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7/13 22:47:19瀏覽193|回應0|推薦1 | |
《大乘無量壽經》淺釋-第31集 好,我們接著看下來的經文跟講記的內容。 【受用種種,一切豐足。宮殿、服飾、香花、幡蓋莊嚴之具,隨意所須,悉皆如念。】 不管是我們今天講的物質生活或者是精神生活,你的念頭一動,變化所作,西方極樂世界不用經營,你不必操心去經營去營求,用不著,你想要什麼東西都已經現前了,一切受用如你念頭的變化。下面就舉一個例子來說明了,只能夠舉例子,簡單舉幾個例子,如果要細說是說不盡的。 【若欲食時,七寶鉢器自然在前,百味飲食自然盈滿。】 你動了這個想吃的念頭,我們想要吃飯,那個“缽器”就像現在我們說的餐具,所有各式各樣的餐具,不一定是指出家人所用的缽,你想要什麼樣的餐具,餐點,隨心所欲「噓」就變現出來了,可能沒有聲音不知道,但是我們加強強調它,如果不是這樣,那極樂世界我們就不要去了,我們不去了。所以大家不要死在文字裏頭。喜歡什麼樣式質料的就變現那種質料的樣式,這些餐具自自然然就擺在你的面前了,那也沒有人送來,你也不用去取,那自然就在面前出現了。而且餐具裏所盛的菜餚,樣樣都合你的意思,都是自己變化所作的,樣樣合意。比如說我來到湘潭,特別想念臭豆腐,我一到極樂世界,第一件事情就是湘潭的臭豆腐,哇!有了有了,肯定有!就是你想要怎麼樣的,你念頭一動,它就是能夠滿你的願。其實如果初學佛的人聽到這一段,就說你們迷信了,或者沒學佛的會說你們迷信,這個都沒有證明,所謂證明就是要科學證明,科學怎麼證明呢?我們後面再看看: 【雖有此食,實無食者。但見色聞香以意為食。色力增長而無便穢。身心柔軟,無所味著。事已化去,時至復現。】 這些事情實在講是說的那些人呢?就是我們剛剛去往生的,為什麼?因為我們每天都有吃飯的習慣嘛,有這個習氣,那時間一到了,哎!怎麼這麼久都沒有飯吃?還沒送來或者是時間到了去哪吃飯呢?動個念頭它就現前了,功夫高一點的人就沒有了。我們剛剛到極樂世界,你在那邊修行再上再提升的時候就沒有了。我們娑婆世界佛經常在經上告訴我們,色界以上飲食就沒有了,五欲嘛!財色名食睡這五種都不要了。欲界才有,這個色是指男女之色。這在色界天都沒有了,那麼祂們都不要了嗎?那祂們怎麼辦呢?祂們是禪悅為食,不用吃飯的。難道西方極樂世界還不如色界天嗎?當然超過太多太多了,色界天不能跟祂相比。欲界天這些眾生,生到極樂世界之後,他生生世世有這種習慣習氣,他那個時候一想自然就現前了,隨著你的念頭的變化,可是一變化現前的一剎那,他馬上又覺悟了,哎,我不是到極樂世界了嗎?我是菩薩了,怎麼需要吃東西呢?哎呀,不需要吃了。所以實實在在沒有吃東西的,一看就飽了,“但見色聞香”,他聞一聞看一看就飽就不需要了,真的用不著動筷子用不著動口。我們這裏你看美妙的食物送到你面前來,聞一聞就拿走了飽了,你不聞還好,越聞就越餓,你還給我拿走?非得吃完它。所以不一樣了,極樂世界的人,...行了,行了就沒有了,然後他的色力就增長了,他的精神體力馬上就恢復了,那他一想起,哎呀!我實在沒有這個必要了。可見得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一樁事情不是隨心所欲的,隨你的心在變化。“無所味著”,不著相,不執著這個相,六根在六塵裏面不染著,永遠清淨。如果你什麼時候想起來了,這個境界又會現前了,不需要了它就沒有了,自然就化去了。你沒有科學根據啊?這個理論現在科學上是講得通的,理上是講的通,科學家有研究這個道理呀,但是不曉得怎麼樣變化,這是科學家所講的能量跟物質的轉變,不需要的時候就把這些物質化成能量了,就沒有了,需要的時候又把能量變回物質,自己來受用,這是不是科學啊?不只是科學,是超科學!所以西方極樂世界的每一個人都有這個能力,用他的心力來將這個能量變成物質,或者是物質變成能量,他不需要靠那個儀器啊,他不必用機器,是用自己的念力跟心力來轉變外面的境界,境隨心轉。所以你要講科學,西方極樂世界真的是科學發展到最尖端最圓滿。現在的科學家天天都在想,還是想不出來,理上是沒問題,可是怎麼樣從事上去做呢?這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想到了一點點,卻不去作好事,科學家他們想了卻不去做好事,去幹什麼呢?去幹壞事造原子彈,原子彈就是把物質化成能量,就是從這個原理上發明的。如果能夠發明到像西方極樂世界,想吃什麼想用什麼馬上就變現,那這個世界就太平了,就不會有爭奪打仗了。你想要什麼就變什麼,一切受用隨心所欲隨念變化。那麼從前的人對西方極樂世界的情形比較難相信,那麼現在的人就比較容易了,現在有很多科學的證據,即使是我們世界上做不到,但是我們相信因為理論講得通,只是科學還沒有發展到這個階段罷了,確實是如此。所以現在的人能夠相信,尤其是科學家他要是念這個東西,毫無疑問的他能夠接受,可惜這個緣不足,這些經典都沒翻譯到外國去,還沒有外國的本子,《無量壽經》有了,翻譯本有了,有英文翻譯本,但是就是沒有人介紹,再加上我們漢地的這些老法師他們的英文都比較弱。你看我到加拿大,那是第一次,當居士的時候,去的原因是因為那邊有一位台灣過去的法師,他不懂英文,但是在那邊開道場,開一間Meditation就是靜坐的道場,給加拿大外國人來學靜坐的。那麼我這個護法就聯絡上,知道我這個英文還可以啦,問我是不是可以過來做翻譯,那我就不知道就是加拿大,去,去,去了就..就在這之前呢?台灣過去的那個住持法師,他是不太懂英文的,就會那幾句,所以他跟那個來學靜坐的外國加拿大人都說,這個禪不用說的,這個“禪”“no,talk”,不用講的,就叫你sit,sit,sit,坐了之後,就是繞繞繞,這樣子了過後又sit“坐”。然後外國人來找他也是yes,no,no,yes就是這幾句。所以我去了之後,他在靜坐完了,就在座上講了一些道理,那我就嘗試跟他翻譯,翻譯之後,那外國人就說,這個“禪”可以“talk說”的,為什麼不能“talk說”呢?他來了不是可以talk講了嗎?所以你看這些就是沒有辦法啊。所以這也是我的一個志願,但是這個志願是從十多年前一直想到現在,現在又忙,忙了又想,再這麼想下去的話就到了八十九十、一百咯!