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3/19 09:59:19瀏覽199|回應0|推薦2 | |
《大乘無量壽經》淺釋-第3集 妙音寺主持、空明法師、各位法師、各位同修、各位大德、大家早上好!阿彌陀佛!好,我們繼續一起來學習《大乘無量壽經》,我們開始來解釋經題了。昨天我們解釋到佛說大乘,大乘解釋完了,接下來是無量壽。我們看這個無量壽,說: “無量壽:梵語阿彌陀,阿彌陀三字是密語,含無量義” 這裏提到密了,那是怎麼個密法呢?這是深密,不是秘密。佛法沒有秘密,佛法是公開的,佛法可以給你辯論的,沒有含藏任何不可告人的秘密。所以這個密說的是它的境界太深,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太深太深,我們一般人沒有辦法理解,所以這個密指的是這個。然後這個無量壽它含無量義,那個意思無量無邊說不盡。下面說: “今翻無量壽,是取其中主要一義” 那麼這個無量壽是無量無邊意思裏頭最重要的一個嗎?就只有無量壽嗎?可是你說無量無邊,那怎麼可能就只有無量壽呢?不見得。不是只有無量壽,那為什麼說無量壽是主要的意義呢?那它是對我們現在這個世界的凡夫來說的,對我們凡夫來說那是最重要的。為什麼呢?你想想看,哪一個人不喜歡長壽啊?其實無量壽壽命無量,誰的壽命無量呢?在座的每一位都壽命無量!不是啊師父,我看不是啊,這一般人都七八十歲就死掉了就沒了,怎麼會無量呢?那是你糊塗了,你糊塗了把無量變成有量。這很合理的,大家慢慢聽一聽。這個無量壽指的就是我們的本性、自性,我們的本來。本來是無量壽,指的是法身啊,法身哪有長短呢?哪有到哪裏去停止就沒了,法身就是無量壽!每一位在座的都有法身啊,所以都是無量壽,但是因為糊塗了,糊塗了就把無量變成有量。這個無量壽法身它變成報身、變成應化身之後,它就變現出各種的身相,這個身相就有差別,壽命就有長短了。你看,我們人是七八十歲,你看在水面上的那個小蟲蜉蝣,蜉蝣牠的一生是一天的壽命,朝生暮死,那也是牠的一生。那我們是七八十,有的九十,平均是七十,是我們的一生。所以有長有短,那是有量,所以糊塗了就把無量變成有量了。現在我們到極樂世界去,就是要做一個明白的人,要去還原我們的無量壽,就這麼簡單!其實大家聽起來就那麼簡單,而我自己能體會到那麼簡單是經過了二十多年啊,你們在短短幾秒鐘之內就知道這麼簡單。到極樂世界就是去恢復你的無量壽,所以我們每個人都喜歡長壽。但是我們這個世間,你看一切事情擺在面前大概是長壽是第一要緊的,沒有人說我不要那麼長的命,你現在讓我短命一點好不好?沒有人說要短命啊。錢財雖然很要緊,但是到最後你要你的命的時候,我們以前常常開玩笑說,當你被那個強盜打搶的時候就給你選擇,要錢要命,你是要錢還是要命啊?你當然說你要命,那錢還可以再掙回來嘛,所以命才是最重要的。可見得長壽是我們這個世間的人,把它看成是最重要的。因此就在無量無邊的義裏面就取無量壽這個意思,那我們聽了都很歡喜啊,這個壽命長一點好啊,可以享受長一點,不要那麼快就死掉了,越長越好,給你活到一百歲怎麼樣啊?吃一塊豆腐都吃不著了,所以真正清楚明白的人,無量壽要到極樂世界去!這裏壽命不重要,重要是能夠真正往生去作佛,那個才是我們所希求的,不是希求這裏能夠長壽,能夠活得長一點。活得那麼老那...那如果是老了,老當益壯還可以,老了還有病、病苦那就麻煩了,那倒不如早點走。所以大家都喜歡無量壽,聽說無量壽都歡喜了,所以佛就為我們眾生的這種分別執著選擇這個意思。好,下面我們再看: “是此德號,明法藏因地願行與果地佛德,極樂之依正主伴,一部所說,攝無不盡也” 這個德號就是無量壽,梵語叫阿彌陀,真正的梵音叫Amitha。那麼經裏面所說的阿彌陀佛,這尊佛是無量劫以前,法藏比丘...法藏比丘就是阿彌陀佛在因地的名字,法藏比丘修行所成就的,那是他的因果,因地果地,他的大願大行,以及造成西方極樂世界之後,他在那邊教化眾生,十方世界的眾生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那麼這一個名號就全部都包括盡了,本經也就是要來討論這件事情,因此這一個經題裏面雖然一共講了七段,實在是以無量壽這一句為主。那麼無量壽我們就簡單的跟大家講解到這裏。那麼下來是第五,說到“莊嚴”: “莊嚴:一向專志莊嚴妙土,莊嚴眾行,又我已成就莊嚴佛土,清淨之行,彼極樂界,無量功德,具足莊嚴” 那這些都是《無量壽經》裏面的話,都是引用經上面的話,都是阿彌陀佛在因地當中的修行,那阿彌陀佛在因地修行的種種過程,都是我們應該要學習的,那我們怎麼個學法呢?“一向專志莊嚴妙土”,你看我們每一天念讚佛偈,念回向偈,裏面說“莊嚴佛淨土”,那我們用什麼去莊嚴呢?用你口念念就行了嗎?還是拿著香花燈燭來莊嚴?這就是莊嚴了嗎?真正的莊嚴經上教給我們就八個字,剛才文老師都已經跟大家先介紹了,就這八個字“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那就是這裏講的“一向專志,莊嚴妙土”。妙土指的就是西方淨土,雖然是阿彌陀佛修因的莊嚴,同時也是十方世界,每一個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的人,他也貢獻了一份的莊嚴,所以這個世界才是莊嚴的世界,莊嚴用我們簡單的話來理解就是美好到極處了,所有一切的一切都是最好最好、最沒有缺陷的,叫莊嚴。