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9/03/07 01:29:42瀏覽1617|回應3|推薦16 | |||||
要了解紐約,紐約客(New Yorker)雜誌是首選,也是必備,這在文化界是常識。 《紐約客》的漫畫指點時弊,不但舉重若輕,治大如烹小,而且不擇地皆可出,凡英美文化的經史子集到雞毛蒜皮皆可入味。搔著癢筋讓人噴飯,看懂了笑出淚來。點中了哈德遜河口的G點,讓人機靈地打一個尿顫。老紐約張北海就這么說的:讀懂《紐約客》的文章不算什么,看懂《紐約客》的漫畫才精髓,因為這絕不是單單英文的問題。 《紐約客》名為紐約,其實關心的遠超過哥潭(Gotham) 的一畝三分地,不但春江水暖鴨先知,而且什么都說,什么都看。因為對于時弊見解獨到,常后發先至;未必最大聲,卻總是最叫座的那一聲;不是最早的那一針,卻總是見血的那一針。當然背后那群精英筆陣,確屬一時之選,敢在《黃埔灘頭》混碗飯吃,哪有省油的燈? 《紐約客》漫畫叫絕,卻很難言傳,我試了幾次,不如直接《請看》。老舍《轉述》不如魯迅《直播》,鏡頭自己會說話。 這是Peter Steiner 原載《紐約客》的一張(July 5, 1993, New Yorker) 這張把網路匿名的問題說絕了。 馮小剛的《甲方乙方》里,有個《夢幻公司》,專作白日夢的生意,只要照價付錢,就讓你過足戲癮,如愿以償: 因為今天網上豈止窩囊廢可以當巴頓,什么王八蛋沒有?網路的匿名提供無膽無量的所有作案方便,不但可以千面女郎雌雄莫辨,而且豬八戒可以上網叫春,文抄公也可以放膽博學,吹得見牙不見眼。 網上睥睨江山的英雄,到底是巴頓呢,是狗呢?網上搔首弄姿的美女,是貂嬋呢,是母豬呢?
|
|||||
( 休閒生活|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