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乒乓與油價- (II)
2008/09/21 11:50:07瀏覽1043|回應3|推薦11

乒乓與油價掛網后,引起意料之外的回應,意外主在乒乓。

因為乒乓幾乎是大陸一輩人的共同記憶(##),里面不但勝負歡笑,而且淚水汗水,乒乓更是中國選手走出國際舞臺,殺出的第一條血路。這樣的經驗已經被鏤刻到民族的基因上,跟長江黃河并列,當然吃不下任何說三道四。我原意則既不在油價,也不在乒乓,而是舉兩個生活化的例子,引到我想說的兩個概念:1)把餅做大,不要竭澤而漁。聰明人作小生意,老實人做大生意。2)共享是柳暗花明的契機。

因為原先是參加Xuser的討論欄
政治第3聲,旨在拋磚引玉,所以結尾的最后一句是:除了乒乓和油價,我們還想到什么?結果拋磚引磚,碎玻璃飛舞如乒乓……

其中 Sunism 的回文是唯一切題者,他回到《競合策略》,用他的電腦程式專業舉證:

Source code(原始程式),是所有搞軟件、系統、半導體人的命脈。
江湖一點訣,對手都知道你怎麼做的,你還混甚麼?
3D process kernal 在電玩領域中是門大學問,一個順暢的、高速的、使用資源計算機資源少的 3D process ,意味著數百億美元的商機,如果把相同的技術應用在醫學、 terror forming 、甚至是軍事領域,那代表的就不只是幾百億元而已。這樣的技術、這樣的原始程式,能不能公諸於世?
如果有一家七個人的「小公司」,產值卻超過整個「台塑」。它她採行的商戰冊策略是﹔只要有新版問世,她立刻公布所有的程式碼、甚至是原始程式,甚至於開放網站讓全球有興趣的人 download source code 。

這麼違反經驗法則的策略,這家軟體商到底在想甚麼? 

Sunism 的專業我不懂,但他說的小公司搶先公布辛苦研發的商業機密,違反《經驗法則》,這正是《油商突發慈悲降價》大違《經驗法則》同一焦點!
我于是進一步,再舉兩個例子:1pubmed,(2)開放陸生來臺


《例子一:Pubmed》: 
今天檢索生物醫學的所有論文,都離不開 PubMed 系統(NCBI, 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and 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這系統的使用是免費的,原先冷戰時代曾有國安系統主張限制使用,以免科學研發的競爭上《全無設限》的政策將因敵暗我明或有來無往而使美蘇爭霸落于下風,同一個時期蘇聯確也以俄文為基底,建立了一個共產國際的龐大科研資訊庫。這套俄文的 data base 因為是以國家級的力量不惜血本砸入,牽涉將近 60 多個紅色的尖端研究機構,規模成就也確實可觀,美國國安單位的憂慮自有其論據,最后卻仍以 free 使用的形式面世。原因并非美國的慷慨大度,四海一家,而是因為更高的戰略考量……。

結果是 : 蘇聯這套系統,因為讓所有接觸過的人都感到 <設限,管制,層層安檢 > 認為蘇聯絕無分享資訊的意圖,即使學會俄文也沒有用! 這套系統的維護與發揚壯大,都與個別科學家和科研單位無關,只是蘇聯政府自己的責任,……。

簡單說:
1。俄國人毫無分享意圖。這個資料庫再好,也是俄國人自己的玩具,你不是自家人不准碰!
2。學會俄文也不能分享資料庫!

結果蘇聯在時還有國家撐腰,蘇聯一垮,雞飛蛋打,科學圖書館馬上變成古跡。連學俄文的人口都大跌。

美國有沒有意愿跟人分享科研成績是另一回事,這個《把餅做大》的戰略(即使是碰巧,或事后諸葛),是pubmed變成<會長大的金字塔>的主要原因。也是英語站穩制高點的關鍵理由這也跟石油降價,釋放乒乓機密辦學院同理。

《例子二開放陸生來臺》:
因為民進黨只對教改的《去中》和《臺語教學》感興趣,教改留給閉門造車的爛咖去惡搞,為了選票《一縣一大學》(@),結果高中應屆畢業生與大學預招員額變成
100107 已經是不可逆的事實。
 
開放陸生實際上是采用《廟口邏輯》-----香港全無工廠卻擔任金融中心,因為買家賣家都擠到香港來交易,碼頭又吞吐八方,所以產地的貨和金主的錢反而要到一無所有買空賣空的香港來輪轉。這就是經濟學的廟口理論:四面八方挑擔的趕到廟口來擺攤,東西南北的看客趕到廟口來消費,平淡無奇的廟口就寸土寸金起來!……


美國的大學研究所如果扣掉全球涌入的外國學生,只計算美國國內的應屆畢業生,恐怕早就只剩考18分的人才矣,如果陸生來臺,帶動《搶購擠兌》的危機感,18分的高中生當然被淘汰,180分的能不能考上尚未知!一旦reputation上來,就發生《貴者愈貴》《愈貴愈搶》的炒作循環,那時好老師擠向臺灣,好學生也擠向臺灣,100107的緊箍咒才有可能突破。