所以這個世界是莊嚴世界我們要跟阿彌陀佛學習,要跟阿彌陀佛一樣,也要“一向專志,志求西方”,除這一個志願之外我這一生中沒有第二個志願了,其他的志願都叫打妄想,都不能實現的,就算能實現,那最後你也帶不走的。這個志願是能夠實現的,所以我們這一生當中,尤其是我們學了佛之後,專修淨土之後,我們的第一志願就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才叫做一向專志!那我們今天這一生當中,在過去我們不曉得,我們沒有聞到這個法門,那就不能怪你了,既然現在你聞到這個法門了,明白這一個事實了,怎麼明白呢?聽經聽道理啊,知道了這個事實真相了,那你就要開始發心了,要立志了,我們這一生專取西方淨土,除這一樁事情之外,其他任何事情我們都不牽掛,不把它放在心裏面,我們通通都放下。所以古大德常常教給我們,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放下之後幹什麼呢?放下之後要把這句佛號提起來,其他的事情不提起來,就這句佛號提起來,這就是莊嚴妙土了,莊嚴自己自性的妙土。 “莊嚴眾行”,行是行為,穿衣吃飯,待人接物這些都是行為,行為那就太多了,那怎麼莊嚴呢?用一句阿彌陀佛來莊嚴,昨天教大家了,幹每一件事情說每一句話都帶進去一句阿彌陀佛,我們給人家打招呼,合掌就阿彌陀佛,早上好,阿彌陀佛,那麼這個阿彌陀佛就是莊嚴。我們穿衣吃飯,處事待人接物,我們心裏頭念念不忘這一句那摩阿彌陀佛,用這一句阿彌陀佛,莊嚴我們身口意三業的行為,這樣子才行啊!要不然我們的身口意除了沒有阿彌陀佛之外,沒有阿彌陀佛你身口意肯定離不開貪嗔癡慢。現在我們要護念我們的身口意,用什麼護念呢?就用這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這才叫做老實念佛啊!如果不是這樣子,全部都不是老實。 底下一句是“我已成就莊嚴佛土,清淨之行”,這是西方極樂世界圓滿造成之後,阿彌陀佛他自己說的。他說:“彼極樂世界,無量功德,具足莊嚴”,這句話我們要相信啊,要深信不疑。為什麼要相信呢?因為這是我們將來要去的地方啊,你要去那地方,你對那地方還有懷疑,那你怎麼去得了?我們要去那個地方,我們要對那個地方有絕對的信心,完全沒有懷疑、完全相信經典所說的一切的一切、完全相信釋迦牟尼佛、相信十方一切諸佛絕對沒有騙我們!就算騙我們,就給他騙一次,去了之後就知道了。現在講得天花亂墜,可能還有一點半信半疑,去了就知道,所以我們要絕對相信,這是我們將來要依靠在那邊生存、在那邊修道成佛的地方。那是一個修行的最理想最好的地方,我們在那邊學習,學成歸來再來服務眾生!所以我們對它要深信不疑。下面說: “正顯事事無礙法界之圓明具德也” 那實在說這些含義就跟《大方廣佛華嚴經》沒有兩樣了,《華嚴經》講的如來果地上的境界,是什麼境界呢?“理事無礙,事事無礙”。這八個字我們聽不懂啊,我們也不知道啊,因為我們事事都有障礙。所以我們沒辦法理解事事沒有障礙,那不可能嘛!我們想幹點事情都不能圓滿、都不能照我的意思,怎麼可能事事無礙呢?因為這個境界是如來果地上的境界,將來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入這個境界。《華嚴經》是這個境界那《無量壽經》也是啊,也是理事無礙,事事無礙,所以我們真正修淨土的人必須要把淨土三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跟《阿彌陀經》,把淨土三經變成我們自己的思想,變成我們自己的見解,變成我們自己的行為,變成自己的生活,那你就決定往生了,不但決定往生,還告訴各位你決定是上品上生,上品上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馬上花開見佛,馬上就可以到十方世界去度眾生了。這個是在座的每一位都可以做到的!就怕你自己不肯做,那就沒法子了,你要真肯做,沒有一個不是上品上生的。 下面說到“清淨”了,我們來看“清淨”這兩個字的意思: “清淨:身口意三業,離一切惡行煩染垢污之謂” 這身是指的身體,口是言語,意是思想見解。身口意這三方面,我們要遠離一切的惡因,遠離一切的煩惱。這裏說的煩染就是煩惱了。遠離一切垢污,垢污是指什麼呢?就指邪知邪見。你看現在這個外面很亂啊,而且會越來越亂,種種的說法讓我們一般人都無所適從,不曉得要聽誰的,聽他的好像也有道理,再過兩天再聽另外一個人說的好像他也有道理,之前那個就變成沒有道理了。那怎麼辦呢?告訴大家,聽佛的!不要“我聽得人家說...”,不是有首歌嘛,不要聽人說的,聽佛說的!人說的如果他沒有經典的依據那都不能聽,不能聽那怎麼辦呢?我們做個參考,這就是佛在入滅之前教給我們的,四依法要依法不依人,我們做個參考,我們一切都要以經典作為依據,因為經典是佛說的!所以我常常說學佛我們要跟釋迦牟尼佛學,成佛要跟阿彌陀佛學!那麼這樣子就安全可靠了,不管他外面亂得怎麼樣,我們都沒有關係,我們都不會受影響,這個是最重要的。下面說: “經云:『心淨則佛土淨』” 這一句是《維摩經》上面所說的,特別是修學這個法門,我們所修的是清淨心,心清淨了,我們的身當然就清淨了,我們的語言一定也清淨,所以身口意三業裏面心是主宰,心決定一切,那心是什麼?就是念頭啊。身心清淨,外面的境界就清淨了,這就是前兩天跟大家說的,依報隨著正報轉,為什麼呢?因為你能夠轉境界了嘛,不會被境界轉,像《首楞嚴經》上所說的:若能轉境則同如來,那你就跟佛沒有兩樣了!你可以轉境界了。什麼叫轉境界呢?簡單說就是自己做得了主宰了,不會隨便被別人牽著鼻子走,其實佛也不是牽著我們的鼻子走啊,佛也只是將方法跟道理跟事實真相告訴我們而已,一切都是我們自己決定的!