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12/06 06:09:59瀏覽861|回應11|推薦10 | |
最近談美國「財政懸崖」的議題很多,但是有意無意之間,媒體或專欄都刻意避免談「財政懸崖」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我相信絕大多數人也根本弄不清楚,但也沒證據。最近總算看到一份民調,果然多數人都被誤導了,民調的問題是: 假如美國「跳下」財政懸崖,你認為對美國的國債赤字會有什麼影響? Were the United States to "go over the fiscal cliff," what do you expect would happen to the National Deficit? 依據美國的國會預算辦公室(CBO)和多數經濟學家,正確答案是:國債會減少。 但是有47.4%的民眾答:增加,12.6%答:減少,11.9%答:不變,28.1%答:不知道,(見附圖) 看到懸崖,人們很自然的反應是危險,避開和不要接近。聯準會主席柏南奇在今年(2012)二月國會作證時,很巧妙的首先使用這個字眼,來形容在失業率高,經濟低迷時,減低政府赤字的危險,但實際上的衝擊是逐漸感受,而不是立即跌落,不如說是撙節斜坡。 前財政部長劉憶如專欄理提及此事時,有段文字 (…才不會避開了目前的財政懸崖,卻掉入日後政府舉債度日的黑洞…),我相信她一定知道(掉下財政懸崖)是減少國債,但文章給人的印象,好似不避開目前的財政懸崖,就要立即掉入黑洞似的。新聞媒體提及此事也都往應該避開「財政懸崖」方向走,卻不提財政懸崖其實就是撙節政策,整天嚷嚷要撙節的共和黨及媒體,為什麼又要害怕能減少國債的「財政懸崖」了呢? 美國財政赤字從雷根執政起就一路上飆,直到克林頓總統才稍稍抑制,今日所謂的財政懸崖,其實主要是小布希當總統時,阿富汗/伊拉克軍費支出和十年減稅計畫,不幸又遇上金融海嘯,減稅法案面臨夕陽條款的結果,民主/共和兩黨協議由國會延期,才拖到今年年底。我們知道:經濟不好,人民失業率高,生產工具閒置,政府當然應該擴大赤字消費。但是歐元區高舉「撙節政策」大旗,又所為何來?這不是明擺著政客,媒體,財團聯合玩弄人民?可歎的是,還是有多數無知民眾隨之起舞。一般人常以辛巴威通貨膨脹,肇因政府赤字印鈔,鮮少人真正去了解辛巴威通膨原因,就像多數人以為掉下財政懸崖國債會增加。 明眼人看的出來,政府赤字不是重點,民主/共和兩黨找藉口刪減社會福利才是真正目標。台灣最近也在談「撙節政策」,如果人們懂得算賬,跟著錢走(Follow The Money)看政策,就會真正了解:政府每推出新一輪的措施時,誰是贏家?誰是輸家?執政者在替誰背書,就一切了然了。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