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燒光4600億中國恆大汽車上半年只賣760輛
2023/09/02 19:21:23瀏覽41|回應0|推薦0

中國恆大汽車發布2023半年報,虧損68.73億人民幣(約台幣300億),自2017年底跨界造車以來,累計虧損1057.73億人民幣(約台幣4622億元)。因為財務困難裁掉6成員工,唯一量產的車款-恆馳5上半年也只賣出760輛。

 

J.S BACH Chorale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tkFZGmNcjs

 

【摘要2023.8.29..自由】中國恆大汽車發布2023半年報,虧損68.73億人民幣(約台幣300億),自2017年底跨界造車以來,累計虧損1057.73億人民幣(約台幣4622億元)。因為財務困難裁掉6成員工,唯一量產的車款-恆馳5上半年也只賣出760輛。

恆大集團爆發財務危機後,旗下恆大汽車剝離地產業務,專注於新能源汽車。今年424日公告,以現金2元人民幣代價將手上47個地產開發案,賣給母公司恆大集團附屬公司,使得帳上負債減少431.39億人民幣(約台幣1885億)。

根據最新公告的2023年半年報,截至630日,恆大汽車負債總額達到756.92億人民幣(約台幣3307億),資產總額為428.52億人民幣(約台幣1872億),處於資不抵債狀態。

 

蘋果「脫中」印度、越南製產品倍數成長【摘要2023.8.29..自由】中美關係的政治角力,也牽動國際企業運作模式,蘋果也將在中國的生產供應鏈做調整,逐漸移往中國以外的生產基地,當中印度和越南的新生產基地,將成為蘋果供應鏈遷移的新重心。

《彭博》認為,越南和印度,除當地有廉價的勞動力,2國與美國的關係也相當密切,因此,這2國已經成為10年來最受歡迎的生產製造中心。過去10年,越南組裝的蘋果產品,數量成長了4倍。

根據《彭博》數據顯示,蘋果10大供應商中,除中國設廠外,有6家在越南和印度設有工廠,其中富士康在越南和印度皆有設廠,和碩則在印度設有工廠,另外,立訊精密和韓國的3家廠商LG伊諾特、三星和LG顯示器,均在越南設廠。

在越南,由於電子供應鏈移住至此,推動當地電子業的員工數也持續攀升,截至20226月,從事電子行業人數達到130萬人,是2013年的4倍。印度則估計,自2018年以來,電子大廠的供應鏈遷入,在當地已創造了高達100萬個直接和間接工作機會

其中,印度最大的企業集團塔塔集團(Tata Group)從緯創手中收購1iPhone工廠。而富士康8月公佈在印度卡納塔克邦南部省設立1家生產iPhone零部件工廠的計劃,另外,也正準備1座大工廠,規劃組裝蘋果高階機種,《彭博》預估,其在印度的新投資超過12億美元(約新台幣381億元),並創造數以萬計的就業機會。

印度電子產品出口金額,自2018年以來已成長2倍,在去年達到240億美元(約新台幣7639億元)。

 

中國經濟放緩惡化【摘要2023.8.29..自由】市場原預期中國帶動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的3分之1,但近幾個月這個全球第2大經濟體急劇放緩,敲響了全球警鐘。隨著中國從建材,到電子產品的進口下滑,各國政策制定者正在準備迎接潛在的經濟打擊。

《彭博》報導,全球投資人已從中國股市撤資超過百億美元,大規模拋售藍籌股。高盛(Goldman Sachs)、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下調了中國股市的目標,高盛也提到,亞洲地區其他經濟體可能面臨外溢風險。

至今為止,亞洲經濟體以及非洲國家貿易受到的打擊最大,在中國減少汽車、晶片採購之後,日本7月出口出現2年多來首次下跌;南韓與泰國的央行總裁近日接連以中國經濟復甦疲軟為由,下調國內經濟成長預測。

Nike到開拓重工(Caterpillar)等公司都報告,中國經濟放緩對獲利造成了打擊,開拓重工表示,中國對建築工地機械的需求比之前想像的還要差。指數編纂公司MSCI(明晟)一項追蹤對中曝險最大跨國公司的指數,本(8)月下跌9.3%,幾乎是全球股市整體跌幅的2倍。

中國進口額在過去10個月中,有9個月出現下降,其中又以非洲、亞洲受到的打擊最嚴重,今年前7個月進口額降了14%以上。一大因素是中國對台灣、南韓的電子零件需求下降,化石燃料等大宗商品價格下跌,也影響運往中國的商品價值。

不過,中國經濟放緩不完全是壞消息,全球油價預計將回落,且中國通貨緊縮代表著運往世界各地的商品物價正在下降,對於歐美仍在對抗高通膨的國家來說是有利的情況。與此同時,印度等一些新興市場也看到機會,希望可以藉機吸引離開中國的外資。

