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1805-75 更2版 (英譯本第315頁)
2022/06/15 07:00:00瀏覽531|回應0|推薦33

[她]驚懼地喃喃低語:“還會發生什麼事呢?” [註1] 就這樣過了幾天之後,她就回到上殿去了。臨走時,母親流下眼淚,兒子也十分憂傷。他們一定意識到這可能是他們最後的告別。[註2] 至於我,每天都活在危險和混亂中,我不確定今生還能不能與她再次相見。我的心彷彿被刀刺穿了似的。


  大約在這個時候,申晚完成了為他父親的服喪,並以領議政的身份重返議政府。[22] 時隔三年再次見到他往昔的臣下,主上殿下覺得彷彿遇到了一個新人,經常和他談論攝政王。現在申晚的回歸引起許多關於他的可怕的流言蜚語,世子宣稱:“那位大臣是不吉利的。他很可憎。” 世子漸漸變得不信任和害怕申晚,懷疑他向主上殿下誹謗他。世子對申晚帶著這麼深的厭惡,僅僅想到他就會使他氣得咬牙切齒。他的病發作得更無法控制了。我簡直是一籌莫展。然後,完全出乎意料地,羅景彥事件發生了。[*] 當時,我的表哥李海重是正三品刑曹參議。


  我簡直料想不到。到底是為什麼、有什麼邪惡的企圖,那卑鄙可恥的尚彥會做出這件事。[**] 不用說,這導致了令人擔憂的事態發展。主上殿下親自審問景彥和召見世子,世子匆促慌張地步行到上殿。[23] 事實上,世子[的病]已經到達了一個不可逆轉的地步。在這個惡棍的慫恿下,他墜入了深淵。與此同時,父子之間的緊張關係飆升到了可怕的極端。主上殿下處死了景彥。世子命人將尚彥——景彥的弟弟捉來。在時敏堂裡遜志閣前的院子裡,他[世子]對他[尚彥]嚴刑逼供,盤詰在這陰謀背後主使人的名字,但尚彥沒有說。世子對申晚的憎恨變得更強烈了。



[註1] 《漢字手抄本》作「不知其末終如何」。


[註2] 《漢字手抄本》作「終天永訣」。


[22] 申晚(1703-1765)於1762年閏五月二日被任命為領議政。英祖實錄99卷21張A面。其父申思喆 (1671-1759) 有著悠長的仕途,包括禮曹判書。

http://sillok.history.go.kr/id/kua_13805102_003

...以申晩拜領相, ...


[*] 1762年5月22日羅景彥呈遞一份上書給英祖指控思悼世子十項令人髮指的罪狀。英祖對思悼和現任的議政府大臣感到非常生氣,於此時解除了洪鳳漢和尹東度的領議政和右議政的職務。英祖實錄99卷17張B面 、21張A面。

http://sillok.history.go.kr/id/kua_13805022_002

○羅景彦伏誅。 景彦者, 掖庭別監尙彦之兄也, 爲人浮浪, 善爲人誘。...參議李海重奔告于領議政洪鳳漢, ...大抵景彦枚擧東宮闕失十餘條, 語極悖亂。...

※這筆記事中提到李海重看到上疏, 通知了洪鳳漢. 洪鳳漢是李海重的姑丈, 李海重是惠慶宮的表哥.

 

 


參見上方[22] 之連結內容

○罷領議政洪鳳漢、右議政尹東度職, ...


[23] 對於英祖的反應和他在這天與思悼的對質,見金滋炫, Heritage[書名] , 204—5.


[**] 羅尚彥為掖庭別監,他是羅景彥的弟弟[見英祖實錄99卷17張B面]。惠慶宮是在暗示羅景彥在他弟弟的煽動之下 對世子提出指控。

參見上方[*] 之說明


〈〉:《英譯本》未翻譯的內容

【】:金滋炫作家自行加上的內容


本頁內容見 《閒中漫錄漢字手抄本》 第3冊,第 36、37 張圖


3036

― 315 ―①

恐懼 不知其末終如何 

纔留數日 上去 

母亦泣下 子亦為之慽然 

乃終天永訣之路 為然

我 日以危難之中 

似難以生面復謁 心若割 


― 315 ―②

其時領相申晚 脫喪 復拜相 

其間 三年不相接見 若新人 

款款❶所為之教——盡是小朝 說話 

小朝 由申晚 當身之瑕疵出 

以為此相 無福 可憎 

次次❷申晚 拘忌❸畏懼 

若有何譛訴於大朝 切齒  

以此增火 漸漸罔極 

何以為之 罔極罔措 

千萬意外 羅經彥❹之事 出 

其時刑曹參議 吾之外四寸❺李海重❻ 


❶誠懇, 忠實;徐緩地, 從容自如;每條, 每項;和樂的樣子.

❷逐漸,慢慢地。

❸拘束顧忌。

❹正確名字為羅景彥。

❺母系家族的四等親,舅舅所生的表兄弟。

❻李海重(1727-?), 他既是惠慶宮的母系表哥, 也是遠房姑丈. 

 

― 315 ―③


3037

漢 常言❼ 以何凶心 為此事 

史記 罔極 無可道 

親鞠經彥❹ 召小朝 

蒼黃行步詣上闕 其景色 何如 

凶漢 出 病患 尤無可言 

父子間 尤無可形言者 

正刑經彥❹ 小朝 捉致經彥❹之弟常彥❼ 

刑於時敏堂遜志閣之庭 

下問其所措嗾❽之者 因不為複招❾ 

申晚 尤為憎之 


❼尚彥之誤譯。

❽原義可能為「唆嗾」,唆:指使、慫恿;嗾:教唆,指使別人做壞事。為同義複詞。

❾可能為「捧招」之誤,即招供。

( 休閒生活藝文活動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ichael181&aid=175168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