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11/19 23:49:53瀏覽1889|回應1|推薦13 | |
久未提筆,不談選舉,談老夫妻與父子情『溫度』吧! 月台的冷與熱 車站或地下鐵月台,看起來很多人,但卻是人與人很陌生的環境。 除非有人相伴或碰到熟人,一趟運輸旅程,人與人之間身體很近,心卻很遠! 所以,人多不見得一定有『溫度』。 享受孤寂也好,看盡冷暖也行,歸鄉前刻也罷,求學旅程也算,滑入社群也是,人在月台,就是來去匆匆! 當然,鄭捷捷運殺人事件,是超冷酷的月台記憶! 不過,2013年一部微電影『記憶月台』中一對英國老夫妻的鶼鰈情深,留存了許多人對月台溫暖與感動的感覺。 在此之前,沒有人會關心一則地鐵廣播語是誰說的?更不知道廣播真實人聲背後的故事,原來是一段『離別愛情』。 2013年真實故事是這樣說的,當時,動人報導更登上英國媒體。 英國地鐵『數位化播音』後,讓一位老婦人無法再守候地鐵,聆聽已逝先生曾錄製的廣播語,希望英國倫敦交通管理局幫忙,要回當年丈夫所錄製的地鐵廣播『Mind the gap』。 最後,她守候的地鐵站回復播放這段原始廣播語,而老婦人也拿到了先生的原始音檔。 公共交通路線裡的播音,我們已經習以為常,它還是國、台、客、英語版本。 但文化或故事的在地保留或熟悉味道,是城市運輸系統可以展現的一種溫度。 不管是台鐵,還是將來台灣的捷運系統聯外擴大,或許到了某一車站時,我們可以聽到不一樣的廣播,感受不同車站的微語言。 出錢拍攝影片的金士頓科技公司,不僅品牌形象加分,也讓『靈智廣告』的功力展現。 而『記憶,永遠都在』是『記憶月台』微電影的slogan,拿到2014年廣告流行金句獎。 2014年金士頓科技邀請了原班人馬,製作系列二『當不掉的記憶』,沿用了這個感動語。 延續、產品、劇情佈局 『記憶月台』中老夫妻故事,在『當不掉的記憶』中變成父子故事。 同時,這次用原創微小說挑戰去年的真實故事改編,在林口攝影棚搭了一樣令人意想不到的拍攝場景,從英國地鐵到九十年代的香港當鋪,來自台灣的製作群,果然也有時空交錯,物換星移的能力。 『記憶月台』與『當不掉的記憶』是兩部跟『記憶』有關的微電影,劇情中都出現了『記憶隨身碟』。(註:金士頓科技公司的產品) 『記憶月台』裡的隨身碟是地鐵站長幫忙找出了原始錄音,把它交給失去先生的英國女士,故事呈現自然又完美的結局。 因為是真實故事改編,而產品(USB)在螢幕的時間很短不到兩秒,就像是真實劇情的一部分,沒有人會在意產品置入的問題。 而『當不掉的記憶』在當舖出現的隨身碟,感覺比較像是一開始就思考放入的梗,在時空關係鋪陳的選擇上,約顯鑿痕與突兀。(註:『行銷於無形』一直都是故事文本很重要的戰略思考) 原創小說需不需要時空上真實建構?這點想必會有各種不同的觀點。 我相信很多人都會聯想九十年代,應該不可能有這種隨身碟吧! 但畢竟這是科技公司出品的微電影,在相關性上,總要為產品找到一個劇情上的『埋』點。 但問題就在於劇本寫作及拍攝單位,一開始是不是考究過產品時空上錯置的問題,如果考慮過,基於原創呈現未修改,那也就不容置喙了! 其次,父親林燕為兒子創作這首『八十八個琴鍵』,讓當鋪粉絲高價收購的情感鋪陳,似乎也有點不合常情。 