所以很希望這個Pureland Buddisium淨土宗能讓外國人接受,因為這個外國人一直把這個佛法當做是哲理來研究,他們很開通的,他們還是保留他們的基督教還是天主教,但是他們要學佛法,他們告訴我的原因就是:他們可以從佛法裏面找到他們《聖經》裏面不能解答的問題,他們找到,所以他們當哲學來研究,不是把它當佛法來研究。所以我就有這個願望,希望有一天能夠讓外國人接受淨土宗,所以我每次都看到那些英文比較好的不錯的,我就非常的注意他,但是那個緣不具足啊,要看因緣啊!我們繼續看: 【復有眾寶妙衣、冠帶、瓔珞,無量光明,百千妙色,悉皆具足,自然在身。】 這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服裝啊,服飾啊,服裝上的裝飾,冠帶,瓔珞都是裝飾品。就是你想穿什麼樣的衣服,這個衣服已經在你身上了,你只要想它就在你身上了,你不要動,把手舉起來就穿上去了,這個質料款式都很合自己的意思,你覺得這個好像是不太理想,還有沒有說法國巴黎最流行的,又來了,又變了,你不想衣服就沒有了,所以極樂世界你不用貯藏這個衣服,你想它就有了,不想它就沒有了,所以你這個衣服用不著去設計買料子,裁縫,你穿髒了也不用拿去洗,那個地方的衣服一塵不染的,永遠是新的。我們即使在這個世間做個人,就算你生活非常富裕也很苦啊!你看每天穿衣服脫衣服,穿衣服脫衣服很苦,他那邊穿衣服脫衣服都不需要。我們這裏每天吃飯,一口一口的吃,也很辛苦啊,他們眼睛一看,一聞到香味就飽了,這個多自在。所以我在想,我們的女眾大半輩子這個一生,就埋葬在哪裏?埋葬在廚房裏面,所以到最後變成黃臉婆,很正常的嘛,為什麼?每一天都要去煮飯啦,做菜啦,做菜沒關係,還要去買那些材料來做菜,花了很長時間,滿臉油垢的炒啊炒,來啦,吃了,大家來了,吃完之後,全跑掉了,那你還要收拾善後工作。所以你看本來剛剛嫁過去的時候,哇!那個手的樣子全部都是好像十八歲二十歲的姑娘,到了四五十歲之後,你看看你變啥樣子?所以阿彌陀佛早就看到了,阿彌陀佛他很同情我們這些女眾啊,你來我這兒還要去買菜做飯?不用了,這些都省掉了,將這些省下來的時間拿來好好的修行,所以阿彌陀佛就想到這樣的一個方法,衣服也是一樣,住的房子也是一樣,飲食也是這樣,所以這個地方一定要去,一定要去!如果那個地方不去,那就是李老師說的非愚即狂,你不是愚痴,就是狂妄!這麼好的地方,你到那裏去找?而且是真有啊,不是騙你們去的,不是釋迦牟尼騙你們的。那麼老和尚就講過一句話,就算騙就給他騙一次吧!你試試看給他騙一次,去了之後才看看是不是真的騙?所以是心甘情願給他騙,而且我們真正知道這個完完全全是釋迦牟尼佛說的,你不信空能法師的人格,那你也要信釋迦牟尼佛的人格。我講這個來好玩沒事幹,跟你們講極樂世界的食物,這個那個幹嘛?這完全是經典裏面所說的,所以你要是把握著這個機緣,好好的用幾年功夫,就真的去得成了。這是講的衣食住行生活必需的條件。 【所居舍宅,稱其形色。寶網彌覆,懸諸寶鈴。奇妙珍異,周遍校飾。光色晃曜,盡極嚴麗。】 這是講的住,住所,居住的環境那就更美妙了!“稱其形色”,“形”是形狀,“色”是色彩,“稱”什麼呢?稱你的心願吶!你住的房子,你想什麼樣的形式它就變什麼樣的形式,什麼樣的形狀,你想什麼樣的顏色就什麼樣的顏色,它就現什麼樣的顏色,隨心所欲,有的人喜歡住華麗的宮殿,有的人喜歡住小茅蓬,各有各的味道,沒有一樣不隨心所欲。下面是講宮殿的裝飾,“寶網”這是講宮殿上覆蓋的羅網,它是七寶製成的。網跟網之間有那個洞孔,它之間懸掛著寶鈴,就像我們這邊的風鈴一樣,還有一些奇妙的珍異,那是我們沒辦法說不清楚的,也想像不到的,為什麼呢?因為那些寶物是我們這個世間沒有的,佛就算說了,我們也想像不到。“周遍校飾”,“校”是比校較量,“飾”是裝飾,裝飾在宮殿。底下兩句是形容詞,“光色晃曜,盡極嚴麗”,是指寶物的莊嚴美麗。下來再形容說: 【樓觀欄楯,堂宇房閣,廣狹方圓,或大或小,或在虛空,或在平地,清淨安隱,微妙快樂。應念現前,無不具足。】 末後這兩句要緊啊!都不需要經營不需要建造,這裏給我們講的是衣食住,真的一切世界都不能跟它比,每一樣都是稱心如意的,而且這一切物質的享受是隨心所欲,隨念變化,絕不是固定的。有很多人他常常很喜歡換新花樣,常常喜歡變化,房子住兩年就住厭了,而且換新的一棟了。在西方極樂世界,你不喜歡這個樣子,立刻就變,換句話說,沒有不稱心願的時候,這個才叫做極樂世界嘛!下來我們接著看第二十: <德風華雨第二十> 這一章是說極樂世界的景觀,我們先看經文: 【其佛國土,每於食時,自然德風徐起,吹諸羅網,及眾寶樹,出微妙音,演說苦、空、無常、無我諸波羅蜜。流布萬種溫雅德香。其有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 這是講日常生活當中的享受。“每於食時”,這是說有一定的時候。像我們這個世間,通常是一天三餐。它那邊有風,但是不是大風,也沒有颱風,不會造成災害,這個風吹起來的時候,非常的輕柔舒服。風吹到羅網跟那些寶樹都會發出音聲,因為羅網本身是七寶,何況羅網當中有很多的寶鈴,風一吹動,鈴就發出音聲,樹是寶樹,風一吹樹,樹葉一碰撞一相碰,就像風鈴一樣發出非常美妙的音聲,就像我們所講的交響樂一樣,這個樂也是自然的,沒有人演奏,非常之美妙,不但音聲美妙,更不可思議的,就是它能說法,“出微妙音,演說苦空,無常,無我”,這一句是演說二乘法,為什麼會演說二乘法呢?我們就會明了了,十方世界去往生的必定有很多小乘人,聲聞緣覺聽到這個法門之後,回小向大捨去他本來的修行,發願念佛求生淨土,這樣往生的人,因為他修學小乘的時間太長了,小乘的習氣太深,雖然人已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還常常想到他以前的修學,阿彌陀佛也不違反他的意願,也滿他的願,這個就非常的偉大,很了不起!他能夠順著你的習氣,依然給你講小乘法,這在西方是屬於漸修,當然他也是圓證三不退,他也是慢慢的進步往上升,他升的速度就慢了,沒有圓頓根性的人升得快,因為他老是想到自己的本學,這個就很麻煩。 同樣的道理,我們現在很多修念佛法門的人,他在過去學過其它法門,而且在其它法門用了很多的時間,下了很多的功力印象非常深,在阿賴耶識裏這些種子很強,所以念佛還是常常想到,常常想到這個經上那個論上是怎麼說的?