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1/29 03:33:39瀏覽18|回應2|推薦0 | |
員外和夫人的成長求學經驗,恰恰是兩個極端。 他在台北長大,小學前兩三年念公立學校,愛玩,被母親轉進私立小學開始,就成了好學生,第一志願高中,好的公立大學,畢業後順利地申請到美國前十名的商學院。 夫人單單幼稚園就分別在北中南三個城市念,小學和國中時,姊姊和弟弟都經由特殊管到進入公立學校所謂子弟班,只有她接受自然分發,班上同學好好壞壞差別很大。國中畢業被送到南美當小留學生,三個十幾歲的孩子自己住在一棟大廈裡生活。 在哪裡,她念的是當地公立女子高中,教育尺度非常開放,裡面學生的程度也參差不齊,健康教育課時,學生主動和老師討論的話題,開放到令我們這種保守的東方人不知道應該怎麼辦。高中畢業後,她一個人來美國念大學,不懂英文,自己找語言學校,自己安排考托福,自己找住的,學開車,弄吃的,自己申請大學,進了大學後,還以為全美國只有兩種大學,一種叫做UC,一種叫做Cal State,而且兩種學校只有名字不同,沒什麼好壞之分。 員外和夫人,一個是乖乖牌順利接受安排長大,一個則在叢林裡闢荒開路找出成長的路。所以當他們有了孩子,討論孩子教育方式時,可想而知意見和看法會非常不同。 員外非常強調好的環境和學校教育帶來的正常健康的成長經驗。而夫人,就很強調逆境的衝擊和訓練培養出來的韌性和耐力。 可以想像,當夫人第一次聽到homeschooling這件個名詞的時候,根本無法接受,尤其她信上帝,可是信到現實骨子裡的,有了孩子,就希望孩子長大後能夠給神用,所以覺得不該在暖房裡培養溫室花朵,要成為神國精兵,當然從小要教育他們經得起風吹雨打才對!
員外考慮層面就不同!他喜歡家庭教育給孩子的保護和滋潤,但是擔心home school提供的學術教育上競爭力不夠,因為他是好學生,他常覺得大家要擠名校,一定有其道理。
老大四歲開始上學,為了替她找學校,夫人前後在三四個不同城市裡看了十幾所幼稚園。可惜第一個學校只上了半年,員外就決定買房搬家,所以夫人又開始到新家的城市看學校。 到今天,夫人都沒有後悔為了孩子的幼稚園教育付上那麼多代價,雖然當時夫人並不知道一個幼稚園老師真的可以影響一個孩子這麼深。 三個孩子,前後差了六七年,都從同一個幼稚園畢業,老大和老二,碰上了一個非常特殊的祖母級的,六十幾歲的老師,至今,他們兩人在進入青少年的年紀裡,仍然相信,當年從那位老師身上,已經學到了所有關於如何做一個基督徒和好學生的基本原則。
老大幼稚園即將畢業前,那位祖母級的老師找夫人談話,給了她一個學校的名字,希望她考慮不要送女兒去公立學校,讓她去那個基督教私立學校就讀。 華人在美國買房子第一個先看學區,當初員外夫人搬家,就為了這個城市學區一路好到高中。美國免費教育從幼稚園大班開始,原本已經多花了一年學費,越區去念私立幼稚園,到了小學,應該轉回住家附近出名的公立學校,可是那個老師如此一建議,又在員外夫人之間激起討論。 那個學校裡家可不近,早上塞車要半小時才能到達,跟附近三分鐘車程的小學相比,似乎太不實際。 更重要的是,夫人此時意外地懷孕了,預計老三出生的日子是開學後一個星期,也就是說,夫人將在大腹便便,隨時可能生產的時候,每天兩次開車半小時接送孩子上下學。 被現實磨過的夫人不怕辛苦,可是想到之後還要坐月子,嬰孩出生一個月後就要每天隨她如此奔波,忍不住希望能朝實際處做決定。 沒想到一向尊重夫人,體諒夫人,凡事好商量的員外,在此時,突然堅持起來。 原來,他想起小時候,因著媽媽在小學三年級時把自己從公立學校轉進私立學校,而把原來好玩不唸書的他轉入了好學生乖孩子的成長路,加上對幼稚園老師的信賴,他就堅持希望孩子能照她的建議進入那個私立學校就讀,並且承諾以後都由他來接送孩子。 上帝喜歡做妻子的順服丈夫,夫人深呼吸一下,就照做了。 之後,夫人一直接送孩子到進產房,月子做完,也如夫人當初預料的,帶著新生兒每天來回接送孩子,直到私塾開張,兩個女兒回家接受教育。 當然,不是員外故意不守承諾,只是現實和理想之間的差距,往往還是女人比較了解。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