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8/30 22:56:26瀏覽213|回應0|推薦0 | |
隨著科技業逐漸朝向印度設廠,該國總理莫迪,也試圖扶持國內半導體產業,積極向廠商招手,這個以委外聞名的南亞國家,要從軟實力朝向硬實力邁進。
Sarah Francis, The Allegri String Quartet - Crusell, Kreutzer, Reicha: Oboe Quintets (199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5RkDht9wP4
【摘要2023.8.28.一.工商時報】隨著科技業逐漸朝向印度設廠,該國總理莫迪,也試圖扶持國內半導體產業,積極向廠商招手,這個以委外聞名的南亞國家,要從軟實力朝向硬實力邁進。今年7月底舉辦的印度半導體展SemiconIndia,多家美國頂尖半導體廠商執行長皆與該國總理莫迪一同出席,讚揚這個南亞國家的科技實力,也為印度發展半導體的宏偉願景站台。 在這場半導體業盛會中,美光(Micron)、Cadence執行長以及應材(Applied Materials)、超微(AMD)高層與莫迪一同在台上,向外界闡述自家公司對於印度晶片市場的投資。出身印度的全球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主席馬諾查(Ajit Manocha)指出,「這是印度史上首次,包括地緣政治、國內政策與民間產業全都有利於印度發展,成為半導體產業的一員。」他表示,「日後我們回首2023這一年…將會是起步的里程碑。」 在今年的印度半導體展,展現印度投入晶片業的雄心壯志,這個以委外聞名的全球第五大經濟體,期盼能像美國、台灣、韓國一樣成為半導體製造重鎮。印度的晶片策略分為兩大部分,首先是吸引外國企業赴該國營運、投資,接著就與美國等重要半導體國家組成聯盟。 此外,印度政府已啟動扶持半導體業的相關政策。去年12月該國政府推出100億美元補助計畫,旨在促進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也開放外國廠商申請,鼓勵在印度進行投資。印度總理莫迪甫於6月訪問美國,當時他表示印度將與美國企業在半導體等領域合作。 在印度半導體展,出席的美國晶片公司紛紛宣布在印度的新投資案,反映印度吸引外企進駐的積極態度。超微即宣布未來5年擬在印度注資約4億美元,打造最新班加羅爾園區,這將是超微最大設計中心,技術長佩普馬斯特(Mark Papermaster)說,「印度團隊將是發展先進AI機器學習、軟硬體實力的關鍵樞紐。」 美光6月宣布,擬斥資8.25億美元於印度古吉拉特邦設立半導體封測廠。這家記憶體晶片大廠的印度裔執行長梅洛特拉(Sanjay Mehrotra)提及,「我們期盼此投資案將帶動該領域的其他投資,強化在地製造能力,鼓勵創新和支持更多就業機會。」印度科技部長衛士納(Ashwini Vaishnaw)強調,新廠建造將在「不久後」啟動。 蘋果iPhone代工廠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出席印度半導體展,格外引人注目。鴻海7月稍早宣布退出與Vedanta的195億美元的半導體合資案,但深耕印度的規劃未變,劉揚偉接受CNBC-TV18訪問表示,鴻海有意在未來五年於印度投資20億美元。 Vedanta董事長阿加瓦爾(Anil Agarwal)在印度半導體展也指出,該公司已選定世界級的科技夥伴,正在洽談半導體業合作。 就印度目前情況來看,在半導體封裝與測試領域最具設廠吸引力。智庫塔夏希拉研究所(Takshashila Institution)副主任科塔斯坦內(Pranay Kotasthane)提到,此領域需要相對低技能的勞工以及相當高的資本投資,這些條件印度都擁有,不過台灣封測廠都尚未赴印度設廠,「政策的一致性和高進口關稅是兩大難題,也可解釋為何台廠裹足不前」。
感想: 1. 印度的基礎建設,遠遠不如中國。印度的整體人力素質、產業鏈完整度,也不如中國。 2. 目前到印度投資的半導體廠投資金額都是鳥屎大,加上印度並非RECP成員國,因此不足以讓印度取代中國。 3. 各國到印度投資,未來主要都是以IC設計為主,要充分用運印度尖端科技人才。至於晶片代工廠、封裝測試、下游組裝,大多數的產能也是以提供印度內需為主,要取代中國還差一大截。 4. 中國過去的外銷產能,主要將是被東南亞的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的產能,取代了中國的訂單。
金磚國變復仇者聯盟?習近平的算計【摘要2023.8.28.一.自由】高盛前首席經濟學家歐尼爾(Jim O’Neill)2001年首次提出「金磚四國」(BRIC)這一概念,包含巴西(Brazil)、俄羅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國(China)在內的4個國家,在當年都是中等收入大國,這4個國家在2050年時,將成為世界主要經濟體,未來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它們國名的英文開頭字母組合在一起為「BRIC」,就如同英文中的「磚塊」(brick),因此合稱它們為「金磚四國」。 一時間全球投資人深怕錯過先機,紛紛搶進市場,而金磚四國也趁此機會擴大國際影響力,共組金磚國家峰會,南非(South Africa)2011年加入,成為如今的「金磚五國」(BRICS)。 儘管金磚五國這些年來,持續積極地擴大該組織在全球的影響力,但是它們的經濟成長動能和發展,早已遠遠不如當初預期,在近年地緣政治因素詭譎的背景下,金磚峰會試圖吸引那些對傳統的全球治理體系不滿的國家加入,提供發展中國家另一個反美,挑戰西方的選擇。 