作為全球第2大經濟體,中國若出現長期經濟放緩,可能損害全球。國際貨幣基金(IMF)分析顯示,當中國成長率提升1個百分點時,全球經濟擴張將提振約0.3個百分點。

BCA Research首席全球策略師貝雷津(Peter Berezin)表示,中國通縮對全球經濟來說「不是一件壞事」,但若是全球其他地區歐洲、美國陷入衰退,而中國仍然疲軟,那麼將會是一個問題,不僅對中國,同時也對全球整體經濟。

 

金磚集團的褪色與廣招成員【摘要2023.8.29..自由】由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組成的金磚五國,上週在南非的年會同意,明年起納入阿根廷、衣索比亞、伊朗、沙烏地阿拉伯、埃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為正式成員,參與國由五擴增為11。這一旨在強調全球南方國家影響力的國際組織。

金磚國家一詞,由投資銀行高盛的經濟專家歐尼爾(Jim O’Neill)於本世紀初首創,以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四國,都屬領土廣大、人口眾多、深具經濟發展潛力的開發中國家,取其英文國名字首拼成「磚塊(BRIC)國家」,預言到世紀中葉將大為茁壯,甚至領導全球經濟。由於這一樂觀預測,指2050年世界經濟局勢將因此改觀。

多年來,金磚集團嘗試把不斷成長的經濟力量,轉化為重大政治影響力。由於國際情勢丕變,其目標有的顯有進展,有的事與願違。這次擴大成員,可視為這一非西方國家集團積極向前跨步。

不過,以今年年會為例,俄羅斯總統普廷因入侵烏克蘭,遭國際刑事法院通緝,地主國南非是《國際刑事法院羅馬規約》簽署國,如果現身,有義務逮捕他,普廷因而被迫改以視訊參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未出席大會重要的工商論壇,改由下屬代為唸稿;印度總理莫迪因接待者位階不高,傳出拒絕下機,凡此都顯示成員國之間,問題不少

從本質來看,現有五個成員國的政治體制和經濟規模差異頗大,經濟、政治、戰略利益各有盤算。以政治體制為例,巴西、印度、南非實行民主政體;中國、俄羅斯是威權國家。在安全戰略方面,印度是美國印太戰略的重要盟友,中俄兩國與西方關係緊張,巴西、南非試圖在其間取得平衡。

即使是經濟實力,各國也不盡相同。「金磚」提出之際,正值中國經濟成長頂峰,崛起為全球第二大規模,加上印度經濟近年蓬勃發展,帶動五國整體權重明顯擴大:2001年五國在全球GDP佔比約8%,歐美的七國集團(G765;如今五國已佔全球26%,G7降為43%。金磚集團還另起爐灶,成立有別於世界銀行的「新開發銀行」(NDB),以及類似國際貨幣基金(IMF)的「應急準備安排」(CRA)。

另一方面,五國經濟發展榮枯不一。在2015年前後,五國經濟曾出現蓬勃之勢,但後繼無力,中國和印度續現榮景,巴西和南非陷於停滯,俄羅斯兩年半前遭國際制裁,經濟落入困境

更明顯的,武漢肺炎疫後,中國經濟出現通貨緊縮趨勢,處理不當可能導致日本式的經濟長年失落,衝擊中國特色的大撒幣外交。「金磚」之詞,名實之間頗有差距,經濟潛力的指標也不再適用,高盛其實已於2015年停止投資於金磚國家的基金。

金磚集團先前經濟分量提升,中國居關鍵地位,這次擴大成員,同樣有中國因素。五年前,美中關係急劇惡化,中國需要一個國際平台,與歐美組成的G7一別苗頭。由於不少後進國家認為在世銀及IMF受到不平待遇,對歐美國家常以人權相責不滿,中國這一改變世界秩序,使其更適合威權統治者生存的號召,有其市場。

然而,金磚集團要與G7分庭抗禮,說的比做的容易。中國的「一帶一路」成效不佳,習近平上週宣布要為「全球發展倡議」投資一百億美元,即將於下月主辦二十國集團(G20)的莫迪受訪即強調,財政議題是G20的關注重點,暗批某些國家乘他國之危,製造債務陷阱,就凸顯了金磚集團成員的印中之間,嫌隙不小。

歐尼爾就此說得貼切:「習近平試圖把金磚集團轉變為自己的『七國集團』?我想印度人可不會答應!」同樣地,巴西、俄羅斯所期盼的以「共同貨幣」或「本幣結算」取代美元為國際貿易交易新貨幣,說易行難,中國對人民幣自由流通及外匯管制不鬆綁,取代美元只是癡人說夢。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lle77&aid=179825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