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論語泰伯篇第11章 才美不可驕吝
2015/09/29 11:31:36瀏覽2262|回應0|推薦7

論語泰伯篇第11才美不可驕吝

 

 2015 09 20 Morgan心得與整理

 

  

儒、道、釋三教創始者,都是聖人。在究竟上,儒家孔子談「仁」,道家老子談「道」,而佛家釋迦牟尼談「性」,其實談的都是同一樣東西,就是本然存在,光明澄然,不生不滅的本性、佛性。

孔子被尊稱為孔聖人、至聖先師,是見性、成道者;故研讀其論語,需先就世間法,來研討孔子在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修身與養性之論述;而修行()人,則更宜以出世間法,來探究其修持方法,才不枉讀一部論語。

 

◎第十一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其餘不足觀也已。

 

【前言】

周公是孔子所景仰的聖人。才是才藝,美是辦事完美。周公的德行非常高,孔子不拿德來作比喻,如有人像周公那樣的才與美,但假使他因此驕傲,而且吝嗇,其餘,雖有小善,也就不值得一觀了。

 

【本章重點】

 

一、如有周公之才之美

二、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大意、背景】

一、程子曰:「此甚言驕吝之不可也。蓋有周公之德,則自無驕吝;若但有周公之才而驕吝焉,亦不足觀矣8也就是說,使有的才能如周公旦之美,但卻用行驕吝4 (行為不但驕傲且吝嗇),則所餘如周公之才伎者,亦不足復可觀者,此以驕4 (與吝)沒才4

二、故王弼曰:人之才美如周公,設使驕。其餘無可觀者4。言才美以驕吝棄也4,況驕者必無周公才美乎;假無設有以其驕吝之鄙也4

三、正義曰:此章戒人驕吝也。周公,周公旦也,大聖之人也,才美兼備。設人有周公之才美,使爲驕矜,且鄙吝,其餘雖有善行,不足觀也。言爲鄙吝所揜棄也9

四、雪公恩師說:「才」與「美」如何講?「驕」與「吝」要如何講?兩句有什麼關係?依朱注,講的不合理,而且也不合人情1

大家當求自立,要會自己看書,要會聽人講書。()起初親近印祖時,祖師勸吾不要往外聽經,十年後,佛法有底子,聽各種人講經都不一樣,才知道祖師說的有道理。若眼中沒有分寸,隨便看、隨便聽、隨便信,危險啊!所以老子說﹕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也1

 

綜論

一、德與才;驕與吝,需反觀自性,而觀自在,智慧生:

孔子既是證道者,得道者,是至高無上的聖人-至聖先師。從世間法來說,其論語能流傳到現在,同時成為國人需研讀的經典,其內所談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也一直是國人據以為做人處世的根本;昔時宋太祖宰相趙普就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其重要,雖然時過境遷,時代變遷,社會發展甚快,或許有一些論點,不合時宜,需作不同的解讀。

周公是才德兼具的聖人,但在本章內,只講周公之「」,而沒講他的「」,主要原因該是有「才」復有「德」的人,他是不會既「驕」且「吝」的而光有「才」但無「德」之人,才會不知謙下(謙虛),而恃才傲物,方會既「驕」且「吝」,不可一世,我們修行人豈可不慎,如縱認為自己才華出眾,能力凌駕他人之上,或修行比他人好,自認修行或入道已久,是「老參」而輕視「初學」或所謂「後學」,其實或許這只是您自己的看法、想法而已,難道「老參」真的一定比「初學」、「後學」修持好嗎?只是聞道有先後而已。

看看六祖壇經,慧能初參五祖弘忍大師,經面試後,祖知其根性太利,只好放在槽廠-破柴踏碓(作挑水、劈材、米等工作),而無法到大堂上與五祖其他一千多徒眾們,共參研佛理;但是八個月後,卻以「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偈,贏得五祖肯定其見性,次日三更特為其講解金剛經(初教),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乃大悟,獲五祖傳其衣缽、法脈,成為禪宗第六祖。想想,您身邊的人,難道沒有如慧能這樣根性大利,或乘願再來的佛菩薩,如唐朝國清寺的寒山、拾得與豐干大師,就分別是文殊、普賢與阿彌陀佛的化身,但身分一被識破,即化身而去。

故必須反「」自己,反觀自性,看自己「驕」與()「吝」在何處?起源在何處?它們的起心動念又在何處?觀破()源頭後,再「不取、不捨」,驕與吝就自然消逝無蹤,您的平等心自顯,就必心身自在。

