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生存的艱難
2016/01/22 21:37:52瀏覽323|回應0|推薦28

   時序進入寒假,一連看了電影《神鬼獵人》和《大賣空》,利用兩部片的空檔去誠品書店,看完陳思宏最新小說集《去過敏的三種方法》,兩片一書都精采,讓我始終精神奕奕,心緒流轉。

   《神鬼獵人》是部一定要在大螢幕觀看的影片,一望無垠的冰河雪景,配合情緒十足的音樂,大量從林間仰角的鏡頭,彷彿「天何言哉」的低語,這是電影的潛台詞。與灰熊搏鬥、生吃牛肝活魚以及躲進馬屍禦寒的情節,張力十足,已在媒體上被大肆宣傳與討論,但讓我落淚的,竟是李奧納多眼見兒子被殺卻無能為力的眼神,夾雜著悲痛與心碎,一片大地白茫茫,這世界卻是黑暗沉落,沒有盡頭。 影片彰顯的始終是生存與抗爭:在嚴酷的環境中求生,對抗自然冷寒與異族殺戮;從人性的私慾找活路,自失親的絕望裡迸發意志。李奧納多以此片入圍奧斯卡影帝,著實比《華爾街之狼》艱難太多,姑且不論體能的試煉、野地的考驗,光是以眼代口的佈懼與傷痛,詮釋得精準動人,便能讓人感同身受,不寒而慄。白、灰、藍是此片的三原色,構築陰鬱的存在氛圍;火焰、星光與夕陽是劇情行進的鼓點,震動出或激憤或堅持的生命輝芒,朝未知的遠方拋擲而去;動物、原住民與白人各有生存哲學,是本能是適應是征服,大自然自有回應。

   電影入圍十二項奧斯卡金像獎,涵蓋編、導、演與各類技術獎項,除了剪輯流暢,讓兩個半小時的片長絕無冷場外,攝影和配樂是非常突出的不演之演,口氣分明,而恍若飄浮的原住民語穿插其中,總在最無助暗沉時喃喃響起,詩意微微。片中有對生態平衡的思考、對族群融合的尊重,亦有對地景之美的凝視,與人性貪婪的反省,針砭了人類與白人中心主義。關於族群對立與相互殘殺的場景,特別使人心痛,那種趕盡殺絕的行徑到底源於怎樣的仇怨?令人傷悲,所幸人性終有別於禽獸,仍有微光迎照,溫情相挺,不管是留下食物給劫後餘生的原住民老婦,或是解救部落少女免於被白人軍官凌辱,異族之間猶有同情同理的不忍與關心。雖然好些鏡頭讓我必須閉起眼睛,不忍卒睹,但整體而言,此片不僅以生存鬥爭的原始血腥,挑戰感官的刺激,以絕美荒涼的自然遠景,凸顯人類渺小的謙卑,更兼顧了影像美學與生命哲思,提出一個人「為什麼活」與「如何活」的大哉問,是一部值得推薦的好片。

   至於《大賣空》談的是金融投資,並非我所熟悉的領域,但編導的厲害之處就在這裡,善用名人介紹的幽默插敘,以淺顯易懂的生活類比,帶領觀眾理解各式專有名詞,而且就算一知半解也無妨:萊恩•葛斯林自由出入劇情的旁白,配合蝙蝠俠克里斯汀•貝爾的不羈演出,與《暗黑冠軍路》史提夫•卡爾憤世嫉俗的淋漓詮釋,讓這部多角群戲擁有可輕可重、鬆緊得宜的展演。我並沒有忘記同樣參與演出的布萊德•彼特,劇中支持環保、人道關懷的主張,與現實中的他不謀而合,同時凸顯建立在他人痛苦上的利潤之惡,充滿教化的矛盾與掙扎,耐人尋味,卻也顯得不那麼可親。

   相較於克里斯汀•貝爾飾演的數字天才,能從數據推斷出投資的遠景,反倒是史提夫•卡爾總是對不公不義的過敏,置身於利之所趨的經濟市場,那種不合時宜的激憤控訴顯得特別可愛。值得警醒的,則是改編於真人真事的此片,回顧發生在2007年到2008年間環球金融危機和泡沫經濟的過往,揭示了大銀行、媒體和政府管制機構所不願意面對的真相,然而世人並未以史為鑑,片尾對人們依然故我的嘲諷,着實令人不安。另在網路上看見有人提及,若將克里斯汀•貝爾與李奧納多對調,分別飾演《神鬼獵人》與《大賣空》的角色,則會如何?我以為兩人都有能力勝任對方的角色。《神鬼獵人》的身心考驗自然艱難許多,但以之前《燃燒鬥魂》中的減重表現,我覺得克里斯汀•貝爾有足夠的意志承擔這樣的演出;而李奧納多在《華爾街之狼》與《神鬼玩家》中,已證明自己足以扮演大膽狂放、驚世駭俗的奇才,《大賣空》裡的麥可•貝瑞醫生之於他,並不是太困難的角色。這樣說來,似乎今年的奧斯卡影帝若落入李奧納多之手,應該也不令人意外了。

   從野地求生到城市經濟,中間的空檔我隨陳思宏來到台灣彰化永靖,凝視鄉鎮裡的迷信、死亡與夢境,而性別、情慾的惘惘追尋,讓《去過敏的三種方法》的六篇小說,大量出現鬼魅的飄遊隱喻,那是不得落地安身的無奈與無力。之前曾帶學生聽過陳思宏的演講,肢體豐富,真誠熱情,從柏林的叛逆文化回首彰化的小鎮生活,書寫成長中的幢幢魅影,無非是作者的救贖與面對。但讓我感動的,是看到他在臉書上分享自己這陣子返台後,努力到各地演講,包含根本不太可能有人買書的國高中學校。只為了看見幾雙發亮的眼神,讓他們明白自己是值得被愛被喜歡的,所以他可以一早起床趕到學校,在學生還未清醒的八點多,用他的大嗓,跟同學們說:「不要用外表評斷別人好不好。喜歡自己好不好。包容別人跟我們的差異好不好。自信好不好。」那是一個從小知道自己與眾不同,卻不知該如何是好的孩子,在長大之後想告訴那些和自己一樣的人的心意。

   此書角色多徘徊在主流體制之外,性別認同、考試學習與親子拉扯是重要課題,他者的對待與欺凌形成揮之不去的陰影,閱讀過程並不愉悅卻難以離去。心理狀態與事件細節的描摹極其立體,畫面歷歷,隱約聽見頹敗崩壞的咒語,喃喃於耳,難以辨析。出現比例頗高的都是些壞掉的人,或是家庭殘缺,或是身心有疾,或是性別霸凌與校園體罰,但作者的筆觸並不沉重,間或戲謔或嘲諷,讓讀者在觀看這些於心不忍的苦痛時,擁有某種不致椎心撕裂的距離。於是,我們懂而不哭,就像書中主角般,努力在傷口開出血花,找到堅強與美麗的可能。我想到喜歡穿花襯衫的陳思宏,以及他臉上燦爛而明朗的笑容,即便這世界不總是直的,歪曲的道路也能通向自己的桃花源,只要緣心行,前方若有光……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dea0917&aid=444472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