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知性生活,歡喜修行(序列三)火燒功德林 5-5
2015/10/26 10:06:23瀏覽782|回應0|推薦8

5-5

Morgan 2015 09 16

講於達彌儒道台北市議會大班法會

伍、如何避免火燒功德林?---修,如何修?

綱要:

一、觀自在

-慈悲心: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去習氣

二、修忍辱、般若六度波羅蜜

-般若,去無明、去貪瞋癡;

-忍辱,去瞋,次修無相懺悔。

三、照顧心,永保持覺性 -時時覺照,不隨妄轉(:反躬內省)

修行人要得心安穩安定,感到喜悅安樂,一定要把瞋心除掉。有些人沒有表現貪欲,但瞋心很重。他不求名位、利祿、權勢,也不想追求男色、女色,但對很多事情、很多人都看不順眼。既然對任何事都怨忿不平13 (:憤世嫉俗,執著),對任何人都採對立的心態,心中豈能安定? 13

當我們守護六根,一切諸惡業障便難以進入心房。一如緊閉門窗,可以讓外面的灰塵、汙濁的空氣不進到房內,使房間保持一塵不染;但是瞋心一起百萬業障門也隨之開啟,任由外界的五欲六塵侵擾自心,毀壞我們的法身慧命。因此,不要以為發一點點的脾氣,起一點點的瞋恨心無關緊要,殊不知瞋怒的火苗,便足以燒盡滿山遍野的功德林了5

­辦法是:

一、 觀自在

心經: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就是迴光返照,照您的自心,觀您的佛性;明見了佛性,就時時刻刻地觀照30

:就是自己的本來面目,就是自性、佛性30

我們明白了一切作用都是佛性,而且認識了它,真實不疑了,這就是見性,就是我們的本命元辰,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30

:見到性後,不迷了,曉得世上一切事物都是空花雪月,都是假的、不可得的 (:緣起性空;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圓覺經》曰知是空華,即無輪轉。」這才是真修30

「觀」:功夫再進一步,圓熟了,這「觀」也不要了,需捨棄掉。有禪師說: 無覺無照固是生死,有覺有照也是生死。30

(心經經文進一步解說)

,才能得自在, 在修過程中,修持達到究竟()(老實修行),便能既「」、又「」色受想行識的五蘊,都是因緣所生法(緣聚則生、緣散則滅)裡所產生的相,都是虛偽不實的,而「放下」一切執著,妄想心,如此,就能「」一切苦厄。可見觀之重要。

觀既是迴光返照,觀察自性光明無染,觀察萬法都是空性,都是沒有根而虛妄不實,都是因緣所生,而「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需要把它的根拔掉,則就自在。

所有的無明引起的貪瞋癡三毒都無自性,觀破後其已無逝去無蹤。其實假如無明再起,觀想貪瞋癡是怎麼樣?而後,看到它們的生起,然後不管他,即不取、不捨,他就自動消失掉了;也許,待會他又生起,然後又消失了,如此,最後無明跟真如本性,就自然分開了,再也不會影響你了,也就是「返妄歸真」或「返歸自性」了!此時,無明無法再障礙我們的真心,也就了脫生死了!

試著看看,用觀的功夫,當無明、當妄想、當貪瞋癡念頭升起時,用你的本然智慧,用你的覺性,看著它,觀照它,觀它從哪裡來,也將往哪裡去?當能清澈的看清它的源頭、它的去處後,而不取、不捨,隨緣任運後,你就將不再受無明、貪瞋癡或妄想的毒害,永保澄明的佛性,修而成佛。

()慈悲心-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如何化除瞋恚心呢?用慈悲心。慈悲是化除瞋恚最好的良藥,時時反省檢討自己有沒有慈悲心?慈悲成就了,瞋心自然消除3

