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剛經研讀心得(本文)13-01
2021/07/21 15:29:15瀏覽1071|回應0|推薦17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研讀心得(本文)13-01

Morgan 2002/09/06

於紐西蘭南島佛光協會金剛經研經會

壹﹑前 

    本次討論第二十六分「法身非相」、第二十七分「無斷無滅」、第二十八分「不受不貪」、第二十九分「威儀寂靜」共四分。

貳、經文*1 

一、第二十六分 法身非相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不?」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則?)是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言: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二、第二十七分 無斷無滅

「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於法不說斷滅相」

三、第二十八分 不受不貪

「須菩提!若菩薩以滿恒河沙等世界七寶布施;若復有人知一切法無我,得成於忍,此菩薩勝前菩薩所得功德。須菩提!以諸菩薩不受福德故。」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薩不受福德?」

「須菩提!菩薩所作福德,不應貪著,是故說不受福德。」

四、第二十九分 威儀寂靜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參、第二十六分「法身非相」釋義!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如來不?」

 佛言:「須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即是如來。」

 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若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見如來」

 1)總顯如義*2(一五八、三十二相觀如來*9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如來不?」

須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以諸法如義,即相見性

  此「約性相明非一非異」一科,為全經緊要眼目,而義蘊幽深*2

  ,與『見』不同:1.約如來現身言,曰『見』;2.約學人修觀言,曰『』也*2

㊣此處的問答,與前半部顯然不同。前半部世尊要提這個問題,須菩提一定答「不也」,現在答「如是!如是!」。為什麼前面答「不也」,現在答「如是」?因現在他已經契入一如的境界,不一不異。他現在懂得這個事實真相,從上可以見性(從相見性。而且答覆的意思裡頭大有文章,「如是!如是!」,「諸法如義」也*9者,「諸法如義」也。者,一切皆是也*2)。1.如果體會到「諸法如義」,那一切皆是2.不明白「諸法如義則一切皆非經文到這個境界,已經能領略到這個層次,換句話說,就是『入佛知見』。見一切『色法』,就是見『真如本性』,性相原來不二*9

問意謂,可以觀想「有相」之「應身」,即是觀想「無相」之「法身」不?一有相,一無相,當然不可。然而「應身」原從「法身」顯現。「無相之無,本非是畢竟「無」。所謂實相,「無相無不相」,是也。則又未嘗「不可」。*2

雖然 *2

1.若執以為「」,未免『取相』,而有「著有」之過矣。故下有「初遣取相非一」一科之文(佛言:「須菩提!若三十二相觀如來者,轉輪聖王則是如來。」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不應以三十二相觀如來。」)。*2

2.若執以為「」,又未免『滅相』」而有「墮空」之過。故下科又有「次遣滅相非異一」科之文(「須菩提!汝若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莫作是念:『如來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汝若作是念,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說諸法斷滅。莫作是念!何以故?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於法不說斷滅相。)也*2

 欲說答辭必當先明:*2

(一)般若會上,佛令長老轉教菩薩(見大般若經),可見長老久已與佛心心相印,般若義趣,早已深知,而於此經故示不知者,代眾生請法故。*2

(二)甚深之理,本無可說,今不得已,於無可說中而言說之*2

  「如是!如是!」句,若作應諾之辭會,不但淺視長老。經中所含深旨,亦不顯而晦矣。何謂淺視長老耶?如:*2

1.初次「佛問可以身相見如來不?」長老即答「身相即非身相」;*2

2.二次問「可以三十二相見如來不?」又答『即非是名』;*2

3.第三次問「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皆答以『不應』。何忽又執相如此?*2 

(前半部經文中,無一答『如是』者。後半部答『如是』處,皆表精義:

1.如明五眼中,每答皆稱『如是』,此明肉眼非定肉眼,乃至佛眼非定佛眼。(總之,五不定五,一不定一。不可執一也。)正所謂法一如,一切皆是。意顯(1)惟則皆是,(2)不如則皆非是。故每答皆稱如是*2

2.次問說是沙不?亦答稱『如是』者,此明如來說是沙,乃以如義說是,非同凡夫之說是也。*2

3.再問福德因緣,亦答稱如是者,明法法皆是緣生,體會得緣生性空,則法法皆如,法法皆是。故下接云: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意顯惟其緣生,始有多福之可得。亦惟其緣生,應不執著緣生相,而會歸一如性。則雖法法皆是緣生,亦即法法皆是佛法*2

此外皆未答如是。至此,復答稱『如是』者,意亦同前。而兩稱之者,令人當重視如字。必其能『』,而後方『*2

  ㊣其意謂『三十二相』,亦諸法之一;諸法皆是真如,豈三十二相不是真如。但必應會得『如』義何以故?若領會得性相一如,既不滅相,亦不執相,則觀『三十二相』應身,即是觀『如來』法身。(若違如義,勢必執相以觀性,否則滅相以觀性,則無一而是矣。總以明1.依照『如義』,『以三十二相觀如來』,則「」也。長老之意,蓋謂「」不同「見」心中作三十二相觀時,本是「無相之相」。如來現三十二相,亦是「相即非相」。今了其「無相之相」而作觀,則既非取相,亦非滅相,正與『實相無相無不相』之義合,亦即與『諸法如義』合,亦即與『如來』合。故曰:「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觀如來」。意顯既已「一如」,則『觀相即是觀性』*2

捌﹑參考文獻

  1. 沈家楨金剛經的研究 
  2. 江味農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義
  3. 倓虛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義
  4. 圓瑛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義
  5. 南懷瑾  金剛經說什麼
  6. 僧肇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注
  7. 通理金剛新眼疏經偈合釋 
  8. 永樂  金剛經百家集註
  9. 淨空講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 台南淨宗學會 2000
  10. 六祖壇經  
  11. 印順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 
  12.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感應傳 

下續)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organnz&aid=165588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