這些東西在我們念佛法門叫作夾雜,對於提升自己品位跟境界是很不利的,因為它功夫夾雜,它不純,不專。什麼樣的人才是佛最喜歡教導的學生呢?就是剛發心學佛的,經沒聽過也沒看過,這種學生了不起!為什麼?他腦子裏面空空洞洞的,像一張白紙,什麼都沒有,一開始就把阿彌陀佛給裝進去了,將來滿腦子的阿彌陀佛,這樣子他的成就就快,成就高啊!不夾雜嘛!這是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緣,這種人很難找。現代人一學佛就到處聽,什麼都要看,什麼都要接觸,都要嘗試一下,結果是一腦子的夾雜,那就很麻煩了,那就沒辦法了,這個昏亂的現象洗都洗不乾淨,所以從這一點來看,古人的教學是對的,我們現在的教學是錯了。整個佛法大乘佛法尤其是淨土法門,求的是什麼呢?清淨心,一心不亂。把我們整個觀念思想擾亂了,那這個法門就是錯誤的了。所以大家不要以為四弘誓願裏面說什麼“法門無量誓願學”,那我們這樣講法不是跟這個抵觸了嗎?沒抵觸啊,“法門無量誓願學”是叫你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去學,不是在這個地方學,你在此地學不成功的。所以十大願王,四弘誓願,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才圓滿。由此可知,佛沒有說錯話,是我們把佛的話錯解了,錯解如來真實義,絕對不是現在就博學多聞。我們中國古時候祖師大德的教學是五年專修一門,五年之後才可以淮許你博學多聞。但是五年這是一個階段,如果五年一到修學不及格,老師還是不開放給你的。我們看中國佛教史,《大藏經》裏面史傳部的高僧傳居士傳裏面,有很多人是二十年三十年都不能離開老師的,還是學那一門,他還沒有能力去博學多聞,就是沒有能力去參學。現代的人不得了了,一開始學佛,馬上就去參學,這個把佛法基本教學方法全部都違背了,觀念上錯了,所以你不能成就。從前人參學參訪一個善知識,自己就證果了,自己要沒證果,那你那個參就是白參了。參訪善知識要像善財童子一樣,每參訪一個,你的果位就提升一層,你看《華嚴經》上面,善財童子參訪德雲比丘,馬上就證得圓教初住菩薩,五十三位善知識參完了,他也成佛了,那個才叫做參學。我們這裏的不用參學,我們叫跑道場,我們大家給自己取一個很好聽的名字,我到處參學,其實是到處跑道場,我們今天去參學得到什麼呢?清涼大師說得很好,所得到的是增長邪見。從這裏可以知道,學佛根基是多麼重要,根基至少是要三年或五年,把你的心定下來,然後功夫才能得力,不管是哪個法門,不能離開這個原則,否則決定不能成就。這個各位一定要牢牢的記住!我們今天回頭還不晚,不要再去搞其它的東西了,一門深入,把心定下來,把一切執著妄想通通放下,學佛沒有別的訣竅,就是一個老實,不僥幸,不投機取巧,不要愛面子,這個面子害死人了,不要跟別人爭強爭勝。古德教給我們:“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就好了,能夠盡量減少自己的過失就是進步了,這個就是成就。以上是先演說二乘,應機說法。 下來說“諸波羅密”,這就是大乘了,後面還會再說到。想聽什麼法就聽到你想要的,想聽《華嚴經》,風吹到寶樹寶鈴演奏的法音,就是《華嚴經》。想聽《法華經》,那他講的就是《法華經》。如果不想聽,雖然有天耳,他也聽不到,聽不見。“流布萬種溫雅德香”,西方極樂世界那邊是香光莊嚴,所以香氣普熏大千世界,不是只普熏大千,是普熏十方世界。你們各位修行如果修到有感應了,心清淨了,你的身上會有香氣,這個香從那兒來的呢?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寶香跟你相應了,這也是看你的功夫有否成就。“其有聞者,塵勞,垢習自然不起”,“塵勞,垢習”就是我們一般人講的“無明煩惱”,聞到這個香就能夠斷煩惱破無明。 【風觸其身,安和調適,猶如比丘得滅盡定。】 佛在這個地方用比喻,這比喻只有阿羅漢自己才曉得,因為阿羅漢得了滅盡定,這個快樂只有他才知道,我們沒入這個境界不知道,當然這種快樂超過三界六道,就算是色界天,無色界天,非想非非想天的快樂都比不上阿羅漢,他的見思煩惱斷了。雖然很難體會,那如果我們細心冷靜的來體會,一個人在一切憂慮煩惱都沒有的時候,的確是很快樂。苦就苦在有煩惱妄想,阿羅漢這些都斷了,永遠斷了,這是講西方極樂世界的風一吹,這個風一吹你就入了這個境界,所以不會退轉,所有一切境緣都是幫你成就道業的,證得無上菩提的。下來說: 【復吹七寶林樹,飄華成聚。種種色光,遍滿佛土。隨色次第,而不雜亂。柔軟光潔,如兜羅緜。足履其上,沒深四指。隨足舉已,還復如初。】 西方世界的樹都是寶樹,這些寶樹都是彌陀性德變現的。跟我們這個世間的寶樹不一樣,我們世間也有寶樹,你看看這個珠寶店裏也有,不是很大盆景的,盆景裝飾的那些各式的珊瑚瑪瑙,什麼什麼翡翠做成一個小型的寶樹,但是那個寶樹不能夠隨心變化。西方極樂世界的寶樹可以隨著我們的心念來變化,所以這個就自在了,因此它也“飄華成聚,種種色光”,他那個地方的花多顏色也多,光明也多,空中有天花,樹林裏面的花它也能夠飄在空中,可見得這個景觀非常的美。“遍滿佛土”,“佛土”是講他這個國土,處處都是。“隨色次第,而不雜亂”這兩句就很難得了!這個花落下來就自然鋪成了圖案,它不亂的,至於鋪成什麼樣的圖案呢?總是叫你看得很滿意很歡喜的圖案,不必要人工去擺設,也不必要去設計,花落下來的時候就能鋪成圖案,不雜亂,而且鋪在地上就像地毯一樣,就叫花毯。“柔軟光潔,如兜羅綿”,就像我們中國的木棉,很軟。“足履其上,沒深四指”,你腳踩在那個地方它會陷下去,四個手指,它有彈性,腳一抬起來它又恢復原狀了,踩下去起來它就..咚~!再踩下去下去..咚~!起來,像彈簧一樣它有這個彈性,它又恢復原狀了。現在講經也很辛苦,要加很多效果聲音。所以它是柔軟而有彈性,但是這個花是寶花。像我們這邊的寶大概都是很堅硬的,金銀七寶都很堅硬的,那我們踩上去,這個葉子有稜角,哦,那一定很痛苦,不但是痛苦,可能還要叫我們受傷。西方極樂世界不是這樣的,雖然是寶,它那個寶柔軟,這就不可思議了,雖然有稜角,它那個稜角有彈性,換一句話說,決定不會有傷害,這個寶的確我們這個世間沒有見過,也沒有聽說過。 【過食時後,其華自沒。大地清淨,更雨新華。】 