觀自在,要生起慈悲心慈悲心,能除去自己的瞋恚心。佛法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雖然是佛菩薩的境界,事實上,這個境界每個人都能夠做到的,只是自己願不願意去做而已。一般人只願意幫助和自己有緣的人,例如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親戚、朋友等。佛法講的「無緣大慈3無緣是無條件;慈是慈愛;給于愛;無條件的愛護眾生,也是站在慈悲的立場,關心、幫助與自己比較無緣的人、幫助自己親戚朋友以外的人3也就是對眾生生起平等心,不管與自己有緣、緣的人,都同等對待,都要好好的杜他們。儒家也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人都能做到這一點,不但人人都是佛菩薩,這個世界一定會成為人間淨土。3

同體大悲同體就是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眾生與自己是一個生命,是我們生命真正的共同體。簡單說,就是一種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精神,把宇宙間一切眾生看成人我一體,休戚與共、骨肉相連則是「拔苦」故要以同理心,感同身受,眾生無非是累世父母,需拔除其痛苦。

【故事一: 草繫比丘與土匪】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佛經記載,有一位草繫比丘,他的性情慈悲,持戒嚴謹,不但不殺人、不殺動物,而且連一棵樹、一枝草都不傷害。有一天,草繫比丘在外行化,路過一座山林,遇到一群強盜土匪。強盜僅僅以一根草繩捆綁住比丘的手腳,就搶走了比丘隨身的所有物品。因為草繫比丘不忍心損毀草繩、傷害草繩中眾生的生命,於是一動也不動地任由搶匪拿走他隨身所需之物。草繫比丘心繫眾生、不傷草木的慈悲心,真正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顯現3

為什麼?如果你癡迷糊塗,隨境遷移,流浪造業,當然是生死為什麼有覺有照也是生死呢? 因為執著在法見、法用上,還有法在,所以還有生死。不過這個生死進一步了,是變易生死(:非分段生死)。因此功夫圓熟了,法也要捨掉(:金剛經說:法上應捨,何況非法?)。即使不觀照,也能牢牢地在本位上不動,這就是「自在」30

「在」:更進一步,究竟到家,「在」也不要了,無在無不在。觸目遇緣,無非真心顯現;舉手投足,皆是佛性妙用。這樣就完全圓熟了30又有法師(如本法師)提對治法:

一、諸法本空,了不可得:脾氣是空性的,憎恨心是如幻如化的,心意識是生滅不已的,暴跳如雷也是無常的,何必多此一舉,跟境界過意不去,引來與別人結下惡緣呢2

二、功德是功德,脾氣是脾氣,罪過是罪過:雖互有牽連,但是境界是截然不同的,功不能抵過,過不能抵功,因果絲毫不差,始終沒有錯亂,功德林豈有被燒呢?這是勉勵行人要堅守忍辱之道,以達成度脫憎恨之心,乃至暴跳如雷之脾氣,免得八識田中再種下惡因,導致循環不已,其義在此也。2

三、發脾氣,生大憎恨,必招惡果,除自心腐化之外,亦傷及別人,觸惱他人2:如是廣結惡緣,將招來因果(梵語hetu-phala)循環的後遺症,怨怨相報,這是划不來的,非菩薩道行者所應有的風範,戒之!戒之2

也有人在從觀念與方法上,來提對治法:

第一、從觀念上,我們要相信因果的關係,發生這樣的事,可能是因也可能是果。用因果觀點來看,如果是因,我不需要還報,他造的因,我還報給他,他痛苦我也更痛苦,何苦來哉。如果是果,我應該要接受,不需要再還報,還報時又變成了雙重的受害,重重無盡,老是因果循環,真是自討苦吃。從這一個觀點來處理,我們心裡就不會那麼忿忿不平了。14

第二、從方法上,當下頭腦已經轉不過來、想不通了,不需要再想它,不需要用任何理由來解釋,當下就是念「阿彌陀佛」,或念「觀世音菩薩」,或注意「呼吸」,注意自己內心念頭活動的情況,注意自己內心痛苦的那一種現象,問自己「為什要痛苦呢?已經這樣痛苦了,還需要更痛苦嗎?」這樣一來,忿怒的情緒自然而然會平息。這個時候你的心情就不會老是針對著、對抗著那樁不平衡的事,情緒也會慢慢的、慢慢的緩和下來,忿怒情形就會減少了。14

