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稱陸太「政治化」…陸禁日本水產品進口麻生太郎怒批:不依科學論事
2023/09/05 23:50:09瀏覽45|回應0|推薦0

日本824日開始將福島第一核電廠「核處理水」排放入海後,中國隨即祭出全面禁止日本水產品進口措施。日本執政黨自民黨總裁麻生太郎今天在一場演講批判,「很明顯的,中國就是政治考量,根本不是根據科學在論事。」

 

Fanny Crosby Hymns on Harp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VT-cwR7GWE

 

【摘要2023.9.4..聯合報】日本824日開始將福島第一核電廠「核處理水」排放入海後,中國隨即祭出全面禁止日本水產品進口措施。日本執政黨自民黨總裁麻生太郎今天在一場演講批判,「很明顯的,中國就是政治考量,根本不是根據科學在論事。」

他還說:「這不僅是漁業相關人士的問題,經營者、政治人物、政府官員等有必要一同思考如何對付。」麻生認為,政府、財經界等應合作,努力讓日本的水產品開拓海外銷售通路。此外,他指出,日本水產品的加工,不應過度依賴中國,應加強在日本國內的加工作業。

 

美中經貿關係的再定位【摘要2023.9.4..經濟日報】美國商務部部長雷蒙多日前訪問中國大陸,在雷蒙多訪中之前,拜登總統簽署行政命令,限制美國對中國大陸半導體、人工智慧及量子計算等敏感領域投資,防止美國投資提升大陸軍事實力,引發中國強烈反彈。

事實上,拜登總統上任後除了「川規拜隨」,維持川普時期對中國主要制裁措施,例如懲罰性關稅,還持續加碼經貿制裁。中國也不甘示弱,除了擴大實施出口管制,也限制國內廠商對外國企業採購;更以未符合網路安全標準為理由,禁止外資企業在大陸銷售。今年7月又實施新版「反間諜法」,不但影響大陸外資企業營運,也被批評侵害人權。

大陸反制措施,美國企業通常是首當其衝。美方近來關切的有:中國大陸對生產晶片關鍵原料鎵、鍺的出口管制,美光未通過網路安全審查而面臨銷售禁令,以及大陸不批准英特爾的併購案,美方提出關切並要求改善,但均未得到中方正面回應。

另外最近大陸商務部首次出版「美國履行世貿組織規則義務情況報告」,細數美國破壞多邊貿易體制,違反WTO規範的霸凌措施,以及產業政策採雙重標準,而擾亂全球供應鏈的行為,與美國歷年來指責中國大陸違反WTO規範報告如出一轍。

除了中國大陸國內經貿措施外,最近中國參加金磚五國峰會,批評西方經濟霸權,也大舉擴充成員,制衡美國意味十足。此次雷蒙多訪中,基本上將未來美中經貿關係定調為「不妥協國家安全標準,不推動與中國脫鉤,以及不打壓中國經濟」的三大原則,以期可以有效制衡中國大陸。

美方重申維護攸關國家安全的原則絕對不變,會聚焦在以半導體為主的高科技核心領域,制定更嚴格的措施以鞏固其優勢,即所謂「小院高牆」的戰略。此策略在拜登上任不久即提出,近來可發現美國的牆是愈建愈高,對於高科技保護是密不透風,立場也更為強硬。

雖然美國宣稱主要目的是在去風險,並不尋求與大陸脫鉤,兩大經濟體有必要維持密切經貿關係;但中國大陸認為,這只是美國推拖之詞,美國把經濟問題泛政治化,就是要與大陸脫鉤斷鏈,以抑制其發展

中國大陸也譴責美國將國家安全無限上綱,對於美國不斷加碼的限制措施不滿。美國雖然同意加強交流,例如建立出口管制的資訊交換平台;不過美國也特別強調平台主要作用是增加透明度,並非是談判場域,大陸無權置喙美國的措施。

美國針對核心領域的「小院高牆」政策,但是對其他非技術敏感領域,美國宣稱不會限制打壓,還希望可以深耕大陸內需市場,有助於雙方經濟成長。雷蒙多之前還以星巴克與迪士尼樂園在中國大陸經營成功的案例,說明此雙軌方式的必要性。

不過此行雷蒙多也警告中國必須大幅改革,以確保公平透明的經營環境。特別是無預警對美國企業的搜索,以及對於企業內部資料的管控,都必須立即停止,才能降低外資營運風險,否則美國投資將難以持續。

綜合而言,美方此次主要宣示對中國大陸剛柔並濟、軟硬兼施的經貿政策立場:攸關國家安全的領域會更強硬,其他部分則都有合作空間,但大陸必須有所改革。此政策軸線在明年美國總統大選前不會改變。

目前中國大陸經濟情勢嚴峻,甚至被認為面臨改革開放以來最艱難挑戰。現階段中國大陸是以振興經濟為主,雖然對美國諸多不滿,未來會繼續與美國抗衡,但不至於發生大規模衝突而波及經濟。

