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11/14 11:33:08瀏覽3298|回應3|推薦12 | |
創意大師也會踩到雷 為所有人說句公道話 文/楊忠衡 只要輕忽,誰都會踩到雷;創意大師賴聲川也不例外。音樂劇《夢想家》落幕一個月,引起爭議卻如野火燎原。話題繞著利益輸送、藝文界資源分配不均打轉,成為政壇火線。遺憾的是議論者眾,觀點卻是集體失焦。在此我想為所有人說句公道話,節省不必要耗費的社會資源。 我認為事件本源很單純,就是創意大師踩到雷,連犯兩個失策,結果擦槍走火,引爆敏感火藥庫。 第一個失策,就是為了「打破 傳統」, 把「百年國慶晚會」設計並命名為「音樂劇」。這樣一來就無可避免的,會讓所有人拿它來與既定印象中的音樂劇做比較,包括藝術表現和運用資源等。於是各種雞和鴨、大象和螞蟻的比較紛紛出籠,這是比不出結果,也不會有後續意義的。 失策的第二步,就是既然定位為「音樂劇」,就不能不正視百多年來全球音樂劇的規格和專業要求,不能自創一個自我感覺良好的獨家標準。賴聲川和陳志遠都不以音樂劇見長,作曲家中途辭世,也沒有延請專業音樂劇界人士協助,用操作晚會的觀念和手法,舊曲新填,塑造一個半調子音樂劇,方方面面犯了很多技巧上的疏忽和原則禁忌。大從劇情安排和音樂設計、小到詞曲創作、表演細節,都可以挑撿出很多欠週延的處理。敝人也從事音樂劇製作,絕不敢自認成熟,但客觀審視,確有許多欠妥之處。經過幾則資深劇場人的負面評論,以及臉書群眾的附和之後,融合成巨大的失望情緒,然後從「經費濫用」這個議題延燒開來。 藝文界的批評求好心切是天經地義,但轉戰利益弊案卻是議題失焦。回歸本質,此劇確實是「百年國慶晚會」。捫心自問,世界不管哪個顏色的政黨、創建的哪個國家,遇到百歲國慶,都一定會拿相當經費來做慶祝晚會,這也是對人民的交代。哪怕是做空中芭蕾、人肉馬戲、大衛魔術、煙火爆破…這筆錢的運用項目都和其他盛會同屬,而不是和文化藝術相提並論。 「錢多」不是問題,否則所有先前各縣市預算破億的盛會,都該拿來質疑是不是該先拿去買營養午餐。「事不好」是關鍵,因為老百姓抱怨為什麼物無所值。檢討為何「事不好」後,才會進入是否有弊案的層面。遺憾的是,文建會第一時間回應「事不好」的過程顯得太過粗糙,兩句「絕無弊案」、「藝術可以公論」就回答了所有問題,實際上等於沒有檢討,招致連綿批評,某種程度也可說是自食後果了。 筆者的建議,依照解決爭議的邏輯,文建會不妨參考不久前兩廳院《茶花女》事件的處理方式,召開檢討會,邀請表演藝術界、舞台技術界、其他相關專業人士,與主辦單位、創作團隊面對面,把所有該被檢討的項目攤開來討論,批評者和回應者都暢所欲言,做成紀錄對外公佈。必要時分組進行,讓藝術、技術、行政、經費…所有項目都能被全面涵蓋。這也是藝文界拿出良心和專業的時候,對於共同珍愛的表演環境,大家應該拿出建言監督,而不是學習互砍的嗆聲文化。 如果當初找周杰倫、張學友、蔡依琳…,搞個「十王十后耀雙十」,可能反而可以全身而退。可嘆此番大師突發奇想,一點點「晚會藝文化」的好意,弄巧反拙。但大眾並不能因為出發點出乎「善意」或「創意」而釋懷,欠週之處,文建會和製作團隊還是要坦然承擔,才能有效化解民怨,並做為後事之師。另一方面,主辦單位再怎麼犯錯,就是菜色不如人意,而非動搖國本。把事件上綱到國家文化政策、或拿來當作選舉操作議題,非藝文界所樂見。 「慶生」本是非理性活動,如何辦得熱鬧又不失質感,對所有藝術家都是難題。今年大師踩到雷,明年所有人的皮都要繃緊一點。如果能讓大家都學乖進步,也不枉在這建國百年時被抽上一鞭。 (中國時報 2011/11/13)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