可是金磚五國發展今非昔比,成員各懷鬼胎,儘管今年金磚國家集團加入6個國家,會員數來到11國,將在2024年生效,但外界仍不看好未來有實力能和七國集團(G7)抗衡。 歐尼爾提出「金磚四國」(BRIC)這一概念已經超過20年,這4個潛力巨大的新興經濟體,在截至2012年的最初10年都表現良好,就算是後來才加入的南非表現也不俗。根據《路透》專欄作家迪克森(Hugo Dixon)計算,在首個10年,中國經濟增長176%,印度增長110%,俄羅斯增長了60%,巴西增長了47%,南非增長了41%。 挾帶著強勁經濟增長,更有自信的金磚四國2008年舉行第一次會談。可惜好景不常,金磚國家的經濟表現逐漸走下坡路,特別是經濟規模小得多的南非在2011年加入後。在這之後,俄羅斯、巴西和南非都陸續陷入了經濟困境,截至2022年的第2個10年間,這3國的經濟增長分別僅有13%、7% 和 12%,儘管中國、印度維持領先狀態,但它們的增長速度都比第1個10年有所放緩,分別增長了97%、83%。 這導致「金磚五國」之間的經濟規模十分不平衡,像成員內最大的中國,其2023年GDP將達19兆美元,這是南非的50倍之多。與此同時,創造金磚國家概念的高盛,也早在2015年就以表現不佳為由,關閉了旗下投資金磚國家的基金。 中國、印度的經濟近年面對許多挑戰。如中國疫後經濟復甦不如預期,相較於他國接連升息抑制通膨,中國反倒陷入通貨緊縮窘境,消費者支出呈現放緩跡象,同時中國還受西方興起的保護主義、地緣政治風險影響。中國過往憑藉著貿易順差創造的經濟成長優勢,已逐漸消失。 印度也沒好到哪裡去,儘管印度政府雄心勃勃鼓勵發展製造業,希望拿到供應鏈轉移的商機,但印度貧富差距極大、產業轉型不完全,導致快速增長的人口形成嚴重的勞動力過剩問題。根據統計,印度青年失業率高達45%,《CNN》報導指出,經濟學家憂心,印度沒有足夠的就業機會,來養活不斷增加的勞動力。這問題是個「不定時炸彈」,除非印度政府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否則可能會引發印度的社會動盪。 金磚國家每年都聚會,卻沒有取得什麼引人注目的成果。2015年創建了一家多邊貸款機構「新開發銀行」(New Development Bank),原先目的是要方便金磚國家間的相互結算和貸款業務,藉此減少對於美元的依賴。但該銀行創立迄今,只批准約330億美元的項目。相比之下,僅在2022會計年,世界銀行就承諾提供1040億美元。 第15屆金磚峰會於2023年8月22日至24日在南非舉行,俄羅斯和中國一直呼籲金磚國家,來挑戰美元做為世界外匯儲備貨幣的地位,但南非先前表示,創立金磚國家貨幣不在這次峰會的議程中。南非財政部長戈東瓦納(Enoch Godongwana)也在24日的峰會最後一天強調,創造「金磚貨幣」的構想,並沒有列入議程討論,從來沒有發展為檯面上的選項。戈東瓦納補充,金磚國家也無意發展新的支付系統來取代SWIFT,而是考慮創建加強本幣貿易的系統。 歐尼爾在會前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表示,自他2001年提及「金磚國家」一詞,以及金磚國家2009年舉行首屆峰會以來,它們從未達成過什麼事,現在它們想要創造共同貨幣更是荒謬。 中國、印度之間的關係微妙,正是金磚國家沒有太多建樹的原因之一。兩國存在長期的邊境爭議,2020年在喜馬拉雅山爆發一場小規模衝突,印度將中國視為最大威脅。目前外界也很難把中國視為南方國家的代表,更何況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也不想被迫在美、中之間選邊站。 G7是北方國家代表,金磚國家將自身定位為南方國家代表。在這些年全球地緣政治因素詭譎的狀況下,中國力推在本次峰會上擴大金磚國家規模,藉此與G7抗衡。而在今年金磚峰會的最後一天(24日),金磚五國正式邀請沙烏地阿拉伯、伊朗、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埃及、衣索比亞、阿根廷等6國,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屆時金磚的英文縮寫BRICS要如何改變,還不得而知。 彭博新聞專欄作家克魯斯(Andreas Kluth)會前撰文指出,中國希望取代美國成為世界霸主,因此不斷創造出以此事為目標、並由中國占主導地位的集團,像是一帶一路、與中東歐國家合作的16+1,還有上海合作組織(SCO)等,考慮到中國的野心,金磚其他四國和其他有興趣加入該組織的國家,都不會熱衷地成為中國的附庸。 克魯斯表示,金磚五國是由3個處於不同倒退階段的民主國家,以及2個日益嚴酷的獨裁國家所組成,中國、印度這2個國家可能合作也可能競爭。這和G7相差甚遠,G7是由富裕民主國家組成的組織,是世界經濟的共同監護者。克魯斯認為,美國和其西方盟友不必太相信這場峰會展現出的盛況和姿態,金磚國家不是也永遠不會取代美國霸權。 「金磚之父」歐尼爾認為,金磚國家面臨的巨大現實問題,就是中國和印度的關係不夠緊密,很少在任何事情上達成一致,兩國並沒有真正嘗試合作。歐尼爾稱:「習近平試圖將金磚集團轉變為他自己的G7,我想印度人可不會答應!」 經濟學人智庫(EIU)全球貿易首席分析師馬志昂(Nick Marro)接受《BBC中文網》採訪時也點出,中印關係不只緊張,還存在強烈的不信任感,部分原因是中國與巴基斯坦的關係。就算是看似緊密的中俄關係也有變數,特別是面對西方壓力時,中國意識到若支持俄羅斯,將影響中國和歐洲的外交關係。馬志昂認為,對於巴西、印度或南非等國家而言,中立才是最受歡迎的選擇,而不是在中國或是西方之間選邊站。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