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4/22 06:09:06瀏覽246|回應0|推薦2 | |
常在餐廳看到還坐在高椅上孩童面前擺了食物,書本,玩具,外加一個平板,然後旁邊的媽媽或婆婆端著一碗吃的,趁那孩子忙時,一湯匙一湯匙地把碗裡的東西餵進他口中,並且得趕快閃人,免得擋了孩子視野。 也聽過小女孩生日前對著不同的生日宴會方式煩惱到哭了起來,因為無法決定到底該去麥當勞,請小丑來家裡,還是去保齡球館? 千禧世代的生活裡,充滿了越來越多選擇和機會,多到讓人來不及回應,多到讓人成天在選擇中跳來跳去,拾不起,也放不下。 我不知道這是幸福還是咒詛? 但我知道,現在能寫的文章越來越短,能講的課越來越短,能看的電影愈越來越微,能抓的注意力越來越少。 一天二十四小時,自古至今從來沒有改變過,我們能用的時間卻越來越少:不夠時間睡覺,不夠時間坐下來好好吃一頓飯,不夠時間看書,不夠時間工作,不夠時間整理住處,連好好談一場戀愛,好好陪著兒女成長,跟好友談心,關注年長的父母都---沒有時間! 生活,什麼時候被分裂成這麼多小塊?彼此搶著消耗生命? 也許我們不是太忙,而是太分心。 * 長久以來,我都不覺得一心多用有什麼錯?! 一邊做飯,一邊陪孩子做功課,一邊整理帳單,一邊放精彩演講的CD,洗衣機裡當然還有衣服在洗,隨時準備去烘乾,折疊,有時還要順便想想這禮拜時間表該怎麼調整,來尋求幫助的姊妹該怎麼陪伴。 我以為多工(multi-tasking)是一種能力,天生也好,被環境逼的也好,反正這是現代女人生存的能力,叫我曾經在洗廚房的時候,發現自己右手拿著刷子刷爐台時,看不得左手背在後面閒著浪費,而讓左手也拿起抹布跟著右手幹活;刷牙時站在那裡,又想其他肢體閒著,於是邊刷牙還要邊做些蹲馬步或彎腰的伸展操,不然,做做人家說可以增進視力的眼球運動也好。 反正想要認真努力過日子,全心全意,不就等同於讓感官,四肢,加上大腦同時運作到極致嗎?我如此問。 所以,當電腦發展到可以同時打開許多窗口,當網路容許我同時搜尋資料,閱讀電子書,聽音樂,看視頻,並且跟人社交溝通時,魚找到海洋了!鳥找到天空了!我立刻潛入其中,展現自己靈活的多工能力,毫不客氣。 幾乎不用跟人學,也不需從網路新移民的牆爬入網路原住民的大本營,我的書桌上已經是筆電,平板,和智能手機同時開動的狀態。 我真的不知道科技再發達,網路再方便,自己還是只有一顆心。一心多用,其實就是分心;可能,我也不夠警覺:常浮在生活的水面手腳並用地拍打水花久了之後,漸漸,會不習慣筆直潛入水深處時必須要有的專注和緩慢。 「科技焦慮」(Technostress)是二十一世紀才有的名詞,講的是過常處於高科技工作環境引起的焦慮,根本於網路的多工性。人們上網時都會同時開好幾個網頁,一邊可能還開著文件處理,或是開著音樂在聽音樂,順便開一下記帳軟體記帳。電腦和網路的多工性質,讓我們腦袋習慣多工,表面上好像是越來越能幹,腦子越來好,但專家們卻陸續對網路帶來的多工狀態皺起眉頭。 史丹佛大學溝通學教授 Clifford Nass 是其中一位。 他長期進行對一心多用的人和只能一樣一樣來的人做分群調查,發現兩者的差異非常顯著。研究報告顯示,長期一心多用的人無法清楚地篩選不相干的資訊、對工作的記性不好、精神不集中。這些一心多用者經常同時啟動大腦的很多部分,看起來整個大腦被刺激的地方很多,但事實上,每個部位的刺激都很淺,無法專心處理手上任務的結果,是同時完成四項工作,但每一項只拿到六七十分的力氣所帶出的果效。當然,有些事情也許無所謂,比方一邊教孩子做功課,一邊摺衣服時,衣服沒有摺得很整齊也許沒關係,但是孩子的功課沒教清楚,可能影響就很大。 即使對習慣多工的人來說,多工,仍然比專心做一件事帶來更大的精神壓力,只是習慣多工讓人把壓力的存在當成常態。長期曝露在此狀況下,產生的影響不僅限於工作品質,也長久地改變了我們的大腦神經佈局,讓我們在進行其他活動時,想要專注卻無法專注! 以前多工也許是個人特質,個人選擇或環境造成,如今虛擬世界卻天天訓練著我們的下一代,讓他們的大腦神經重新組合成網民基本配備,網路活動不再是只是改變兒女的生活方式,也在捏塑著他們的「用心」程度。 上網只做一件事?!那你一定是網路觀光客!年輕人邊說,邊在幾個窗口,視頻,手機,功課中像兔子一樣跳來跳去。
那個用一顆蘋果誘惑網路時代孩子變成兔兔的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說: 「我的箴言是:專注,簡樸。簡單比複雜困難。想讓自己的思想變得簡單你必須要很努力。但至終這很值得,因為當你可以這麼做的時候,你就可以移山。」 他沒有去移山,倒是把咱們兒女的大腦神經移動了不少。 他修成簡單的人了,衣服總穿類似的那一款,簡樸專注的結果終於留下傳奇,就是提供我們兒女許多變得更複雜,天天走馬看花的機會。(待續)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