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于衡的改正----貂續狗尾
2009/04/16 21:13:50瀏覽1997|回應5|推薦17

康熙能寫字,寫得蠻不壞。

可是在沒有鉛筆鋼筆的時代,連打算盤記帳也用毛筆,人人都會寫,康熙的字就算不得好,略稱中上耳,(當然比寫中山美陵的那咖要好),可是誰敢提醒皇上?皇上又附庸風雅,六下江南,(要不,哪來那麼多稗官野史?),愛到處題字,……他到杭州靈隱寺,方丈立刻

文房四寶伺候,希望弄個御筆鎮寺之寶(幫襯往后香油錢?),他想:就寫「靈隱」二字足矣,想不到談笑間走了神,突槌了!一個靈字雨頭寫得太大,僵在那裡,寫不下去了,如果繼續寫完,皇上這張出了醜的寶相,就別無選擇,得代代相傳「裸體示眾」!如果擱筆不寫,那,那,這又算哪裡來的撇步?總不能塗掉重來吧?左右垂目斂息恭候,沒人知道代誌大條,皇帝下不了台。

侍從大學士看出苗頭,上前咬耳獻策,何不就寫「雲林」二字?得救的康熙感動地差點君倒跪臣……。話說杭州靈隱寺又稱「雲林禪寺」,就是這麼來的。

「雲林禪寺」四個字是康熙28年御駕親訪靈隱寺的真跡,當然故事附會成份居多,where there is a church, there are 10 smart tour guides. 哪里有一座廟,哪里就有十個能編故事的導游。有說他是驚嘆《霧鎖煙峰》美景,有說他是喝醉了,也有說他是托大走神了……,但看這字倒是一氣呵成,不像是頓下來,等大學士點醒……。反而是上面江澤民題靈隱寺的「靈」字,大頭小屁股,裸體示眾,十分搞笑!

已故輔大退休教授,資深記者于衡回憶,他在中央日報寫專攔,文章題目是「將軍中的將軍 ---- 孫立人將軍」。當時的軍中,派系內鬦,水火不容,黃埔系視孫立人如眼中釘,必欲去之為快,底下人,揣摩上意,桀犬吠堯,摩擦尤其過分。于衡文章才見報,編輯部就來了兩個「穿中山裝的」,自称保安司令部,要總編輯交出 「是哪個不長眼的,瞎捧老孫?」、「挑撥軍中感情,破壞反共團結,陰謀發展孫系小組織,……。」 總編辦公桌就靠著于衡身後,只聽總編陪笑解釋,軟磨慢耗,就是不招,好容易才送走惡客……卻跟于衡隻字不提。于也不含糊,提筆就寫,趕發續篇,次週見報的是第二篇:「海上的長城 ---- 馬紀壯將軍」,再下週是第三篇:「空中的老虎 ---- 王叔銘將軍」,不動聲色,不著痕跡,改成陸海空總司令素描系列。保安司令部立刻「來電嘉許」,「好文章好文章」,「如椽之筆!誤會誤會,……」,結論:能接白龜壽大石頭的,哪裡只張五俠一個?

紀芸給翰林老太拜夀,提筆就寫:「這個婆娘不是人」,老太大恚而眾驚疑,紀續寫「九天仙女下凡塵」,老太轉怒為喜,紀見大家笑嘻嘻,又玩一次:「生個兒子專做賊」。大家驚疑未定,紀又來解套:「偷得蟠桃孝母親」。

吃燒餅沒有不掉芝麻的,人生經常要突槌。呵硯蘸筆,總也會吃墨太飽,墨汁滴在白凈的紙上,有兩個選擇:一是大喊一聲哎呀!然后換一張新的,二是,大叫一聲妙極!順勢改成鬼斧神工。

吃墨太飽而滴墨毀紙,可以是紀昀有心,為的是積累驚奇,也可以是康熙分心,原來出了洋相;更可能是于衡無心,捅了馬蜂窩。但是高手救局,就像龍套放炮而譚培鑫臨場改詞,驚險救戲,反而滿堂彩。「這個婆娘不是人」在大匠手里,可以巧手補天,反而烘托「九天仙女下凡塵」的驚嘆號,危機就是轉機;「保安司令部來點名」在草包眼里,這已是禍從天降,山窮水盡只剩跳樓一途,誰知袖里乾坤,轉眼織成錦繡,引勝柳暗花明。

巴斯德 (Louis Pasteur, 1822-1895) 說:機會之門只對有備之人開窗 (Dans les champs de l’obsérvation le hasard ne favorise que les ésprits préparés.)。佛萊明不見得聽過,卻所見略同,悟出不謀而合的結論。眼前我遇到的,好比青黴菌污染,究竟該自認倒霉滴墨換紙呢?還是再接再厲,發明青黴素呢?

