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0/19 11:25:05瀏覽586|回應0|推薦11 | ||||||||||||||||||||||||||||||||||||||||
火 燒 功 徳 林 5-2 Morgan 2015 09 16 講於達彌儒道台北市議會大班法會 叁、功德:什麼是功德?功德如何證(修)得? 一、【功德】的定義 什麼叫做功德?功德是清淨心,是戒定慧。功德是清淨心修的一切善*19,功德是清淨心、是戒定慧2;是清淨心上一絲不掛。功德也是反聞聞自性,要有求出離三界的願望*19;如著相修行,著相修福,則修的是*23 (六道)輪迴業.....這些事情要不要做?要做,可以做,不能有心去做*23。 簡單說,功德兩個字的定義*21: 功指修功,德指性德。*21 (一)、功是指修功,修什麼?修正我們錯誤的想法、看法、說法、做法,這樣的功夫叫做修功*21。但功德這兩個字用得很多,可是很多人錯解,也錯用了,寺廟或宗教團體都設有「功德箱」,民眾以為到寺廟裡捐幾個錢,就有了功德;或者是念念佛,打個普佛,拜個懺,這就有功德了*21。 怎樣的功夫叫做修功。如我們拜了一堂懺,《大悲懺》短,一天拜完,如果《梁皇懺》要拜七天,《水陸大懺》要拜好多天,拜完之後,你那些錯誤的想法、看法,是不是都修正過來?果然修正過來,你就有修功,你有沒有德那是另外一樁事情*21。 (二)德是指性德*21。性德是至善,真正的善*21真正真實功德,在修行當中,破一品無明,見一分真性,那是真實功德。如參禪明心見性,功德;念佛得一心不亂,是功德*21。功德從清淨心顯*21。《金剛經》教你離相(無人相、我相、眾生相、壽者相)、離見,這是功德,讓你真心本性自自然然顯露,這是功德*21。 功德既是清淨心、是戒定慧,如你一發脾氣*2,戒流失了,定沒有了,慧也沒有了,定慧都燒掉了,你的清淨心就不見了。功德能斷煩惱、能破無明,如果瞋心不斷,我們煩惱、無明一定會增長。為了要拔除這個病根,菩薩修忍辱波羅蜜*2。 我們常講因戒得定,戒是功德,因定開慧,這個定是功德;又如果持戒不能得定,持戒是福德,不是功德*21;如果禪定而不能開慧,禪定是福德,不是功德。故光戒律精嚴有沒有功德?並無功德,有福德。持戒要得定,那是功德,他戒的目的是得定,定的目的是開慧,修定一定要開智慧,那是功德。修定不開智慧,也是福德,那個享福就是在四禪天、四空天去享福,享天福去了*21。 六祖在壇經上說梁武帝「實無功德」,又說:「造寺度僧,布施設齋,名為求福,不可將福便為功德。」「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他們的意思是梁武帝有為而行,心有所為而行其事,有所追求而造其功*22故謂「實無功德」。追求福報,福報仍然是有,但不能化為功德,福報和功德是兩碼事。因為求福而特地行善,福報仍有,功德則無*22。(因是心有所求而為) 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梁武帝是有所住而生心,非無心之道。無所住而生心,即指不住相而起的心念。梁武帝則是有所相而起的心念。簡單說就是,心懷有目的而去做的行為,非真正的功德啊*22。