開放陸生能不能如愿拉高臺灣的教育品質,尚有太多未知數,還有得拼!但已讓臺獨基本教義派跳腳,關起門來死抱愛臺的神主牌位,像東西南北株式會社的二百五,其實是最愚蠢不過的事。


《結語》
把餅做大,立刻產生兩個聯想,一是道德面:無私
--忘己利他。二是功利面:自私--放長線釣大魚。自私和無私原是對立的,此處卻意外的墨子楊朱有交集。這令人想到一個福音書的故事:耶穌用五餅二魚,讓5000人吃飽。這故事從表彰神跡言,大概信者恒信,無討論價值。但有個科學性的解釋很有趣,雖然這解釋因為把神跡降格,耶穌變得不偉大,已被護教學(Apologetics)判為異端(Heresy)。然,去掉神格,反而更具啟發性。故事是這么說的:

耶穌率眾遇挫,沒東西吃了,大家餓飯,于是帶頭禱告,禱告完有個小朋友獻出僅有的五餅二魚,愿意與眾人分……眾人面面相關,既被孩子的誠意所感,也明白這樣消費型的原始共產主義,實在只能表揚表揚小雷鋒,殊乏實效。但耶穌不疑有他,中規中矩謝飯分餅,囑令向下傳而分食,豈料看似杯水車薪的點點東西,卻越傳越多,沒完沒了,最后5000個餓鬼都吃飽了,還剩 12 大籃,……(改寫自四福音書 太 14:13-21;可 6:35-44;路 9:10-17;約 6:1-14)

科學的翻案解釋是:

----原來 5000 人枯坐挨餓時,其實每人都還是有點壓箱底的私房干糧的,只是怕拿出來做了英雄就搶光了,所以都皮里陽秋的跟著挨餓禱告,明修棧道《行禮如儀;靜待神跡》,但度陳倉,等“散會以後,私自偷吃,待見那孩子無私無我獻出他僅有的全部,這下那些光說不練的大人太沒有臉了!于是趁著向下傳,都暗掏包袱把個人存糧往里加,當然越傳越多,最后竟多出 12 大籃。

這個“科學的解釋”被護教學(synopsesthai)斥為異端(Haeresisheresy),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耶穌賑饑救餓的神跡如果竟是借小朋友之光,此例既開,神學向科學讓路,所有振聾發聵翻江倒海的牛皮,還不應聲而破一潰千里?還傳個什么教呢。可是我對這個拋磚引玉的《希伯來版》,卻很喜歡。大陸開的乒乓學院,不就正好是那《五餅二魚》嗎?把全球的乒乓提升幾個檔次,回收的何止 12 大籃呢!

##現在日本作研究的kaiserfeng描述小學時的乒乓印象,令人感動。他舉湖北經驗之一斑,可窺乒乓風行神州之盛;他說:
    
小学的时候,我在农村, 80 年代的中国农村还是相当的贫穷,一个学校唯一的专业体育设备就是两个桌球的桌子,而且还是在操场上用水泥建的,一个班最多也就有一两个同学会有一对球拍,通常都是两个同学一人一个球拍,打球的时候拼凑起来玩,更多的时候我们自己回家拿块木板,用刀削成球拍的样子,而连木板都没有的时候就只能用手当作球拍了。有一次,学校桌球大赛,学校特意准备了新的球拍,有的同学不习惯用球拍,干脆用手,结果还取得了更好的成绩。而因为球桌太少,所以经常我们把自己的书桌一个一个叠起来当作球桌用。

     我们在学校的时候玩得最多的也就是桌球,一到下课,也就10分钟,纷纷跑到操场上,排队开始打球。晚上会打到夜色很晚,几乎看不见球才回家。

(@)文革時大陸高教司周文鑫(一說清華校長蔣南翔)批評大陸當時的高等教育:《大學的招牌,中學的內容,小學的教法,幼兒園的水平。》經過杜正勝陳水扁兩位好同志的響應,海峽兩岸的高教,終於統一了。誰說扁杜是反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廟口說》臺灣聽到沒有不知,新加坡倒聽進去了…………

重金搶陸生 星國人財兩得

近來對於承認大陸學歷與開放陸生來台就讀大學的政策討論風波不斷,這恰好反映出教育當局在面對世界潮流(全球人力資源競爭)與國內壓力(國內大學招生不足,寄望開放陸生)下的左右為難。他山之石應可攻錯。筆者謹以新加坡國立大學為例,提供對照參考。

新加坡國大近年來在世界大學排名屢屢超英趕美,晉升至世界前廿、亞洲前三的地位。主因歸功於國大大力的推動開放政策,吸納全球人才,其中也包括了吸收大陸優秀學生就讀。據筆者估計,國大現有的國際學生,超過一半為中國大陸的留學生,其中絕大多數都獲得全額獎學金。以研究生的獎學金為例,不分科系,學雜費和醫療保險費全免。碩士生每月有一千五百元到二千元新幣的生活津貼,博士生在通過資格考之前享有每月二千元的生活津貼,通過資格考後即調高為二千五百元。碩士的獎學金可連拿二年、博士四年。以現今匯率一元新幣約等於二十二點五元台幣換算,每一位留學國大的中國大陸研究生,每月起碼可獲得三萬三千元台幣以上的生活補助。