二、眾生皆具佛性,都是平等,無高下,哪能恃才傲物,而既驕且吝。

看看《六祖壇經》,其所講的是頓悟自心、直了成佛的法門。

() 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

在第一品行由品《經文》

......見一客誦經,惠能一聞經語,心即開悟。

遂問客誦何經?客曰:「《金剛經》。」復問從何所來,持此經典?客云:「我從蔪州黃梅縣東禪寺來,其寺是五祖忍大師,在彼主化,門人一千有餘。我到彼中禮拜,聽受此經。大師常勸僧俗,但持《金剛經》,即自見性,直了成佛。」

惠能聞說,宿昔有緣,乃蒙一客,取銀十兩與惠能,令充老母衣糧,教便往黃梅參禮五祖。惠能安置母畢,即便辭違,不經三十餘日,便至黃梅,禮拜五祖。

祖問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惠能對曰:「弟子是嶺南新州百姓,遠來禮師,惟求作佛,不求餘物。

祖言:「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為堪作佛?」惠能曰:「人雖有南北,佛性本無南北。獦獠身與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別

 五祖更欲與語,且見徒眾總在左右,乃令隨眾作務。惠能曰:「惠能啟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離自性即是福田,未審和尚教作何務?」祖云:「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廠去。」惠能退至後院,有一行者,差惠能破柴踏碓。

()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

.....復兩日,有一童子於碓坊過,唱誦其偈(神秀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惠能一聞,便知此偈未見本性,雖未蒙教授,早識大意。遂問童子曰:「誦者何偈?」

童子曰:「爾這獦獠不知(:輕視,驕且吝)!大師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傳付衣法,令門人作偈來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為第六祖。神秀上座於南廊壁上,書無相偈,大師令人皆誦,依此偈修,免墮惡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

惠能曰:「我亦要誦此,結來生緣。上人(:尊稱、自謙卑)!我此踏碓,八個餘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禮拜。」

童子引至偈前禮拜,惠能曰:「惠能不識字,請上人為讀。」時有江州別駕,姓張名日用,便高聲讀。惠能聞已,遂言:「亦有一偈,望別駕為書。」

別駕言:「汝亦作偈,其事希有(:輕視,驕且吝)!」惠能向別駕言:「欲學無上菩提,不得輕於初學。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沒意智。若輕人,即有無量無邊罪

別駕言:「汝但誦偈, 吾為汝書。汝若得法,先須度吾,勿忘此言。」惠能偈曰: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書此偈已,徒眾總驚,無不嗟訝!各相謂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何得多時,使他肉身菩薩。」祖見眾人驚怪,恐人損害,遂將鞋擦了偈,曰:「亦未見性。」眾以為然。

次日,祖潛至碓坊,見能腰石舂米。語曰:「求道之人,為法忘軀,當如是乎!」

乃問曰:「米熟也未?」惠能曰:「米熟久矣!猶欠篩在。」(:尚需請師父印證、印可)

祖以杖擊碓三下而去,惠能即會祖意,三鼓入室。

祖以袈裟遮圍,不令人見,為說《金剛經》,至「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遂啟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祖知悟本性,謂惠能曰:「不識本心,學法無益。若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師、佛。」

三更受法,人盡不知,便傳頓教及衣缽云:「汝為第六代祖,善自護念,廣度有情,流布將來,無令斷絕。」........

()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輕,常行普敬(慧能特深論達摩與梁武帝論功德公案)

經文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輕常行普敬。心常輕人,吾我不斷,即自無功自性虛妄不實,即自無德,為吾我自大,常輕一切故。善知識!念念無間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是功自修是德

三、才與德,兼具最好,但難得也,究選才或選德?

() 有德復有才才與德難兩全,稀少,如周公。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有其能耐。

() 有德卻無才多為庸才,清官誤國;雖有德,自持甚佳,但才能不足,一事無成。

() 無德卻有才多為貪官污吏,因無德故;但有才能成大事、立大業。

四、驕且吝

該因是由「無明」所起的「我執」,執己為最棒、最優、最能幹,一切「舍我其誰?」,而輕下、看不起別人;又因「」而「」嗇(貪吝似乎是兄弟,是麻吉朋友),在世間法上,不管在實務、能力上均捨不得,放不下,牢牢緊握,(也許,需到「人在天堂,錢在銀行」,才知道當人兩手一攤而去時,只有「萬般帶不去,惟有業隨身」了);在出世間法上又「吝法」;故除勤修六波羅蜜之布施外,應觀照內心,觀照起心動念,觀破驕與吝皆是緣生法,都無實性,皆是空相,當體即空,體認「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而全盤放下,華嚴經云:「狂心頓歇,歇及菩提」,菩提覺性既顯,驕吝早已無蹤。

 

 

【思考問題】能與愚者,何者治國佳?