二、福德 福德就單純多了,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常識問題,或是「捨一得萬報」的數學問題*19。 福德多就有為法言*21,多半都是從有為,有為法。而功德則每就無為言*21 (註:無為法) 。 福德是染污心所修的*19。如以染污的心來修(求),則持戒、修禪定也是福德,修般若也是福德*19。念佛不能生淨土(有所求,心一有所求,則成名心、本性就被染污),都變成了福德;念佛要是往生淨土,全是功德*21。梁武帝炫耀自己做這麼多好事,所以沒有功德,也就是他沒有定慧*20。做事情你自己沒有得定,沒有開智慧,你要得定,你就不會問這個問題*20 (心無所求,該做就做,作了就忘,心無所掛,就沒問此問題)。現在許多人修善積福,和梁武帝有什麼兩樣*22? 又如即使是行布施,也做到不存有布施之相(註:無相布施、三輪體空),就是《金剛經》上說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能做到這個地步,自然就有功德*19;否則就是福德;有功德就是布施波羅蜜(到涅槃彼岸),有福德僅是布施。 福德感果報,功德顯體用。*21功德裡面一定有福德,福德裡頭沒有功德。*21如修功德而著相,則功德成為福德。修福德而不著相,則福德即是功德。*21 (金剛經: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福德典故】 典故摘自《增壹阿含經‧卷十三》*24 昔日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宣說法要,波斯匿王和大臣們聽了非常法喜,於是祈請世尊及比丘們接受三個月的衣服、飲食、臥具、醫藥等供養。三個月過後,波斯匿王在世尊用齋畢時請示:「我曾聽聞如來開示,供養證得初果的須陀洹,福報已不可勝計,更何況是供養斯陀含、阿那含、羅漢、辟支佛乃至如來,福德更是無量無邊。今日,我的功德已具足圓滿了吧?」*24 「大王,勤修福德,無有疲厭,才能早日解脫無量生死輪迴之苦啊!」世尊對波斯匿王說:「久遠劫前,燈光如來帶領著四十億大比丘僧,行化人間。如來所經之處,人民恭敬禮拜,至誠供養衣服、飲食、臥具及種種醫藥。*24 當時,地主國的國王聽聞如來即將抵達臨近國界邊的北婆羅園時,立刻帶領著四十億隨從親自恭迎接駕。一見到如來及眾僧,國王及四十億隨從皆五體投地恭敬禮拜,祈請如來陞座為大眾宣說妙法。*24 於是,燈光如來為國王等慈悲開示布施、持戒的功德,能感得生天的福報;若縱欲享樂,未來則會墮落三塗惡道。因此,應當斷除不清淨的行為,勤求出離之道,才能獲得清淨的果報。隨後,並開示諸佛所說『苦、集、滅、道』的真諦。*24 四十億隨從聽聞甘露法語後,一時法喜充滿,煩惱塵垢漏盡,皆發無上菩提心,請求剃髮出家學道。如來慈悲應許後,四十億人即證阿羅漢。國王目睹此景,非常歡喜,至誠頂禮而後離去。*24 燈光如來繼續帶領八十億大阿羅漢遊化人間,所到之處,一切百姓皆以上好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四事供養。一日,國王帶領所有大臣到如來住所,恭敬禮拜,合掌祈請燈光如來為大眾說法。國王並請示世尊:『希望此生都能以衣服、飲食、臥具、醫藥等,供養佛及眾僧,懇請世尊滿我所願。』*24 國王見燈光如來默然應允,又說:『我所發的願非常清淨微妙。』佛問:『如何清淨微妙呢?』國王回答:『我希望每天為僧眾們準備各式清淨的食器,每天供養不同的僧服;今日座席用過後,明天再換上另一套座席;今日一批人來僧團幫忙,明日再換其他人來發心。』佛見國王供養的心如此懇切,便說:『一切隨您所願吧!』國王歡喜不已,頂禮而去。*24 回到宮中,國王召集大臣們商議此事,共同成就發心功德。大臣們稟告國王:『離都城三十里處,可建造精舍。我們請來工匠雕樑畫棟,懸掛繒綵幡蓋,並以香湯灑地,修建浴池,燃燈照明,備妥甘美的飲食及舒適的座具,供養如來和僧眾們。』