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4/09/01 02:50:10瀏覽275|回應1|推薦0 | |
平心而論﹐ 孩子讀加拿大學校﹐ 一開始他的英文程度根本跟不上﹐ 應該讓他降一到二級入學的﹐ 是我們不願他心裡不舒服有自卑感﹐ 才硬讓他平轉五年級。
剛開始的辛苦是自然﹐ 就像鴨子聽雷﹐ 慢慢聽得懂了以後卻又有口難言﹐ 直到一個多學期過了﹐ 才有能力開口講簡單句子和老師同學溝通﹐ 的確難為他了。
雖然數學的部份一枝獨秀﹐ (到底台灣來的, 題目做的多, 比別的同學熟練.) 但所有科目都須有英文基礎才能學習﹐ 所以第一年的重點全部放在英文上面。 其他諸如法文阿拉伯文之類﹐ 先放一邊等英文程度跟上之後再說。
每天回家的功課﹐ 除了學校規定之外﹐ (學校很輕鬆﹐ 沒什麼太多功課要做。) 就是聽空中英語教材﹐ 和看英文少年讀物。 我們叫這Daily Routine﹐ 一日不做一日不休。
實施一陣子後﹐ 兒子回家告訴我們﹐ 原本每星期三的圖書館日﹐ 有兩堂課在圖書館選擇讀本閱讀﹔ 從前他在這時候寫寫中文信給同學﹐ “我好想念你們﹐ 我好想家-----”等等﹐ 現在他卻願意選一本英文書靜靜地讀兩堂課﹐ 還覺得頗有趣味。
我們聽了感到安慰﹐ 這麼些日子辛苦學習﹐ 開始有一點回報﹐ 也許不多久後便能開花結果。
語言的學習﹐ 事實上所有的學習皆如是﹐ 必須先打好基本功夫﹐ 像是國術裡的紮馬步一樣﹐ 需要相當一段時間的累積﹐ 很可能蕩日弛時﹐ 讓人失去耐心。 語言的基本功夫就是字彙﹐ 必須先花一段時間建立字彙庫﹐ 才有可能聽得懂別人說的話﹐ 才有辦法進入下一個階段。 其次是句型﹔ 要能了解句子的基本結構﹐ 才能造句﹐ 才能置換不同的字與動詞﹐ 表達各種不同需求。 最後才是文化背景的深入﹐ 在美國要聊棒球美式足球﹐ 在歐洲就要聊足球板球﹐ 談話的內容能引起共鳴﹐ 才有辦法加入融入群眾。 如此不斷地增加字彙﹐ 增加句型﹐ 增加文化背景的了解﹐ 語言能力才會不斷進步。
這些都需要時間的累積﹐ 揠苗助長只是徒勞﹐ 當父母的只能耐心等待﹗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