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1/18 23:53:09瀏覽1290|回應0|推薦14 | |
『信』的時代,好像又找回來了! 如果大家還記得,去年這個時候,中華郵政推出了『未來郵件』,也就是可以寄信或包裹給未來的自己、家人或朋友,也就是郵局不僅有『快遞』,還多增加了『慢遞』的服務,而且『愈慢愈貴』。 這是『瓶中信』的概念,『時空膠囊』的預約,簡單的說,就是您自己當導演,為自己的未來企劃了一個感動的文本。 未來郵件- 父子篇
未來郵件-祖孫篇
馬祖當兵弟兄當郵差 勾起我『信』的故事 日前我準備前往世新校園授課時,碰到一位過去一起當兵的弟兄,他開著郵車喊我的名字『陳念初』,我愣了一下,當兵的記憶又鮮明了起來! 原來,他退伍後起起落落,最後他選擇當郵差,一當就是十九年,他在部隊裡就會開車,而且還是指揮官的傳令,現在,他開的是中華郵件車,每天要運送滿滿的文件與包裹到各地,現在的『信』已經被e-mail取代,所以,他郵車裡已經不是當年那些充滿『思念』的信,更多的可能是大宗廣告文件、賬單、罰單或包裹。 『郵件』在我那個年輕時代,還是每一個馬祖當兵的人每天盼望的天使。 我記得我當時是全連『信』最多的弟兄,有家人或朋友寫信來,班長會一一唱名發信,光是喊我的名字,要喊二、三十次,因為,我有世新合唱團一群愛心夥伴,就是怕我孤單,就是怕我冷,不僅有信,還有保暖衣物。 依賴這些郵件過日子,八個月後才第一次返台,見到家人與好友們! 我也曾在部隊中寫『信』給青睞的對象,每天寫一封,雖然她一直沒有回信,但寫信在當時是一種寄託,直到最後,我才承認與面對,它真的是石沈大海,那些對方都未開封的信,最終仍回到自己身邊! 但過往的『信』現在一封都沒留,我的筆跡,我年輕的執著,想再見一次,都沒有機會! 當我再次遇到馬祖的弟兄時,他的郵車讓我想起那些過往故事,記憶仍清晰! 『信』在早期的人際互動或家庭關係裡,就是一種感動與雀躍的文本,有人讀『信』沈思,有人閱『信』感傷,更有人看『信』大樂大笑! 寫『信』的文化,在台灣早期社會裡,是集體性的認同,卻也是不善於口語表達的人,最習慣採取的溝通模式。 這位馬祖弟兄要趕郵件,我們短暫交談,談到了『未來郵件』。 『未來郵件』找回了『信』的感覺 他說,去年推的『未來郵件』行銷的效果不錯,現在量也不少,算是成功吧! 我在去年『未來郵件』推出前幾年,就曾經幫某個園區,企劃過一個『記憶未來』的計劃,最後,雖然並沒有真的落實完成整個計劃,但『未來郵件』的概念,我早已經確認它可以成為一個行銷的服務,人與自己、人與人、人與物或天地之間的自然命定,如果有一些巧思的安排或精緻的意外,就是人生的一種浪漫及小確幸,即使那只是一封信,或只是一份包裹,三十年後,它就無價了! 我的馬祖寫『信』與收『信』的故事,現在年輕人應該不會有相同的感受,臉書社群時代的直接互動模式,某種程度抹煞了『信』的想像與等待時空,『信』的迷人之處已經不復在。 『未來郵件』好像幫我找回來了『信』的感覺,只不過,現在我到底該寫給誰?自己、家人還是社會?仔細想好後,我一定會到郵局,『慢遞』一次我的『未來郵件』。 至於,友人幫我們題字的這個『念初-淑儀』的紙鎮,可以寄一個二十年後收件的『未來包裹』,那時彼此已老,搞一點浪漫,也不錯! (註:此篇文章是我的生活故事記錄,剛好與未來郵件連結,但與中華郵政無關啦!) |
|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