*24 待一切成辦後,燈光如來知因緣成熟,便帶領弟子們來到精舍,次第而坐,接受國王、大臣及綵女們供養種種佳餚。從此國王如其所願,於七萬年中供養燈光如來及八十億大阿羅漢,不曾懈廢。*24 直至燈光如來入滅後,國王於四方道路興建四間寺廟,各以七寶莊嚴及百種香花供養。爾後八十億大阿羅漢相繼入涅槃,國王也興建塔寺供奉羅漢們的舍利,並懸掛幡蓋、供養香花……。如此供養燈光如來寺及八十億羅漢寺,又經過七萬年,直至燈光如來教法滅盡,國王才安然捨世。*24 當時的國王就是我的前身,我在七萬年中,以衣服、飲食、臥具、醫藥供養燈光如來,未曾匱乏;如來滅後,又於七萬年中供佛舍利,燒香、燃燈、懸掛幡蓋。我以如此功德,祈求如來福祐,卻未曾想要解脫生死。」*24 佛問波斯匿王:「大王,過去我所修的福德,如今何在?當時布施供養的一切早已經灰飛煙滅,為什麼呢?在生死輪迴的長河中,所有功德已在生生世世中用盡了。所以,大王切莫認為自己所修的福德已經具足,應當說:『從今日起,願身口意業所起一切言行、心行,悉求解脫,不求生滅的福報。』如此修行才能真正晝夜吉祥、身心安穩。」*24 波斯匿王聽了佛陀的開示,感激涕零、悲欣交集,頂禮佛足而慚愧懺悔:「弟子愚癡,惟願世尊接受我的悔過。」世尊慈悲地勉勵波斯匿王:「大王既已懺悔,當改往修來、勤修福慧,早求解脫生死輪迴之苦,生生世世無有疲厭!」 三、功德和福德比較表(整理)
四、【功德與福德-達摩與梁武帝論功德,兩者之比較、差別】 論功德、福德,就必須談達摩與梁武帝-論有無功德公案: (一)【達摩何許人也?】 達摩為中國禪宗初祖,是印度第二十八祖。禪宗來源,係出自「拈花微笑」之公案(見前述)。 達摩出身為天竺國香至王的第三個兒子,自幼*29拜釋迦牟尼的大弟子摩訶迦業之後的第二十七代祖*29師 - 般若多羅為師*29。 有一天,達摩向他的師傅求教説:「我證道後,應到何地傳化?」般若多羅説:「你應該去震旦(即中國)」。又説:「你到震旦以後,不要住在南方,那裏的君主喜好功業,不能領悟佛理」*29。 達摩遵照師父的囑咐,準備好行李,架起一葉扁舟,乘風破浪*29。就來到中國廣州,蒙刺史蕭衍表奏梁武帝照見會談,衍化出一件佛教論「功德公案」,或因兩人話不投機,達摩乃渡江北上到北魏,於嵩山少林寺面壁靜坐九年,傳為佳話,後度神光(參見【惠可斷臂求法公案】),授以大法,傳為二祖名惠可,乃偕徒往禹門千聖寺。坐化,葬熊耳山。唐代宗諡圓覺大師,塔曰空觀*16。而成為禪宗以心印心之一脈。 (二)【梁武帝又何許人也?】 梁武帝被稱為佛心天子、菩薩皇帝。 他全心全力護持佛法,他雖貴為皇帝,仍然是布衣蔬食,不但吃素,而且不穿華麗的衣服,甚且放下三宮六院,就像個苦行頭陀,可以說是一位道地的行者*19。 他又結集經藏、註解經文、提倡吃素、廣修寺廟、寺院四百八十多座。*19甚至四度捨身同泰寺,他是非常歡喜度人出家,哪個出家,他不但高興更給于護持,所以在他那個時代,出家人有十幾萬人*20(一說度了二萬多人*19)。其以身作則,身教、言教併行,確是佛教大護法。後因收容鄰國叛將侯景,授于河南王重任,那知侯後來又叛變,將武帝囚禁,最後因守戒而餓死於臺城。其實他因與侯景有三是因緣,故雖因福報貴為皇帝,但最後卻餓死,「因果昭彰,絲毫不爽」。 <附註一:梁武帝與侯景的三世因果> 一般人不知道梁武帝的三世因果,會質疑梁武帝做了這麼多的善事,為什麼最後還遭惡報,餓死於臺城?其實梁武帝並不是餓死,而是為持戒而死,確實是一種菩薩行*19。 梁武帝有位大將名叫侯景。侯景本來是鄰國人,他帶兵叛變不成,就逃到梁國,痛哭流涕地請梁武帝收留,表示要為梁武帝盡忠賣命。梁武帝很慈悲,接納了侯景,並且封他為河南王*19。 