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虛擬英雄
2014/12/07 20:19:39瀏覽175|回應0|推薦17

   繼《搶救雷恩大兵》、《來自硫磺島的信》後,《怒火特攻隊》是另一部讓我目不轉睛的戰爭電影。全片以二戰的美軍坦克部隊為焦點,除了罕見的坦克戰略令人大開眼界外,布萊德•彼特飾演的隊長強悍立體,又不失人性的柔軟脆弱,帶領菜鳥認識戰場的殺戮殘酷,卻難掩心中面對死傷猙獰的恐懼。因不敵德軍新式坦克,最後只剩五人小組浴血奮戰。明知會死,為何還留守? 「因為坦克就是我的家! 」世上終有比活著更重要的事,那是回不了家的戰士選擇與戰場上的家共存亡,既悲壯又悲哀。

   另一個弔詭是關於英雄的形塑﹕ 當所有人都戰死在坦克裡,唯一坦承害怕而躲起來的新兵,因為敵方兵士的一念之仁得以存活,然後成為唯一生還、被譽為英雄的戰士。一將功成萬骨枯,戰爭到底有何值得表揚之處? 沒有人是贏家,或是身體殘缺、失去生命,或是出賣良知、輸了尊嚴,更甚者以野心、正義之名,行奪權、虛榮之實。所謂英雄,無非是踩濺血泊、逃過子彈、僥倖生存下來的人而已。生死無常,在暫時休戰的空檔,士兵們無不是及時行樂,或酒或性,「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對最近正在上墨子〈非攻〉的我來說,實是感觸良多。

   此片陽剛味極重,沒有女主角,眾人穿梭在槍林彈雨間,戰場見真情,同袍相互支援與信任,兄弟道義令人動容。另外,我想特別推薦片中飾演綽號「聖經」的西亞•李畢福,信仰虔誠的他言必曰上帝與經文,然而,天地不仁,面對生死危亡、身不由己的無情戰場,宗教何用? 擔任坦克砲手的他,發射精準,對德軍毫不留情,但或是心存神愛世人的悲憫,讓他臉上始終掛著一抹難以言喻的落寞,是節制的憂鬱,亦是自然流露的優雅,令人難以忘記他對屍體喃喃禱告的神情。曾在《性愛成癮的女人》中擔綱演出的他,演技不凡,眼神有戲,是一名舉手投足間極具辨識度的演員。

   戰火熊熊,是不是只有在自己不在場的彼處,才感覺得到內心的風雪? 冰冷卻清醒。戰爭電影以黑暗美學展現人性辯證,逼視無從逃遁的存在處境,前進或撤退,戰或降,生或死,抑是生不如死、雖死猶生? 在在皆是艱難無比的大哉問。生命可以虛幻如泡沫,瞬間消亡,肉身飛散,如露亦如電,唯一得以見證的是暴力的無所不在,如影隨形,對人對己,在身上也在心底,那是不癒的創傷、靈魂的烙印……。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edea0917&aid=19530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