這樣大手筆的獎學金政策,除了確保留學生生活無虞,可專心致志於學術課程上外,更間接提升了留學生的素質。以如此豐厚的條件,相比擬於現今美國大學對國際學生獎學金政策的日趨嚴苛,自然更能吸引優秀學生前來投石問路,進而被新加坡納為己用。很明顯的,國大的留學生政策是以吸引優秀人才為導向,獎學金作為招才的手段,當成先期的投資成本,並期望日後的長遠報酬。

當下我國面臨私校招生不足的壓力,更凸顯出私校財務的困窘,幾乎無法比照國大模式辦理。然而,留學生逐獎學金而居,舉世皆然。倘若教育部只就開放陸生名額著眼,卻不思考更實際的財務配套措施,讓私校能有更彈性的空間,與國立大學、甚至東亞臨近國家的學校競爭,吸引優秀學生來台就讀。恐怕屆時不僅找不到好學生、甚至連學生都找不到。前者讓私校流失人才,後者更讓拮据的財源雪上加霜。人財兩失,豈能不慎!

【2008/09/23 聯合報】http://blog.udn.com/1024/images/logo_small.gif  0921_137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imei3&aid=2235805
 引用者清單(1)  
2009/05/05 22:19 【yichun 的網誌】 123

 回應文章

yichu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星加坡副總理:政策性阻絕外籍人才, 星加坡將步台灣後塵,喪失競爭力
2012/04/06 23:06
小心人才閉關 星副總理:勿重演台灣故事
【聯合報╱編譯陳韻涵/報導】
   
2012.04.06 04:40 pm

阻外籍人才 星:將如台失競爭力 / 陳欣怡 張益華

新加坡副總理尚達曼。
(本報資料照片)
新加坡副總理尚達曼四日指出,新加坡如果也阻止外國人才進入,將重演「台灣故事」(Taiwan story),喪失在全球的競爭優勢。

新加坡「聯合早報」及「海峽時報」五日報導,副總理兼財政暨人力部長尚達曼四日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學生政治聯盟舉辦的論壇上說,新加坡對外國人才需持開放態度,否則就會像其他國家一樣,面對人才流失的問題,最後導致國民名目所得下降。

尚達曼引述一項針對台灣人才移動所做的調查表示,台灣人平均薪資下降,原因在於台灣對於外國人才採閉關政策。同時台灣最優秀且最聰明的人才正移往國外,尤其是大陸,以及美國和其他國家。新加坡大學東亞研究所的調查發現,台灣人過去十多年的平均名目所得增長有限;如果再加入通膨因素,實質所得更大幅減少。

尚達曼強調,許多新加坡人希望在頂尖企業、有競爭力的團隊中工作,越來越多新加坡頂尖人才也移到海外工作。「若不提供機會讓新加坡的企業擁有世界級的競爭力,並讓國人在最好的團隊中工作,將會失去更多的人才,跟台灣的處境相同。」

會中一名卅歲的男子提問,有許多外籍的大學畢業生在新加坡以低薪求職,相對壓迫到本國畢業生的薪資。尚達曼回答,新加坡將維持開放,在經濟上就能有傑出的表現。阻止外國人才會讓國家失去競爭力,結果只會弄巧成拙。

尚達曼解釋,新加坡的經濟屬於全球市場的一部分,並與其他經濟體爭食全球的大餅。因此「即便國內沒有外國人,我們仍要在其他地方與外國人競爭。問題在於如何強化新加坡的團隊,來讓新加坡人受益。」

中華民國駐新加坡代表處官員表示,將把尚達曼的相關評論回報給國內研究。

【2012/04/06 聯合報】

全文網址: 小心人才閉關 星副總理:勿重演台灣故事 | 台灣人才留不住 | 國內要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S1/7010150.shtml#ixzz1rGxdo2uB
Power By udn.com

就是瑜(小魚)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感謝
2008/09/26 12:21

小魚兒來感謝二師父指導喔

祝諸事 順心

yichun(meimei3) 於 2008-10-08 00:11 回覆:

好說


不惑之年的人
回應
2008/09/24 23:33

廟口一說頗有道理

但要真正實施起來談何容易

沒人、沒錢、沒觀念,

招收陸生問題多多,人還沒來,台生先跑光了 (到對岸明牌大學)

尤其是以後大批大批含金量有問題的的醫生、律師、會計師、博士、、陸續回來

台灣真擋不住

對了

麻煩您蘇聯與日本的資料寄給我 (還未收到)

要是能送我一張水彩畫,那更精彩

進入不惑之年的人敬上

yichun(meimei3) 於 2008-10-08 00:10 回覆:
CCY, 你還賴什么不惑?你早知天命矣。
yichun(meimei3) 於 2012-04-06 23:09 回覆:

明牌大學?明牌?大家樂?

“名牌”吧?您作國立大學教授更要注意錯白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