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1/27 14:06:49瀏覽721|回應0|推薦7 | |
基本上本片可歸類為無腦笑鬧劇——大半劇情,除了臥病在床隨時可能嚥下最後一口氣的母親外,其他角色都忙著製造出漏洞百出的各式怪招,以及忙著製造出更多漏洞百出的漏洞好顯蓋之前漏洞的怪招來試圖欺騙堅持共產主義是人類唯一天堂的老媽媽。雖然死亡一步步逼近,卻沒太多生離死別前的感傷(其實本片在笑鬧中始終帶著股淡淡地哀愁,但卻與死亡無甚關係)。
故事發生在柏林圍牆倒塌前夕的東柏林。被丈夫拋棄(真相並非如此)、對黨無限忠誠(非常激進的死忠派)的老媽媽因兒子參與反政府示威被捕,導致心臟病發昏迷不醒。之後老媽媽醒了,卻對昏迷的這八個月來東西德合併已箭在弦上的形勢一無所知;更糟的是,老媽媽絕對不能受到任何刺激,否則性命堪憂……因為老媽媽臥病在床整天看電視,電視又滿滿是東德共黨政權既將崩潰的新聞,於是兒子心生一計,除以舊東德錄影節目、以及編造各種假新聞欺騙母親一切依舊外,甚至編造出個新國家領導人,宣布拆除柏林牆,好接納萬惡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可憐西德人民。 無論是資本、社會等等任何主義,無論是民主、極權甚至包含獨裁等等任何政體,無論是基督、伊斯蘭、佛教、唯物等等任何宗教,其前提都該建立在尊重不同信念者且包容對方之下。 電影裡的老媽媽雖在政治上受到很大委屈(以致於與丈夫分開)、生活相當艱苦,卻仍一心認定社會主義才是普世真理,是苦難人民的唯一希望;兒子卻是標準的美式民主主義信仰者,相信民主才能帶給德國美好的未來——兩者之間全無交集,甚至可以說是死敵,有你無我。 絕大多數人一生中多多少少都有過一段革命生涯。當人看到了不公平,看到社會的疾病,即使不起而行,腦海裡也會興起一股想要粉碎舊世界、創造新天堂的念頭。以我父親來說,年輕時因看不慣那些為富不仁的奸商,鮮血沸騰地跟著小蔣在上海打老虎……然後來到台灣,然後……然後……他教育我要忠黨愛國,要服從領袖,要成為那早已腐朽的過去大廈裡的一顆螺絲釘。我不願意說他錯了,因為他曾有過叛逆,曾革命過,曾相對正確過…… 人都會老,信仰的真理在時光流逝下,常不知不覺地就變成了毒瘤。昨天還是革命英雄的,今天就成了食古不化阻擋革命的頑石——人的一生很短,所有改變只在瞬時之間。 而有趣的是,我們自以為真理的信仰,與真正的真理彼此間並沒太大關連(老實說,我不確信這世上有所謂永恆不變的真理),反倒是種流行,有時就像博蒙特與弗萊切所說的:「陳舊的款式一般不會有新穎之處,也不會有人仿效;然而,我們知道,二十年前流行過的款式還會重新受到人們的喜愛。」 於是,尊重不同信念者且包容他們是多麼重要。革命不是抹煞、否認、粉碎、消滅過去;而是融合、提升、創造。 這兒我突然想到距今不久的那場最具毀滅性代表的革命,發生在中國的文化大革命。很多朋友跟我說那些紅衛兵簡直是瘋了。但我說,其實當時所發生的一切都很合理,不那樣發生就無路可走,非那樣發生不可。 試著想想,當人有機會打碎權威,且相信自己是正義的一方時,會發生什麼事情?換做是我,如果我確信(與真理無關,只是「我確信」)身邊所有權威都是邪惡的,毀滅權威不但不會帶來懲罰,還會得到獎賞時,我當然會動手打老師、揍警察,我會要所有我能逮到的政府官員跪在我面前,以毀滅他們生命、人格來為廣大受苦受難人民復仇。 在這網路時代,台灣……事實上不僅僅台灣,全世界都在革命。我們舉著偉大的正義旗幟,興起另一場自以為提升卻實際沈淪的文化大革命——沒有尊重,也沒有包容;有的只是滿滿的仇恨。 謬西 2015.01.27 譯 名:快樂的謊言 / 再見,列寧 / 民主德國在79平方米房間裡的延續 片 名:Good Bye Lenin! 發行日期:2003 類 別:劇情 / 喜劇 / 愛情 / 家庭 片 長:121 分鐘 / Argentina: 112 分鐘 導 演:Wolfgang Becker(沃夫岡·貝克) 主 演:Daniel Brühl(丹尼爾·布爾) Katrin Saß(凱特琳·薩司) Chulpan Khamatova(虛爾潘·卡曼托法) Florian Lukas(弗羅里安·盧卡斯) Alexander Beyer(亞歷山大·貝葉爾) Maria Simon(馬希亞·賽門) 獲得獎項:歐洲電影獎獲得最佳電影、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提名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Christiane Kerner) 金球獎提名最佳外語片 倫敦影評人協會獎獲得最佳外語片 英國電影學院獎提名最佳外語片 IMDb:7.8/10 (101,907 users) http://www.imdb.com/title/tt0301357/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