這個地方的“雨”要念去聲,當作動詞講,就是這個花落下來,從上面落下來。那麼後面說: 【隨其時節,還復周遍。與前無異,如是六反。】 那麼極樂世界這個名稱得來不容易啊!如果不是事事物物都能如人意的話怎麼可以叫極樂呢?何況十方世界這一些眾生,我們可以說根性不相同,習慣也不一樣,興趣愛好都不相同,那麼怎麼會恰恰好是六反呢?這六反說的是啥呀?這個我們後面會看到。由此可知,這是釋迦牟尼佛為我們這個世間人介紹的西方極樂世界,我們這個地球上的眾生有時間的觀念,這是因為我們居住這個環境造成的,你看我們地球,現在大家曉得地球有自轉有公轉,自轉一周二十四小時,一個白天一個晚上,公轉一週三百六十五天,我們稱之為一年,我們在這個地方住習慣了,所以這個執著就很重。那麼印度人把一天分作六個時辰,“六反”就是六個時辰,每一個時辰有一次。我們用的時辰是小時,我們中國自古以來講時辰就是講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現在算命的還是用這個,這個方式一直用到清朝末年,在我們中國用了幾千年了,民國年間才改了這個二十四小時,從前一個時辰是現在的兩個小時,所以我們現在這個時辰叫小時。可是我們中國的時辰比印度要小啊,印度的一時是現在的四個小時,他們分得很簡單,晝三時夜三時,所以把晝夜分成六時,所以佛當年在印度講經經常講六時,那我們中國人很聰明就加一個晝夜六時,那就變成我們中國的時間了。那麼這個六反就是我們娑婆世界地球上去往生的有這個習慣,你就能夠看到這個景觀,每一個時辰花開花落花開花落,它有這個景色景象。因為西方極樂世界是光明世界,人身體放光,宮殿也放光,樹木花草都放光,大地也放光,所以說是一片光明,那邊沒有黑暗,換句話說沒有夜晚,確實剛剛往生的人到那邊不太習慣,也是有時差,我們這裏講時差,它是沒有晚上,不過那個地方..不過到那個地方不多久你就慢慢習慣了。那麼我們這一邊習慣上有一個白天晚上的觀念,在那邊只能夠看到鳥叫,鳥叫了就像白天了,鳥休息就是晚上了,而實際上沒有日夜的差別,這個前面跟各位也說過了。還有那邊人那麼多,都沒有姓名,也沒有名字,一切的標誌通通沒有,因為那一邊是無分別的世界,換句話說六反也是我們自己帶去的習性才會現這個現相,那麼這個食時也是像我們一天要三餐,三餐也是有一定的時間,所以這些統統都是揀別著我們對於時間的觀念。再繼續看下來一章。 <寶蓮佛光第二十一> 這一章告訴我們,極樂世界的蓮花特別多,所以也稱作蓮花世界。它這個蓮花統統都是寶蓮,不像我們這一邊蓮花都是草本的。它們是無量珍寶合成,它是寶蓮,所以它有微妙的光明,而且這個蓮花它也能放光,光中又現化佛,佛又會說法,所以這個景觀就非常奇妙不可思議,這也是西方極樂世界生活環境之一,何況蓮花是自己往生托生之處。我們看經文說: 【又眾寶蓮華周滿世界。一一寶華百千億葉。其華光明,無量種色。】 這個幾句我們要仔細的看,要把它記住!因為小本,小本就是《阿彌陀經》,小本上面只講四種蓮花,那只是略說並沒有詳細的講,這個地方告訴我們,原來這個花不止四種顏色,有無量色,四種顏色是略舉而己,在小本《阿彌陀經》裏面它也有表法的意思,古德在注疏裏面說,四色表“常、樂、我、淨”這四淨德,這個說法也很好。寶蓮在西方極樂世界處處見得到,為什麼呢?那個世界叫蓮花世界嘛,就是它這個蓮花太多太普遍了,那麼蓮在所有花裏面實在講,它就是相當的圓滿,代表圓滿殊勝。 那麼第一個的蓮代表一真法界,蓮這個根是生在泥土下面的,莖是在水裏面,花是開在水上面,泥土代表六凡,六道凡夫是染污的,清水代表四淨,四淨就是聲聞、緣覺、菩薩、佛,清淨不染,花開在水上面,換句話說不但六凡不染四聖也不染,這個代表一真法界,這是表法的意義。 同時蓮花也是因果同時,因果同時,這個前面我們也讀過了,花是因,蓮子是果,有花的時候,蓮蓬裏面就有子,有種子了,不像其它的花是先開花後結果,它是花果同時,沒有先後的,這是佛法裏面講的因果,因賅果海,果徹因源,因果是同時的。所以你說它是因可以,你說它是果也可以,對前面這一念,後面一念是果,對後面一念,前面這一念是因,念念都是因果同時,善因則有善果,惡因則有惡果,這個是講的真實。 西方世界的蓮花比我們這個地方的蓮花要殊勝,它葉多花瓣多,葉就是花瓣,“一一寶華百千億葉”,他那個花又大葉又多,所以經上常常形容佛的眼睛像青蓮花葉一樣。我們這裏的蓮花葉大,眼睛像蓮花那麼大不好看,佛的這個眼睛細長,可見得西方蓮花的葉大概像我們這邊的菊花一樣的細長,而不是像我們這邊蓮花的葉大,所以它的葉多,百千億葉,華放光,蓮是寶花,所以有光。下來說: 【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黃朱紫,光色亦然。】 這就是舉幾個例子來說了。 【復有無量妙寶百千摩尼,映飾珍奇,明曜日月。】 這是講蓮花上面還有寶石,蓮花是寶,為什麼上面還有許許多多這些珍奇的寶物作裝飾呢?各位要曉得,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是住在蓮花上面的,蓮花就是他的宮殿,蓮花化生,所以這個蓮花不僅僅是他身住的處所,是他生活環境的一部份,甚至於他不離開蓮花的,他到別的地方去,蓮花就是他的交通工具,蓮花能夠飛翔,所以他可以到他方世界去,他的蓮花像飛碟一樣,他乘著蓮花就去了。所以你這個跟外國人說,外國人不能接受啊,說你們這不是神話故事嗎?阿拉丁神話,怎麼可能飛呢?這個蓮花能飛?外國人說我的車子也能飛啊,他說我的Harry Potter《哈利·波特》那部電影不是有特技嗎?他們幾個人坐的那個車子就飛起來了,那是好萊塢電影特技,所以他們沒辦法想像也不能接受,他們要證明的,那我常常說你怎麼證明啊?你是三度空間的可憐蟲,你怎麼證明三度以上空間的事情呢?這個說的都是無數度空間的境界,所以這裏面的寶石我們就可想而知了,這些寶也都放光,明曜日月。下來說: 【彼蓮華量,或半由旬,或一二三四,乃至百千由旬。】 