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馬兩岸經貿只談「蜂蜜」忽視「刀刃」
2008/12/30 22:36:24瀏覽220|回應0|推薦0

中央研究院社科中心研究員施俊吉強調,兩岸金融開放後,在中國的台灣分行若發生流動性危機,將導致台灣金融市場出現「中國輸入型金融風暴」



針對馬政府上任以來的一連串兩岸經貿開放政策,台灣智庫董事長陳博志昨天表示,馬政府只談「蜂蜜」(好處),而忽視「刀刃」(弊害),企圖掩蓋「刀刃危險,並誇大刀刃上的蜂蜜」,這種單方向的偏差,將使風險與弊端層層相加,危害台灣整體經濟與國家利益。

陳博志昨天表示,馬政府高估兩岸往來之利益,卻忽視或掩飾其弊害,特意誤導國人,不把危害當回事,也沒有任何配套措施來減少這些傷害,國人應該看清真相。馬政府在兩岸經貿政策上只重視表面、當前利益,卻忽視各種弊端與風險,已出現「重私利而輕公害」、「重表面利益而輕潛在風險」、「重當前利益而忽略未來代價」、「誇大利益而掩飾弊害」等四種弊害。

年第三次江陳會可能將簽訂MOU(金融監理備忘錄),但前金管會主委、中央研究院社科中心研究員施俊吉昨天強調,兩岸金融開放後,在中國的台灣分行若發生流動性危機,將導致台灣金融市場出現「中國輸入型金融風暴」,政府如果無法做好防衛機制,就不該貿然開放。

施俊吉舉例,中國官方如果下令中國金融業緊縮對台灣分行的人民幣拆款,這些分行將立即面臨流動性危機,屆時,台灣總行必須匯出大筆款項,才能夠救分行。此外,中國民族性非常強烈,若海峽兩岸發生問題時,中國的存款戶極可能擠兌台灣的分行,連動影響到總行的流動性,最後演變成「台灣系統性危機」。

施俊吉並指出,兩岸金融開放還有另一項可能的風險,就是聯徵資料被中國方面輕易取得;由於聯徵的信用資料庫含個人、企業戶與關係企業授信資料,我方如果不能嚴格規範中國銀行只能查往來客戶資料,而不能擴及到母公司或其他企業,則將讓台商被中國官方更進一步掌握。此外,兩岸金融開放後,台灣銀行資金將大舉西進而嚴重失血,預估至少需流失七百億元新台幣;此外,中國主權基金高達兩千億美元,台灣大型行庫或金融市場很容易就被中國操控

前中央存保董事長董瑞斌也指出,若台灣的銀行登陸中國,台灣的分行與母行必須要有風險防火牆,否則,一旦在中國經營發生問題,風險會波及回台灣市場。〔王孟倫/自由12.28.2008摘要〕

( 休閒生活網路生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lle77&aid=252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