【故事二】觀世音-觀海潮音耳根悟道成就

觀自在菩薩(觀世音菩薩),祂就是從耳根聽聞上悟了道30

海水漲潮時,潮聲生;落潮時,潮聲減30

潮聲是有生、有滅的,但能聽聞的自性無生滅正因為它不滅,所以才聽到有聲和無聲30

能聽聲音的聞性是不滅的,它是亙古常存的。返聞聞自性,不跟著聲音跑,叫作回光返照,即觀照。用觀照世間的聲音參究聽見聲音者是誰? 聽不見聲音者又是誰?就像禪宗所參的一句話:「念佛者是誰?(或參禪者是誰?)究竟是誰?就是自性,就是我們說的佛性,一切處都是他的作用30

【故事三】禪宗四祖道信度懶融禪師30

懶融禪師是練「不倒單」的,夜裡在石凳上打坐,不睡眠。而道信禪師是睡覺的。

天亮後,懶融對道信禪師說: 「昨夜你睡得很好,呼呼鼾聲大震,吵得我坐也坐不穩。」

道信禪師說: 「你還說我睡得好呢,我一夜沒睡著。」

懶融禪師:「啊!你打妄語。鼾聲那麼大,呼呼響,怎麼說沒睡著呢?

道信禪師說: 「假如我睡著了,我怎麼會聽到你身上有兩個跳蚤打架呢?其中一個跌在地上,大腿都斷了,喊『痛呀!痛呀!』吵得我睡不成覺。」

懶融禪師說:「哪有這種事!我坐在這裡,一點都沒聽到,你睡得呼呼響還聽到了?

道信禪師說: 「不信你看嗎!

果然,懶融禪師在石凳下面撿起一隻跳蚤,大腿也果真是斷的。

()去習氣

見性以後的修行,主要是除習氣。所謂習氣就是五蓋,五種遮住自性光明的烏雲,即:財、色、名、食、睡。

我們時時要照顧自己的心,當念頭起來時,要知道念頭起來,不但要知道念頭起來,還要清清楚楚的檢別這念頭是善或是惡,是否起了瞋心,如此用觀照功夫,就必能除掉我們住相的習氣(五蓋或稱五蘊-財色名食睡) 30

您知道嗎?睡覺是習氣,吃飯是習氣,但除氣不能硬除,要善除,就是用方便的方法轉移,深入定境,時時常攝在定30....是對境不迷惑,不動搖(:不取、不捨)這是沒有出、沒有入的大定。若功夫未到這一步,那就還需時時觀照,始自性安住本位,不隨念轉,不隨境遷,這就叫做「觀自在」30能觀,而自在,瞋心哪能再起?辛苦修正來的功德林,當然就不會燒毀了!

二、精進修持忍辱與般若之六度法門,善護己念。

()勤修忍辱波羅蜜

忍一時之氣,則風平浪靜;退一步想,則海闊天空。

大智度論卷十四說:

殺瞋心安穩,殺瞋心不悔;瞋為毒之根,瞋滅一切善。

(釋初品中羼提波羅蜜)13

意思是說,滅掉了瞋恨,心中就得平安,滅掉了瞋恨,就不再後悔。瞋恨是煩惱毒的根源,能滅掉一切善法13

 大菩薩們,對治瞋心,都是首勤修六度法門中之忍辱度,讓心身能安忍於境界,透過觀自在進而修禪定,讓澄明的佛性、妙智慧顯現,而能去觀察到這顆心的起心動念、這瞋念、生氣心的升起,了然其緣由後,不取、不捨,瞋心自然就消去無蹤。瞋火當然就熄了,累世習氣就漸漸消除。4)

