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1. 新點子 (中)
2015/06/09 11:19:43瀏覽172|回應0|推薦4

         我天生喜愛創作,腦子轉個不停,也被任何富創意的東西吸引,有孩子之後,更愛跟兒女們分享任何超越「正常盒子」之外的天空。

         坦白說當他們年紀還小時,身為一個有創意想像力的媽真佔了不少優勢,總是能把孩子的東方眼撐大,又能賺到一點崇拜的過路費,餵飽一頓全職媽媽心裡頭飢餓很久的虛榮。

         但,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狀況改變了。

         在我很興奮的告訴孩子某某人好有創意的做了這個那個時,東方眼繼續盯著螢幕不動,我聽到的是直成一條線的聲音:

         「噢!那個idea我在網上已經看過很多人用了!」

         「可是媽媽,那是copy某某某的,你不知道嗎?某某某很紅耶!」

      她們抬起頭看我,眼睛裡不但沒有崇拜,還有憐憫。重挫我心!!我的時髦創意竟然變成了孩子眼中的復古行動?!怎麼會這樣?又怎麼可以這樣?

         沒辦法,當網路提供了發表的捷徑之後,各式各樣的創意傑作終於找到自由舞台,不需等候伯樂,就可以自薦上場。於是每天一上網,新點子們就站在舞台上搔首弄姿,輪流勾引著網民的眼目。

         年輕人,就是有到處捧場的熱情!

         當然,虛擬世界有一自動脫皮換膚的身體,那些更新速度不夠快的版面,就像女人失敗的雷射換膚,新嫩的皮下舊斑累累,老給人臉沒洗乾淨的感受。年輕網民們的眼睛總是被那些創新的鮮嫩臉蛋吸走,自己欣賞不夠,還要狂傳出去,與人共樂。

         以前我們講的是「跟得上時代我們講的是﷽﷽﷽﷽﷽﷽﷽﷽出去,以前我們講的是「跟得上時代」,」,現在,年輕人講的是「跟得上病毒蔓延」(英文的爆紅是go viral, 就是暢銷到像病毒急速蔓延一般),就算自己沒創意,也要跟得上流行的創意。

 

         於是網路新世代對諸多創意的見識,遠比不上網的舊世代要寬廣太多。創意在那裡真的是一種速度,想得出來,做得出來,還要發表得快。

         行走在年輕人和中年人的網路群體中,我在中年人群體聽到的,正瘋狂談論的創意視頻,往往把頭向另邊一偏,就成了去年,甚至幾年前年輕人早就瘋過,遺棄路旁的昨日黃花。

         是網路資訊把兒女們帶到創意最前線,穿新戴新談新的結果,讓越來越多父母覺得網路世代的兒女非常有創意。

         是嗎?

         上網真得會比較有創意嗎?我到處問,結論大概有三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耳濡目染。既然長期浸泡在藝術中的人會較有藝術氣息,那麼長期浸泡在創意裡的網路原住民,當然會比較有創意。

         看了那些教人水果應該怎樣創意削的視頻,發現原來自己從前慣性的切西瓜,奇異果,鳳梨的方式很矬,學會新招後,食髓知味,再回到廚房裡,拿起蔬菜鮮肉時,會多想一下,也許還有另外一種更棒更有效率的切法。嗯!讓我試試。

         創意是個自己頑皮還喜歡呼朋引伴一起頑皮的小孩,我不得不承認,每次在網路上看到人家的點子,裡面有一種渴望被呼喚了,忍不住,我也想要動動腦筋。

         第二種看法與以上所述恰恰相反。

         他們認為網路已經提供了太多創意,需要什麼網上找就有現成的可以用,因此大家會越來越沒有創意,只懂得搜尋,然後仿造。

         他們相信人是在貧窮中思考,在缺乏中創作,在不滿足中走出自己原有的框框。而網路給了我們太多選擇和方便,面對滿漢全席,人只想要大快朵頤,並不會想躲到廚房裡再燒一道好菜。

 

         第三種說法有點繞路。他們說:網路方便了創作,也鼓勵了創作。五花八門的創意作品讓天天浸泡其中的年輕人被撩動,漫天新點子告訴他們創意不是少數人的專利,而是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的能力。於是他們學會收集創意,再咀嚼創意,然後,重新解構包裝收納,由自己重新出發,生出新點子。

         反正早有人說過,除了上帝創造天地萬物,這世間再沒有原創,只是充滿了再創造。

         是網路豐富的資源和刺激讓再創造的渴望普遍開花於年輕人心中,是網路的新鮮氛圍為年輕人火花般的好奇心提供氧氣助燃。

         不可否認,也是網路的自由空間鼓勵了年輕人去超越現有,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新想法,新形式,新價值。

         如果網路資源不是提供了更多的答案,而是挖出了更多的問題,那麼,天天被問題刺激的網路原住民也許真的會空前地,想要煽動創意的翅膀,飛!!

        

      創意是一種出走的能力,她讓我們從一個被生活環境,文化傳統,和學校制度,以及懼怕懷疑層層框住的小我出走,嘗試,去與那個似乎陌生,卻早就被上帝埋在生命底的,一個更豐富的自己相遇。

      現代教養學標榜要激發孩子的創意,華人父母特別羨慕西方教育出來的孩子勇於嘗試創新,幾乎從七零後父母開始,無論是教養方式或是選擇玩具,學校,課外活動,只要有「培養創意」這個大標題,就會抓住這些爸爸媽媽的注意力。

         可惜舊包袱放不下,年輕父母一邊希望孩子的創作本能被激發,一邊又用各種課程和步驟把孩子團團圍住。他們害怕畫紙太慘白,擔心孩子對著空處發呆,於是拼命在上面放了許多「指引」,提供「暗示」。

         現實世界裡的我們,真的太習慣是非選擇題,對孩子,我們老害怕著抽不出一張空白的紙,給他們一個沒有飛機的天空。

         於是,當虛擬世界出現時,年輕人在那裏找到了可以逃脫現實判官銳利雙眼的可能,在那裏,他們可以左攬右抱著別人的創意,嘗試把生活當成一種創作。

         也許網路並沒有給人增添創作的能力,而是給了人勇氣,又給了人機會。網路還帶我們到雙腳去不到的地球彼端,又領我們進入肉身參與不到的歷史情境,因為網路,許多的驚訝,感動,憤怒,不解都流進入了生命裡,平凡瑣碎的生活中,可以累積許多不平凡的思維和情感素材,丟入自己的鍋裡烹煮。年輕的生命有火啊!彼此交換著想法,意見,想像,就燒著燒著,就滾了,熟了,做出一道道特別的菜餚。靈感﷽﷽﷽﷽﷽﷽﷽﷽﷽﷽﷽﷽﷽﷽﷽﷽﷽﷽﷽﷽常是:「噢!那很像

         這算創意嗎?我其實想說:這是一種集體創作呢?!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madameteacher7&aid=24213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