南懷瑾大師說:

才、德、學三者都周全具備的人並不多。以前政治上有個大秘密,歷史上聰明的帝王,喜歡用。即使明知其品德不大好才高的,派出來做官,有時還睜隻眼閉隻眼,上面不大管,但這種人真能替國家社會做好事3

有的人非常廉潔品格非常好,學問也好,可是笨得要死,不能做事。那就派到翰林院去,地位高高的,可是搞了半天,在那裡喝西北風3(俗云:清官誤國)

 

【例一、宋太祖與趙普】

宋太祖趙匡胤平定天下,當了皇帝以後,有一個年輕時的同學趙普,他自己說沒有讀過多少書,後來當了宰相,自稱以半部《論語》治天下。他抽屜裡放的也是《論語》,有政治問題解決不了,就翻翻《論語》,好像現在信宗教的人查經一樣3

宋太祖喜歡晚上穿了便衣到大臣的家中走走,因為以前與趙普的家人都認識,所以尤其喜歡到他家中。有一個冬天下大雪的晚上,趙普夫妻倆以為這樣冷的天氣,大概皇帝不會來,不料後來有人敲門,皇帝還是來了。這一下可把趙普夫婦嚇壞了,因為當時南方還沒有平定,當天下午進貢送來一批東西,他還沒有向上報,趕快跪下來接駕,奏明原因3

宋太祖安慰他說沒有關系,公事明天早上再說。他仍在客廳轉來轉去。突然看見貢品中有一個大瓶子,上面寫好送趙普的,宋太祖大感希奇,打開來看看,連趙普在內誰也沒料到裡面都是瓜子金3

趙普夫婦嚇死了,立刻又跪下來奏明實在還沒有仔細看過,並不知道是黃金。宋太祖說:「你身為一個宰相,別人不知道,以為天下事決定在你書生之手。外邦既要送你這麼一點東西,算得了什麼?你收了,照收不誤!」不論宋太祖的動機是什麼,都是了不起的3

 

【例二、趙匡胤識人于微-曹彬】

但另外一個人曹彬,原來與趙匡胤是同僚,也是好朋友,他是五代時周朝的外戚。趙匡胤常常約他去喝酒,他卻堅持不肯,始終中立不倚,守住崗位。後來趙匡胤當了皇帝,認為他人品好,和趙普一樣重用。有人在趙匡胤面前打這人的小報告都打不進去,這就是趙匡胤識人於微的地方3

這些故事,就是說才德俱全的人,就是國家的大臣,是社會上了不起的人物3

 

 

【才與德不能相配合的問題】

南懷瑾大師說:

現在孔子也是說到才與德不能相配合的問題3

中國文化經過周公整理集中起來,孔子不過繼承他的道統。周公從事政治,做國家的首相,有名的「一沐三握發,一飯三吐哺。」就是他的典故。洗一次頭,三次握起頭髮來;吃一餐飯,三次把飯吐出來,去接見客人,處理公事3

一國的首相,內政、外交都要他辦,所有來見他的人,又從不拒絕,是如此的忙。不只是忙,他對於下面的人,所有的事務,如此盡心,如此好的態度,這就是周公的才能與美德3(註:大小事一手抓,權全在握,真是德才兼備,但真如能分工,而全盤掌控管一切,才合現代管理之道。­)

如果真具有周公的才能與美德,但看不起人,得連同情包容都不肯付出,又捨不得花錢,捨不得幫忙別人,勉勵別人,捨不得給人家一紙獎狀的話,那也免談了,他做出來的成績,一定沒有什麼可看的了。這也就是說,一個人有了才能而且很努力,還要修養弘毅胸襟,深厚的美德,要不驕不吝。不驕傲就是謙虛,不慳吝就是同情、包容和氣魄3

 

【釋義】

 

一、「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

◇如有:假如有一個人,有才再有美1 (如周公旦者)

◇周公: 周公旦9周公是孔子所景仰的聖人2因為周公多才多藝。一個人的才美與周公一樣1

正義曰:以春秋之世別有周公,此孔子極言其才美而云周公,恐與彼相嫌,故註者明之9

◇才:是兩回事,其他注解不如此說1

△才:才藝2是才幹,會種種藝術1(:五藝)謂周公之才伎也4

△美:辦事完美2是辦不錯事,與「惡」相對,所辦的事都好,這誰做得到1

才美,謂智能技藝之美8

 

二、「使驕且吝,」

雪公恩師說:

使:假若他傲,而且,一毛不拔,也是兩回事1

晉代的石崇與王愷競爭比富,他傲過分,何之有1

又如王戎,是竹林七賢之一,家有好李樹,怕人得李子核種,都把李子核鑽洞然後賣出去,見人也都說好話1

另一位和嶠有錢癖,一毛不拔,見人便恭敬、讚歎人。所以普通人大概是「驕則不吝,吝則不驕」,如今這一章說「驕且吝」兼而有之,這就不得了1

周公的德行非常高,孔子不拿德來作比喻,因為如有周公之德的人,便不會且吝2

 

