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股指數與港股最接近的時刻
2023/08/29 22:24:54瀏覽115|回應0|推薦0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本周輝達財報效應一度讓美國股市反彈,但深圳、上海、香港股市依舊積弱不振。今年以來,日經指數最大漲幅逼近3成,台股也接近2成,費城半導體指數一度大漲53%Nasdaq也大幅上漲38%,惟獨中、港股市疲弱不振。

 

Beethoven symphony no.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Sb4-mZ7BEg

 

【摘要2023.8.27..壹蘋】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本周輝達財報效應一度讓美國股市反彈,但深圳、上海、香港股市依舊積弱不振。今年以來,日經指數最大漲幅逼近3成,台股也接近2,費城半導體指數一度大漲53%Nasdaq也大幅上漲38%,惟獨中、港股市疲弱不振。

到本周為止,上海、深圳、香港股市全部出現負報酬,香港恆生指數下跌9.33%,國企指數下跌7.9%,深圳成份指數下跌8.04%上海A股下跌0.08%,所有指數都跌到年缐以下,呈現完整的空頭排列。在821日這一天,台股收盤16381.49香港恆生指數收盤17623.29,雙方差距1241.8,這是1997年以來,台、港股市最接近的距離。

今年以來,中國房地產業頻頻出現暴雷效應,從恒大、碧桂園一路蔓延開來,這是中國的明斯基時刻。這一期的經濟學人拿習近平騎龍的照片當封面,全面探討中國面臨的經濟困境,過去外媒談論中國都是正面表列,如今都是負面評價,這一期的經濟學人在中國很可能被查禁。

中、港股市跌跌不休,整個社會也愈來愈焦躁,上周上海的半夏投資負責人李蓓跳出來大駡外資是攪屎棍。在推特上也有報導,高盛集團因為調降中國股市評等,辦公室的人員被帶走。不過,中國證監會仍然努力斡旋外資,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在香港會晤外資負責人,希望外資別走!中國的官媒也站出來說,中國股市是全球資產配置的「核心戰場」!

這幾個月來,中國從房地產泡沫,人民幣貶破7.3關卡,年輕人失業率不再公開,到地方政府債務陷入困難,如今股市再陷長空……30年一遇的大變局,正呈現在世人眼前……

 

若大陸中止ECFA 謝金河:台灣產業一定受影響【摘要2023.8.27..聯合報】大陸國台辦日前表示,台灣違反WTO精神,暗示將中止ECFA

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昨天表示,這個早在服貿爭議之前簽署的兩岸貿易協議架構,對台灣的石化,紡織,機械業帶來助力,十幾年來,台灣得到的關稅利益大約在96億美元上下,一旦ECFA退場,這些原本在ECFA架構下受惠的產業一定會受到影響。此外,ECFA的存在,像金門與馬祖一般,都是連結兩岸的臍帶,一旦割斷,對雙方的感情都是傷害。

謝金河表示,「ECFA的衝擊效力有多大?」台灣各界對ECFA存在與否?也有很多不同的意見,像台中市長盧秀燕為工具機產業請命,認為ECFA影響機械產業很大。工商恊進會理事長吳東亮認為衝擊沒有那麼大,一旦中止很可惜。陸委會主委邱太三則認為這是維繫兩岸情感的重要臍帶,如果剪斷,對兩岸交流恐有負面影響。國內各家投顧也發布報告,評估ECFA對台灣產業的影響。

謝金河說,從數據顯示,台灣的石化產業去年對中國的出口62.4億美元,比去年同期減少31.85%,紡織業出口5.66億美元,年減17.6%,機械業在早收清單中的金額約96億美元,但是像亞德客九成生產線在中國,上銀的線性元件在2019年已經恢復課稅,影響也相對有限。今年石化業出口到中國,前416.4億美元,年減31.8%,紡織品出口僅剩1.41億美元,年減31.16%,可以看出ECFA的助力已大幅減退。

他指出,很大的原因是這十幾年來,產業結構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中國石化,紡織,工具機產業快速崛起,且產能,規模都很大,台廠為了生存,只好力圖轉型,或是把生產基地外移。

最鮮明的例子是申洲國際囊括成衣訂單,台灣的儒鴻,聚陽努力提升品質及競爭力,如今走出一片天。反之,純粹躲在ECFA架構下的業者,競爭力一直下降!而今年中國經濟表現乏力,這些在ECFA大傘下的產業,在ECFA大刀沒有揮下之前,他們的業績早已急轉直下。

謝金河說,今年上半年,台塑四寶交出一張非常黯淡的成績單,台塑,南亞,台化,台塑石化上半年只賺95.83億元,對照2021年全年大賺2414.1億元,實在是天壤之別。

台塑集團市場在中國,但中國本地的業者擴廠實力愈來愈強大,石化原料殺聲震天,台塑從121元殺到78.1元,有南亞科,南亞電路板的南亞,上半年EPS只有0.23元,台化過去三季,有兩季虧損,台塑石化上季虧損11.57億,這是台塑罕見的新局面。以前台灣前10大市值企業,台塑有3家,現在剩台塑石化,且排名從第四到第九。

謝金河表示,工具機股王亞德客今年從1245元跌至868元,上銀也從272跌到187.5元,紡織的遠東新世紀33.75跌到28.2⋯⋯這個現象,除了反映中國市場的不給力,也提醒大家,只有強化核心技術與競爭力,才是企業永續經營發展之道

另一個是,ECFA的存在,像金門與馬祖一般,都是連結兩岸的臍帶,一旦割斷,「對雙方的感情都是傷害!」

 