所以一切都是叫做自作自受。下面說: “表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這都是《華嚴經》上面的,事事無礙的境界。這一切是指身口意三業,三業的行為,一切無量無邊。一就是清淨,這就是六祖惠能大師說的“本來無一物”。你加多一樣東西它就不是本來了。那“本來無一物”這個“無一物”就是清淨心。清淨就是我們的三業性質。 第七解釋“平等覺”: “平等覺:『經云:平等者,名為真如,乃至平等者,即是不二法門』” “乃至平等者即是不二法門”,不二法門也是維摩居士在《維摩詰經》裏面所說的不二法門。下面說: “今題中『平等覺』有四解:” 就是有四個意思。 “一,平等普覺一切眾生。即一切眾生平等成佛之法” 這就是指的我們這一部經啊,這部《無量壽經》,那《無量壽經》《阿彌陀經》是屬於同部,這個前面跟大家講過了。這兩部經是一切眾生平等成佛之法,那一切眾生指的是什麼呢?是九法界,這個不可思議啊!所以才叫難信之法!菩薩成佛我們還相信,菩薩他很快再下一步他就成佛了,那聲聞緣覺就是阿羅漢、辟支佛、他超越六道了,他也是遲早成佛,那還勉強。可是這裏說什麼呢?說這個地獄餓鬼畜生也成佛,那我們就不相信了,他是講九法界啊,那是不是有包括地獄餓鬼畜生啊?菩薩、聲聞、緣覺、天、阿修羅、人、地獄、餓鬼、畜生,平等成佛啊。所以是難信之法!所以千經萬論,除了《無量壽經》跟《阿彌陀經》之外,沒有任何經典說這個法門,這是講平等成佛之法,“平等普覺一切眾生”,大家注意“普”這個字,“普”就是普遍,不管你是什麼水平的、不管你是什麼身份背景,一樣是平等成佛!你再想想,這個經不是一切經裏面最殊勝的經典,那還有哪一部經能比得上這部經更加殊勝呢?沒有了,沒有了!你真正接受這句話“沒有了”,你就會死心塌地的專修這一部《無量壽經》。這就把這一部經的性質顯現出來了。這第一個講平等。 平等的第二個意思就是: “二,以平等法覺悟眾生” 這個平等法是什麼呢?原來就是一句阿彌陀佛,確實如此啊,不管你是哪一道的眾生,你是餓鬼道的、地獄道的、畜生道的,這畜生道就是就是那些動物啊,以前講過啊,以前講過那個老鼠往生成佛了,寺廟裏面的公雞也成佛了。《淨土聖賢錄》裏面就有記載那些畜生道成佛了,畜生道念佛去作佛的。或者是天人、阿修羅,或者是羅漢、菩薩,這九法界的每一個法界的因行都不同,千差萬別。但是大家通通都念阿彌陀佛,通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通通成佛,那這不是平等嗎?菩薩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上品上生,像我們這個業障深重的也能上品上生嗎?這裏強調這個“嗎”。能!能!不是空能是能!到那個地方去你就跟菩薩完全一樣了,沒有兩樣了,所以說平等法,因為修的是平等心,這是最大最主要的原因,大家都修的平等心,大家修的因一樣,所以這個理講得通啊,不是講不通,是可以相信不是不能相信,這就是平等的第二個講法。 平等的第三個講法就是: “三,平等覺指如來之正覺” 這是第三個意思,所以“平等覺”可以說是一切諸佛的別號,一切諸佛都可以稱之為“平等覺”。那成了佛肯定平等,你還沒有證得平等心你怎麼成佛呢?不管你是藥師佛、阿閦裨佛、毗盧遮那佛,不管你是什麼佛,你都叫“平等覺”,這是別號。 第四個解釋,說: “四,專就本經『平等覺』,亦即極樂教主之聖號” 那這個“平等覺”是指誰呢?就是指的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叫做“平等覺”,從哪裏證明呢?我們到了<禮佛現光第三十八品>,但是這次十二天到不了三十八品,明年才<禮佛現光>。三十八品一開頭釋迦牟尼佛就問了,“佛告阿難:若曹欲見無量清淨平等覺。”證明平等覺就是阿彌陀佛嘛!釋迦牟尼佛問阿難,想不想見阿彌陀佛啊?就是想不想見無量清淨平等覺啊?阿難說想見。想見那你就禮拜啊,朝著西方禮拜啊。拜下來抬起頭西方極樂世界出現了,所以“平等覺”指的就是阿彌陀佛。因為這個經上說得很明白,所以“平等覺”就是指的阿彌陀佛了。 所以平等就有四個意思,四個意思前面兩個意思非常的殊勝,顯示出這個真正是難信之法。 第八解釋“經”,“經”是什麼呢? “八,經:義為契經,契理、契機” 所以佛經稱為契經,理是什麼呢?這個理不是我們一般從字面上來理解的道理,這個理就是前面所講的無量壽之理,就是無量覺之理,也就是諸法實相,真如本際,這個是一切法的理體,講得直接一點就是真理,真理永遠不會變異的,也就是哲學家說的宇宙的本體。那必須跟這個理體相應不違背,這個叫做契理。我們這部《無量壽經》完完全全跟真如實相相應啊!所以這個叫做契理。 第二個叫契機,機是眾生的根機,這個人他能夠相信,他能夠理解,他能夠發願,他能夠修行,那他這個機就具足了,具足了信解願行,那這一個眾生他可以接受這個平等法,這個成佛之法,他可以接受這個,那他這一生決定成佛,所以這個經是平等成佛的經典,這是真正不可思議,而且還是真正難信之法。如果你不深入經典,你不多聽一點道理,你是越來越不能相信。真的,因為他根本不是我們一般人所能理解的範圍之內的,所以真正很難相信!修行很容易,開口念就是了,但是相信很難,所以越難相信就越要深入經藏、越要去明白道理,讓這些道理來加強我們、增進我們的信心,只有這個方法。所以你不聽經不行啊,不聽道理也不行啊,所以這部經是平等成佛的經典。所以第一個是講這個經是契理契機。