後來侯景的勢力漸漸壯大,就生起反叛心。梁武帝看到人心竟然如此反覆,也就不作戰了。侯景雖然把梁武帝囚禁起來,但是並沒有殺武帝,一方面因為自己的命是梁武帝救的,如果恩將仇報,心中有愧;二方面,梁武帝有福德*19。 侯景告訴梁武帝:「你不是吃素嗎?你只要吃葷,我就放你出來,饒你一命。」侯景天天送葷菜給梁武帝,梁武帝堅持淨戒所以就絕食,始終不開葷,最後餓死在臺城*19。 梁武帝的師父是誌公和尚,他曾經問誌公和尚:「我現在將國家大事治理得井井有條,將來的國運不知道如何?」誌公和尚並沒有說破,只是用手在喉嚨和頸部比了一下,說:「你將來會在這個地方(喉)和這個地方(頸)有災難。」當時梁武帝不明白,最後才知道,原來敵人就是侯景*19。 <附註二: 梁武帝與侯景之間有三世的因緣>*19: 一、第一世《沙彌&蚯蚓》 梁武帝的第一世是一位在寺廟修行的小沙彌,因為他會賴床,所以他的師父每天清晨準三點鐘就來叫他起床*19。 小沙彌覺得奇怪:難道師父晚上都不睡覺嗎?為什麼每天都是這個時候叫我起床?於是就仔細推敲這當中的原委*19。 有一天他明白了,原來老和尚的寮房旁有一座花園,花園裡有一隻很大的蚯蚓。每天清晨蚯蚓一鳴叫,老和尚就會去叫小沙彌起來*19。 小沙彌知道原來是蚯蚓的緣故,就燒了一大盆熱水往花園裡倒,把蚯蚓活活燙死。這隻蚯蚓由於在花園裡聽經聞法,有一點點善根,死後轉世為一隻猴子。雖然是隻猴子,看到山上有一座荒廢的寺廟,也知道每天到山裡摘一些野花、果子來供佛、拜佛*19。 一、第二世《樵夫&猴子》 再說這個小沙彌,因為他起了殺心,殺業重,第二世就墮落了,轉世為貧窮的樵夫,每天上山砍柴維生。由於他前世是出家眾,所以看到佛像很歡喜。有一天,看到山上有座寺廟破舊不堪,大殿中的三寶佛常年被日曬雨淋,但是自己又沒錢修建,於是買了三個斗笠為三尊佛像戴上,而且將自己最乾淨的衣服披在佛像身上,以遮陽避雨*19。 樵夫每天上山砍柴經過這座廟時,都會進入大殿禮三寶佛,並以鮮花供佛。連續幾日下來,他發現自己供佛的花被扔在一旁,花瓶中已有其他鮮花。樵夫覺得奇怪,一天特別留在旁邊觀察,發現一隻猴子拿花來供佛,看瓶中有花,於是拔出瓶中鮮花,換成自己帶來的花*19。 樵夫後來跟蹤這隻猴子,知道猴子就住在寺廟後面的石洞裡,他愈想愈覺得這隻猴子可惡,就找了一塊大石頭將洞口塞住,把猴子活活餓死在洞裡*19。 樵夫雖然心胸狹小,但也知道要做善事。有一次經過山林,山林中有條大河,雖然河水不湍急,但是如果要過河,必須脫鞋、脫襪、捲高褲管才能過,實在很不方便。樵夫起了善心,搬來七塊大石頭放在河中作為踏腳石,過河的人可以踩在石頭上,不用再脫鞋、脫襪、捲褲管,涉水而過*19。 一般流傳說梁武帝前世因為修三寶殿、搭七星橋的功德,所以後世當了皇帝。修三寶殿就是為三尊佛像買了三個斗笠戴上、為三尊佛像披衣,七星橋就是擺了七塊石頭在河上。被樵夫害死的猴子由於拜佛、供佛,以及過去累積的善根,所以轉世為人,也就是這一世的侯景*19。 三、第三世 《梁武帝&侯景》 被樵夫害死的猴子由於拜佛、供佛,以及過去累積的善根,所以轉世為人,就是侯景。 而梁武帝呢?一般流傳說前因兩世因為修三寶殿、搭七星橋的功德,所以第三世就當了皇帝。 修三寶殿:就是為三尊佛像買了三個斗笠戴上、為三尊佛像披衣; 七星橋:就是擺了七塊石頭在河上。 當梁武帝前兩世,毫無所求、不著相(金剛經:無我相、人相、眾生相)的修三寶殿、七星橋的微小功德、福德,而當皇帝,成為佛心天子。 這一世梁武帝救了侯景,侯景卻恩將仇報,餓死梁武帝。但從文中可看出,梁武帝在第二世時,封閉石洞,餓死猴子(侯景),而這第三世,反過來是侯景餓死梁武帝。「因果昭彰,絲毫不爽」,果報何其速!應引以為戒喔! 柒、參考文獻