這是講蓮花的大小,前面是講蓮花的質,他的本質、體質,或半由旬或一二三四乃至百千由旬,這個花的大小不相等,最小的也是半由旬,一由旬是我們中國的四十里,半由旬就是二十里,那麼這個說法是講周朝時候,周朝的度量衡比我們現在小,你看看弘一大師律學三十一種,他那裏面就有一篇“周尺考”,這是考量周朝時候的長度,這個尺跟我們現在比起來是小很多了,大概六寸都不到,周朝的一尺和我們六寸都不到,所以從前的人說這個人一丈八尺,如果照記錄上講那我們現在人個子慢慢變小了,其實沒有,那個時候的尺小,所以量起來一丈八尺現在量起來大概只有一丈,一丈的人還是有的,釋迦牟尼佛個子大,丈六金身,合現在的尺一丈還不到,那麼這就算是周朝的尺,他是用這個來算的,半由旬二十里,折合我們現在大概十里總是有的,十里就相當大了,這還是最小的蓮花,大的蓮花可不得了,百由旬到千由旬是什麼概念呢?比我們地球大,一個蓮花比我們地球大,我們地球還沒有那麼大,從南到北從東到西也不過是千由旬,也不到千由旬,千由旬合我們現在小由旬大約四萬里,現在我們地球直徑沒有四萬里,打個折扣二萬里也不得了了,也沒有這麼長的距離,所以我們的地球在蓮花裏面還不算大,你看看他那蓮花多大。蓮花大小是往生的人功夫勤勞跟懶惰不一樣,你念佛工夫勤,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蓮花就大,花的光彩特別的美,這個跟大家講的是真實的。我們今天在這個世界上所有一切財富,你的房屋豪華像宮殿你都帶不走,帶不走啊。但是西方極樂世界這是永恆的,人是無量壽,物質享受永遠不衰,永遠不會變異的。所以大家要把這一點認識清楚,要曉得自己應當在哪一個方向去努力,將來我們都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看到你半由旬的小蓮花,雖然你來了你不用功懈怠,看到別人的蓮花百由旬千由旬,這個跟品位上都有關係。所以蕅益大師告訴我們: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你的信願是不是有,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蓮花大小,那是你念佛工夫之淺深。講到功夫淺深,並沒有說你要念多少佛號,決定在工夫淺深,而不是決定在念佛的佛號有多少,當然念得越多是越好,可是得要有功夫啊,功夫決定能夠降伏煩惱,這是功夫,能夠把見思煩惱,妄想執著都能把它伏住,使自己得到身心清淨這是功夫,否則的話,念得再多都沒有用。那麼從這裏可以知道,功夫的淺深就是你念佛的成績,你念得再多,煩惱習氣伏不住,那個沒有用。一定要能夠把煩惱伏住,這個習氣要伏住,那麼這個是往生必備的條件。那麼從這裏可以知道,功夫成片、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百千由旬那個就是理一心不亂,這個幾十由旬到幾百由旬的,可能是事一心不亂。所以我們自己一定要努力,用念佛這個功夫一生成就上上品往生,這個大有人在啊!我們這後面會講到三輩往生,到那個地方我們再細說,上上品往生的人,在家居士裏頭也不少,我們前面讀過“賢護等十六正士”,通通都是在家居士,而且都是在家的等覺菩薩,這一些人往生當然是上上品往生,他們的蓮花一定是最大。 我們再看《觀無量壽經》,《觀經》是佛對韋提希夫人所說的,所以當時當機裏面沒有出家人,佛講經說法,韋提希夫人帶著五百宮女,這個經是在皇宮裏面說的,而韋提希夫人聽了佛講經之後,她就證得無生法忍,那麼換句話說,她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是上品上生,在家婦女也能夠上品上生,這是我們一定要知道的,這都是我們最好的典範,我們要跟她學習。下來繼續說: 【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 這是講光中化佛。蓮花不管是大小,這個裏面沒有一定說是那一種花,他既然不說,那麼就是普遍的,所有的蓮花都放光,光明必然是光光互照。像我們一個講堂裏面你看,這麼多燈光開起來彼此互相的容攝,所以他就產生出三十六百千億光,這三十六,為什麼不說三十七呢?三十六從哪來的?為什麼它不說多也不說少,一定說三十六呢?古人雖然沒有一個確定的說法,那麼它代表四土,四土九品,九四三十六,每一土都有九品,那麼西方極樂世界是不思議,圓滿的世界,他這個四土是橫列的,不是縱的,所以在凡聖同居土,你能夠一樣的感受到常寂光土的光明,四土同時在一起,這個是他方世界沒有的,這是一個說法。那麼蓮花放光了,“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這個說的是化佛,光中化佛,化佛也是身紫金色,相好光明。 【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為十方說微妙法。】 前面看到光中化佛,化佛說法普度眾生,度那些眾生呢?這些佛普為十方一切世界度眾生。 【如是諸佛,各各安立無量眾生於佛正道。】 那麼這就要注意到,這一些殊勝莊嚴都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的,阿彌陀佛無量無邊的化身,變化接引有緣眾生,或者我們說接引根熟的眾生,根熟是他一聽就相信,他就接受了。根沒熟的,給他種善根,已經熟的,接引他到西方極樂世界,已經熟的就是他相信,一接觸這個法門確實能具足信願行這三個條件,那這一生就決定往生。這是佛的確是大慈大悲,平等普遍的結緣,尤其是末後這一句,“各各安立無量眾生”,這個各各是指每一尊佛,“於佛正道”這是指什麼呢?就是指淨土法門,淨土法門是一切諸佛真實的正道,所以你在《華嚴經》裏可以看到,華藏世界的菩薩到最後還是要念佛求生淨土,可見得淨土是佛真實的正道,一切諸佛沒有一佛不勸人家念佛的。除非是他不相信,這才教他其它的法門。他如果肯念佛,決定不說第二個方法。如果說第二個方法對不起這個人,這個法門能夠幫助你成無上道,而且是直接的快速的,你看那個直接不是從人道一下經過了聲聞緣覺阿羅漢辟支佛,經過了菩薩的五十一個位次,到了極樂世界,最後就超過等覺了,你說是不是快啊?一念十念一天三天七天,乃至一日乃至七日,快啊!圓滿的。但是這個法門是有名的難信之法,真難信!為了建立我們堅定的信心,所以勉勵各位要把五經的讀本從頭多念幾遍,目的是在哪裏呢?建立信心,信心只要一建立,那就套一句外道的話說,你就得救了!你要沒信心,你就沒有法子得救,這個得救是真的,決定真實,往生不退成佛,你決定可以得到。 到了二十二品了,我們這個火車快到達終點了,快到了!快到了!唉!