在微小說裡倒是說明的較清楚,當舖秦老闆根本就是個傻子在幫忙林燕,而這種屬於個人珍貴的當物,要說服當舖用高價交換,買回的時間點其實很重要,而它又僅是一個隨身碟,如果是音樂手稿等版權也罷,可能有未來出版的價值,仔細看小說裏的對話,林燕曾向當鋪老闆說,三年內會贖回當品,看完小說合理性也就強化了,但偏偏影片只有很短的時間能交待劇情! 還有,影片結尾對兒子說的那段話,為何也放到隨身碟錄製音樂中,可見就是保留起來以後讓兒子聽到的物件,林燕聽到自己生病住院的噩耗後,為了幫兒子買鋼琴及出國留學,錄下自己的作品典當給當舖,期望當舖能感受這個珍貴物件有交換金錢的價值。(註:林燕一年後過世,一直沒贖回這個錄音碟。) 不過,在精神與概念上,『當不掉的記憶』已滿足了喜愛『記憶』的族群 。 影片的一致性、對立、重組 影片突破故事時間序及色彩符號框架,用倒敘方式交錯時空關係 。 很創新的選擇黑白片來代表現在,彩色片卻詮釋過去,這種手法除了讓交錯剪輯的故事有很強的二元區分對立外,也象徵人的生涯中,過去才是彩色美好的一種隱喻,這是一種創新的文本呈現與思維。 仔細看電影文本,有始有終頭尾鋪陳香港雙層叮叮車一致性情境,讓人感受當年復古味道,開場叮叮車駛進,結尾則是叮叮車駛離。 有兩次相同的電話鈴聲及場景,再現同一個影像情境,一次加入旁白隱藏關鍵對話,一次讓現場音還原告知答案。(註:電話鈴聲在影片0514處及 1001處) 這種影片符號學運用的再現方式,第一次常常就是在鋪梗,接下來可以有好幾次,但最後一定要把答案或影片隱藏的故事呈現出來,『當不掉的記憶』微電影中,最後鈴聲就是把生病住院的故事揭曉,接著,準備結尾畫面。 行銷巧思 緊扣記憶主題 『當不掉的記憶』花費的金額超過第一部『記憶月台』,已達千萬規模的預算。 如果看過金士頓科技公司因應這次『當不掉的記憶』所精製的『八十八個鍵盤微小說』,您會驚嘆他們在行銷上的巧思,當你翻閱這部『微小說』套冊書,一面看小說故事,還可以聆聽這首原創音樂。 而宣傳面紙盒裏那張『乾匯大押』當票,讓您免費在資訊月期間限定贖回『記憶當鋪』筆記本,也是一種新的行銷手法。 在西門町的試映會,建構了小型戲院播放室,也是巧思! 當然,『當不掉記憶』微電影發布記者會上,數十位部落客也都在受邀名單上,與主流媒體同時見證這個記憶二部曲文本,這也代表業者嘗試新媒體參與及記者會新模式的運用。 不過,還是有點瑕疵,那就是部落客的聯絡電話等,被公開在簽名簿上,倒是有點令人意外! 記者會現場的復古風及現場鋼琴家彈奏,在情境呈現上,是值得嘉許的! 持續上一部微電影使用素人演員,這次也有著去明星化,平凡真實的味道。 首播會找來了導演梁修身及演員梁正群父子,父子電影找名人談父子關係及看片感言,算是新聞點,但反效果就是,第二天部分報導焦點就只是該名人父子關係。 其次,主持人很重要,角色是串場召喚故事,不是吸睛,找來了身材姣好的年輕女主持人,效果如何?見仁見智! 簡單劇情 三人微電影 最後想談的是,這兩部微電影,是三個人的戲,兩個主角,一位配角。其實,客觀的第三者(配角)才是感動的關鍵。 『記憶月台』裡的三人是生死卻不離別的老夫妻與地鐵站長,『當不掉的記憶』的三人則是共譜鍵盤旋律的父子與當舖秦老闆。 老夫妻與父子雖是主角,地鐵人員與當舖秦先生,才是鮮活的配角。 沒有地鐵人員的貼心服務,無法成就感動;秦老闆未經鑑價程序就開了當票,更是故事成立的關鍵。 第二部影片的交錯剪輯呈現中,本來就會讓時間序有點錯亂,但在後現代非線性的時代裡,沒有人會在意,如果能夠讓產品置入時空及秦老闆的口白或角色更符邏輯及溫暖,或許就能讓這個故事有更強的感染力。 