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1/13 12:03:05瀏覽7444|回應6|推薦10 | |
『英九之治』已經進入第六年,為什麼到目前為止,還看不出他的總統接班人是誰?這是刻意模糊的政治選擇?還是為政態度所致? 回顧國民黨蔣經國時代的接班時刻! 外界預測,如果不是孫運璿中風,當年蔣經國先生的國民黨黨政的接班人極可能就是孫運璿,蔣經國與孫運璿都有一個特質,就是無私,『不群不黨』、『不住相佈施 其福德不可思量』 ,對國家最有利的,就是最佳考量,『運權如秤,恤民如子』,至於結黨拉派,不是他們從政的態度。 根據前美國務院資深官員陶涵所寫的『蔣經國傳』描述,蔣經國當年其實就鎖定本省籍人士為接班人,當時,臺灣省主席李登輝協助解決地方紛爭,人高馬大,面帶微笑,中常會上省政報告,評語是:『李登輝同志的表現非常好。』,在陽明山中山樓召開的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議中,民眾和媒體都訝異,蔣經國被徵召連任總統同時,他也宣布他的副總統人選竟然就是李登輝。 李登輝政治路有了經國先生的背書,運氣佳一路貴人當上總統。 蔣經國時代的接班考量,現在看起來,是充滿政治正確與理念思維的,他主觀思維認為拉拔本土菁英,是當時治理台灣必需做的事。 無人可以預測後期演變出荒謬劇,李登輝最後竟遭到國民黨開除,而當年的李登輝在經國先生面前所談的兩岸關係,也絕對不會是後來主張的『兩國』論。 當年的整個國內局勢,與現在是完全不同的,當年的執政黨就代表政府,所以,沒有在野政黨強力杯葛與爭奪權力,當然,也就可以保留領導者應有的高度,只要是對的事,就可以堅持去完成,也必然得到各界的掌聲。 當年的媒體也鼓勵這種風骨與風範,即使仍存在言論的制約,但不會不分是非,積非成是。 相形對照之下,馬總統如果現在仍效法兩位先賢(蔣經國與孫運璿)的政治行徑,在主客觀優勢都不存在的情況下,是格外辛苦的。 首先,當年的台灣是經濟起飛的關鍵時刻,民間的動力與政治外在環境的逼迫,沒有第二條路可以選擇,所以,十大建設『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所以,解嚴、解除報禁、開放榮民回大陸探親,哪一項不是人民的迫切需求? 但目前馬英九主政時期,這種內外動能與政府及人民之間,彼此依存度降低了,馬總統的兩岸及外交關係和諧及良性互動的努力,本來可以換取更多的掌聲,但似乎沒有在媒體及社會間受到太多的激勵,反應在施政滿意度上。 馬總統為何可以在臺北市長及總統大選戰役中獲勝,仔細觀察客觀情勢,就是國民黨及民間有一些動能需要他出來產生力量滿足需求,就像當年蔣經國會選擇李登輝等本土政治人物一樣,這是情勢所逼,自然『時勢造英雄』。 滿足需求與拉拔人民及企業成長,是當年執政裡找到民意的不二語言。 當年,竹科的成立,讓施振榮(宏基)、張忠謀(台積電)等找到企業在台灣生根的基礎,現在,宏基與台積電都面臨企業轉型與新接班團隊的時刻,當年的企業小孩已經長大茁壯,各擁一片天。 一轉眼間,三十多年過去了...... 今年是2013年! 宏基Q3慘賠,董事長王振堂請辭,我們的媒體正報導創辦人施振榮,重返宏基成為不賣命的諸葛亮,準備變革宏基重新找出新絲路。 台積電董事會決議任命劉德音、魏哲家兩人擔任台積電總經理暨共同執行長,台積電新的CEO養成計劃確定成熟,未來兩人必須依張忠謀所指定的職務,直接向張忠謀負責。 還有,就在食安問題全台連環爆的時刻,統一企業董事長高清愿卸任,由女婿總經理羅智先接班。 有經濟學家如此分析,創業富豪有兩種,一種是第一代的創業富豪,第二種是第二代的繼承富豪,所以,有笑話這麼說:『第一代創業富豪突然暴斃,股價會大跌,第二代繼承富豪暴斃,股價會大漲。』 『接班』代表權力的交棒,卻不能保證能贏得市場,二代如果少了第一代的開創與應變精神,領導人就只能『傳賢不傳子』。 接『班』在2013年11月的企業界中,是個發燒的話題,國民黨十九全代會剛結束,還聞不到接班的味道,反倒是中國第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在執行接班計劃,國民黨與馬總統目前的接班戰略考量是什麼?客觀情勢如果動能不足,面對接班的主觀思維及態度又是什麼? 馬總統對接班人的考量,在現階段可能是『牽一髮而動全局』,因為偏愛誰?就會有人失寵?但至少應該對接班人有一個讓人民『政治想像』的說法,這也是對接班團隊提前『對話』的一種方式,在歷經九月王馬紛亂的政局後,除了喊團結,也該是清理戰場,重新掛旗發表新slogan的時刻! 別都是媒體在『胡說』,民間在『臆測』,政黨在『分化』! 以下是筆者未發表過的『政治路』隨性寫文,或許,一起來省思吧! 找到一條沒有敵人的政治路,很難!當總統的更難! 看看王金平吧!誰說王金平沒有敵人?看看現在他的處境,雖然有人力挺與擁抱,但仔細精算一下,朋友一定變少了! 馬總統一直都在樹敵,政治上贏的一方就是輸的一方的敵人,政治上贏了以後,不喜歡分紅分贓也會樹敵,內外敵人一多,就能帶動老百姓,一起把你當成敵人。 政治本來就不是『大是大非』的場域,『大是大非』是道德路徑,非政治路徑。 政治上的『大是大非』背後一定會跟著另一個『小事小非』的 小魔鬼,愈強調『大是大非』,愈跟隨『小事小非』,就像『文宣』的背後常被聯想是『掩飾』與『說服』一樣。 馬總統應該體認自己是政治領導人,每一個政治語言都必須精算政治效應,他與一般老百姓是不一樣的身份,這也是國安維護他的原因, 『大是大非』是道德語言,他是護道者生存之鑰,較適用在政治上客觀解決紛爭時,但變成主觀理念後,它就不是政治上的手段。 『任性』是一種浪漫,是下台時使用,上台時它永遠派不上用場,即使想用,也千萬不能!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