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2/19 04:17:34瀏覽17|回應2|推薦0 | |
儘管與孩子們之間有許多的調適,大多時候,想到自己真得成了一位在家教育者,還是感到很興奮,這是夫人在把孩子帶回來之前,完全沒有想過會擁有的感受。 其實,直到作了決定那一刻,夫人還是有那種被推進去私塾的戰戰兢兢。雖然成長背景使夫人比一般女人敢冒險,勇於改變,而且很清楚是上帝要夫人走這一趟路,終究,這個決定是靈性和理性在前面拉,感性在後面追得辛苦。 隱隱約約,夫人就是覺得選了一條不容易的路走,應該是犧牲奉獻比享受要多。 可是很奇怪,一開始進入私塾生活,就好像腳踏進了另一個世界,或另一個星球。 沒錯,一切都很陌生,一切都要從頭學起,可是面對的每一個「改變」裡面,都像未開的花苞,含著新的希望和未來,讓人期待。 就像剛出國的時候,告別家鄉是依依不捨的,面對新語言和文化是要付代價的,可是,國外的一切也讓自己的生命拓寬許多,驚喜連連。 人生在世,遇到挑戰,真的只要不落入自憐就好辦了。 認識上帝的人相信一切有祂的帶領,祂的美意,辛苦的是在不明白神的旨意,徬徨猶豫的時候, 一旦清楚了,上路之後,即使遇到挑戰,也不會一直停留在鬱卒的景況裡,反而會專心想著怎樣突破,努力從困境中學習功課。 私塾教育和結婚一樣,婚前讀再多婚姻輔導的書,聽再多經驗談,還是像對不著頻率的電視畫面一樣,調半天,還是模糊。 一結婚,畫面就馬上清清楚楚。 夫人進來了,是劉姥姥進大觀園,又緊張又興奮,看什麼都新奇。 基本上,夫人個性好學,但對學科教育,因著兩個女兒自入學起,一帆風順,就秉著品格重於學科的理念,在忙碌的生活裡,專注,都在她們的行為品格上,學科教育,夫人很少探問。 記得有一次,另一個私塾媽媽問夫人,以前孩子念的私立小學用什麼出版社的課本,夫人才很慚愧的發現,大女兒上到四年級,二女兒三年級,她,從來沒翻過孩子課本,也沒陪過她們作過功課。 每天放學回來,孩子就先依照夫人的規定,先到房間作作業,作完了就是她們自由活動的時間,夫人通常不過問功課內容,只注意他們有無遵守作息?言行舉止是否合宜?思想觀念是否健康? 偶而一次看見女兒愁眉苦臉說考試沒考好,夫人總問:「告訴媽媽,是粗心還是不會?粗心的話,下次小心一點就好了,不會,就讓我教你,沒關係。」 「讀書最重要是負責任,認真,而不是拿高分!」夫人常這麼告訴孩子。 聽教會姊妹抱怨每天陪孩子作一兩小時功課越陪越生氣,夫人看兩個女兒自己作功課,每天十幾二十分鐘就結束了,一直當是神的恩典,樂得輕鬆,從來沒有費心想去查看。 等到私塾開張,突然發現自己一無所知,必須一切從零學起:幾年級數學在學什麼,英文在學什麼,總共該上幾門課,不同出版社教學的重點在那裡,那一年級該上世界歷史? 地理呢?健康教育呢? 學習教人謙卑,信心給人突破的機會。 有位作家說:信心的相反詞不是懷疑,而是確定。說得真好! 成人是喜歡確定的,年齡越大越輸不起,就越不敢打沒把握的仗,常常在確定裡行事,就不需要信心,沒有信心,就不可能有突破的生命。
單身時夫人在教會帶過青少年,讀過一些心理輔導和品格教育的書籍,有了孩子之後,更大量閱讀這一方面的書籍和資料,並且在教會帶領兒童小組,教兒童主日學。 可是對孩子的學科教育,夫人真的毫無把握,因著從未涉獵,只能憑信心伏地爬行。 還好勤能補拙,傻勁讓夫人不去評估要費多大力氣,只是天天努力。 於是信心,突破,有質有量的生命,就在平凡中慢慢熬煮出來,恩典的脂油呀!漸漸滴在私塾的路徑上!
網路幫了許多忙,讓夫人很快的找到幾個重要的教材出版社,一家一家閱讀研究。 「The Well-trained Mind」by Susan Wise Bauer 是本嚇人的厚書,但是耐心讀過,卻為夫人建立了一個相當完整的學科教育概念,裡面很詳細的介紹不同年級的學生在語文,數學,科學,歷史地理等幾個主要學科應該接受的教育內容,重要書單。 這是一本無法讀過就完全消化的書,但是每隔一陣子回去翻閱,都可以多吸收到一點新的養分。
也好,從前孩子上學,是送到大食堂去吃專業廚子燒出來的餐飲,他們經過專業訓練和經驗,調配出每一頓適合大眾的餐飲,供應所有人。 孩子回家後,私塾夫人就是孩子的個人營養師,她雖少了專業訓練和經驗,卻可以根據他們個人成長需要,找出他們個別缺乏的營養,想辦法烹調出來餵養他們。
私塾裡,上帝供應夫人,夫人餵養孩子,孩子,用他們的生命來見證上帝的榮美! 大自然有食物鏈。 小私塾,卻有恩典環環相釦。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