那一般上還有說: “具貫攝常法四義” 普通一般古時候的祖師大德,他解釋經常常用這四個意思來解釋。這是一般的了。 “貫則貫穿所說之理” 拿現在的話來說就是,他的思想合乎邏輯,他的文章合乎法度,合乎文法,這是貫的意思,有條不紊。 攝是什麼呢? “攝則攝持所化之生” 攝是攝受的意思,這個“攝”我前兩天跟大家說過了,它像一個吸鐵石。哇,它的力量很強!你看現在講經還要帶做效果聲音才吸引人。嘶...你看,它有這個吸引力。我們接觸之後欲罷不能,你讀這個經讀一百遍,讀一千遍,永遠讀不厭,越讀越歡喜,他有這個力量在裏面,這個叫做“攝”。所以世間的文章就沒有什麼力量啊,像你看報紙,報紙看一遍絕對不想看第二遍了,除非你沒事幹很無聊啊,一天很無聊沒有事做別的,那報紙一遍一遍的看到爛掉了。一般上看一遍就不想看了,它沒有這個能力,好的文章才有這個能力,看了還想看,但是世間再好的文章你看了二十遍、三十遍,你不會再想看了。不像佛法,尤其是這個法門這部經典,確確實實千遍萬遍讀不厭。這句話還帶押韻的,千遍萬遍讀不厭。越讀覺得裏面的微妙的道理越往外面透露,遍遍的體會都不一樣。我們同修受持《無量壽經》的都有這個體會,雖然說是每次誦《無量壽經》,可是每一次在誦經的時候,它突然間“蹦”,突然間到哪一句的時候“蹦”,這不是空能法師說過的嗎?哎呀,真有道理,讀到哪一句又“蹦”出來了。每一遍碰到每一個地方的觸動都不一樣,這就是經典啊!這就是佛說的經典,世間的文章、學術、典籍沒有這個作用啊,佛的經典有這個攝受力! 常是說: “常則古今不易” 這個“常”是不變的意思,就好像是真理,你看這部經典釋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講的,三千年前他用這個方法來教化當時印度的這些眾生,他們遇到這個方法,往生都成佛了,現在我們得到這個方法,依照這個方法修行,我們個個都能成就,也跟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教人沒有兩樣!我們不要以為我們罪業深重沒有遇到佛,遇到佛有什麼用呢?遇到佛也沒用啊!要遇到這一部經才有用啊,遇到這一部經就跟遇到佛沒有兩樣!遇到佛未必能成得了佛,你遇到這個法門是決定成佛,所以的確跟遇到佛沒有兩樣,所以有一句話說:經典所在之處就是佛所在的地方。所以為什麼我們對經典要恭恭敬敬頂在頭上,不能放在胸前或大腿上面,為什麼呢?那是佛啊!不是啊,師父那是書啊!什麼輸啊贏啊,那是佛啊!恭敬心是一樣的,要不然你去哪裏找佛啊?後面那尊佛又不能講話,前面那尊佛坐著也不能講話,能講話的佛就在經典裏面。所以我們一定要恭敬,這一個法門殊勝的地方就是在這裏了,古時候跟現在“古今不易”,沒有兩樣。不會因為時代不一樣,不會因為古時候宋朝唐朝是穿古裝的,我們現在穿時裝的不一樣,跟那個沒有關係,它真正的義理是沒有時間沒有空間的。你看這部《無量壽經》三千多年了,現在我們學起來一樣有受用。下面說: “法則近遠同遵” 這是不管是從時間上來講,從空間上來講,這個法門這個法則,我們娑婆世界的人遇到了,我們講那個範圍小一點,我們妙音寺的人遇到了,這麼說跟大家比較靠近一點了,娑婆世界那太遙遠了,跟我沒有親切感啊,妙音寺的各位同修遇到了,依照這個方法修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圓證三不退,盡虛空遍法界,還有別的星球咧,別的佛國土裏面的眾生也聽到這個經,也知道這個法門,他們也念阿彌陀佛,必定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是一生圓證三不退。因為阿彌陀佛建立西方極樂世界,不是只有給我們妙音寺的這幾個人去往生而已,不是只有給娑婆世界的,十方一切眾生都願意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參學。那麼他們以什麼去極樂世界呢?還是念這句阿彌陀佛。到了極樂世界他們也是一生圓證三不退啊,所以這就是這裏說“法”的意思。 那題目一共七段簡單就介紹到這裏,那合起來講就是,釋迦牟尼佛以無比歡喜的心情,為我們說這一部究竟圓滿直捷快速的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悟一切眾生的法門,這麼樣的一部經典。我們現在這十二天,就是在學習這麼樣的一部經典,這是題目的大意。我們再看後面有一點點補充,其實這是佛學常識。 第三,說的是: “三,七種立題中,本經屬具足立題。” 最主要是讓大家知道這部《無量壽經》它如何的面面都圓滿,這個補充是為了怕人家說你講這個經題,你沒有說出這七種立題啊,七立選題啊,那你沒講這個你是個外行你不是內行人。這真的是有這個事情發生,我自己在印尼雅加達辦導讀密集熏修的時候,剛好四冊講記裏面老和尚就沒有講到七種立題,結果下了課之後就有同修就說,怎麼沒有講這七種立題呢?是不是漏掉了?我說沒有漏掉,後來在上課的時候再補回去。所以人家會說你外行,所以就補充啊。 我們這個經題裏面是具足立題,就是人也有、法也有、比喻也有,人法喻通通都有。你看佛,無量壽這都是人嘛,無量壽不是壽命啊,無量壽就是佛嘛,無量壽就是阿彌陀佛嘛!所以佛、無量壽都是人,此土的果人就是我們娑婆世界的,果是證得究竟果位成佛了的人。菩薩沒有究竟果,菩薩是因地,無量壽就是阿彌陀佛,是極樂世界的教主,所以是兩個世界都是證到究竟果位的人。人有了。 法就是《莊嚴清淨平等覺》,這七個字是法,喻呢?用什麼比喻呢?《大乘》是比喻。