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薪水六萬與三萬的反思
2008/10/19 14:31:47瀏覽872|回應0|推薦1

近日,王永慶先生驟逝,讓台灣各界人士同聲惋惜、不勝唏噓,而一代巨人離世的同時,許多人卻難能省思為何「江山無法代有人才出」的豪氣豪景可能會不復存在?據今日報載,勞委會預期,由於全球不景氣之故,年底前各行業可能會面臨另一波裁員,失業人口中有高達三成是大學以上的畢業生。 而許多大學生寧願去做月領 17,000 元的內勤工作,也不願做一個月 30,000 元、要輪三班制的三 K (註:日文轉來的即指辛苦 くろう 、危險 きけん 、骯髒 きたない )作業員工作。 姑且不論這幾年來,因高等教育過度擴張所造成高學歷、高失業率的現象云云,但適逢朋友轉寄了這篇流傳在網路的文章(貼文如后),我想,當中有許多觀點,仍是值得深究的。在此聲明,我並無刻意批評一種價值與信仰的存在,只是單純地認為這的確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教育,表淺的東西也應當加以深化,因而在此為文!

事實上, 全文作者只簡單地表達了一種算計式的思考 -- 不想那麼辛苦地攢錢,也不想過那種汲汲營營的日子, 但充斥金錢和本益比觀點的文章 ... 說是不想為金錢所奴役 ... 其實思維還是繞在金錢上頭的! 如果真的不想當金錢的奴隸,那麼就不應當去計算付出勞力心力後的所剩無幾 .... 而是要回到原初,問問自己未來 -- 能做什麼?想做什麼?希望變成什麼樣的人? 追求什麼樣的人生?想要過得愜意?還是想叱吒風雲?

我經常舉例 80 / 20 法則,告訴我的學生,不管你要當那種人,千萬不要做在人生過了 1/3 強了之後,再回首來時路、遺憾憑弔時光荏苒的那種傻事,所以我向來鼓勵他們:如果開貨車、做黑手始終是畢生的職志;裝潢工人、砂石場作業員是窮究一生的事業;只要是真心誠意地去符合自己心意,充份實踐自己的理想與期望的人生,並不為所苦、抱定永不後悔的信念,那便是追求人生的真義,並能不為金錢與物質所囿而獲得自由。

簡言之,立定志向,應該要比用形於外的事物來衡量或決定一切重要得許多,或說是層次上的差異也可。形於外的,就好比逐水草而居,因之於水草的多寡決定所有遷徙的行動:水草多人多,所以換到水草少但人也相對少的地方(因為很少找得到水草多人少或水草少人卻很多的地方)....然而,真正的價值信仰,應該是:從不會為外在的變遷而有所更迭的。我認為只要機會在那裡,成功就在那裡!

就回溯當年,王永慶先生從一家米店經營起,所堅持的信念,就是要從貧困爬起,涵蘊一股內心的力量成就了台塑王國,其價值信仰之天差地遠,也因而成就了不同的風範與氣度!

----------------------------------------------------------------------

新竹 VS 新屋

上個月我搬回新屋當司機了,月薪三萬。
一個電機碩士放下新竹科學園區月薪六萬去幫人家開車?!
哈∼我的同學都在笑我∼

在新竹,我買一間二手透天厝要 800 萬,貸 600 萬 +200 萬自備,
在新屋,我買一間全新透天厝只要 350 萬,貸 1 50 萬 +200 萬自備。

在新竹,我負債 600 萬,每個月要繳房貸 3 萬 7 ,
在新屋,我負債 1 50 萬,每個月要繳房貸 9 仟 3 。

在新竹,上班為了怕塞車, 6:30 起床,下雨天運氣不好,
在塞車的車陣中塞 1 個小時,心裡也幹譙了一個小時,
在新屋,我 8:00 起床,開車十分鐘到公司。

在新竹每天 7:00 出門, 22:00 回到家,每天在外 1 5 個小時,
為了那 600 萬負債,所以我用青春去拚那六萬的薪水,
在新屋每天 8:15 出門, 1 7:15 到家,我可以在家吃飯,
晚上做我想做的事,因為我負債只有 1 50 萬。

同學問我薪水會不會不夠用?
在新竹,繳完房貸,我剩下 2 萬 5 ,
在新屋,繳完房貸,我剩下 2 萬,只差五仟嘍。

新竹的新貴因園區而發達,新竹房地產因新貴而發達,
新貴的錢最後吐給房地產,自己卻要拚死拚活去工作。

這樣的生活,真不知是錢的主人,還是被錢所奴役?房貸 20 年,人生有幾個 20 年,一生中若有 1 0 年在新竹園區工作生活,呵∼真的!!不如歸去!!!!

這篇文章看來好笑但卻很實際,記得早年一些像警察、老師 ... 等等的公務人員,
很多人都希望能夠調派到大都市裡,不過現在情況不太一樣了,不少人現在反而希望能夠調派到小鄉鎮(當然不是偏遠地區啦),因為生活機能不會差很多,但消費、生活步調卻是差個十萬八千里,重點是:
公務人員到哪薪水都一樣啊,何必留在業務量大的大都市裡咧?

就算不是公務人員,到了小鄉鎮薪水比不上在大都市的水準,但由於相對的消費也降低,所以能存下來活用的錢不見得會比在大都市裡少,也就是:

「賺多少不是重點,能留下多少才是關鍵!」

只是我們似乎常常不能跳脫薪水條上數字的迷思,做了看起來不錯,但其實本益比不怎麼理想的事情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i0626&aid=2310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