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管與教系列四(5)
2011/02/04 04:11:47瀏覽11|回應0|推薦0

除雜草5

 

            應該談談孩子的一些似乎是天性,但又在現實生活中常常製造麻煩的毛病。

            而這所謂「麻煩」,通常是父母或周遭人的感受比孩子本身強烈許多。

            比方說凌亂,健忘。

            凌亂或健忘,是不是一種缺陷?

            多數專家認為有的孩子天生就愛整齊,乾淨,而有些孩子,不能說愛髒亂,但他們對髒亂的容忍度的確比較強。

            然後是後天環境,成長環境如果有條有理,雖不見得是爸媽自己整頓出來的,孩子會比較習慣生活在整齊有次序的環境裡。

            最後是父母的教導。

            而長遠來看,仍是孩子自己的選擇。

            在對乾淨整齊諸多不同的標準底下,夫人想討論的,是那些已經影響到孩子的正常生活,學習,或是造成親子或手足衝突的凌亂和健忘。

            不是他自己一張堆積如山的書桌,一年丟掉一次的手機,或是偶而忘了帶到學校的作業。

            是他把一家人公用的杯子全留在自己房間裡; 內衣褲撒滿和手足共用的浴室; 常常要爸媽付錢買第二次課本,公車月票,眼鏡; 老從學校打電話回來哀求幫他把忘了帶的作業或便當送過去。

            是當凌亂和健忘使一個孩子開始常常被罵,被批評,甚至被輕視,讓他經常被無力感攻擊,甚至到一個地步,會逃避自己的問題,或說謊來遮掩,或乾脆相信自己就是不行的時候,夫人認為,父母就不能再用「天生個性這樣」,「標準放寬一點」來看待。

            凌亂造成的種種外在問題,經常也反映出一個孩子的內在失序狀況。

            因著亂,他們對自己的東西和時間無法掌控,對日常生活的進行沒有把握,隨時隨地「準備」出狀況,情緒常坐雲逍飛車,感覺上好像很無辜地,就從大喜進入大悲,但也很容易上一分鐘還在懊悔丟掉心愛的玩具,下一分鐘就被別的事物帶入狂喜的狀態。

            由於這樣的孩子讓父母操心,總認為他們隨時隨地都會出狀況,所以他們天天生活在嘮叨和不被信任裡(當然,爸媽們不是故意的),久而久之,許多這樣的孩子也會看自己真的「辦事不牢」,需要被盯著才不會出差錯。

            夫人自己也在如此掙扎裡,趁機會,反省一下。

            三個弟子,都在私塾裡細細教過,但,每個孩子的整潔狀況仍然不同,有的,還是讓夫人頭痛。

            那麼,如果孩子的凌亂和天生性格有關,如果許多在家裡明明訓練得好好的,等孩子一上了大學,沒有父母盯著,就照樣亂,那麼,這雜草,到底有沒有對付的必要?若有,春風吹又生,到底該處理到怎樣的地步?

            想到身邊有很多自認「不可能學會理家」的姊妹,早年被父母罵,婚後被先生嫌,孩子都生了好幾個,看到一屋子亂,還是不知所措,夫人嘗試教她們,也是熱一陣子,又被心裡那個「不可能」征服,之後再談及此問題,就開始避重就輕。

            夫人才恍然大悟,原來幫助孩子對付凌亂的生活雜草,目的不該是要把他們翻轉成一個整齊有序的人,而是要幫助他們面對性格中一些軟弱的現實。

            勇敢地面對,而且願意嘗試解決,更新,使其破害力達到最低,才是管教凌亂孩子的首要目的。

            當孩子年紀越大,好像越該懂得自理的時候,看到他們丟三落四,忘東忘西的時候,作父母的很容易動肝火,馬上怪罪他們不負責任。

            「都上高中了還這樣,難道還要我像他小學時跟在後面盯著嗎?」很多父母沒好氣地說:「上大學我還能盯嗎?還是等她嫁人了,我還要跟去她家幫他收拾衣櫥?」

            「算了,這天生的,我就熬到他離開家,去亂他自己的,眼不見為淨吧!反正他說這樣比較自在!」

            這自在,應該是頂嘴時的理由。

            夫人看過一個統計,多數非常凌亂健忘的大學生,都希望他們將來的配偶愛整潔,懂得把生活打理得井然有序。

 

            仔細想想,無論孩子小時候是否整潔,進入青春期,都很容易進入一種失序的生活景況裡。夫人發現除了孩子的個性特質在此時更加顯明,同時,也因為孩子在學習獨立。

            面對外在世界的刺激,加上成長荷爾蒙造成的情緒攪動,青少年好像和「亂」,「丟三忘四」這些字眼特別親近。

            其實,青少年本來就是處在一種生命重整的狀態裡。

            這有點像在迎接新學期來臨之前,為了謄出書架上一些空間來放置新課本,而把上頭囤積了一整年的東西全部搬到地上,考慮著甚麼該丟,甚麼該放回去,放在哪裡?

            為了新學期新挑戰而重整舊有,所以暫時的書架和地上,是一團亂。

            而我們卻驚奇孩子以前放在書架上的東西怎麼突然全散落一地?明明以前放得好好的書,為甚麼不照原來的方式擺放?

            以前花過時間幫他整理好的書架,為甚麼不能維持,只要把舊書仍掉幾本,把新書添上就好?幹嘛要從頭重新再來一次?

            因為,孩子想要整理出一個自己的書架。而他們只懂得先拆毀,才能重建。

            倘若孩子可以慢慢自己把撒一地的書篩選後,好好依照自己的方式放回去,並添上新書,他們就會建立起真正屬於自己的次序和整潔。       

            但,也有許多孩子把書撒落一地之後,徬徨了,不知道怎麼整理回書架了。

            有的被電視吸引了,走開去看電視。

            有的,突然覺得書架太麻煩,放在地上更容易找書。

            夫人的意思是,青少年的亂,需要引導,而不是代工。幫助他們,不是為了要改變他們的現況,而是為了讓他們面對自己的軟弱,願意去解決這些軟弱所帶來的,生活上的困擾。

            所以,與其告訴他們:「你這麼邋褟!將來上大學誰當你室友誰倒楣!」

            不如伸出手,說:「我們來想想辦法,看看怎樣能改善你房間的凌亂狀況,使你過幾年上大學時,能夠成為一個很受歡迎的室友。」

            還有,與其告訴他們:「你一天到晚丟東西,將來怎麼辦?」

            不如伸出手,說:「我們一起來想想辦法,看看怎樣能解決這個丟東西的問題,現在還來得及學,一定有辦法的!我們一起來克服!」

            一起。

            青少年要學習獨立,但,這路的起頭,需要人同在一起。

           

           

           

 

1.            

2.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