所以我們這個經題裏面是《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這個題目裏面人法喻通通具足,這是具足立題。 佛說很多經典,不是每一部經典都人法喻通通具足的。有的是只有人,沒有法沒有喻。有的是人法有,沒有喻。有的是有比喻,像妙法蓮華,蓮華是比喻,妙法是法,沒有人,《妙法蓮華經》。所以人法喻通通都具足的經典不多,我們這部《無量壽經》是其中之一。 “四,諸經皆具教行理。” 一切經要從內容來觀察,一定要具足教理行這三方面。 “本理立教,依教修行,從行顯理,故須明本經題中別具之教行理。” “本”是依據,根據“理”建立教學,依著教學修行。再從修行當中證得這個理體,因為你這個行是從理給你做一個指導的,沒有真正這個道理這個真理來給你引導,你這個修行叫做盲修瞎練啊!所以從修行當中證得這個理體。在這個題目裏面,我們能不能看出來有教行理這三方面呢?能,能! 我們來看看第一: “佛說大乘是教。依無量壽之理體,宣眾生本具之大經” 剛才講本理立教。這個大經就是本經,由此可知這一部經不管是方法、理論、境界,都是我們自己清淨心中本來具足的,本有的。所以我常常強調這句話,這部經跟我們的密切關係,這句佛號跟我們的密切關係是不可分的,本來我們就具足了這些。你看六祖大師所說的「何期自性,本來具足,何期自性,能生萬法」,自性是什麼?自性就是這句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自性。前兩天講過了,阿彌陀佛就是常寂光、性德、自性、佛性、法身,所以這個自性就是阿彌陀佛!那麼黃念祖老居士有說了一首偈,這首偈大家可能聽說過了,這個偈說的就是【彌陀叫我念彌陀,口念彌陀聽彌陀,彌陀彌陀直念去,原來彌陀念彌陀】。【彌陀叫我念彌陀,口念彌陀聽彌陀,彌陀彌陀直念去,原來彌陀念彌陀】那這個彌陀不就是自性嗎?彌陀念彌陀嘛,彌陀念彌陀就是昨天講的啊,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嘛!所以這個經是從我們自性生出來的,我們的自性跟釋迦牟尼佛的自性,跟阿彌陀佛的自性是一不是二,是一不是二就是一樣了!一樣就是一體的。 那第二說: “莊嚴清淨平等覺是行” 這是方法了。 “一句彌陀,莊嚴自心,清淨自心,即是依教修行” 用什麼來莊嚴呢?用什麼來清淨呢?用什麼來達到平等呢?還是一句阿彌陀佛。所以念佛大家要曉得,要會念。我們的心裏面才動個念頭,不管你動什麼念頭,這個念頭都是妄念,除了你動這個念頭是阿彌陀佛,除了阿彌陀佛以外的念頭,全部都是六道輪迴娑婆的因,全部都叫做妄想!但是你不動念頭又不行,它一定會動念頭的。你不要說我睡著了就沒有念頭。哎,你會做夢啊!做夢那些夢裏面的境界全部都是你的念頭變現的嘛。所以我們會動念頭,念頭一動,不管是善念惡念都把它轉成阿彌陀佛,那這個善念惡念就變成淨念了。那還有什麼其他方法會那麼簡單容易直接就轉呢?你念別的它最多是善而已嘛,不是惡就是善,不是善就是惡。現在要離開善惡兩邊就只有淨念。淨念是什麼?淨念就是阿彌陀佛嘛,那麼它這一轉就清淨了,你這個念頭就清淨了,這個念頭就平等了。第一個念頭起來第二個念頭馬上就是阿彌陀佛。決定不要叫我們的妄念相繼,要叫我們淨念相繼。淨念是什麼呢?阿彌陀佛是淨念嘛!所以這個方法妙極了。《華嚴經》上面說過了,十地菩薩,一切諸佛都不離開念佛,這個方法妙極了。大家還沒有真正的去感受到這個妙啊,十二天過後你會越來越覺得妙,不是越來越覺得不妙,越來越覺得這個法門太妙了。我能夠來這個妙音寺參加這個課程,知道這些東西這些內容,太妙了!太幸福了! 下來說: “即是依教修行” 你只要好好的念這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依教修行。所以正如同善導大師所說的,善導大師這句話很重要,為什麼重要?因為善導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的,那善導大師所說的就等於是阿彌陀佛的意思!所以大家要好好的聽這句話啊,他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三輩九品,是我們遇緣不同而有差別』。聽了這句話我們就開心了,遇到的緣不一樣,結果就不一樣。今天我們的緣很殊勝啊!我們不是一起來跟大家討論如何掙錢啊、什麼直銷會這個那個的,不是啊!那個到最後結果就不堪設想了。今天我們這一會是來學習怎麼去作佛的,這樣子的因緣是最殊勝最殊勝的。我們遇到殊勝的因緣,那我們的品位決定是不會是太低的,最起碼中上中中品!大家可以放心。所以善導大師這一句話很重要,如果遇緣殊勝那就是上品上生啊,怎麼樣叫做遇緣殊勝呢?三經、五經一論你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了,這個緣就殊勝,那我們今天這個緣殊勝啊!你對理論不清楚不明白,你的信心不能建立,你不知道怎麼樣去修上品上生。通通搞清楚了,我曉得上品上生是怎麼個修法,而且告訴大家不難,不難。我可以做得到,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得到。這個“我”不是我啊,這個“我”是淨空老和尚,他說我可以做得到,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得到。換句話說,人人都是上品上生。以前不知道的人以為,上品上生我連做夢都不敢想,做夢都不敢夢到啊,那是大修行人、你們出家人的事,我沒有可能上品上生,我來個下品上生或者中品下生我就非常的滿意了。