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大災難後看媒體的說服力與信賴力!
2011/03/16 13:43:05瀏覽1490|回應0|推薦10

前言:

媒體在重大災難事件下所建構的符號真實,可以對照及呈現台灣媒體的普遍特質與核心思想,媒體念茲在茲的追求真實,如果只是在說服的層次,那離人民信賴還要很長的一段時間好好努力....


媒體除了說服閱聽眾,還需被閱聽眾信賴

選擇媒體為工作職業,就是一份艱苦的志業開始,這是許多老媒體人給新進從業人員的惕勵,因為,媒體人與一般上班族相比,感覺平均薪資較高,但以投入的時間及風險來看,時薪及保障卻低的可憐!因此,媒體人沒有強烈的執著心,或在媒體界裡投機苟存的本事,很難繼續此業。

不僅如此,媒體人除了要建立專業的採訪及製作說服力外,更重要的是信賴感的建立,但是,這個信賴感不是單純媒體人本身可以片面完成,媒體組織才是最重要的影響關鍵因素。

一則新聞從消息來源、企劃、採訪、拍攝到最後的後製播出,這中間有許多的守門員在緊盯著不出錯,這就是媒體組織的慣性及組織框架下的安全原則,但這只是媒體的專業製作規範,可以增強媒體的說服力及通路實力。

從這次日本大地震的台日媒體報導省思中,各界批評台灣媒體的倒不是這些層層組織把關下的疏漏,而是媒體長期忽略閱聽人內心真正感受的一種民意反撲。

因為台灣媒體被詬病的就是媒體灑狗血式的結夥報導災難新聞,唯恐天下不亂的失真報導,報導新聞的核心價值遭到質疑,信賴感一直無法提升!

台灣只剩商業媒體或稱為藍綠媒體,因為台灣的公共電視根本無法扮演NHK及BBC的角色,成為新聞的主流平台。

商業媒體或藍綠媒體在收視率的競逐下,原本應該更需了解閱聽市場的深度需求,但收視率的表象及偏差解讀下,部分媒體或從業人員因偏見或框架,還是以為煽色腥、雙體(屍體與裸體)、政治衝突與鬥爭題材是收視保證,於是,類似的畫面層出不窮的上演。

媒體找到一個最有利的位置去發展它的意見劇本、表演者及忠誠觀眾,於是,藍綠媒體於焉形成,政治與媒體共生下,普遍閱聽者權益常常被犧牲,日本災難新聞下,是最佳的議題建構環境,於是,政治人物又開始把如核四等睡眠議題抬出來,希望找到重新進行公眾討論的新契機,一般老百姓對核四的興建決策及安全執行擔憂又被放大了,是真的幫老百姓把關?還是政治遊戲?看不清也無從看清。

日本大地震後  媒體扮演人心安定劑

媒體有追求真相的天職,但豈能安定人心?

在這個跨界大災難從核心流竄外圍的悲劇裡,日本在最內圈受害最深,沉默、秩序、及理性是日本民眾內心深度哭喊後的平靜及無助,在外圍的世界及媒體也都同時間感受大自然及全球緊密結合的環境現實,我們在日本殘破家園裡,看到美麗及經濟繁榮的背後,同樣也是如此脆弱!

媒體人在捕捉每一個脆弱的畫面及無助的眼神時,可否多一點勿擾,多一點關懷,多一點同理心。

收視率競爭下媒體人更應該省思,我們想要的媒體天職到底是甚麼?我們習慣用畫面的震撼及各種提示語言,來建構一個符號真實,告訴閱聽人我們是製作專業且值得您信服的,但信賴呢?卻不斷的流失......

坊間太多的書都在告訴大家,要具備專業的說服力才能贏得喝采,所以,每一個人都讓自己有十八般武藝去面對競爭同儕與工作環境,但回到人性裡的最初始語言,也就是與自己親人的最親密接觸,例如父母親的關愛及小孩對父母的依賴感等等,它就是一種信賴感。

放大一點,日本大地震日本民眾與這個國家之間的信賴感有沒有因為地震而斷然無存?甚或是更加穩固?日本NHK媒體提供的多數救援資訊,扮演好一個媒體與民眾之間的信賴關係,而且是不斷在經營的媒體信賴關係。

台灣的媒體及政府能不能在大地震中借鏡,重拾民眾的信賴感,這才是任何政黨執政的穩固基礎。

而媒體報導裡大放之各種批判、痛心、感官刺激等現象,背後的收視核心動機還是感動、溫馨、關懷、安全感的構念,高收視率如果反應在政治鬥爭、社會亂象、痛心故事、八卦腥色的題材上,背後真正的需求卻仍然是和解、安定、健康的社會,當媒體把收視表象報導出來,卻沒有導引及活化出這背後重要的收視意義,遑論客觀公正之媒體!

關心大多數民眾的閱聽質,讓[信賴力]超越[說服力]吧!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niennien1234&aid=4985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