救命亡命,只看一管筆;絕命續命,都是同一管筆。

于衡追思禮拜,致辭感懷的是他學生李艷秋。于和歐陽醇,王洪鈞,號稱是新聞三劍客。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imei3&aid=2710710

 回應文章

sas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请移驾你的留言区
2009/04/20 16:25

谢谢。


sas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续二)
2009/04/19 09:44

yichun兄说到“高手救局,就像龍套放炮而譚培鑫臨場改詞,驚險救戲,反而滿堂彩”。我记得以前在哪里看到过这个段子,具体的记不得了。倒是记得另一个与此类似的“臨場改詞”的段子。

多年前大陆流行八个“样板戏”,其中的一个叫作《智取威虎山》。正面主角是共军侦察排长杨子荣。有一场戏是与反派主角“座山雕”以江湖黑话问答,台词如下:

座山雕:脸红什么?

杨子荣:精神焕发。

座山雕:怎么又黄了?

杨子荣:防冷涂的腊。

在某次现场演出时,“杨子荣”自己放炮,自己救戏。如下:

座山雕:脸红什么?

杨子荣:防冷涂的腊。(把下句提前讲了)

座山雕:怎么又黄了?

杨子荣:。。。又涂了一层腊!

有一次听相声。甲出上联,乙对之以下联。一开头甲出了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上联,乙自是对答如流。甲说:“还真看不出来你还有两下子。不过我要是出个难的,你还能对得上吗?”乙说:“尽管放马过来”。甲说:“好,你听着!先下手遭殃”。话音未落乙已接上:“后下手。。。”到此时才察觉其中有诈。迟疑了两秒钟,乃续上:“。。。更遭殃!”全场大笑。

虽说相声剧本自是经过反复推敲,演员也是经多次排练,但如把它看作一个“临场救戏”亦无不可。这个“急智”看似老土,上不得台面,然而仔细一分析,还真找不到更得体的应对了。它只在原联上多加了一个字,而并没有篡改原意。已经很不容易了。


sas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续一)
2009/04/19 09:41

纪晓岚也有无心“吃墨太飽”,而险走麦城之时。这种的代表作是《妙解“老头子”》。有一天天气酷热,纪晓岚在家热得打赤膊,恰逢皇上突然心血来潮想去纪家。皇上因与纪较随便,故也不通报,直闯入去。待纪看到皇上正朝屋内走来时,已来不及穿衣了,只好一头钻入桌下躲避。皇上知道纪就躲在屋内,却也不声张,佯装离去,然后又悄悄回来。纪听得外面没有动静了,便喊仆人:“老头子走了么?”这时皇上出声叫纪出来,并对纪说:“就凭你妄呼朕为‘老头子’便可治你的罪。今天你要不给我个说法,我就要给你个说法”。纪晓岚急中生智,一一道来:“皇上息怒。皇上万寿无疆--称为‘老’;皇上一国之君--称为‘头’;皇上贵为天子--称为‘子’。”闻毕龙颜大悦。吾颜亦大悦,呵呵。


sas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yichun兄的文风亦莊亦諧,宜古宜今,很对我的胃口。
2009/04/19 07:54

yichun兄的文风亦莊亦諧,宜古宜今,很对我的胃口。

古代文人才子若按“貂續狗尾”之标准来衡量,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急智型,另一类是睿智型。

急智型的才子不一定有什么传世之大作。然而却在许多面临不利的场合下,在极短的时间内能找到得体的应对,转危为安,传为佳话。后人能记住他们的是一些他们的精彩小故事组成的“集锦”。纪晓岚、唐伯虎可算为这类人的代表。

睿智型的一般是“一战定乾坤”。后世普罗大众能记住他们的只是一个万古传颂之名篇。如王勃的《滕王阁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


个人偏好上较喜欢急智型的,因为那种“桥段”一听就懂。自己能否有那种“创意”不知道,但下次遇上类似场面却可Copy and Paste,哈哈。至于睿智型的大作,我就是读上几百遍也是学不来的。

当年在杭州读书时去灵隐寺游览,听当地人说这个“云林”的由来。见他们言之凿凿,信誓旦旦,再想想也合乎逻辑,于是后来我跟别人也是这么说的。今天看yichun兄从這书法上“一氣呵成,不像是頓下來,等大學士點醒”来判断出那个传说恐有另解,觉得也不无道理。呵呵。


sunism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乾隆還是有底子的
2009/04/19 05:54

紀芸再世, 咬爛了耳朵, "中山美陵"只怕也難柳暗花明

紀芸前半生捷才, 後半生苦功, 沒有四庫全書頂著, 大學士的名氣恐敵不過輕薄兒的評價

佛萊明沒有99.99%的錯誤,與契而不捨的try and error,他與人類的運氣都不會來

至於于衡

好官當得

得官好當

官當得好

yichun(meimei3) 於 2009-04-22 22:27 回覆:

雖然是稗官野史成份居多,但陪康熙(1654-1722)去靈隱寺的可能是靳輔(1633-1692),他在康熙10年受命治河歷12年有成,在1632年剛結束河工。不過他跟康熙可能沒有咬耳朵的交情,通過電視劇的反覆傳染,《紀昀和乾隆》已經被規定為《下江南》的標準本,好比凡是長得不像5元紙幣的林肯一定是錯的。

這是另一個問題,sunism您提的當然重點不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