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論語泰伯篇第13章 篤信好學死守善道
2015/10/02 17:42:29瀏覽4914|回應0|推薦10
 

 

論語泰伯篇第13篤信好學死守善道

2015 09 20 Morgan心得與整理

 

  

儒、道、釋三教創始者,都是聖人。在究竟上,儒家孔子談「仁」,道家老子談「道」,而佛家釋迦牟尼談「性」,其實談的都是同一樣東西,就是本然存在,光明澄然,不生不滅的本性、佛性。

孔子被尊稱為孔聖人、至聖先師,是見性、成道者;故研讀其論語,需先就世間法,來研討孔子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修身與養性之論述;而修行()人,則更宜以出世間法,來探究其修持方法,才不枉讀一部論語。 

◎第十三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重點

一、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二、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三、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四、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大意(隨緣不變,不變隨緣:般若顯,妙智慧開,照見一切皆空)

一、這章書是勉人以學道為主,同時提示學者,無論求道行道,都要知道時宜2(隨緣不變,不變隨緣:般若顯,妙智慧開,照見一切皆空。)

二、正義曰:此章勸人守道9此章教人立身法也5

 

綜論

好學求道的基本條件,不好學,不能得道,此理必須深信。善道字是動詞。守死善道,是堅守所善的道至死不變

好學、善道,要有安定的環境,否則有妨礙。

﹡危邦是政治不上軌道有動亂危機的國家,不可以

﹡亂邦是已發生弒君弒父之亂的國家,不可以居,要趕快離開。

入危邦,居亂邦,不但妨礙好學與善道,且有池魚之殃。

天下有道則見者,見音現,遇有道之邦可以行道、傳道,則可出現而。假使天下各國皆無道,那就不能出現,只好

邦有道,國家有道,而我貧賤,可見我無功勞,可恥。國家無道,而我富貴,此富貴如何得來?可恥。

 

論】

一、廣學多聞,充實自己,以自立立人、自度度人。

二、隨順環境,修道、行道與證道,如何做?

三、遊學、行道,增廣見聞、自行,度他化眾,但需看這國國家就是危邦幫或亂邦,再作決定;雖然地藏菩薩大願「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大慈悲心願,但修道人,如在未明心見性,在未得道、證道前,似該如本節所說危邦不入,亂邦不居,雖非謂「明澤保身」,但「留得青山在,哪怕沒才燒。」度化眾生,需一邊己、一邊度眾併行。(自行),但六祖壇經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腳。」,我們又能如何就世間的各種環境與情境,知性感知而契悟,知心印性?

四、需思考的一個問題,也就是本節所說的: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是要我逃避現實嗎?難道不該去力挽狂?有能力去為國家做事,有能力、有願力去度化眾生,孔子卻教我們無道則隱」,顯非佛家大菩薩精神。眾生如身陷苦海實,修行人須發大慈悲心,更以「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來度之才是修菩薩行。

五、至「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該是出仕後為官之道。但只兩個不同情境,就是:

()邦有道」卻貧且賤焉,恥也:在國家順境,道行天下時,該是政治清明,人民富足時,而這個時候,您仍然是貧且賤焉」,既是既貧且賤,當然是可,且該深以為顯示您的能力、才智一定有問題。

() 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此顯示在無道的國家為官,政治絕對難於清明,政令恐難順利推展,甚或政令不明或不妥,治而無方,致民眾難安居樂業,遑論富足或貴;而在這種環境、在官場中,您卻能既富且貴,這富且貴究從何而來?難道不啟人疑竇,難道不是因作「貪官汙吏」,不法手段得來,如是,當然可。若不是,富且貴深值探究?


 

釋意

一、「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

」、「」都是動詞,是善巧,好學與善道可以對仗。對學習的事,唯有顏子好學,想求藝、求德,不好學求不到。好學必須先信才能好學,而且必須篤信才能好學。善於求道,必須守道至死不改,至死不變。例如學佛到死都不忘彌陀,就能往生。好學為了道,求道者必須好學1

篤信好學(廣學多聞)

正義曰:言厚於誠信而好學問也1

△篤:厚而力也8

篤信,則不能好學;然篤信好學,則所信或非其正8

△好:去聲8是求道的基本條件,不好學,不能得,此理必須深信。

令篤厚於誠信,而好學先王之道也5

守死善道

正義曰:守節至死,不離善道也。9

善道:

:是動詞。,是堅守所善的道至死不變2

好學善道,要有安定的環境,否則有妨礙2

守死則不能以善其道;然守死而不足以善其道,則亦徒死而已。蓋守死者篤信之效,善道者好學之功8

寧為善而,不為惡而生,故云守死善道5

【廣學多聞】

《佛說八大人覺經第五覺悟,愚癡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為了自求解脫,應先一門深入,為了利益眾生,則當廣學多聞。初學的佛子,貴乎專一精要,菩薩為了適應種種眾生的所需,則當博通三藏,遍訪天下善知識;不過,如果所依止的善知識,本身就是博通三藏、廣學多聞,也就不必越山航海,踏破鐵鞋,另外再去尋找善知識了14