不是這個樣子的,上品上生凡夫都可以證得,這是善導大師出現在這個世間給我們做的證明。所以《觀經四帖疏》我在馬來西亞吉隆玻剛剛介紹完說的就是這個。聽到觀經《觀經四帖疏》我們一般凡夫就有希望上品上生了。你看前兩天講的劉遺民,這個廬山東林念佛堂的一百二十三個人的劉遺民,他最後往生是什麼品位啊?上品上生,是在家居士啊。只要你是大善的凡夫,心量很大的善的凡夫你就可以上品上生!我現在一眼望去,上品上生的很多很多很多啊!包括坐在台上的那位,還有這幾位出家法師是上品上生的臉啊!要有信心! 好,我們繼續看第三,說: “無量壽是理。表三際一如” 三際是過去、現在、未來。 “涅槃常住之法身本體,亦即眾生本具之佛性,是心是佛之本心,實際理體也” 所以我們之前說過淨土法門很深啊,那一般人都把它看淺了。前面念的這句你懂嗎?不懂吧?我也不懂啊。所以說深啊!那這句阿彌陀佛這四個字是宇宙萬法之本體,是諸佛如來跟我們一切眾生的法身。這一句名號不可思議這是理,我們以念佛方法,就希望能證到這個理。那因為太深了,所以不需要講太多了。 我們繼續看第五,說: “以經題配三覺:無量壽佛是我本覺。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以莊嚴自心,是名始覺,始覺合本覺,直趨究竟覺,即是題中『清淨平等覺』也” 這是講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就配這三種覺,這三種覺是以《大乘起信論》來說的,始覺、本覺跟究竟覺。 第六說: “又可解為:『平等覺』是我本覺。起心念佛以自『莊嚴』是始覺,始本不離,直趨覺路,頓入寂光,證『無量壽』。如是則平等覺是我因心,無量壽是我果覺。妙義輾轉無盡,悉在一題之中。古云:『聞首題名字,獲無量功德』” 意思就在這裏了,所以說經題的功德不可思議,尤其是這部經的經題,這個經題的意思可以說是將世出世間一切法,所謂一切法就是沒有一法是漏掉的,無有一法不包括在其中,真正是一法不漏,所以這個題義的功德不可思議。名號功德不可思議,那麼玄義的第九“總釋名題”就講完了。 那麼下來我們正式就解釋經文了。這個趣味就越來越濃越來越濃,跟著下來今天、明天、後天一天比一天更吸引人。為什麼呢?整部《無量壽經》它整個發展的過程就像一部連續劇一樣,扣人心弦,一集一集、一天一天你都想追下去!所以我們的同修會越來越多,到最後坐到走廊後面窗口去了,再沒地方坐就坐到地上去了。那我們追《無量壽經》這個連續劇好過你去追世間這些電視連續劇。啊!追那個多累啊!那個都是被它騙去了,那些電視劇都被它騙去你的眼淚、被它騙去你的感情。在那邊,唉,那個死傢伙明天看他怎麼個好死、不得好死,明天我要追這個連續劇,哇,這個男人是什麼男人,在那邊破口大駡!那多累啊!那哪有清淨心啊!你天天來妙音寺上課,追這個《無量壽經》的連續劇,包管你身心健康!因為你在被釋迦牟尼佛洗腦,不是被我洗腦啊,被釋迦牟尼佛改造洗腦值得! 好,我們就開始解釋這個經文了,就是玄義的第十: 《十,正釋經文》 正式的解釋經文就讀到經本了,那麼這個經文一共有四十八品,我們稱它四十八章也可以,因為它經文不長,才兩萬多字,每一品都很短,所以稱四十八章也可以。 那麼第一是第一品到第三品是序分,所謂“序”就是開場的意思。初二品是通序,後一品為別序。那麼第四品到第四十二品是正宗分。第四十三品開始到四十八是流通分。所以這四十八品把它分成序分、正宗分跟流通分。而這個《無量壽經》很特別,《無量壽經》的序分很特別,下來我們慢慢看就知道了。 我們就開始看第一品: <法會聖眾第一> 那麼這部經的經文一共分四十八章,前面講過了也有人稱品都可以,品跟章的意義是相通的。好,我們開始看經文: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人俱。一切大聖,神通已達。其名曰:尊者憍陳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連、尊者迦葉、尊者阿難等,而為上首;又有普賢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彌勒菩薩,及賢劫中一切菩薩,皆來集會。】 這是第一章,也就是第一品。這部經在四十八章裏面,前面三章是屬於序分,而第一、二章是通序,第三章是別序。那麼通序在一般經典裏面文字並不是很長,大概就像第一章的樣子。本經在通序裏面對於菩薩的德行有特別的讚嘆!所以序分就特別的詳細了,集結會集的人就把它分成兩章是分得很有道理的,在第一章裏面的六種成就,像我們在一般經典裏面常常講到的,但是我們每一次讀經,這六種成就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換句話說都會有不同的悟處,所以這個經是越讀越歡喜啊。 我們先看第一句“如是我聞”,“如是我聞”這四個字可以說是把整個佛法都包括盡了,包括完了。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論,都是“如是我聞”的注解。所以這四個字的意義非常的深廣。“如是”究竟是指什麼呢?它所指的要用佛教的術語來說是十法界依正莊嚴,無有一法不如,無有一法不是。這兩個字放在此地,就是講,經是契理契機。“如”是契理,“是”是契機,契理契機,所以經典稱之為契經。在《金剛經》上佛自己給我們解釋是“如來者諸法如義”,這個解釋得太好太妙了!