寒山說: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真心」,要行菩薩之行,首先要降伏自心的貪瞋癡,以忍辱來守護並完成自己的這一顆真心5 (佛性、真如本性)不貪愛自己想要的,不瞋恨自己不歡喜的,是「行菩薩道」;心甘情願助人,不因自心的喜惡來分別人與事,就是「忍辱護真心5 (:六度中的忍辱波羅蜜)。俗話說:「忍一時之氣,則風平浪靜;退一步想,則海闊天空。」放下心中瞋恨的刀劍,自然能擁有心靈的平靜安詳5。寒山大士的這四句偈頌,堪作為我們立身處世的參考!5

忍是能忍之心,辱是所忍之境,謂內心能安忍他人的侮辱惱害或自身苦境。中國人很有耐心,能忍;可是有一樁事情不能忍,「辱」不能忍。「士可殺,不可辱」,殺頭可以忍,沒有關係,侮辱不能忍。能忍辱,那就無有一法不能忍。忍要有智慧,而不是強忍。忍辱,不把需要忍受的放在心裡,忍辱波羅蜜就廣大而無有邊際,都把它化成智慧,都把它變成禪定。

金剛經》說:「須菩提!忍辱波羅密,如來說非忍辱波羅密,是名忍辱波羅密。」 包括生忍和法忍:其為菩薩能忍受一切有情侮辱而不生瞋業。《金剛經》又說:「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修「忍辱度」的引證,與修「般若度」是一樣的修法31

前述「忍」是能忍的心,「辱」是所忍之境。人家罵我、打我、嫉妒障礙我,這都是污辱我的境,我能忍辱下來。按世俗諦說「忍辱波羅密」,是有個忍辱的相。按真諦上說:「即非忍辱波羅密」,忍辱之法,是因緣所生,緣生相生,緣滅相滅,無有自性,當體即空,故說「即非忍辱波羅密」,不應執著這個「忍辱度」。我們修六度都要「三輪體空」,修「忍辱度」時,要內沒有能忍之心,外沒有所忍之境,中間也不住著打我、罵我、辱我的這些相,這樣就是「三輪體空」,這樣才合中道第一義諦上,所謂即空,即假,即中的「忍辱度」,「是名忍辱波羅密」,這就是「忍辱度」的圓滿成就。下面釋迦世尊再引證,他修「忍辱度」的事實來證明,先引證他最近的事31

出六度集經》:「忍辱有二種。一者生忍。謂於恭敬供養中。不生憍逸。於嗔罵打害中。不生怨恨也。二者法忍。謂於寒熱風雨飢渴等法惱害之時。能安能忍。」。

遺教經》:「能行忍者,乃可為有力大人。若其不能歡喜忍受惡罵之毒,如飲甘露者,不名入道智慧人也。」能除去五毒中的「瞋」。

修忍辱波羅蜜要離相修行。

【故事一】金剛經-忍辱仙人為歌利王割截身體

《金剛經》離相寂滅分第十四: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應生瞋恨31

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31

 世尊說:我修忍辱,不只修一世而已,回憶過去劫中,我的前生前世中,曾經作了五百世的忍辱仙人,那時修「忍辱度」的時候,也同樣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金剛經》中忍辱仙人(這「仙人」不指外道講,還是指修佛的道,那時佛沒有出世,故世人尊稱為「忍辱仙人」。)說法度眾,反被誣衊為調戲婦女,並用刀來節節支解,可是仙人當時無人我等相,不生瞋恨。歌利王割截忍辱仙人的身體,那是一種凌遲處死,拿刀一刀一刀慢慢割,這種刑罰非常殘酷,受刑的人非常痛苦;這是「人害」,這位菩薩能受得了,沒有瞋恨心,所以忍辱波羅蜜圓滿故知瞋毒之根在於我相,若無我相,還有誰會生氣2

所以生氣者,只是為了它違反了我,污辱了我,冤屈了我,欺負了我,侵害了我,處處都是因為多了個我。若能無我,則一切煩惱,都除了根,便必然隨之消滅了。正因為多了個我,於是處處有障礙2