10.智展 學佛人的一天(之二十三) 莫生氣 11.寬運法師講故事之 一念嗔心起,火燒功德林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8c6e6d0100jshl.html 12宣化老和尚說故事:一念瞋心起 百萬障門開 http://www.drbataipei.org/wisdom/230/wisdom230_1.htm 13. 聖嚴法師著 劉中繼主述 瞋為毒根 http://www.bailinsi.net/05wsbl/04wcl/02cswd/sy/zh100 14.大方廣 以智慧莊嚴自己的心http://www.dfg.cn/big5/ssht/ys/ys-1.htm 15. 阿米巴被電!細數柯P名言與失言http://udn.com/news/story/1/912504 16. 佛祖道影白話解(二)禪宗初期祖師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sf_others/pat02/ch01.htm 17.沈家楨 金剛經的研究(精簡版)http://book.bfnn.org/books/0044.htm#a07 18.六祖壇經 19. 周果華 地藏法門 -「功德」和「福德」的不同 http://www.drbachinese.org/readers/articles/merits_blessings.htm 20. 淨空法師 功德、福德、福報三者有何不同? http://bestzen.pixnet.net/blog/post/42066011 21. 淨空老法師 功德和福德 http://big5.xuefo.net/nr/article12/124167.html) 22. 小行者部落格 福報與功德是兩碼事http://luzifur.pixnet.net/blog/post/26979017 23.淨空法師:現在大多數修的是福德,不是功德 http://sacilamo.pixnet.net/blog/post/319759433 24.傳真 勤修福慧無有疲厭 http://www.ctworld.org.tw/sutra_stories/story411-600/story542.htm 25.淨空法師 一點瞋心火,能燒功德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AtGA78mLgw 26.惟覺 放縱欲念及瞋心的後果http://www.ctworld.org.tw/turn/chan_talk/1999_1015.htm 27.曾普信 2015 寒山詩解 佛陀教育基金會 28.雪廬老人編表 吳聰龍居士述記 2015 佛學概要十四講表述記(修訂本) 佛陀教育基金會 29. 一葦渡江傳説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ha.xinhuanet.com/gfwh/2007-09/30/content_7640126.htm 30.元音老人 2014 心經抉隱 佛陀教育基金會 31.道緣法師 金剛經講錄 http://book.bfnn.org/books/0744.htm (to be continued) photo took at Hayes Lake, South Island, New Zealand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