“如是”的“如”這個字就是諸法如義,法是講相,法相,有形相,法也講作用,不管是講形相講作用,無不如其性,性也就是真性,正像《華嚴經》裏面講的,一切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那怎麼會不“如”呢?怎麼會不“是”呢?所以就無有一法不“如”,無有一法不“是”了。要念得有這個意思在,你就不能念成“無有一法不是”了,因為它強調這個“如是”無有一法不“是”了。我們從“如是”裏頭看出平等的世界,一切法平等,不但有情眾生平等,無情眾生也平等,《華嚴經》上面說得好,“情與無情”。桌椅板凳,地毯,門,窗是無情。“情與無情,同園種智”,這就是“如是”的意思,如果我們就以本宗的教義來說,實際上本宗的教義也是概括一切宗,也是概括一切經。“如”這個字是“是心是佛”,我在前面跟各位已經詳細的講解過了,“是心是佛”,心是真如本性,佛就是真如本性現出來的相。我們舉世間的例子,這個佛像是用金來鑄造的,這個項鏈是用金來鑄造的,那麼這個項鏈它這個相是從金所現的相。你看我們這個佛的相、菩薩的相,包括我們在座每一個人的相,每一個樣子都不一樣,都是真如本性所現的相。真如本性是能現,這個相是所現。現在這個心它是“唯識所變”啊,變出一個佛的相來了。因為是識所以它就有分別了嘛,它變出來就有千差萬別了。“是心是佛”“是心是菩薩”,所以菩薩也“如”,佛“如”,菩薩也“如”。是心是緣覺,是心是聲聞,聲聞、緣覺亦“如”。是心是天,是心是修羅,是心是人,是心是畜生,是心是餓鬼,是心是地獄六道也“如”。哪有一法不“如”呢?不但這些有情眾生是“如”,是心是淨土,反過來是心是穢土,淨、穢也“如”啊。你不能說極樂世界才是清淨的,極樂世界才“如”,極樂世界才是自性變現的,娑婆世界呢?我們這個世界呢?這個穢土,骯髒的,亂七八糟的也是自性變現的嘛!地獄餓鬼畜生也是自性變現的嘛!也“如”。各位要細細去參究這個意思,這個是宇宙萬法的實相,真實相“如是”!所以一切法平等。我們這個心要到平等了,給各位說那你是真正的離苦得樂了,沒有比這個更快樂的了,心平等了,一切妄想沒有了、一切是非沒有了、一切煩惱沒有了、一切分別執著沒有了,一切皆“如”了。平等心就是佛心啊,這個時候你的真心流露了,真心顯現了,妄心盡了,沒有了。真心就流露了,這是“如”這個意思。所以這個意思包括了一切經,不僅僅是釋迦牟尼佛所說的,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這個字通通包括了。所以妙極了!把這個字放在經的第一句說明了,佛所說的經是契理的,這是“如”。 “是”呢?“是”這個字就是“是心作佛”,前面的“如”是“是心是佛”,這個“是”是“是心作佛”,“是心作佛”那就是“是”了!真的是一點都沒錯。是心是菩薩,雖然也是,但還沒有到究竟圓滿,這個分數只有九十分,還不到一百分,“是心是佛”才是一百分、才圓滿。各位同修你們想不想作佛呢?想作佛那你就得念佛,想作佛就不要再念其他菩薩的名號了,你不要以為不念觀世音的名號,觀世音菩薩會怪你,因為我沒有認識淨土法門之前、沒有念阿彌陀佛之前,我這麼多年都在念觀世音菩薩,我這下一改,哎呦我害怕啊,觀音菩薩會怪我,我念阿彌陀佛之後還要偶爾應酬應酬一下念念觀世音。所以我以前念很多地藏王菩薩,現在地藏菩薩不念了,他就不來幫我消業障了啊,不來幫我抓鬼了,我家裏有鬼啊。你要這麼想,那完全是以你自己的凡情,去測度菩薩的心理,你想錯了!每一尊佛,每一位菩薩,都希望你趕快成佛,你成佛他是喜歡到了極處了。你只成了個菩薩,那他也只好說,哎呦,好吧好吧,好過沒有!他不是喜歡到極處,勉強點點頭而已,為什麼呢?比你成個小乘阿羅漢好嘛!你想得個羅漢也好,比什麼好呢?比六道好啊,想來想去得人身也好啊,比什麼好啊?比三惡道好、比去做北京鴨好,但是都不圓滿啊,你本來是佛你為什麼跑去做北京鴨呢?你本來是佛,你就應該圓滿的還原你是佛嘛!是不是?所以唯獨成佛圓滿。所以這就講到唯識了。為什麼十法界是我們這個識所變的呢?既然是識變的,是我自己變的,那我為什麼不變佛,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幹嘛呀?為什麼要變菩薩呢?你要把這個道理真正參透了,你才曉得哪一個經是了義,哪一個經是不了義,究竟了義的就是這部《無量壽經》。《阿彌陀經》也是,《阿彌陀經》跟這個經是同部的,是直接教我們成佛的,直接的意思就是沒有拐彎抹角的,沒有給你在中間安排個什麼東東這個那個的,沒有!直接就叫我們成佛。這就是究竟了義了!你看《華嚴經》、《法華經》到最後還是無可奈何,第一次講廣東話我們有廣州來的同修。《華嚴經》、《法華經》到最後是無可奈何的,無可奈何還是教你念佛求生淨土,這個有經典證明的,《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最後十大願王導歸極樂,這是明文的擺在那個地方!所以大家要記住啊,真正要想作佛,從今天起只念《無量壽經》,只念阿彌陀佛,除這個之外,其他的什麼我都不念了。你要下定這個決心,十方諸佛沒有一個不讚嘆的,十方一切菩薩沒有一個對你不恭敬的,為什麼呢?眼看你馬上就要作佛了。這個馬上可能是今天晚上啊,哎呀,嚇死了,太快了,再延遲幾天嘛,馬上就要走了。那如果你念佛又念其他菩薩,念《無量壽經》又念其他大乘經典,那就是善導大師所講的雜修,不止這樣子,善導大師還說啊,你修世間一切的善法那都叫做雜毒之善,這句話很嚴重哦!最近才剛剛講完那個《四帖疏》,這句話還有很多人沒聽過,哎呦,我修世間的好事做善事你怎麼說是毒呢?沒有離開六道的善,對圓教的道理來說都是毒物,雜善之毒!