好不容易啊!還好沒有出狀況,現在還是很正常的,再擔保它一天,到明天就太棒了,就可以吃辣椒了,廚房的辣椒準備,後天。好,我們直接看第二十二品。 <決證極果第二十二> 你看這個語氣多麼的肯定啊!“決”是決定,“證”是證得,“極果”是圓教的佛果,Anuttara-samyak-sambodh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那麼像這樣子的經文,各位如果稍稍留意一點,在其它經論上見不到,你看他的字樣多肯定,一絲毫懷疑都沒有,決定證得!我們看經文: 【復次阿難:彼佛國土,無有昏闇、火光、日月、星曜、晝夜之象】 這是講的自然現象。那個世界是一片光明,所以沒有昏闇,也沒有火光。我們因為晚上才點燈。他那個地方沒有夜晚,所以就不用點燈,燈這個名詞,在西方極樂世界找不到,你沒聽說過。他們那個地方用不著,不但沒有這個東西,日月星曜都沒有,它這個世界一切都是自己放光,自然放光。那麼西方極樂世界有沒有日月呢?有沒有日月呢?有些經上說有,有些經上說沒有,沒有說,就算是有,也不發生作用,為什麼呢?佛光及一切寶物所發出的光,都超過了,其它光都見不到啦,你再發什麼光也見不到啦,就算有日月在那個地方,也顯現不出他的光明,好像我們白天在太陽底下,你點個燈啊,燈點得再亮也顯不出光明,這個現象顯示,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昏闇燈火這些。 【亦無歲月劫數之名,復無住著家室。】 佛是給我們說阿彌陀佛成佛以來已經十劫,這是我們地球上的習慣啊。他們那邊有沒有這習慣呢?是不是他們那邊也是十劫呢?沒有,你要到那個地方去問他,阿彌陀佛你成佛已經多久了?他也說不上來,的確他沒有這個名詞,為什麼呢?他沒有分別,那我們像他一樣壽命無量,壽命無量。阿彌陀佛還有涅槃的時候,經上說有,那這個無量壽怎麼講呢?壽命隨意自在,沒有一樣不隨意的,你願意要我壽命一劫,那我就一劫,二劫就是二劫,要千劫就千劫,要萬劫就萬劫,壽命隨意,永不退轉,所以那是真正的無量壽,絕非有量的無量。所以這一句話就是說,那個地方的人沒有時間觀念,也沒有說是住在什麼地方,當然有住處,的確是有住的地方,但是他不執著,而且他的住處是活動的,他想在地上,他的宮殿就在地上,想在空中,他就昇到空中去了,今天看到在這裏,過兩天他不在這裏啦,不知道飛去那裏了,所以想到哪裏就到哪裏。不像我們這個地方,房子是搬不走的,他那邊房子是隨心所欲,可以搬來搬去的。 【於一切處,既無標式名號,亦無取捨分別。唯受清淨最上快樂。】 他那邊沒有門牌,沒有什麼路多少號這種標誌。那邊的人沒有名字,沒有名號。“亦無取舍分別”,這個很重要!一切法心裏面都不執著,所以他的心就清淨了。他一切的受用是自然的,確實不是自己有意去求,一切享受都是自然,“唯受清淨最上快樂”,所以才叫做極樂世界嘛。那麼這些地方這幾句經文雖然都是說的西方極樂世界,那我們自己念念希望將來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雖然現在還沒去,應當要培養極樂世界的這個氣氛,培養這個氣氛這個很重要啊!像這些地方那就很重要,首先培養我們在這個世間,一切名號標誌不要用這個,曉得這是假的,一切這些名號都是假的,如果我指著你的鼻子說你是狗,你會很生氣,為什麼呢?因為我不是狗,我是人嘛,所以你把我當狗,你就是侮辱我,你執著狗這個假的名字啊!但是如果,你們中國這裏沒有,我們那邊很多給孩子取那個小名叫豬仔狗仔的,那你說你是狗,是啊他是狗啊,狗仔啊,這是他的別名花名嘛,是不是?所以都是假的,不是真的,就算你這個是真的名,空能法師是他真的名嗎?不是啊,你執著他才有啊。所以我們明了了:人家指著我的鼻子叫我狗,我不生氣,為什麼呢?我知道是假的嘛。假如我們最早的我們的老祖宗把人叫狗,一直沿下來,那我罵你是人,你就生氣了,罵你是狗,你不會生氣,你非常高興。所以老子就說了:名可名,非常名。一真法界裏頭沒有名字,名號是分別執著裏面建立的,人家都已經捨識用根了,那裏還有這些執著呢?一切名相不要去執著,要把它看淡,這些名相是假名,也不過是在人世間人跟人溝通的一種手段而已。所以要了解這個真相,更重要的,於一切法當中,要把這個取捨得失的觀念放下,一切法裏頭不要求得,你求得就有失,我沒有得的念頭,那你永遠就沒有失,所以要把得失的念頭逐漸降到最低的程度,這個就是培養西方極樂世界的氣氛,這個氣氛越濃,將來對你往生越方便,往生的時候沒有障礙,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品位越高,這是一定的道理。那麼下來這一段就講證果了: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若當生,皆悉住於正定之聚。決定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個地方這個“善”是指具足信願行這才稱之為善,所以本經所講的“善男子”“善女人”的定義跟其它經上的意思不一樣,因為接著底下我們可以看到,他可生西方極樂世界才稱之為“善”,不能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不稱為“善”。“已生”是已經往生的人。“當生”是指我們現在正在修學,我們希望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雖然沒去,你信願行這三個條件通通具足,你現在沒去,也是等於是去了,因為你決定要去,決定不會落空,依照這個方法修行,“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善導大師講的,百人修百人往生,萬人修萬人往生,一個也不漏,決定往生。那麼以上這句就太好了。“皆悉住於正定之聚”,這句很重要非常重要!尤其是這個地方講的“正定之聚”,跟佛在一切大乘法裏面講的味道不一樣。通常佛所講的什麼叫“正定”?就是說這個人依照這個理論方法去修行,他最後決定證果,這個叫作“正定”。佛將一切眾生分為三大類:一個是正定聚,第二是邪定聚,邪定聚是指修行人他所依據的理論方法有錯誤,雖然很勤奮的修行,他不能證果,不能證果不是他不用功,真正用功修行證不到果位,這屬於邪定。