 

台灣逐漸脫離中國經濟暴風圈【摘要2023.9.4..自由】中國經濟崩壞後,對台灣出現新的挑戰,就是滯留中國的台灣人激增,海基會接回安置人數明顯增加。從2019年到2022年,海基會接回安置的「台流」分別是44案、62案、67案與83案,今年光是一到七月就有60案,導致海基會相關預算在六月提前用罄,必須以內部調整與募款等方式籌措,以完成後續相關業務。近來此事受到矚目與討論,台流激增所反映的中國經濟走下坡,及其對台灣的衝擊與因應。

1980年代,中國走上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爬升,前景似乎一片光明,到處充滿淘金的機會;反觀台灣,在創造第一波經濟奇蹟後,遭遇勞動成本上升,土地飆漲、環保抗爭四起,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困境,於是在語言、文字大致溝通無礙下,台商大舉西進,也帶去了大量的台幹。當時的台幹具有先進的經驗、技術、管理觀念,以及在叢林開拓的精神;

而中國勞工則是初次接觸資本主義與自由市場,技術上只有低階代工的能力,難以對台籍幹部構成威脅,那是台幹最風光的年代。然而,中國在吸引外資的同時,更希望透過政策優惠與學習西方技術培植本地企業,促成紅色供應鏈崛起,台商受到嚴重挑戰,台幹待遇不再優渥,逐漸被取而代之。近年這種情況日益明顯,而這些失去工作或者創業失敗的台灣人,遂由台商、台幹變成了台流,流落在異國的街頭。

另一批台流則是受到中國統戰誘惑,而去闖蕩的年輕人。中國從馬英九時期即推出各種補助方案,並廣設青創基地,鼓勵台灣青年到中國創業,民進黨政府上台後,更有《惠台三十一項》、《惠台二十六項》出爐,祭出更多拉攏台灣年輕人的政策措施,確實吸引了部分人去中國。不過,這些惠台措施大抵口惠而實不至,導致許多對到中國打拚充滿熱情的年輕人,在嚴苛的現實挑戰下創業失敗,又不願屈就低薪工作,也不願回台灣,於是產生了新一批的台流。

台流大抵可分為兩種︰貧病交加的台流與「西進的失意者」。而海基會與當地台商協會應協助其返台者,是第一類的台流;第二類失意的西進者,進退乃是自己的選擇,國家不必為其操心。

其實,愈來愈多的台灣人流落中國,意味著中國經濟寒冬已至,在美中對抗與習近平極權及煽動民族主義的地緣政治風險下,台流激增與台商撤離中國,以及台灣對中國投資貿易下降,將成為普遍現象。這一切的癥結,習近平的極權統治,以及以基本教義路線取代務實的經濟發展,乃是中國經濟由盛而衰的轉捩點。

最近英國《經濟學人》週刊以習近平為封面,檢討「習近平的失敗模式」,文章指出中國已陷入惡性循環,華爾街的「中國夢」也逐漸破滅。《經濟學人》直指中國經濟並未如預期復甦,反而是「步履蹣跚地從一個水溝跌入另一個水溝,隨著笨手笨腳的政策制定者(policy maker),面臨日益嚴峻的經濟挑戰,獨裁的中國政府正做出錯誤的決定」。

換言之,中國在三、四十年的高速成長後,趨緩降溫本是常態,但習近平掌權後,對內強調「國進民退」、「共同富裕」、對外與俄羅斯結盟,意圖輸出數位極權模式,共同對抗民主陣營,則加速了中國經濟走上不歸路。而習近平廢除國家主席任期制,成為終身獨裁者,外行指導內行,以意識形態凌駕專業,則使得此一經濟崩壞更加不可逆轉。

當中國日趨威脅性,經濟變成其政治武器之一,與中國經貿往來已變成一種風險,而非單純的市場機制,其經濟崩壞將外溢衝擊全球經濟時,降低對其經貿依賴、逐步脫鉤,便成為全球經貿的主旋律。

台流問題可視為過去對中國經濟依賴的後遺症。幸而,在經貿投資多元化上,台灣逐漸產生豐碩成果。以新南向為例,2016年蔡英文總統提出「新南向」,至今東南亞已經成為台灣的全球重要生產基地。此外,在貿易方面,2018年到2022年間,台灣對東協的出口成長了38.6%、進口更成長了56.8%;二二年,東協已占台灣出口占比的16.8,成為僅次於中國的第二大出口市場。

投資方面亦是成果斐然,2020年到2022年,台灣對中國和香港的投資比重,從38%降至35%,對新南向國家的投資,卻從16%成長至32。中華徵信所統計更指出,2022年首季,上市公司在新南向國家的轉投資收益超過在中國的收益。可見新南向已成功變成降低對中依賴的替代方案,多元分散的經貿、投資,促成台灣逐漸脫離中國經濟脅迫的暴風圈,走向康莊大道。

(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lle77&aid=179837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