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管與教系列五(1)
2011/04/21 01:11:30瀏覽18|回應0|推薦0

除蟲1

                            

            美國房子多數有院子,雖然知道照顧花草的三大基本工是澆水施肥和除蟲,但,在夫人的華人朋友當中,會主動做對自家園子裡的蟲害做預防工作,或主動「抓蟲」的不多。

            通常,我們總是等著嚴重的後果來逼自己行動。

            孩子出現某些明顯的問題或行為偏差,幾乎所有父母都像看見一大群蝗蟲突然飛來侵略植物:震驚!意外!感到無辜!

            接下來,我們就會問:是那一件事?那一個朋友?那一個媒體?那一本書?哪一個經歷把我孩子變成這樣?

            隨著孩子年齡漸大,情緒問題像果樹上的蟲,咬得原本油綠的葉殘缺不齊,鮮紅的花開到一半就萎縮起來,英挺的枝子出現瘢痕,本應朝著陽光綻放笑顏的植物,突然成了病奄奄的,怎麼睡都疲倦的孩子。

            喜,怒,哀,樂。

            情緒是生命的動感,是自然且美好的生命跡象。但情緒,也是生命中最脆弱,容易被扭曲,利用,隱藏黑暗的部份。

            許多成長的問題,容易藏在情緒裡面,啃蝕孩子生活,使一個原本美好的生命漸漸變形。

            我們總是說青少年情緒問題是荷爾蒙在作怪,好像上帝在孩子生命裡放了一堆不能除掉的蟲害。其實,荷爾蒙使情緒翻騰,就像周遭人事物,會刺激出不同情緒產生一樣。

            給一個蟲不愛,或不能生存的環境,是除蟲大計的根本。

            不能避免各樣情緒排山倒海而來,我們卻可以學著好好管理情緒,叫生活,不會被情緒的浪潮衝擊得坑坑孔孔。

           

            也許, 先應該為父母對情緒的看法抓個蟲吧!

 

            常說要接納孩子,可是,甚麼叫做接納,是為人父母要不斷思考的問題。

            夫人自省,很多時候,她認為自己已經在接納孩子,但其實,她裡面真正的聲音是:「好,眼前這個錯誤我可以原諒你,但是,以後不准再犯!」

            或者,夫人也看見周遭有些父母,當他們說著要接納自己的孩子時,其實,只不過換個方式在告訴自己:「可以,孩子是我生的,這口氣我嚥了,但,我一定要想辦法改變他。」

            一個人天生的特質是與生俱來,無法改變,許多特質造成特性,而天生的特性,加上後天影響,就成為我們的個性。

            後天影響是我們可以改變的部份,通常談管教,大家都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一塊,尤其是小小孩的父母,會認為我的孩子還是一張白紙,趕快把握機會,給他們好的後天影響。

            青少年的父母就猛搖頭說:「來不及了,後天影響已經大到改不掉了!」

            夫人不能說這些想法錯誤,但她要說,有點可惜。

            因為夫人一直相信,特性既然是上帝我們的禮物,那麼,我們的專注應該更是在特性的運用和管理上。

            當一個人的特性能夠一直往正面方向發展的時候,他其實有更好的體質去和後天環境互動。

            把兩個孩子同樣放在一個公立學校,一個健康的孩子會去吸收那個環境,同伴裡的正面元素,而一個自卑的孩子,可能就會一直吸收負面元素。

            所以無論孩子大或小,管教的重點抓準,父母就會明白,還有機會,還有很多機會。

            其實,即使是對成人,不要以為我們就是這樣了,沒望了。你我裡面有許多美好的特質是在成長過程被扭曲,被淹沒的;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直成長,一起學習運用它們,管理它們。

            從不同的特性裡,會產生各種不同的情緒反應。

            通常人和人之間最直接碰觸,會產生立即效應的,其實是情緒,而不是個性。

            如果觀察兩個人互動,無論是大人還是小孩子,幼童還是青少年,不難發現:很多時候,如果兩人之間在情緒上的互動就卡住了,根本不會有機會進到思想或心靈的交流裡。

            孩子的情緒管理,開始於父母自己的反省。

 

接納孩子的情緒

 

      做了媽媽,夫人才發現,一個不懂接納自己情緒的成年人,很難真實的去接納孩子的情緒。

      甚麼叫做不懂接納自己的情緒?

      你是不是那種常常會對自己說:「我剛剛根本沒必要生那麼大的氣?」

      「我高興甚麼呀!?又不是自己中獎!?」

      「我就是一時心軟!其實他也沒那麼可憐!」

      「我剛剛一定是瘋了!急成那付得性!」

      如果你常質疑自己的情緒,後悔自己的情緒反應,你,是一個不懂的接納自己情緒的人。

      或者,把剛才那些話的主詞都改成「他」。

      你不講自己,但老覺得人家沒必要這麼喜,這麼怒,這麼哀,這麼樂。

            也許,在你的成長經驗裡,自己的情緒常常不被親密的人接納,所以情緒表達對你來說代表混亂,即使是正面情緒,你也覺得最好不存在。

            特別是父親。

            男人成長的過程裡,經常被要求理性,情緒,對男人來說是種軟弱的表徵,許多男人把情緒當成雜草,能拔除就拔除。

            對你,情緒真正的意義和價值是甚麼?

            面對孩子的情緒,夫人才終於「甘心情願」,好好去思考這個問題。

            一個打從心底覺得情緒反應是弱點的爸媽,「管理情緒」的意義,可能就是讓孩子學會冷靜,理性。

            一個認為情緒避免不了,但總是引發問題的爸媽,「管理情緒」的意義,可能就是讓孩子學著「壓抑情緒」,或者「減少情緒的殺傷力」。

            說管理情緒的第一步是「接納孩子的情緒」,也許理性上很快就通過了。但是,夫人希望大家一起趁這個機會做個比較深的,誠實的反省,看看自己裡面對情緒是否真的有接納度?

            或者,想想自己對配偶的情緒能不能夠接納,也很實際。

            情緒,是內在情感對外在刺激的反應。

            情緒有正面,也有負面。

            在孩子的世界裡,即使是正面情緒,也可以把爸媽惹毛。比方說一個小孩星期六清晨興奮過度,把全家人都從睡夢中叫醒,就會導致樂極生悲的後果。

            接納孩子的情緒,最基本的條件是:當孩子有喜怒哀樂的表現的時候,我們不去否定這樣的情緒存在的正確性。

            比方說,小寶回到家,發現他昨天留在冰箱沒吃的冰棒不見了,一聽媽媽說被妹妹吃了,就大發雷霆,立刻對妹妹大吼大叫,還摔書包。

            小寶的媽看到他這樣,立刻說:

            「一枝冰棒有甚麼好氣的?等一下再給你買一盒不就好了嘛?!」

            「你這孩子怎麼這麼小氣?前天你還不是吃了妹妹的蛋糕,她有發脾氣嗎?」

            這兩個反應,基本上都在否定孩子的情緒。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是:「我裡面有憤怒的感受,這是錯的。」

            其實,小寶媽媽真正反對的,應該不是孩子生氣這一件事,而是他因著生氣而產生的粗暴行為。

            但,包括夫人自己在內,我們常常不單反對情緒帶出來的粗暴行為,甚至連孩子的情緒發生也無法接納。這點,是我們首先要反省,跨過的第一關。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