第三種是不定聚,不定聚要看他的緣份,遇到正定受到正定聚人的薰習,他可以變成正定聚;如果他不幸遇到邪門外道了,他就去學那些東西去了,那就很不幸了。所以由此可知,一切眾生裏面,不定聚的人佔大多數,那麼這個就是我們常講“先入為主”,這就看他的福德因緣了。那麼在這個地方,他有特別的意義,跟佛在大乘佛法裏講的不相同。這裏的“正定聚”的解釋是指這個人,死心塌地念阿彌陀佛,決定沒有改變,這是第一正定聚,決定往生。換句話說,她就抱著一本《無量壽經》,這是形容,你不要說把那個經典抱在胸口一直抱回家啊,吃飯也抱著那個經典,這是形容,就是真正決定就依據這部經典,或者是《阿彌陀經》,第二本經書他都不要,這是真正的正定聚,他心定在這一個法門上。如果還想看看般若看看《地藏經》,看看《金剛經》再念念《藥師經》,這個人的心還是不定,真正定了,決定不雜修,而是專修。所以我們編這個淨土五經,是為那個不定聚的人而編的,正定聚的人還編啥呀?不用了。他信不過,所以才把淨土典藉通通會集起來,叫你通通都看到,希望你從不定聚變成正定聚,我們的目的在這裏。通通明了之後,老和尚說,在我猜想當中,你在這個經典裏面取捨,我相信很可能你就取這個《無量壽經》,或者是簡單一點《阿彌陀經》,這個兩部是同本,實在講的是一本,蓮池大師稱為大本小本。所以你真正守定了一部經,這一部經就決定得利了,決定往生,決定不退,決定證無上菩提,這叫做“正定聚”。所以說此地的正定不同其它地方所說的,他有特別的意義在裏面。我們要曉得,不但對於世緣我們要放得下,要看得破,佛法也要看破也要放下,你放下了,你才真的專了,專一那就是正定聚了,跟經上講的完全一樣。所以你就曉得前面講的,善男子善女人的標準,他是要符合於正定之聚,符合於住於正定之聚,要符合這個標準才是本經所稱的善男子善女人,所以不同於其它所說的。修學其它法門,這一生不見得能成就,只可以說種點善根而已,不見得能夠成就,所以還不是真正的善。修學這個法門,這一生決定成就,決定不落空,所以它是真善。 下一句是:“決定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決定證於”。那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一句是梵語,剛才不小心念出來了Anuttara-samyak-sambodhi,也是佛法修習的目標,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幹啥呀?去就是為這個事情去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成中國的話叫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指的究竟圓滿智慧。究竟圓滿的智慧不容易證得,連華藏世界都沒有辦法證得,華藏世界如果能夠證得,那華藏世界的菩薩何必跟著普賢菩薩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呢?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這個地方能夠證無上菩提,何必費一道手續跑到別的世界去呢?沒有這個必要啊。那麼由此可知,華藏世界取無上菩提尚且甚難,何況其它諸佛世界呢?其它諸佛世界都是凡聖同居土,都是十法界,華藏世界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取無上菩提尚且有難處,其它的就不必說了。從這個地方我們才能體會到,極樂世界的殊勝,才能顯示出極樂世界的莊嚴。我們自己真正慶幸,我們自己找到這個法門不容易啊!這一生當中遇到這一個法門,不是一個容易的事情,真的像古人所說的: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我們遇到了,所以你心裏稍稍明白了,沒有一個不歡喜的,法喜充滿!我們無量劫當中今天總算是成佛的路子找到了,我們今天只要不捨棄,這一生決定成就!比你到華藏世界還要值得慶幸!所以會集這個《無量壽經》的夏蓮居老居士,他知道這個法門之後,在自己家裏面這個佛堂連續笑了三天吶!哈哈哈...人家問他你這個笑什麼?他說我這次總算找到了一條路可以出去啦!那還不開心啊?所以我們這兒聽了都沒有笑,只有我一個人笑,所以很開心。所以你看這個經典最後那幾句“皆大歡喜,信受奉行”,那還不是普通的歡喜,是大歡喜啊!歡喜之後你回去還要怎麼樣子呢?“信受奉行”這個才是最重要的,所以這一段經文絕對不能輕易看過。 【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 “建立”是從你信心裏面建立的。“彼因”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因,就是指的信願行,就是指的“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邪定聚的人不相信,不定聚的人他也不能接受。如果我們用《阿彌陀經》這一句話來解釋這一句,我相信大家更容易體會。《阿彌陀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那麼由此可知,正定聚的人是善根福德因緣同時具足,這三個條件都具足了,這個相當不容易啊! 下來這句是感嘆,“人生百歲,轉眼雲煙”,這個事要真正覺悟,眼光稍稍看遠一點你就曉得了,眼前如果我們有力量修福,你有財富最好把財富捨棄掉,為什麼呢?這東西麻煩啊!是障礙啊!你仔細想想是障礙,為什麼呢?你心裏牽掛,牽掛這就糟糕了,你就分心了,你這個念佛就不專心。為什麼窮人成就比富人高呢?他心裏沒有牽掛啊,他只牽掛阿彌陀佛。富有的人牽掛著財富牽掛著財產,牽掛著銀行的存款黃金股票,天天腦子裏都有這些玩意兒,這個東西是很大的障礙,這心不專,念一念阿彌陀佛,念了念又想著今天股票的行情不曉得怎麼樣了?這個很糟糕啊!所以你要是有錢呢,老和尚說我就勸你印經布施,多做一點好事,把這一些善根通通回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我決定不騙你!