雖然達摩大師血脈論》說:

道本圓成,不用修證。道非聲色,微妙難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可向人說也。唯有如來能知,餘人天等類,都不覺知。凡夫智不及,所以有執相。不了自心本來空寂,妄執相及一切法,即墮外道。若知諸法從心生,不應有執,執即不知。

   若見本性,十二部經總是閑文字。千經萬論只是明心,言下契會,「教」將何用?至理絕言,「教」是語詞,實不是「道」。「道」本無言,言說是妄。

若見本性,不用讀經念佛。廣學多知無益,神識轉昏。設「教」只為標心,若識心,何用看「教」?

廣學多聞的目的,是在增長與解脫有關的智慧14是在八萬四千法門中,擇法後再「一門深入」,也需從「理」先入,知一切法無我,知人人皆具真如本性(佛性),知道本圓成,不用修證」,知念頭如來如去、念念無滯,不取不捨,則自見性

不是為了學習世俗的知識及謀生工作的技能。如果已經在戒定慧的三無漏學,打下深厚不拔的基礎,為了利益眾 生的方便,始得涉及世間的各種學問,所謂「菩薩道當於五明中學」。如果修學佛法尚自顧不暇,還是以專精一門最為牢靠。否則不但無法增長智慧,反而會惹來許 多的煩惱;不能以佛法教化眾生,反倒被眾生同化去了;不僅不能以佛法協助眾生獲得解脫之大樂,反而自身受眾苦交煎,脫不了身了14

【不隨境轉,心能轉境】(不變隨緣,隨緣不變)

二、「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以下是對好學求道妨礙的事。妨礙好學善道,如危邦、亂邦妨礙學道還不至於亂,已經不正常了,即使去危邦上學,秩序也保不住。亂邦是亂正在發作的邦國1

求學的人稱為遊學出交天下士,入讀古人書,遊學必須到外國,若那個國家政治不上軌道,就是危邦不必進入,例如現今的美國就不必去,學技能壞了心術。(亂邦)若在那個國家,例如有人刺殺總統,就不必再住了,一亂趕緊走。有注解說,國家亂,作官的人走了,對不起國家。但是這一章不是說做官,而是求道好學1

天下,舉一世而言8。無道,則隱其身而不見也8。此惟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者能之8

危邦不入:

危邦: 正義曰者,將亂之兆也。不入,謂始欲往,見其亂兆,不複入也9:是政治不上軌道有動亂危機的國家,可以2

見,賢遍反8。君子見危授命,則仕危邦者無可去之義,在外則不入可也8

謂初仕時也,見彼國將危則不須入仕也5

亂邦不居

亂邦: 正義曰: 謂臣弑君,子弑父9是已發生弒君弒父之亂的國家,不可以居,要趕快離開2。如敘利亞內亂,難民蜂擁至歐洲各國。但記者卻不畏艱辛與生命的危險,深入亂境報導。

危邦,居亂邦,不但妨礙好學善道,且有池魚之殃2

亂邦未,而刑政紀綱紊矣,故潔其身而去之8

不居:正義曰:謂今欲去,見其已亂,則遂去之也9

謂我國已亂,則宜避之不居住也。然亂時不居,則始時猶居也。者不入;則故宜不入也5

三、「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

一個地處的邦國危急,一個邦國動亂,那天下的邦國都亂了該如何?這是假設的話,今日就是天下無道1

正義曰:言值明君則當出仕,遇暗主則當隱遁9

◇天下有道則見:

天下有道則見,就該出來行道傳道1有道之邦可以行道傳道,像梁武帝般,在佛教事業上自行利他,蓋了480多間佛寺,度僧十餘萬人,同時註解經藏.....,充分顯示「官場好修行」,且可達「上行下化」之功,則可出現而為仕2

△天下:謂天子也5

△見: 音現,出仕也;若世王有道,則宜出仕也5

◇無道則隱:

△無道時,若出來就會碰釘子,例如老子、孔子、孟子都走不通,何況是我們?只有像蘇秦、張儀的混水摸魚,才可以走得通。所以天下無道時,可以藏起來1假使天下各國皆無道,那就不能出現,只好歸2

若時王無道,枕石嗽流也。陳文子棄馬十乘而去,是亂邦不居5

但修行人,在行道時,如欲邦無道,就退避三舍,就退穩,這哪是大菩薩行?

