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2/26 05:53:13瀏覽3761|回應6|推薦23 | |
網友《雪山上的來客》寫了《比较一下伪满和台湾 》,在第二段比較《台湾人的民族性与东北人的民族性》還客氣,沒罵人。但在最后一段,做了這樣一個結論: 《雪山上的來客》這篇《比较一下伪满和台湾》文章寫得很好,不但引證很結實,條例清晰,而且幾個關鍵的地方用語都很內斂,雅不欲傷人,完全不是《拋磚引磚》的憤青二百五。但研究臺灣的統獨問題,我們都理解,充滿挫折感,因無可避免會說到《島民性格》。大凡討論一旦涉及信仰,就如高陽批判倭仁所說,《講理學的人,一旦走起極端來,無藥可醫!》,臺獨是宗教,不是政治學的主張,只有信或不信的問題,不存在解釋或說明。她已經視纏小腳為天經地義,你要解放她的小腳,她只會尋死賴活,最后越看越《媽媽的》。 把對臺獨執迷不悟的氣惱出在泥人土性上,于事無補。福建如果跟數典忘祖鏈接,這樣不但把林則徐、林覺民都一竿子掃落水,連朱熹、嚴復、鄧拓也跟著遭殃。不用說現在在美國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福州幫都是主力。他們飄洋過海,是另一種形式的《闖關東》,在美東美西廣式唐人街中華會館改講普通話,還是被跳碼頭越聚越多的福州人所攻陷的。 按《闖關東》與《闖西洋》,照省籍論,yichun都無份沾光。我們當然看得出來,《雪山》字里行間,對身上流著東北虎的血液,敬恭桑梓,無比自豪,以《闖關東》的榮譽傳統,《打擊魔鬼,決不手軟》,要《请全国人民放心,我们自己动手清理门户!》,其實,誰人不是以自己郡望驕傲呢?誰不對自己故里眷戀自豪呢?像我們汾河灣的小老弟《圣武晋军》跟郭台銘攀親時,連階級立場也暫時拋開了。但山地平原決定數典忘祖說,確實不當,松遼平原和山東是孕育開闊的平原,那湖南丘陵地來的毛澤東彭德懷,浙江丘陵地來的周恩來魯迅,四川丘陵地來的鄧小平陳毅劉伯承,又怎么說?他們哪一個來自平原? 在同種思維下:拿破侖的驃悍與強韌,被追溯到科西嘉的窮山惡水(法文版?)。而丘吉爾的老奸巨猾與死不認輸,也被歸結到他在寄宿學校 (Harrow) 的搗蛋鬥法(英文版?)。列寧的多樣性因為他有四分之一的德意志與四分之一的猶太血統。而毛澤東和閻錫山,分別被連上了《南湘北晉》的傳奇。(湘為《南人北性》,晉為《北人南性》……,徐向前有次和彭德懷和薄一波說:解放戰爭從北到南,就太原一處死的一個不剩,就是南湘北晉卯上了!)。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里除了廣東人就屬福建人多,你看看YST寫海軍,里面提到的閩系、福州水師,事實上在國共兩造都是海軍的靈魂。我倒愿意趁機說說《臺灣的地緣政治與省籍性格》。文分兩段: (1) 1896前的閩粵性格。 (2) 1949后,外省人大遷徙。 1896前的閩粵性格~~~~ 乙未割臺以前,臺灣的省籍沖突已經非常鮮明,閩客沖突背后還有知識層問題,客家人在臺是一個專門案例,若幾句話略過,激發的問題將遠比說清的要多。這里僅交待我所熟悉的從醫學上鉴别的部分,以及羅香林的《客家人》一書。 在臺的粵人不是像廣州香港一樣講粵語,而是講客家話的客家人,因自認中原衣冠,是炎黃錦胄,譜牒族系清楚,客人既然能發動席捲大江南北的太平天國,自然不是等閑,在臺灣的客人,依客語音大分四支(海陸豐、四縣、饒平、和潮州),據說因男子不愿接受順治的《薙髮留頭》令,因此不薙頭也不出門,就由女人下田作粗重活,因此女人不纏足,女人為作農務,紮髮成髻,記得在醫學院上臨床檢查課,老師曾一再提醒,若見客籍老太太禿頂,是因為紮髻太緊的機械性傷害(扯掉了!),不是內科疾病……,客籍因渡臺晚,肥田被閩人搶光,只能居山地畸零地,性格更能吃苦耐勞,因譜牒清楚,家家都能追到京洛,把堂號大書門楣,自認是虎落平陽的王謝堂前燕。