『月台』與『鍵盤』可以是有溫度的題材,它是故事與旋律的起始點! 行銷戰略新思維 個人覺得第二部『當不掉的記憶』很難超越第一部『記憶月台』的原因,在於第一部太成功了,第二部被期望值太高,而所有的行銷梗(如自創場景等)在第一部微電影裡,都讓人見識到了,相形之下,第二部就更難超越,梗也都被破了。 李安的電影很成功,他每一部影片都嘗試不一樣的題材,或許就是為了不讓自己的影片被自己影片比較或框架,所以,總是令人驚喜! 行銷企劃常在創造產品差異化,因此,『新』的成功機率高。 如果從舊符號出發,延續性創新不是不好,但可能要把戰場拉大,從行銷整體戰略思考。 換句話說,當第二部記憶微電影出現後,某種程度代表了第三部、第四部跟記憶主題的微電影,還會發展下去,從英國(英文)、香港(廣東話).....一種跨國跨文化的味道,一篇篇來自人性與價值關懷的故事,將會帶給金士頓更佳的品牌形象。 而從『記憶』發展下來的應該不只是『微電影』,它可以有各種形式的文本或活動,讓『記憶』可以是金士頓有形與無形的企業文化資產。 以這次的影片行銷來看,建議金士頓公司可以找導演或任何參與影片製作的團隊,用分享製作花絮或腳本故事的方式,主動接受具有文化深度節目的採訪或專訪。 所以,行銷邏輯上,『記憶月台』是靠社群或意見領袖主動分享口碑創造佳績,適用零預算媒體概念,但『當不掉的記憶』必須靠行銷策略來深化品牌。 如果金士頓公司兩位創辦人之一,也在最佳時刻現身,我想這個『記憶』戰場不在於溜覽率是否再度突破百萬?而在於它更深化了金士頓的品牌格局。 金士頓科技公司是台灣人出外闖天下的神話,回到台灣拍微電影,也全用台灣的製作團隊,希望除了英國、香港兩地外,我們還可以在可預見的影片中,看到屬於台灣的記憶文本,這就更具台灣味了。 我的記憶文本 我高中畢業時考過音樂系,我記得聲樂分數應該是老師學生中最高分的,但關鍵就輸在鋼琴。 當時家裡沒琴,因為爸媽壓根不覺得我會喜歡音樂,小時沒讓我學,為了考音樂系只好花錢讓我去拜師學琴,我記得練琴的地點,就只能在老師的琴室。 不加思索這種準備考試的方式一定不夠熟練,並且信心不足! 果不其然,正式進入考場時,見到的不是老師家直立式鋼琴,而是大台的三角鋼琴及多位教授評審的大場面,我太緊張了,竟沒彈一個音,就難過的走出考場,因為我根本找不到中央C。 遲來的琴鍵在我考完試後才終於出現,父親買了一台全新近十萬元的山葉鋼琴給我,但我已沒有機會再繼續走音樂這條路! 我的兒子從小學鋼琴,我也願意讓他持續下去,二十年前的這段故事,影響很大! 鋼琴有八十八個琴鍵(白鍵52+黑鍵36),是不是一種常識?老實說參加完『當不掉的記憶』首播會後,回家後還真的自己數了一下,可見我與鋼琴琴鍵仍然很陌生! 我有兩段父子關係,一段是我與我父親,我寫過許多文章及轉載過父親的自傳,不再贅述! 我與兒子的關係,從親暱期到現在的叛逆期,這應該是大部分父親都會經歷的過程。 每個人都希望父子關係,就像影片中電話鈴響一樣,有些話真說不出口,盼兒子能懂父親的用心。 我記得我自己買了口琴或兵乓拍給兒子時,我都會在某處寫『父贈』,並註名日期,兒子常說,『不要寫,會被同學笑!』,我似乎從來不聽,因為他是我兒子,算做個標記吧! 我能感受影片中當票背後『八十八個琴鍵,贈吾兒』哪幾個字背後的意涵?這就是父子之間最真實的『溫度』! 微電影:記憶月台 微電影:當不掉的記憶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