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 名:暴力衝擊 / 非常時期
片 名:Harsh Times
發行日期:2005
類 別:犯罪 / 動作 / 劇情
片 長:110min
導 演:David Ayer(大衛.艾爾)
主 演:Christian Bale(克里斯汀.貝爾)
Freddy Rodriguez(佛瑞迪.羅德奎茲)
Eva Longoria(伊娃.朗格莉雅)
Tammy Trull(泰咪.楚爾)
J.K. Simmons(JK辛蒙 )
IMDb:7.0/10 (27,525 votes) http://imdb.com/title/tt0433387/
我不是不擅長看情節沈悶電影的人,但評價相當不錯的《暴力效應》,就真讓我看到打起瞌睡。你要問我是不是不喜歡這電影的主角們?其實還好,主角們個個中規中矩,不算好也不算太糟,可說是水準以上。需要行家才能評斷的配樂、剪接甚至服裝等等,應該也沒什麼好挑剔的地方……
那問題是在哪呢?我認為是出在劇本上頭,但也可能是導演心餘力拙沒法表現出劇本想要表達出的精神。
大部分的影評,將本片歸類在反戰片。這樣說有它一定道理。主角大概是曾在某個特種部隊服役的年輕人,殺了不少阿拉伯人,或許還是先虐後殺。在服役六年後,這年輕人光榮退伍返回家鄉,滿腦子想的還是:「像是啟示錄裡的一名戰士,我會成為切割機一樣,掃蕩村莊,殺死雞狗,想殺就殺!」於是他決定,最適合自己的工作是成為一名警察。但不幸的,在心理測驗時,顯然因為他有嚴重的暴力傾向被警局給刷了下來……最終,雖然FBI給他個可以任意殺人的工作,他卻在離開前夕於槍戰裡被打死了。
老實說,這類型的反戰電影並不太多,反戰電影通常表現的是退伍軍人出現人格退縮,如《越戰獵鹿人》裡勞勃.狄尼洛獵鹿時竟沒法再對鹿扣扳機了。即使最暴力的反戰電影《藍波》第一集(第二集以後大概很難稱之為反戰片吧)的藍波,也毫無暴力傾向,他殺人放火全是被逼出來的。
殺了一堆人後的退伍軍人,當然會有暴力傾向,甚至影響社會治安,這從伊拉克虐囚事件裡就可看出;可電影不會這樣演,因為這樣就難以被人同情,也失去戲劇性了。好萊塢文化裡,除非你像阿甘一樣神經大條,不然退伍軍人多半是會成為可憐的社會邊緣人(如阿甘裡斷了腿的中尉),也就是戰爭的受害者。
而《暴力效應》裡,無論你認為主角是加害者還是受害者,都很難將他的「突兀」(真的是很突兀)暴力行為與他之前生活(也就是戰爭生活)扯上關係……這就是我之所以認為此片甚差的原因了。
片子一開始,男主角就做了個常做的惡夢,以為自己又回到戰場,大概在圍剿阿拉伯的某個恐怖組織營地。有趣的是,這夢不大刺激,槍林彈雨中主角還偷懶躲在一旁抽起煙來,然後突然驚醒……半點也看不出他醒來後為何會嚇成這樣,我還以為他很享受這場夢呢。
接著就要等到第二次去FBI受測時,我們發現他以前曾經虐囚與殺了不少阿拉伯人,且他對此毫不在意(起碼嘴裡說的很英雄)。最後則是結尾,他的死忠好友質疑他是不是當兵把腦袋給當壞了,怎會遺棄深愛的女友,接受FBI去哥倫比亞殺人放火的工作。
這些全都是硬插進去的片段,拿掉你也不會有什麼感覺,其目的就是告訴你,當兵會讓你把暴力給帶回家裡……簡直就是拙劣到了極點的手法。
最可笑的是,主角退伍後一直都是個正常人(除做惡夢外吧……瞧,惡夢雖然老套,但卻很好用的),直到死前幾小時才突然整個爆發開來。為何我說他一直都很正常?可從主角拿槍抵著懷孕女友腦袋時,整日混在一起的好友嚇得不知所措中看出,主角從沒有過這種失控前科。
比較《計程車司機》,從頭到尾幾乎沒刻意提到勞勃.狄尼洛打過越戰,也沒明白說出他在越戰時受到什麼不得了的精神上的創傷,但你就是感覺出他像顆不定時炸彈。
這就是好電影跟爛電影間的差別了。
可如果我們剔除掉電影廣告講的「反戰」、「友誼」、「忠誠」、「野心」(這部電影或許有略略談到一點「友誼」,但跟「忠誠」、「野心」有啥狗屁關係,我一點都看不出來。),也就是把他的惡夢拿掉,也拿掉他虐囚那些,你會發現這片子其實滿好看的。也就是說,放棄反戰招牌,反而可以讓這部電影變得更合理,變得更有深度。
像是整天吸大麻、搶劫的傢伙,為何滿心想當警察?像是男人要是沒有工作得靠老婆養時,會是怎樣心態?像是心底知道自己一定得要找個工作,一定得做個朝九晚五的正常人,卻又迷戀於整天開著車亂逛無所事事,拖一天算是一天?
如果單看這些,別去管什麼反戰、友情等亂七八糟玩意,這會是部好電影的。
謬西 201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