 


四、「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

正義曰: 恥其不得明君之祿也9

為什麼必須如此?為什麼不出來幹?因為出來就得富貴,不出來就會貧賤。邦有道貧賤而且不作官,則。有人身分雖然卑賤卻不貧,像生意人,所以這裡要加「」字。國家好,百姓幸福,卻沒有你的分,你在其中盡了多少力?這是求學求道者的羞恥1

國家有道,而我貧賤,可見我無功勞,可恥2國君有道,則宜運我才智佐時出仕,宜始得富貴。而己獨貧賤,則是才德淺薄不會明時,故為可5

國家有道,道仍推行不了,仍無法廣度有緣人(當然該包括無緣人),是該感到羞恥的。雖然百姓富足,生活優渥,表示大家有大福報,音響福報而不知福報盡時,仍受苦報,而不知該惜福、修福,進而行功立德,已成道、證道,以了脫生死。


○五、「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正義曰: 恥食汙君之祿,以致富貴也。言人之爲行,當常如此9

邦國動亂,百姓能得到什麼好處?你卻大富大貴,還算是人物嗎?現今的人,有人會說:「我沒有直接要紅包啊!」這也不可以。所以吾雖是老窮毛,不感到羞恥1

國家無道,而我富貴,此富貴如何得來?可2世治而可行之,世亂而無能守之節,碌碌庸人,不足以為士矣,可之甚也8

國君無道而己出仕,招致富貴,則是己亦無道得會惡逆之君,故亦為可。江熙曰:不枉道而事人,何以致無道寵,寵所以也。夫山林之士,笑朝廷之人束帶立朝不獲逍遙也;在朝者,亦謗山林之士褊厄;也各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是以夫子兼弘出處之義。明屈申於當時也5

晁氏曰:「有學有守,而去就之義潔,出處之分明,然後為君子之全德也8。」

而如一個修行人,在天下無道時,僅獨自修道、證道,而眾生仍深陷水深火熱中,或表示未盡心度眾,獲度眾不得要領,都深該引以為恥。

【白話試譯】

一、孔子說:「堅定信念並努力學習,誓死守衛並完善治國與為人的大道。不進入政局不穩的國家,不居住在動亂的國家。天下有道就出來做官;天下無道就隱居不出。國家有道而自己貧賤,是恥辱;國家無道而自己富貴,也是恥辱。6

孔子說:「君子立身處世,應該好學不倦,誠信緊守仁道,對於善道要能堅守至死。危國不可入,亂國不可居。天下有道,政治上軌道之時,應該為國家服務,有所表現;天下無道,政治大亂,不能表現時,就退出隱居。國家政治清明時,仍然貧窮卑賤不能有所作為,是可恥的;國家政治混亂時,不肯退隱,仍然居高位又富有,更是可恥的。10    

(按:本章常遭誤解,以為「危邦不入,亂邦不居」,是置國家安危於不顧,是逃避、不負責任的行為。經查春秋史實,孔子所言:危國、亂國均指他國,他國已亂不可居住,他國已危,情勢難以挽救,故曰:不可進入。讀書求學最怕一知半解,望文生義,結果差之毫釐,謬以千里。誤人誤己不可不慎10)

三、孔子說:「要堅定地信仰、勤奮地學習、堅守至死並善於推行我們的道。危險的國家不要進入,動亂的國家不要居住。天下有道時就出來做官,天下無道時寧可隱居起來。國家政治清明,自己卻因無所事事而貧賤,這是恥辱;國家政治黑暗,自己卻因同流合污而富貴,也是恥辱。11

 

參考文獻:

1.      李雪廬居士 雪廬老人專輯-論語篇《論語講記》http://www.minlun.org.tw/1pt/1pt-4-3/index-00.htm#泰伯第八

2.      李雪廬居士 雪廬老人專輯-論語篇《論語講要》http://www.dfg.cn/big5/chtwh/ssjz/63-lunyu-tb.html

3.  南懷瑾 論語別裁(讀書網) http://big5.dushu.com/showbook/101150/1037300.html(http://www.shixiu.net/nanshi/zhuzuo/lybc/4195.html)

4.  論語集解義疏http://www.minlun.org.tw/2pt/2pt-2-1/8.htm

5. 四書章句集注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http://ctext.org/si-shu-zhang-ju-ji-zhu/tai-bo-di-ba/zh

6. 商都網文化頻道http://cul.shangdu.com/chinacul/20141117/278_5956258_8.shtml

7.經學頻道 http://zhonghuawm.com/contentldjb0893

8.朱熹論語集註 http://www.ziyexing.com/files-5/kongzi/lunyu-08.htm

9.論語註疏卷八 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zh=zh-tw&lid=76585

10. 四書集註http://www.dfg.cn/big5/chtwh/ssjz/10-lunyu-tb.htm

11. 賈陸英 http://blog.gmw.cn/blog-35551-728531.html

12. 蕅益(智旭)大師全集 論語注疏http://www.minlun.org.tw/2pt/2pt-2-6/1-8.htm

13.聖嚴法師 精進波羅蜜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id=154&cid=91&page=5

14. 聖嚴法師八大人覺經講記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id=151&cid=85&page=9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organnz&aid=30953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