更重視子弟教育,一般雖未明說,但普遍自視高閩人一等,閩客聯姻乃甚罕見。海陸豐客系一支因內族通婚,乃凸顯隱性遺傳疾病,如G-6-PD先天性缺乏血液病。 客人重學,有數字根據。日人在臺首先成立(也是唯一)的高等教育單位即是總督府醫學校(1919),直到臺北高校(1925)和台北帝大(1928)開辦,重點還是在培養醫農隊伍,殖民地辦高教從來不是為台民,而是為在台的日本子弟而準備,臺北帝大首屆招收60人中,臺籍僅6人,1936 醫學校正式納入為臺北帝大醫學部,自此形成不成文法的慣例:學醫是突破殖民地二等公民的唯一出口。但1943年全校454人中,臺籍69名,卻有64人在醫學部[*2]。在臺閩客人口比為 65% 比 35% [*3, 4],但客人在臺北帝大醫學部比例遠高于 35%。這個高比例成為風氣、建立傳統、一直延續到我自己在醫學院的實際觀察。 臺客人影響力可以隨便舉例:吳伯雄許信良是,呂秀蓮蔡英文邱義仁也是,而混居閩區以至完全不會講客語的客家人,還有李登輝和陳水扁。有次在苗栗頭份,一位客籍老輩請喝茶,向我說:孫中山是客家人,李登輝是客家人,李光耀是客家人,鄧小平還是客家人……。(這里面有三個已經不會講客家話,還算不算《客家人》別問我)。講這么多只是要說明前不久在熱烈討論的電影《臺灣,1896》,為何都是客家人抗日?亦不無地緣政治的理由。不但桃竹苗抵抗的簡太獅是客家人,走掉的丘逢甲,劉永福都是客家人。后來孫中山革命時,同盟會臺灣分會的主事翁俊明(翁倩玉的祖父)就只用粵人拒絕閩人*5],翁俊明的理由《雪山》兄都已經替他說了,招兵買馬還省籍掛帥?這事孫中山也十分頭痛。
[....雜誌社的資料櫃上,排著鍾理和與龍瑛等客家小說家的作品,我早知悉徐係客家底福佬人(按即混居閩區數代,變成只會說閩南語不會講客家話的客家人)故意逗他,為何選的都是客家作品?他答腔:我也是客家人,你知道自己是客家人就夠了,不要老在福佬人面前主張自己是客家人,福佬人會討厭你的。我立即反駁說:我只主張人人有主張自己出生的尊嚴,我並不主張客家人該與福佬人爭鬥的啊!客家人裡頭頗多欠缺(脊梁、毅力、志氣),若有條件的客家人都不敢主張自己客家出生的尊嚴,那能還談什麼?....](「愛憎李登輝」,戴國輝王作榮口述,第二章,回首前塵話初識) [*4]昭和二年(1927)臺灣總督府作臺灣在籍漢民族鄉貫別調查,全島住民籍隸閩客比為5.3 比 1,花蓮港廰(含現今臺東)閩粵比為 1.4 比 1,反映所謂後山(東部)與西部閩粵比例大異。然而因爲總督府的調查,是以閩越原鄉貫為準,而閩南永定武平詔安長汀實是客家區,故若將閩粵原籍解讀為閩客,則客家人比例應較高於粵籍比。 [*5]黃羨張博客(http://www.chaozhinan.com/blog/hxz/article/7491.html)整理潮汕名人傳記。對翁俊明的描述是《治黨有方與省籍偏見的矛盾人物。 》他有如下記載: [.……但翁俊明在籌建、領導台灣國民黨組織期間,也存在著失誤。主要是他的宗派主義和迷信思想。身為籍貫廣東潮汕的他對省籍存在嚴重偏見。他認為,“台灣之主要人民為漢族中的閩粵二族”,“粵人之特性與現在廣東人民相同,生性勇敢,較能團結”,可用;而“閩人之特性與現在之閩南人民相同,生性驕吝,善於打算”,不可重用。他甚至把江湖術士看相的一套用於台灣黨部人員的配置上,將工作人員的面相作“福相”還是“勞碌相”之分,以安排不同崗位。……
表一,左起,泉州,漳州,客家 在臺分布圖,
泉漳分界至今還可看出痕跡。不但口音有別,廟也各拜各的(泉;福德正神,漳:開漳圣王),連墓葬也楚河漢界(泉墓樸素,白色;漳墓裝飾,彩色)。三張圖里可見客人居桃竹苗、屏東美濃,等內陸丘陵地,埔里國姓等山地,因搶不到平原肥沃水田、被迫窩居丘陵地,窮則變,往技術性農業發展,如製茶。
|
|
( 時事評論|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