:矜誇 (程子曰) 8程子又曰:,氣盈;

:鄙嗇也(程子曰)8程子又曰:,氣歉。8

愚謂驕吝雖有盈歉之殊,然其勢常相因。蓋驕者吝之枝葉,吝者驕之本根。故嘗驗之天下之人,未有驕而不吝,吝而不驕者也8

 

三、「其餘不足觀也已。」

雪公說:

其餘:其餘指什麼?字就損了,孔子的學問是教人學道、德、仁、藝,道德為首,這一章並沒有說周公之德1

驕吝而有才,就會成壞才,曹操,王莽都是壞才。因為有,那美便不完善了,何況「且吝1

驕且吝的人不能進德修業,雖有小善,不足觀也矣。雖有一點小善,也抵不住大惡。例如學佛謗佛,改佛經,這就是「其餘不足觀也矣」1

(佛教)正法時期,守戒就得成就,現今的弘一法師學戒,自稱不敢是學戒。虛雲老和尚、印祖、諦閑法師沒有一人說是學律,可見戒成就很難。印祖自稱粥飯僧,如今有什麼人學南山律?能學百丈律就了不得了,即使學了,又有什麼人守得住?若不能守律、證道,那「其餘不足觀也已矣」1

雪公又說:

學論語可以幫助成就修道,但是文以載道,所以文理必須先看明白。若眼中沒有分寸,隨便看、隨便聽、隨便信,就危險了。吾講書讓你們增長閱歷,不隨便相信書。下面還有難解的地處,例如鄉黨最末的「色斯舉矣」章,就是亂注,唯有朱子的注,說時闕疑可也1

吾的學問,不能與朱子比﹔朱子學問雖然好,但是見識不行。古來也有人看出朱子的錯,所以吾對于朱子有不滿意的地處。程子的老師周敦頤,學佛而弘儒,成就理學,學問很好,還會出這個毛病,何況我們的學問不及他們於萬一1

之乎者也矣焉哉,安排好了成秀才」,文言文的虛字,我們就弄不明白,所以自滿就會招損1

程子說:「周公之德」,這個注解有誤,這一章是指「之才之美」不是說德1

宋儒改經,集釋的餘論有所辨明。宋儒是指周、程、張、朱,朱子大膽敢改經,若改的離譜,不可採取,餘論就找張南山的注,再沒有,便採取後人的公道話,例如四書辨疑1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朱子也改「可」為「能」1

 

【白話語譯】

一、孔子說:「如有人像周公那樣的才與美2假使他因此驕傲,而且吝嗇,其餘,雖有小善,也就不值得一2

二、孔子說:「 (一個在上位的君主)即使有周公那樣美好的才能,如果驕傲自大而又吝嗇小氣,那其他方面也就不值得一看了。6

三、孔子說:「如果有人,擁有像周公那樣美好的才能,只要他驕傲又吝嗇,其餘的,也不值得一看了。10



 

參考文獻:

1.      李雪廬居士 雪廬老人專輯-論語篇《論語講記》http://www.minlun.org.tw/1pt/1pt-4-3/index-00.htm#泰伯第八

2.      李雪廬居士 雪廬老人專輯-論語篇《論語講要》http://www.dfg.cn/big5/chtwh/ssjz/63-lunyu-tb.html

3.  南懷瑾 論語別裁(讀書網) http://big5.dushu.com/showbook/101150/1037300.html(http://www.shixiu.net/nanshi/zhuzuo/lybc/4195.html)

4.  論語集解義疏http://www.minlun.org.tw/2pt/2pt-2-1/8.htm

5. 四書章句集注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http://ctext.org/si-shu-zhang-ju-ji-zhu/tai-bo-di-ba/zh

6. 商都網文化頻道http://cul.shangdu.com/chinacul/20141117/278_5956258_8.shtml

7.經學頻道 http://zhonghuawm.com/contentldjb0893

8.朱熹論語集註 http://www.ziyexing.com/files-5/kongzi/lunyu-08.htm

9.論語註疏卷八 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zh=zh-tw&lid=76585

10. 四書集註http://www.dfg.cn/big5/chtwh/ssjz/10-lunyu-tb.htm

11. 賈陸英 http://blog.gmw.cn/blog-35551-728531.html

12. 蕅益(智旭)大師全集 論語注疏http://www.minlun.org.tw/2pt/2pt-2-6/1-8.htm

13.聖嚴法師 精進波羅蜜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id=154&cid=91&page=5

14. 聖嚴法師八大人覺經講記 http://www.book853.com/show.aspx?id=151&cid=85&page=9

                (2015 於台灣新北市;相片於2013攝於花蓮赤柯山)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organnz&aid=30953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