例如有人罵我是『蠢豬』,當他罵完了,這句罵人的話也當時消滅完了,何處還有這兩個字的音聲?『蠢豬』這句話本身就是肥皂泡(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他已罵完,於是這個肥皂泡已經消滅。可是自己不依不饒, 還死抱著這個已滅的肥皂泡不放。大發脾氣,真是加倍的愚癡2

所以我們應在日常生活中,儘量秉著經中無我無人的開示,來待人接物,應付一切。例如有人罵我, 請問罵人的人是誰,挨罵的人是誰,那句罵人的話是什麼,實際上一切皆不可得。故云:『萬法本閒,唯人自鬧。』何苦來。自己要鬧個不休,把心歇一歇不好嗎2

《首楞嚴經》云:『狂心不歇,歇即菩提。』我們何嘗不想歇心,但是歇不下來。所以要一心唸佛,這是最好的歇心之法。古云:『唸佛功純,妄想自然不起。』那還有什麼脾氣可發2?(請參看筆者之"狂心頓歇 歇即菩提"專文)

()修忍辱後再修無相懺悔。

無明是煩惱心的潛在力量,有了瞋心,會無緣無故地動怒,用語言、動作或其他方法傷人,後悔的事就來了,這時就要懺悔。瞋心滅除後就不會有後悔的心,「悔」也是懺悔、悔過(壇經:無相懺悔)13

懺悔,有理懺與事懺2:

(1)理懺者:如『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亡時罪亦空(壇經)。是謂心空則罪消也。是以『若欲懺罪者,端坐念實相』,若能心契實相則諸罪自然消除。但此法不是凡夫之人所易做到2

(2)事懺者(又名作法懺):乃修懺法(例如大悲懺)以懺除罪業。如《寶王三昧懺》,又名《長壽懺》,照懺軌禮拜懺罪。但更重要者,《觀經》說『唸佛一聲,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勸您一心持名,是即無上殊勝之懺悔2

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故需真心作無相懺悔。

看壇經懺悔品六

今與汝等授無相懺悔,滅三世罪,令得三業清淨。善知識!各隨我語,一時道:『

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愚迷染。從前所有惡業愚迷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憍誑染。從前所有惡業憍誑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弟子等,從前念今念及後念,念念不被嫉妒染。從前所有惡業嫉妒等罪,悉皆懺悔,願一時消滅,永不復起。』」

「善知識!已上是為無相懺悔

云何名?云何名

懺者,懺其前愆。從前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悉皆盡懺,永不復起,是名為懺。

悔者,悔其後過。從今已後,所有惡業,愚迷憍誑嫉妒等罪,今已覺悟,悉皆永斷,更不復作,是名為悔。

故稱懺悔。凡夫愚迷,只知懺其前愆,不知悔其後過。以不悔故,前罪不滅,後過又生。前罪既不滅,後過復又生,何名懺悔?」

如果能滅瞋心,就能修行一切善法。當瞋心的火熄滅時,對人會生起慈悲心,會以關懷、原諒、同情的心待人;當瞋心消滅時,對一切事物的決斷,會以純客觀的智慧來處理自己的問題,分析他人的問題,化解一切麻煩的問題。所以說一旦瞋心滅,一切善法生了。13)

()精進修般若波羅蜜

「般若」:是妙智慧之意,也是指佛性、本性、真如自性。這是佛法修學的目的。在六度中禪定是手段,前四度乃是手段之手段,關鍵的手段是禪定,因定開慧。智慧是從清淨心裡面生的,智慧是從定中生的;心要是散亂,決定沒有智慧,因智慧開,能觀照心念之生滅,而不取、不捨,而隨緣任運,因此當瞋心一起,當逃不過般若妙智慧之扼殺,瞋火當然就沒有了。

