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3/05 00:08:33瀏覽717|回應0|推薦7 | |
文/楊忠衡 幾年前,有位很有創意的音樂工作者給我聽他的「跨界」作品。我覺得很不錯,只是不知他為何始終以「跨界」自居?「難道你不能成為主流嗎?」現在他已經名列主流之林。多年前李宗盛也說過類似的話,他說:「流行不是某一類音樂,而是一種狀態。」意謂世事多變,今天的流行,明天變成懷舊、小眾甚至另類;反之亦然。 誰知當年地位低下的黑人音樂,成為世界主流流行音樂的源頭。酒廊裡的拉丁舞蹈,成為「國際標準」舞。而被視為古怪的「台語音樂劇」,也可以成為台灣音樂劇的主流。兩廳院近年的旗艦計畫,一直朝向融合與創新嚐試,京劇與西方導演結合,台語歌曲和日系表演結合,最近上場的《有機體》則結合了法國街舞名家與台灣現代舞。 許許多多表演,不管被視為創意發想、特立獨行,或是譁眾取寵,我們要留意的是,本來位在邊緣的作品,未必不會是未來的中心;暫時的融合,未必不是長久的主流。「跨界」這個詞似是而非,因為有跨無界。 現在許多表演的「創新」,常常來自結合不同領域的元素。我常聽到一種批評:「唉,現在的表演都只會搞跨界。為什麼不在原來的領域去精進呢?」這句話我同意一半,原領域的精進肯定是好的,但是跨界未必是一時的權宜。因為任何撞擊、融匯,都有可能產生新的化學效應,成為新的中心點。為什麼要去扼殺它的可能性? 最早手機是手機、PDA是PDA,不知是誰率先想到把這兩種玩意兒結合在一起。記得我還曾忍不住笑,拿一塊磚在耳邊講電話,看起來真是蠢。漂亮小巧的Nokia不是很帥嗎?曾幾何時,智慧型手機證明了它的優越,成為時尚潮流,傳統手機被逼得幾乎無法生存。如果當時設計師的企圖心,只是把智慧型手機當成姑且一試的「跨界」,它永遠只會是被人笑話的一塊磚。 別把自己永遠定位成邊緣人,立定腳跟,勇敢做自己吧。 (改自藝文費斯簿124期)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