因為它裏面一定參雜了貪嗔癡嘛!你貪做善事很喜歡去救濟窮人,你裏面微細的念頭不知道你想幹什麼啊?我想讓人家知道我做很多善事、我是大慈善家種種的這些心態,都是雜毒之善!參雜了三毒的善啊,所以這句話嚴重啊!你不聽經你不知道,所以跟佛在《華嚴經》講的這句話就相應了,佛在《華嚴經》裏面講了一句話說:“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為魔業”。這句話不是在普通經典,是在《華嚴經》講的,《華嚴經》是圓滿的經典。“忘失菩提心”你忘掉發菩提心你去修世間的善法,世間所有一切善法你都做完了,那你是替魔在做事情啊!魔業啊,因為我在那邊常常提這句話,就有一些反對的聲音,認為我說的太過份了,那我就跟他解釋,安撫安撫他的心。這個魔不是魔鬼的魔、不是魔王的魔,這個魔是折磨的磨!因為你不發菩提心超越六道,那你在六道還要繼續輪迴,繼續輪迴就是繼續受折磨!所以佛說的話絕對可以讓你去辯論的,你絕對辯不過佛的,佛看得最透徹最清楚!所以為什麼祖師大德說念佛人有一百種果報,這句話我這兩年才聽到的,念佛人再怎麼壞我念佛的人怎麼會有一百種果報,而且這一百種果報前面三種,排在第一第二第三就是地獄餓鬼畜生!念佛念到下地獄去了,念佛人念到去做北京鴨了,但是第一百種果報最後一種果報就是上品上生!這個我們對祖師大德就沒有話說了嘛,因為念佛人如果沒有把貪嗔癡慢給消除給減少,那你就是這些果報了,有貪嗔癡福報在六道裏面享,在餓鬼道裏面當土地公啊、城隍爺,在畜生道當寵物寵物狗這些享受這些福報,你還是在六道啊!所以善導大師所講的雜修是一萬個修行人當中,難得有三個、五個能往生,就是這個道理。這個比率相差很大啊! 下面補充一點,這是真實的事。在我們那邊有很多淨宗的團體,有一次淨空老和尚就到那邊去了,那我們有一位淨宗的領導就直接親自問老和尚,如果專修儒家的典籍,儒家典籍有四書《論語》、《大學》等,我專修《論語》,然後我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能往生嗎?不是我回答的,老和尚說不能,不能!理由還是要信願行,什麼信願行?不是儒家的信願行啊!淨土的信願行,所以一切講因啊,你現在修的是西方的因嗎?你不是啊,儒家是在人道,說直接點還是世間法嘛!那你這個因是世間的因,你怎麼可能得到出世間、得到淨土的果呢?你非得要修西方的因,西方的因是什麼呢?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是西方的因,你得的果報肯定就是極樂世界的淨土了!所以現在就是這種情形嘛,大家熱衷於儒家學說,同時我們那邊還有這種情況,因為我們那邊也有就是專修儒家的一個組織,我不說什麼組織了,他們就是專修這個專提倡這個,可是那邊的同修他們也念《無量壽經》,他們跟我說他們也念《無量壽經》,他們也要往生極樂世界。儒家是主修,最後他們把佛家當成副修,所以這叫做儒淨雙修。不是禪淨雙修,跑出了一個新的名詞儒淨雙修。從黃念祖老居士的說話,因為我們值得相信,因為念公他本身是開悟的人,他不會亂說話,他一定有根據,他說孔子是七地菩薩,老子是八地菩薩,菩薩的位次都是很高的了,孔子是七地菩薩。這樣說的話,有人就會說那我就學怎麼做孔子,那我就是七地菩薩了?這好像很合邏輯啊,但是你別忘了這不合邏輯!合邏輯就是你要去成了菩薩之後,菩薩才可以示現孔子、示什麼子都可以,甚至可以示現耶穌基督,耶穌基督是初地菩薩。反過來是要這樣子的,是合佛法的邏輯,不是你合世間人的邏輯,所以一定要清楚!這個我們自己要警惕!所以這一萬人當中,我們是不是剛才善導大師說的那三、五個人往生而已嗎?靠不住啊!所以一定要專修,專修的人是什麼樣子的呢?身專禮阿彌陀佛,天天拜阿彌陀佛。口專念阿彌陀佛,心專想阿彌陀佛,在念經的時候就是想阿彌陀佛,念經典裏面所描述的那個境界,所以這部《無量壽經》自始至終通通都是講極樂世界的依正莊嚴,說得非常詳細,所以各位要明白這個事實。念經是憶佛,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是《首楞嚴經》上面說的,絕對不會騙人,所以善導大師說,如果是專修,一百個人修一百個人去。一千人修一千人去,一個都不會漏掉。所以你看看,專修跟雜修這裏面相差太遠太遠了。那我們專修淨土的我們遇到人,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對待別人呢?我自己是念阿彌陀佛的,你來我送你一卷《觀世音普門品》,你念觀音菩薩就好了,換一句話說我在你上面,你在我後面,你比我矮一截,將來你不能跟我比!我給你一本《地藏經》,讓你消消業障就可以了,來生你得個人身就不錯了,那這樣子我們的慈悲心就不夠了!我們接引眾生用什麼方法呢?就是用這部《無量壽經》。我突然念成無量壽“金”啊,這是有意思的,什麼意思呢?講完這個意思我們就下課,這老和尚他很風趣的說,說過年春節的時候你就送人家經書。他說我過年你要我“輸”?那怎麼辦呢?那你是專修淨土的,所以你就故意說我送你一本無量壽“金”,你把那個經念不準,我送你無量壽“金”!過年你要不要金啊?過年你要不要無量壽啊?你是要短命還是要長命?無量壽嘛!那他就不得不接受了。你不要說送你一本經書,你要特別強調“輸”,滾開啊,我今天要贏啊輸什麼輸! 看看那裏找個段落,不管它了,這裏有一個段落,那下面的內容我們下堂課再來繼續,好,我們今天第一堂課就學到這裏,阿彌陀佛!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