般若有三種,即「實相」、「觀照」、「方便」。其中實相是體,是般若智慧的本體;觀照是自受用,是自修自證;方便是教化眾生,善巧方便。

般若之智不同於世間之智,世間智指世間的聰明才智、學問知識;般若智為菩提妙智,能通達諸法實相,斷除煩惱結垢,轉愚成智,轉凡成聖,成就出世聖果。

修行般若以破除、遠離「無明和愚痴」,令諸煩惱不得自在。有「緣世俗諦慧、緣勝義諦慧、緣饒益有情慧」三種。能除去五毒中的「癡迷」,對應六道中的畜生道。

般若的功德是「大覺」大覺就是成佛,圓滿徹底的覺悟。斷盡貪瞋癡三毒、根本無明斷盡就成佛。成了佛,連等覺菩薩也能度,度生圓滿;九法界有情眾生,他都有能力教化,而沒有障礙。

我們要學這個功夫,如何在任何逆緣(逆­境、惡緣)之中,不起瞋恚心,自己真正能忍受得了,功德才能保全。如果這個人一生行善­修持,臨命終時最後一念是瞋恚,這個問題非常嚴重。為什麼祖師大德教導我們送往生,一­再囑咐不要碰往生的人,甚至於他的床鋪都不要碰,在他身邊,離床鋪遠一點,他有感覺。­碰他什麼?他痛苦,痛苦就容易發脾氣,生瞋恨心。這個時候一生瞋恨心,極樂世界去不了­,到哪裡?到地獄去。送往生的意義送錯了,希望你送他到極樂世界,你把他送到地獄去,­這樣不如不送。25)

每個人慢慢地將自己內在的貪心、瞋心、癡心息滅,這個世界就會風調雨順,成為人間淨土3

三、照顧心,永保覺性,常起覺照,不隨妄轉。2

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夜睹明星悟道成佛時就說:「奇哉!奇哉!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性,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是故,眾生皆具澄然光明德性、本性、佛性,本都是常寂常照,但因「妄想、執著」而無法發揮功效。如何讓它常起覺照,讓它永保覺性,常起覺照,不隨妄轉,該是修持明心見性的首要課題。在對付瞋心時,當然更離不開覺照。

如何讓它常起覺照,讓它永保覺性,常起覺照,不隨妄轉,該是修持明心見性的首要課題。

在對付瞋心時 ,當然更離不開覺照。

其實,最重要的是要時時照顧自己的心念,時時保持「覺知」;當念頭起來時,知道念頭起來了,切記,因為「一念不覺」就是無明哦!

不但要覺知念頭起來,還要撿別念頭是善、是惡,如是善,則令增長,如是惡,則令即斷絕---參見四正勤)

六祖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時,心即開悟,因心無所住,不著,自然無所罣礙;又因不住過去、現在、未來,時時活在當下,自然能觀照覺知

既不著於,復不著於時空,心就能隨緣任運,任運自然,就能「無住生心」,瞋心就不住,瞋火就無法燃,功德與福德自然保存。

此外,印光法師教導:

瞋心,乃宿世之習性。今作我已死想,任彼刀割香塗,於我無幹。所有不順心之境,作已死想,則便無可起嗔矣。此即如來所傳之三昧104法水,普洗一切眾生之結業者,非光自出心裁妄說也。2』《(正)復裘佩卿書二》

所言瞋心,乃宿世習性。今既知有損無益,宜一切事當前,皆以海闊天空之量容納之;則現在之寬宏習性,即可轉變宿生之褊窄習性。倘不加對治,則嗔習愈增,其害非淺。2』《(正)復裘佩卿書一》

瞋心一起,於人無益,於己有損;輕亦心意煩燥,重則肝目受傷。須令心中常有一團太和元氣,則疾病消滅,福壽增崇矣。』 《(正)對治嗔恚等義》2

陸、結語

修行人,必需能「活在當下」,才能「明白作主」,縱使遇到逆境,需念頭一轉,化境界為磨煉、考驗,絕不可起瞋心,否則就火燒功德林。

功德能了生死,是往自性中證;若著相求就是福德,不能了生死,只能得人天福報。

功德中自有福德,福德中沒有功德,要修證功德又有福德,需福慧雙修。

 

 

您還在斤斤計較,我這個月得了幾分功德?又扣掉多少分功德嗎?