新南向政策,七年有成【摘要2023.8.27..自由蕭新煌/楊昊】蔡英文總統自2016年推動新南向政策後,台灣與鄰近區域國家的關係逐漸拉近,而新南向政策也從平衡對單一中國市場的過度依賴作法,逐步發展成旨在建構強韌台灣、志在促進韌性區域的區域戰略。

正如同蔡英文總統在2018年所言,新南向政策就是台灣的亞洲戰略。她更在2022年揭示新南向政策,位居台灣印太戰略中的核心位置。台灣的新南向政策在公民協力的跨部門夥伴關係(Public-Private-People-Partnership, PPPP)逐步實踐中,已清楚找到自己的定位、壯大台灣參與區域共同體的多元路徑。

如果當年「沒有」新南向政策,台灣不僅對單一中國市場的持續性過度依賴難以均衡,另一方面對於突如其來的美中貿易戰與大國角力,台灣恐將被大國角力的浪潮所波及和埋沒,甚至在全球供應鏈重組的過程中被迫選邊站,更可能會選到錯誤的一邊

再者,面對莫名爆發的新冠肺炎全球公衛威脅,與繼之而來的經濟社會危機,台灣恐怕將因為曝險過深,而成為全球受創最深的國家。

2017年起,政府在行政院層級致力於推動五大旗艦計畫,並由經貿談判辦公室鄧振中政務委員協調,以聚焦台灣優勢及強向分享資源與經驗,並據此建構強韌的區域鏈結,包含經貿投資新南向、農業新南向、公衛醫療新南向、教育與人才培育、以及社會鏈結等。行政院的部會總動員,更是新南向政策持續強化與深化的重要後盾。

經過這幾年的努力,從20162022年,台灣與新南向國家的雙邊貿易總額成長了88.2%;在投資方面亦有類似進展,於2022年,台灣對於新南向夥伴國的投資額也超越對中國的投資額。更重要的是,新南向政策已積極有效地協助台商從中獲利賺錢。

政府引領的推力也促進了制度性的區域合作網絡的建構,如避免雙重課稅定、投資保障協定、教育合作、人才培訓、優質企業等領域的相互承認協議與備忘錄等。

在政府的其他旗艦計畫方面,醫衛合作新南向的成果,透過七國十中心的推動,從2018年迄今,台灣已經為新南向夥伴國培訓了1634名現職醫生、護理師等醫事人員。在疫情期間台灣的清冠一號成為援助各國抗疫的重要資源;在2017年至2019年間來台就醫的人次成長近40,其中不乏罕見各種疾病患者。

在農業方面,新南向政策除了促進了在印尼、菲律賓與越南的農業示範區的成立,也促成台灣對區域超過20%的農業外銷,更以優質生產技術援助夥伴國,提升生產效率與青農的培訓。

最後,在人才與國際教育合作方面,比較20162022年,新南向國家來台就學的學生數成長了104.49%。產學合作國際專班與產學攜手合作僑生專班的人數也持續增加,留台就學或就業的人數也持續成長。

值得一提的是台灣的七大工程輸出團隊,也持續爭取大型的工程案件,向夥伴國提供優質的基礎建設能量。另外,民間參與新南向政策也不遺餘力,這包含了企業私部門的參與和公民社會的推動。

首先,在產業方面,包含電腦生產、物聯網、鋼鐵廠、資訊與人工智慧、廢水與廢氣處理、以及銀行海外據點的擴展形成了新的台灣足跡(Taiwan’s footprints)。

根據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的調查,台灣與台商形象在東南亞的越南、泰國、新加坡的在地社會調查中,都名列這些國家的前十大至十五大外資國的領先位置,新南向夥伴國家對於台灣與台商的形象,也多半持相當正面的態度。

促進人民往來是力行以人為本的新南向政策的關鍵作法。譬如在疫情前2016年到2019年間新南向夥伴國家來台旅客成長55.3%。在疫後的今天2023年上半年,新南向夥伴國家來台旅客超過109萬人,佔全球來台旅客的40.86%,逐漸成為台灣主要外來旅客的來源。

民間的鏈結對於新南向政策而言,相當重要,其中關鍵推手不乏台灣重要智庫與NGOs。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更讓作為台灣主場外交機制的玉山論壇(Yushan Forum)持續茁壯,逐漸成為印太區域的重要國際對話平台。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也積極推進五大行動計畫,聚焦於亞洲青年領袖、智庫與政策合作、公民社會鏈結、區域韌性、藝術文化交流等支撐民間鏈結的計畫。

過去五年來也陸續推動了上百場的活動、會議、論壇、青年營與藝術季及展覽,同時發布了台灣新南向、台灣印度關係、台灣澳洲關係、台灣東南亞關係、台灣、美國印太策略連結、以及疫情期間的台灣NGO國際援助等政策報告書,實質強化其作為新南向智庫的政策與社會影響力。台亞基金會也與國內外相關學術界建立多元豐富的合作關係。

新南向七年累積,不只歸功於政府旗艦計畫有成,更要感謝民間無私地有力推動,這種跨部門協力夥伴關係的具體實踐,讓新南向沒有淪為只是政策口號。儘管國內不同政治陣營與社會先進對於新南向政策有所批評,我們始終相信這些指教目的,仍在於打造更好、更強韌的台灣。我們主張台灣前景的大方向要一致,才能堅定地持續推進新南向政策與台灣的區域關係、軟實力和暖實力外交。

國際社會對於台灣的關切不應該只有局限於,負面且消極的「台灣有事」(Taiwan Contingency),新南向政策所帶來的正面成果已經逐漸累積、並且具體轉換成「台灣有助」(Taiwan Relevancy)的積極意義。台灣也逐漸被新南向區域與夥伴國家所重視以及所需要,已經成為不可或缺的重要戰略。

( 時事評論財經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lle77&aid=17981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