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無賴的真情
2015/02/22 22:23:39瀏覽194|回應0|推薦14

    像我這樣認真生活的處女座子民,居然看了不少太宰治的作品,從《人間失格》、《維榮之妻》、《御伽草紙》、《離人》、《小丑之花》到今日剛讀完的《津輕》,多半是標準的頹廢無賴派風格,誠實面對自己的無能為力,說些諸如﹕「我向來對別人說的話深信不疑,如果被騙,那是騙人者的錯。」、「從我腐朽的雙唇,說出明日的黎明,是不可饒恕的事」之類的話,他以為再怎麼粗劣的作家,也想讓自己小說的主角悄悄接近神,他比他的創作更像是在人格背後閃耀詩意的病態式、空想式人物。但這本算是早期完成的《津輕》,卻是太宰治在走向崩壞前罕見的風和日麗。

    全書結合了紀實、寫景與抒情,描述多年後返回家鄉津輕的觀想所感。除了札實的地理風土資料外,亦穿插不少傳說軼聞與人情記憶,誠如吳明益老師的導讀所言,太宰治於此書的寫景與抒情,著實令人見識到他的文學才華與功力,像是「或許輕津人表達熱情的時候,得先兑上清水稀釋以後再端出來,否則太過濃稠,外地人只怕無福消受」,寫出當地人的樸拙真性;又或是「(岩木山)整座山青翠欲滴,比真正的富士山更為柔美,彷彿一枚倒放的銀杏葉,將十二層禮服的衣襬柔柔的披展開來,左右對稱,嫻靜地映著藍天。」畫面生動,詩意款款。

    在這趟返鄉之旅中,我瞥見無賴心中對故鄉人事的溫柔,雖然晚年的他會說出「即便是一個女人,我都無法在不加注解的情況下去愛她」、「縊死,酷似健康的養生之道。是經過縝密計算得失之後的結果。」這種令人啼笑皆非的話語,但對於家鄉的友人,他是如此真情流露﹕「這位心軟的好友(N)一個人在碾米廠一角笨拙地編織草蓆的孤獨身影,彷彿歷歷在目。我很珍惜這位朋友。」性情中人的形象躍然紙上,甚至坦言自己的壞毛病,就是每當做些符合常識的正確行為時,總是覺得難為情。這是尚未成為無賴之前的可愛吧!所以當他仔細閱讀原本不以為然的作品,卻發現其實寫得還不錯時,油然而生「能夠讀到好文章,讓我釋然了。這要比在雞蛋裡挑骨頭後再高唱凱歌,來得更叫人神清氣爽。這不是謊言。我真心喜歡讀好文章。」之感,對文不對人的氣度與襟懷,值得欣賞。

    此書不太能感受到太宰治那種抒情性的憂愁,取而代之的是明朗溫和的平靜。他對世俗的意見依舊,如「所謂的現實,應是要使人感受它的存在,而不是強迫人家相信它
」,但更多的是對於風景與人情的詮釋﹕「所謂的風景,會在悠久的歲月中得到許多人的觀賞和讚譽,亦即在人的凝視中變得溫柔、被人馴服後變得婉順。即使是高達一百公尺的華嚴瀑布,也宛如成了一頭籠中猛獸,可以從中隱約嗅到人味。」將人與自然的關係綰合得如此貼切親暱;又如寫他尋找幼時照顧自己的女佣阿竹,待終於在校園重逢後,他說﹕「我伸直了雙腿,愣愣地看著運動會,心中沒有任何牽掛。也就是那種無論發生甚麼事情都無所謂、完全無憂無愁的心情。所謂的心靈平靜,大概就是指這種狀態吧。」長期處於敏感不安的太宰治,認為這是他難得體會到的內在寧靜,「我的生母於前些年過世了,她是一位高雅端莊的好母親,但她不曾帶給我這種難以言喻的安心。」沒有煽情的擁抱與淚水,無須娓娓互訴的思念與懷想,比母子更母子的感受令人震動,情深義重。

    造訪輕津後回返的太宰治,人生漸趨頹敗,明朗不再。他的一生或都活在告別中﹕告別希望、告別未來、告別愛情,但即便一無所有,他仍是崇奉真理和崇奉愛情的乞丐。因為這種崩壞中的永恆信仰,讓我願意一再閱讀和自己生命質地不合的他的作品,那努力在悲哀中撒嬌的自嘲,使人依依,不忍離去……。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dea0917&aid=21056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