能夠速達正遍知。怎奈何眼下光是飛騰十方都做不到了,何況是無惑?文中的上中下智顯然是暗喻人的意識天生愛分別。生活中如果未達定境,念起未覺,智光難免總是忽明忽暗。

:『十惡與十善』:十惡係指:殺、盜、淫、名為身三惡;以及妄語、惡口、綺語、兩舌、名為口四惡;以及貪、瞋、痴、名為三意惡;合稱為身口意十惡。    反之,不殺、不盜、不淫、不妄語、不惡口、不綺語、不兩舌、不貪、不瞋、不痴、名為十善。

 

※※※※※【31※※※※※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orden&aid=121399948

 回應文章

Cendy Lee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24/01/05 14:22

若登(norden) 於 2024-01-07 00:29 回覆:
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