別再曲指頭算了,再算、再用心求、再著相求,就只有福德了!

只要您深深體悟達彌儒道是應時的正道,是能了脫生死,是能獲皇母收圓,成為原佛種子的道,您除勤修內聖外,就積極行外功,去度人、開荒、設壇……..功德自在其中,功德有了,福德也就有了!

見了就做,

做了就放下,

做了等於沒做!

阿彌陀佛,功德無量哦!


 

柒、參考文獻

  1. 明倫月刊343http://www.minlun.org.tw/3pt/3pt-1-10/343.htm

  2. 菩提彼岸 http://bestzen.pixnet.net/blog/post/47609688

  3. 中台禪寺 自在步紅塵http://www.ctworld.org.tw/turn/chan_talk/1999_1015.htm

  4. 雲陽小魚 http://blog.xuite.net/windyoung10/twblog/211313463

  5. 星雲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315688

  6. 觀世心 http://www.sutrapearls.org/proverbs/pr01/pr01_17.htm#sthash.v0BbBjlS.dpbs

  7. 鍾玲 穿越時空會寒山 千佛山雜誌 0215 05 http://www.chiefsun.org.tw/tw/6_magzine/5_detail.php?Id=486

  8. 人羊大戰 (典故摘自:《雜寶藏經˙卷十(121)) http://www.ctworld.org.tw/sutra_stories/story221.htm

  9. 耿文國 2009 種如是因,得如是果 中華印經協會.生命電視

  10. 智展 學佛人的一天(之二十三) 莫生氣

  11. 寬運法師講故事之 一念嗔心起,火燒功德林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c6e6d0100jshl.html

  12. 宣化老和尚說故事:一念瞋心起 百萬障門開 http://www.drbataipei.org/wisdom/230/wisdom230_1.htm

  13.  聖嚴法師著 劉中繼主述 瞋為毒根 http://www.bailinsi.net/05wsbl/04wcl/02cswd/sy/zh100/

  14. 大方廣 以智慧莊嚴自己的心http://www.dfg.cn/big5/ssht/ys/ys-1.htm

  15. 阿米巴被電!細數柯P名言與失言http://udn.com/news/story/1/912504

16. 佛祖道影白話解(二)禪宗初期祖師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sf_others/pat02/ch01.htm

17.沈家楨 金剛經的研究(精簡版)http://book.bfnn.org/books/0044.htm#a07

18.六祖壇經                

19. 周果華 地藏法門 -「功德」和「福德」的不同 http://www.drbachinese.org/readers/articles/merits_blessings.htm

20. 淨空法師 功德、福德、福報三者有何不同? http://bestzen.pixnet.net/blog/post/42066011

21. 淨空老法師 功德和福德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2/124167.html)

22. 小行者部落格 福報與功德是兩碼事http://luzifur.pixnet.net/blog/post/26979017

23.淨空法師:現在大多數修的是福德,不是功德 http://sacilamo.pixnet.net/blog/post/319759433

24.傳真 勤修福慧無有疲厭 http://www.ctworld.org.tw/sutra_stories/story411-600/story542.htm

25.淨空法師 一點瞋心火,能燒功德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AtGA78mLgw

26.惟覺 放縱欲念及瞋心的後果http://www.ctworld.org.tw/turn/chan_talk/1999_1015.htm

27.曾普信 2015 寒山詩解 佛陀教育基金會

28.雪廬老人編表 吳聰龍居士述記 2015 佛學概要十四講表述記(修訂本) 佛陀教育基金會

29. 一葦渡江傳説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ha.xinhuanet.com/gfwh/2007-09/30/content_7640126.htm

30.元音老人 2014 心經抉隱 佛陀教育基金會

31.道緣法師 金剛經講錄 http://book.bfnn.org/books/0744.htm

All End

Photo took at New Brighton & Bleneham, New Zealand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organnz&aid=335156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