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26 01:18:51瀏覽676|回應0|推薦7 | |
澳洲西澳省泥加洛海洋公園從1989年起推出「與鯨鯊共游」觀光業,每月吸引數以千計遊客到海上觀賞溫馴、巨大的鯨鯊,一年賺進上億台幣。馬來西亞的西巴丹島重視海洋保育,海洋生態豐富,每年周邊產值也超過5億台幣。 【聯合報╱宋耀光、李蕙君/3.25.2009摘要】澳洲西澳省泥加洛海洋公園從1989年起推出「與鯨鯊共游」觀光業,每月吸引數以千計遊客到海上觀賞溫馴、巨大的鯨鯊,一年賺進上億台幣。馬來西亞的西巴丹島重視海洋保育,海洋生態豐富,每年周邊產值也超過5億台幣。 而比台灣小很多、國民所得也比台灣低的帛琉,是世界上潛水或浮潛客人回流率最高的國家之一,因為當地海底景觀美得令人嘆為觀止!墾丁福華飯店總經理張積光說,墾丁之美也在海洋,如果不積極保護,吸引不了外籍觀光客。 高高屏觀光產業聯盟召集人林富男說,「墾丁足以自傲的就是海洋」,海洋一旦失色,觀光競爭力自然降低,「保護海洋要立即、積極行動」。 「在墾丁經營海底觀光半潛艇,很難賺錢。」墾丁海洋傳奇經理邱政均說,半潛艇主要航行後壁湖海洋保護區,一趟約50分鐘,遊客透過船底強化玻璃,可欣賞海底珊瑚、魚群,但缺乏指標性的「令人驚豔」大魚,因此遊客回流率不高。 多年前,後壁湖保護區有一尾大石斑,長約30公分,因牠會主動靠近潛水客,被笑稱「大笨魚」,卻吸引很多潛水客下海「與石斑共游」,不久後牠「離奇失蹤」,很多人懷疑被抓去祭五臟廟了。 潛水教練蔡永春和經營浮潛的陳老闆說,後壁湖保護區內魚群很多,目前保護區已出現「魚群包人」盛況,但走出保護區外,就很少看到魚群,如果墾丁也像澳洲大堡礁石斑洞,有指標性的大石斑和大蘇美,就有商機無限。 在南灣經營尼莫潛水中心的蕭英文說,墾丁海域潛點不少,魚群、珊瑚也很壯麗,不過最令人痛恨的是非法捕魚,潛水者會拿土司麵包餵魚,假以時日,魚兒不再怕人,「但不怕人的魚,大多命不長」,最常被抓。 「不要再拿麵包餵魚了!」蘭嶼浮潛業者謝福金反對遊客餵魚,他說,「一個小動作,卻對海底生態有莫大傷害。」人類餵食魚群會影響海洋食物鏈,舉例而言,有些珊瑚上的藻類必須靠魚去吃、去清理,才得生存,「魚被餵飽了,珊瑚怎麼辦?」 由民間發起,復育成功的禁漁區─台東縣杉原富山海域,有豐富的海洋生態,就是地方的「金雞母」。富山居民接受連串浮潛、深度旅遊解說訓練,尤其是浮潛早已成為居民事業的第二春,「對我們來說,魚,不再是抓來吃的,而是留在海底,帶客觀賞收費用的」。 由陳達唱紅的恆春民謠─「思想枝」。車城的尖山,是恆春半島門戶,車城鄉長林顯水慚愧地說:「連鄉公所很多員工都不知道自己家門口,在22年前已被內政部劃為尖山沿海保護區」。面積包括沙丘、防風林及珊瑚礁岩帶,保護區達4889公頃。 這種界線不明,甚至附近居民都不知道的沿海保護區比比皆是。中央山脈的尾端是太平洋,在中山科學研究院九鵬基地附近有個「九棚沿海保護區」,這裡以「沙漠風暴」─飆沙盛名遠播,但也沒有幾個人知道九棚與南仁鼻間公路以東的珊瑚礁岩帶,早在76年已被公告為保護區。 屏東縣政府農業處林業及保育科長丘世宗坦承「那只是紙上保護區」,他說,上述保護區沒計畫、沒經費,當然就沒人管了,「曾設有保護區公告牌,但年久早已不知去向」。 後壁湖及眺石保護區在海邊都豎立了多處保護區範圍告示,執法人員說「界線明顯又清楚」。但一旁的蘇姓浮潛遊客立即說「大海茫茫,海上又沒畫線,我有看沒有懂,哪裡看得出保護區界線?」 後壁湖及眺石除有國家公園警察隊公權力保護外,還有民間巡守隊協助。反觀尖山及九棚不但沒有民間組織加入,管區警察被問起保護海洋時一頭霧水說:「怎麼輪也輪不到管區警察來管保護區吧?」 「有管和沒管真的差很多!」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正水調查,十多年前,墾丁海域一些珍貴、美麗的魚種,被大量抓來賣給水族館後,不是變少就是絕跡,「但這些魚,最近兩年又在後壁湖保護區出現了!」 「這真是令人振奮的事」,陳正平說,超過10年未見的二色刺尻魚,俗稱「二色石美人」,已悠游在保護區內。有「皇帝神仙魚」之稱的甲尻魚、「皇后神仙魚」之稱的條紋藍刺魚、又名「藍紋神仙」的疊波蓋刺魚,數量陸續增加中。 「只要不濫捕,海洋生態自然會恢復」,陳正平說,魚是人類主食之一,不可能全面禁捕,漁民也要生活,但政府應設定捕、釣魚的規範,保護區內身長幾公分以下的魚,釣到了也應放回海中。「但令人痛心的是,有些海產店送出來的菜,十幾尾珊瑚礁魚才湊成一盤」。 台灣海域不少保護區被批評淪為「紙上保護區」,漁業署人員委屈說,廣義的「海洋保護區」定義太模糊,應有專責單位管轄,才能落實管理,否則各自為政,效果有限。 原本是蘭嶼朗島村海域最熱門的潛水場及漁場,只因去年10月一座籃球場大的工作平台擱淺、沉沒,海底世界全變了樣。這座工作平台去年10月擱淺後,不到一個月,就斷裂沉入海底,平台上的各種重機械一併落海;平台從印尼漂來,台東縣政府、台東縣環保局等單位卻束手無策,原因是「事涉兩國,要交由花蓮港務局處理」,直拖到今年3月下旬,才看見海底機械被緩緩吊起。蘭嶼人發現,機械掉落處的海底珊瑚礁,早就像被利刃切過一樣,「死傷慘重」。 網友痛斥「和蘭嶼藍色美麗的海域相比,這真是一個不協調的場景,感嘆政府危機處理的態度……」。蘭嶼朗島海域,要恢復海底原有生機,要等多久?沒人知道。但從墾丁阿瑪斯號漏油事件來看,至少也要8年。 民國90年1月,重3萬5000噸、載滿鐵礦砂的阿瑪斯號貨輪在鵝鑾鼻附近龍坑機械故障,漂流4天後觸礁、船身斷成兩截沉入海底,船上所載1100多噸重油有800噸漏出,船骸、礦砂覆蓋海底,影響海域面積達5萬5000平方公尺。 樊同雲說:「龍坑珊瑚,當年在阿瑪斯號船骸碎片隨海浪亂刮及礦砂覆蓋後,珊瑚驟減幾乎到零。」5年前國科會委託中華民國珊瑚礁學會調查,龍坑生態保護區的珊瑚覆蓋率仍在5%以下,政府把阿瑪斯號沉船汙染海域日訂為「台灣海域受難日」,就是希望不要再有沈船汙染海域。
|
|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