你這些東西留在家裏絕對沒有好處,絕對是障礙,遺禍無窮!倒不如兩手空空,兩手空空不得了啦!福報大了!他一心一意專想阿彌陀佛,這個世界他過得太苦了,沒有留戀,真正是想捨離這個世界,念念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不一樣。 所以一定要知道“建立彼因”就是往生的殊勝因緣,這個因裏面要細說還很多,三輩九品正因,什麼樣能夠取上品上生?什麼樣的因是中品生?什麼因是下品生?通通要搞清楚,經文上講得很清楚,唯有正定之聚他才了知建立。你看你心不定,就沒有法子了,這是念佛求生淨土關鍵之所在。 那麼這一章你要真正把它透徹搞明白了,你要熟讀全經,你才真正能理解,不但要熟讀全經,希望你如梅光羲老居士所說的,能因為熟讀這個經而帶動你對五種原譯能瀏覽幾遍,為什麼呢?每一個版本裏頭詳略不同-有些本子裏頭這一樁事情說得詳細,那一樁說得簡單,有一些事情那個本子說得詳細,這個本子說得簡略。你統統都看到了,那你才真正對淨土法門是真正的認識真正的了解了。但是我們一般同修還另外跑去看五種原譯本嗎?不需要了。我教你一個方法,黃念祖老居士的《無量壽經》注解裏面,老居士我都稱他念公,我跟他的緣是很特殊的,我還夢見過他四次,有一次才好笑呢,夢見他要到馬來西亞去弘法,我還幫他安排弘法的行程,醒過來說哎呀,這怎麼可能呢?所以他在《大經解》裏面常常就把這五種原譯本不同的內容拿來比較,從這本《大經解》你就清楚了,就知道了,他幫我們做這個工作了,尤其講這個四十八願,那一個原譯本說國無女人吶,刪掉了女人說極樂世界沒有女人,還有飲食種種的又不圓滿,他講得很詳細很詳細。所以以後我把這個講好錄製起來,有視頻的時候大家看就可以了。因為沒有太多的時間吶,也沒有能力去看其它的原譯本幹啥呢?你自己本科的這個都還半天掉了,所以去看這個《大經解》可以幫大家又提升,對淨土法門深入的認識提升了。所以我出家真正的目的就是要做這件事情,這件事情做完之後就等著要回家了,但是我就故意把它拖延,拖多幾年就沒那麼快走了。所以這樣子你信心才能夠建立,我是知識份子,我怎麼可能這麼容易相信這個老人教?我們那個地方叫老人教,你們說愚夫愚婦,我們叫老人教,老人學的,我這個身份去學老人教,我不能接受的。所以我是因為十多年前就接觸到了黃念祖老居士,他那個簡直是把淨土法門講解得超過了你想像的,知識份子博士也投降也五體投地的,所以我才能夠堅信,堅持這個淨土法門,淨土法門深不可測啊!所以你的信心才能夠建立,對三輩九品的因果才清楚,然後知道自己應該怎麼修,那我們的思想、見解、行持,會跟阿彌陀佛會跟十方一切諸佛一致,這個因就太殊勝了!無比的殊勝了!佛大慈大悲普度眾生,我們今天一樣可以做得到,雖然我們是凡夫地位,可是思想見解行持跟佛就相似了,就接近了,一定要認真努力來學習。所以也正因為這一個原因,我們才編這個淨土五經讀本,這個讀本的出現非常的稀有,絕不是人力所能為的,是佛菩薩三寶加持的,說這個話的意思就是-你不容易五種原譯本都能找到啊!這個是不容易的!所以希望大家要認真去看。 “了知”這裏說“了”是明了,清清楚楚的知道怎樣去建立往生的正因,也就是決定成佛的正因,就是西方的因啊,都在這一部經上面。 下來這一章十方佛讚跟《阿彌陀經》上六方佛讚意思完全相同。《阿彌陀經》羅什大師是意譯,意譯就是省略了,把十方說成六方。玄奘大師也翻譯的《阿彌陀經》叫《稱讚淨土佛攝受經》,在他的譯本裏面保留原來的樣子是十方,《無量壽經》也講十方,他還有東南,西南,東北,西北。玄奘法師保留著十方,十方一切諸佛都讚嘆阿彌陀佛,都讚嘆極樂世界,讚嘆這一部經典。你想一想看,十方諸佛用什麼讚嘆呢?決不是說稱讚阿彌陀佛稱讚無量壽佛,這一句話就是指的講《阿彌陀經》講《無量壽經》講《觀無量壽經》,勸一切眾生求生西方極樂淨土,這叫做讚嘆。就像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講的淨土法門,這個三經是專講,不是專講,附帶講的差不多有一百多部經典,裏面都有附帶說的,大勢至圓通章是《首楞嚴經》裏面附帶說的,普賢行願品是《華嚴經》裏面附帶說的,因為這個兩章非常重要,後來的祖師大德把它附在三經後面成為我們現在的五經。那還有許許多多經典像這樣附帶說的總共有一百多種,所以古人說“千經萬論,處處指歸”,千經萬論都給你指的一個方向,這個叫讚嘆啊!從這個意義上,我們能夠體會到西方極樂世界廣大無比!一尊佛只教化一個大千世界,阿彌陀佛教化盡虛空遍法界,無量無邊諸佛世界,一切諸佛沒有一尊佛不代表阿彌陀佛教化眾生,普遍勸導一切眾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可以說是諸佛度眾生的第一法門,第一法門!用什麼方法呢?用什麼方法把這個博地凡夫度他馬上就成佛呢?送他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他立刻就不退成佛了,所以說是諸佛度眾生成佛的第一法門,這是我們在諸佛遍讚裏面看出來的,然後才真正明了這個法門的殊勝,沒有任何一個法門可以能夠跟它相比。雖然在這個理論上講法門平等無二無別,可是事上不然啊,理上講平等,事上講還是有差別。但是如果用這個方法,從事上講也平等,理事都平等,所以等覺菩薩也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求生淨土,我們今天這些博地凡夫也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求生淨土,平等了,理事平等唯獨這個法門。華嚴在事上都不平等,你看他接引的眾生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中下根性的人沒份兒,不平等,理是平等,事不平等。這個法門理事都平等,所以要找到理事都平等的法門不容易找,你不相信你去查《大藏經》,看看你能不能再找到一部經,是理事平等的。所以我們遇到應當要珍惜,應當要發願。 好,我們就一起學習到二十二品,那麼二十三品以後我們到下午才來跟大家繼續一起來學習,今天早上第二堂課就一起學到這裏。阿彌陀佛!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