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應優先厚植軟體工業
2009/02/07 22:44:01瀏覽232|回應0|推薦1

國家作為最大的資源掌握者,確實是需要灌注資金以振奮人心,促進市場。但政府必須了解,絕大多數中產階級民眾需要的是生計,不是救濟!

【劉景秋 中國時報2009.02.07摘要】眼見政府在火樹銀花般地發放八百多億的消費券之後,緊接著筆者見到所謂「春節前總統與各首長協商」後所宣布的拯救失業方案,竟然是要發放教育券(如今稱為教育訓練津貼)與增加千名研究助理,真教人坐立不安。

對未來失去信心,使得資金流動凍結、消費銳減。但信心固然是使經濟問題加劇的禍因,信心卻也是將危機變轉機的原動力。目前,國家作為最大的資源掌握者,確實是需要灌注資金以振奮人心,促進市場。但政府必須了解,絕大多數中產階級民眾需要的是生計,不是救濟! 

大專以上畢業生就業計畫,與國科會千名研究助理計畫而言,都是少於一年的就業救濟方案。對於這種短視的救濟方案,試問有何重大正面效果?究竟有那些實質的研究計畫可供這些短期的研究助理作研究?不適用的研究助理如何處理?計畫結束後,研究成果如何延續? 

再以原先號稱兩百億的教育訓練津貼來說,其本意是希望由「人才加值」與「提升產業競爭力」兩個角度出發,但仍不免有文憑主義。如果只是要進修新技能,儘可買書自修、到課堂旁聽或是到技職培訓班,何須一紙大學學分證明?去英文系上進修學位班,算不算「和台灣產業需求進行媒合」?

以兩百億經費為例,政府若將其用在軟體工業上,不但可以提出數萬就業機會,還可藉以建立一個強大的軟體大軍,塑造中華民國的軟實力。現今的資訊工業無時不刻都需要軟體,但我們的軟體能力亟待加強。以往的學測系統問題,乃至最近的出入境系統當機,都說明了我們許多的商業與政府資訊系統都需要改善。

政府若能仿傚工研院的設立,或與民間合資在南北各區,分別成立軟體研發中心和軟體測試中心(像是台北內湖軟體科學園區)。以一名軟體工程師平均約三萬五千元月薪來計算,加上各項硬體設備,兩百億經費可提供兩萬名軟體工程師兩年的工作機會

這兩萬名軟體工程師,又可收回約十億元的稅收,再加上約五十億以上的周邊生活消費。這兩百億經費不僅可以在兩年內,提供五到十萬人的生計,兩年後我們的政府資訊系統得到改善,更增添了萬名資深軟體工程師。許多大專失業人員本就多少具有資訊能力,只要再施以在職訓練,不必去修大學學分就可以轉換跑道。至於專業訓練,也可為其他資訊公司像是資策會,增加工作機會。採購兩萬台電腦,對我們的電腦製造業也不無助益。 

政府的資源也是有限的,如果不善加運用,把資源錯誤地用在沒有再生能量的事務上,只會債台高築,禍延子孫。(美國紐澤西肯恩大學電腦系助理教授)

【聯合報╱雷立芬/台大農經系教授(北縣新店)】春天來臨,農民也該準備耕種。清朝皇帝還會在這一天到王田犁田,做為人民表率。全台搶救經濟之際,除非農產品價格暴跌或白米價格飆漲,農業新聞上不了版面。但是不要忘記,農村一向吸收都會失業人口;同樣面積的農地上從事農耕的人數增加,稱為隱藏性失業,可以幫政府修飾難堪的失業率 

農產品出口,曾為台灣累積外匯,奠定經濟發展基礎;面臨全球性經濟衰退,農業可再扮重要角色嗎?在中國大陸「五億家電下鄉」是大工程,大陸要靠農民救經濟,在台灣佔GDP比重低於2%的農業,卻被摒除在政府選項外。政府支出經費來自全民,運用之際應該著重長期效應

以農業為例,桃園縣的花農,可以利用自家生產以及荷蘭、東南亞進口的花卉,搭配巧克力、小熊玩偶組成捧花,再利用航運出口全球。一朵花的價格再好也比不上一束花吧!花商所以獲利高,因為他們會「加工」,農民當然也可以是農商,但是政府從不鼓勵農民(一群農民)變成商人(一個公司)

即使開放直航,台灣的農產品,仍執著在如何增加出口大陸的量,或限制大陸農產品進口,以免衝擊國內市場。然而換角度思考,如果能夠有效利用全球資源巧思加工,進而創造無限的附加價值,有必要封鎖大陸原料嗎?台灣農業思維一直圍繞在生產,但是又不能根據需求計畫生產,每每生產過剩。若停留繼續在生產問題,再多的國務機要費也救不了所有農民。 

台灣農業問題,不是擴大面積,更不是設限保護,而是坐大生產基地,放大消費市場,這端視政府是否選對政策,更重要的是,這項政策選擇也會影響其他產業。馬政府財經幕僚再怎麼忽視農業,也不要忘記還可用農業美化失業率。【2009/02/07 聯合報】

參考資料:歌德思索 澳之細道物語()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lle77&aid=2626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